模型思維:成為一個更具智慧的人

2021-01-08 騰訊網

模型思維:做一個更具智慧的人

文/三秋樹

01

模型思維是一種更高級的思維方式,它把思考正規化,幫助我們更好地研究解決問題,理解世界。

最近讀了斯科特·佩奇的《模型思維》一書,該書原是佩奇在大學講授的課程。後來搬到了網上,成了網紅課,超過一百萬人在線學習。

之前,模型主要供科研機構、大學教授研究商業、政策和社會科學所用,包括金融分析、天氣預報和情報分析等。現在,大數據時代來臨,普通人也非常容易獲得大量的信息與數據,套用一些模型,就可以讓自己撥雲見日,見解更深刻,洞見更準確。

每天打開手機,各種信息應接不暇,如過江之鯽,但我們很難洞見各種信息之間的邏輯關係與背後的真實原因,模型卻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工具。

書中這樣一段話:無論數據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如何深刻,它都不是靈丹妙藥。我們也許可以通過數據了解到已經發生了什麼和正在發生什麼,但是,由於現代世界是高度複雜的,我們可能很難能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更何況,經驗事實本身也可能是誤導性的。

這段話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知其然很難知其所以然。現代世界高度複雜,信息多而雜亂,我們只知道發生了什麼或者正在發生什麼,很難理解為什麼會發生。今天股指漲了;全世界新冠病毒感染者是多少人;國家推出了減稅計劃等等。這些信息背後往往需要有模型來解讀。比如,你掌握了傳染病模型,你看到每天新冠感染者人數時,就可以進行預測。通過易感者、感染者和痊癒者組成的模型和傳染病的發生概率,就可以推導出一個傳染閾值,也就是一個臨界點,超過這個臨界點,傳染病會傳播。為此,還可以推演,為了阻止傳染病傳播,需要接種疫苗人數的比例。

第二層含義是,人本身存在著認知偏見,一些經驗事實本身就具誤導性,我們看不穿也識不破。

比如計件工資制統計數據顯示,每個工人生產一件產品獲得的報酬高,反而生產的產品少。這跟我們直覺相反,按理說報酬高,工人積極性更高,產品量會更多。但薪酬工作條件模型告訴我們:報酬高,產品少是跟工作條件相關。工作條件差,產品生產難,導致計件報酬高。工作條件好,產品產量高,計件報酬反而低些。

通過簡單的模型分析,我們容易克服各種認知偏差的影響,變得更加理性,更加接近問題的本質,就能澄清相關假設,更有邏輯地思考,校準、檢驗因果關係與相關性。其中最關鍵的是:如果讓模型與人面對面直接「競爭」,模型將會勝出

02

為什麼模型會比人直觀的思考更靠譜?

因為模型是對真實世界的抽象,是數學公式和圖表的形式化結構。我們知道,只有抽象的東西,才是屬於邏輯的範疇。有了模型,我們就能用邏輯做推演,做預測。只要邏輯是對的,結果也就是正確的。

模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基於邏輯的抽象認識世界的視角。在模型中,模型是簡潔的,剝離了不必要的細節,各實體間有一定的關聯,而且模型給出了精確的定義,可以進行推演。

雖然模型是真實世界的簡化版,但這並不影響模型解釋、預測、研究解決問題。喬治婭·吉弗說:沒有什麼比現實主義更不真實了……細節令人困惑。只有通過選擇、通過消除、通過強調,我們才能獲得事物的真正意義。

書中舉例了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提供1820億金融救助款,出手拯救了跨國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而沒有救助雷曼兄弟。為什麼?

上圖可見,AIG金融機構佔據了中心位置,它向其他公司出售保險。如果AIG破產,會引發相關公司跟著破產,像美國銀行、摩根大通、美林、花旗銀行等,牽一髮而動全身,產生連鎖反應,動搖整個美國的金融界。

反觀雷曼兄弟,並沒有佔據網絡的中心地位,與其關聯的只有AIG和貝爾斯登,其倒閉影響甚微。事實上,美國政府最終也沒有伸手拯救雷曼兄弟,讓其倒閉。雷曼兄弟破產也沒有導致金融體系崩潰。

通過這個模型,也就清晰了解了美國政府決策的原因,救AIG,不救雷曼兄弟

有時一個簡單模型勝過千言萬語,清晰明了的洞悉問題的本質。

不過,模型並不等同於真實的複雜世界,有時單個模型面對複雜世界會顯得身單力薄,解讀乏力。這時,就需要用多個模型從不同的角度解讀同一事件。讓不同模型進行碰撞,補充,從而得出正確的推演與解讀。

美國政治學家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採取多模型思維方法解釋了古巴飛彈危機。

1961年4月17日,美國中情局訓練了一支部隊在古巴海岸登陸,企圖推翻菲德爾·卡斯楚政權,加劇了美蘇之間的緊張關係。作為回應,蘇聯將短程飛彈運到了古巴,而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則以封鎖古巴作為回應。最終,蘇聯做出讓步,危機結束。

艾利森用了三個模型解釋這件事。

首先,他運用理性行為者模型得出,美國選擇封鎖古巴是最優策略。

其次,他運用組織過程模型得出,美國不具備在一次打擊中摧毀所有蘇聯飛彈的能力,選擇封鎖為上策。

最後,他運用政府過程模型得出,赫魯雪夫在古巴部署飛彈更多地是一種力量的宣示,而不是準備真正的發動核戰爭。

通過三個不同的模型,從三個不同的視角評估這個事件,也就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雖然,單個模型的解讀不一定全面,多個模型的同時運用就容易修正偏差,得出滿意的結果。

03

如果通過三個模型得出的結論並不一致,甚至彼此相悖,那該怎麼辦?這就需要看一個人的智慧。

上圖所示。這個智慧層次結構的最底部是數據。數據代表原始的各種事件和現象。出生、死亡、市場交易、投票、降水、足球比賽,以及各種各樣的(物種)發生事件等。看到數據你只能了解發生了什麼,並不能讓你理解為什麼會發生。數據是缺乏意義、組織或結構的。

在數據的上層是信息。信息是結構化的數據。信息把各種數據命名歸入相應的類別。比如:落在你頭上的雨是數據,北京7月份總降水量則是信息;超市買的白菜、蘿蔔是數據,超市每個月白菜或蘿蔔的銷售量是信息。信息不再是原始的數據,他可以幫助我們來分析和解讀事件或現象。

信息的上一層是知識。知識是把信息組織起來,告訴我們各種事件之間的邏輯關係。我們可以用各種邏輯關係解釋事件或現象是怎麼發生的。下雨了是數據,知道地面的水蒸氣上升到高空遇冷變成小水滴,小水滴組成了雲,在雲裡相碰撞,合併成大水滴,空氣託不住時,便從雲中落下來,這就是知識。知識呈現為模型的形式,能夠進行解釋和預測。

最上一層是智慧。智慧就是指識別和應用相關知識的能力。對於下雨有多種解釋,是龍王發怒、還是雷公打雷,還是水蒸氣凝結導致,智慧就是在你了解的眾多知識或模型中找出最優解。以上三種下雨的解釋,你選哪一種,這是你的智慧。

從數據到智慧,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認知升級。如果一個人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只體驗而不總結,那他得到的就只有數據。有人看看新聞,讀讀報紙,知道現在社會上發生了的事情是什麼意思,那他得到的就是信息。有的人能從看到的信息中總結出一些規律,從經驗中獲得一些判斷,從書本上學到一些說法,他獲得是知識。但知識不等於智慧,智慧是懂選擇該用哪個知識,哪個模型作出決策,而且有勇氣去執行,去兌現。這才是真本事。

智慧層次圖給了我們一個成為智者的清晰路徑。先要有大量真實的數據,再把這些數據分門別類形成信息,再從眾多信息中找出各種邏輯關係變成知識,最後綜合各種知識,面對一個問題,選擇什麼樣的模型,選擇一個還是幾個模型,當不同模型推演的結果存在相悖的情況時,你怎麼選擇,並做出相應的決策,則是智慧。

善用模型思維,刪繁就簡,洞悉本質。把複雜的問題看簡單,從而做出選擇,你就會成為一個更具智慧的人。

相關焦點

  • 運用多元思維模型,成為終身學習者
    在《決策的本質》一書就講到,美國政治學家格雷厄姆·艾利森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識,總結了三個思模模型解釋了1961年4月17日發生的古巴飛彈危機。首先他運用了理性行為者模型,其次,艾利森接著運用了組織過程模型,最後,他運用了政府過程模型。他用了三個視角評估了這件事背後的原理 ,使人們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這件事情。
  • 模型思維,其實也是複雜思維
    正是因為我們深陷如此之多的信息之中,我們更需要更系統的解決方法。如何解決?需要智慧,也可以說,需要模型思維。學者斯科特·佩奇在《模型思維》一書中指出,人類的智慧層次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數據。可是他的模型中也有問題,那就是假定富人的孩子都可以永遠明智地投資。如果我們從社會正反饋模型去看收入分配,會發現在社交網絡中,更多的人際聯繫增加社會影響,富人在這方面擁有的先發優勢可能使得他們更富裕。從類似模型可以看出,有社交網絡優勢的人,在今天可能會獲得更多回報,這也可以解釋網紅和矽谷富豪的出現。
  • 模型思維,一種更高級的思考方式丨21讀書
    斯科特·佩奇說的模型要高級得多,是學者們使用的那種正規的「理論模型」。斯科特·佩奇是密西根大學複雜性研究中心「掌門人」,著有《模型思維》《多樣性紅利》,他的「模型思維課」有超過100萬用戶在學習和使用。在新書《模型思維》裡,佩奇不僅講清楚了做一個多模型思考者在當今複雜社會的意義,還講解了二三十個模型,教我們成為多模型思考者,科學地使用模型進行思考。
  • 薦讀:2020年,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做一個多模型思考者
    可以說創始人的思維模型,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即便存在著變數,卻也是定數。社會是人的社會,人卻是思維的奴。所以社會形態是由每個人的思維決定著的。掌控了思維,你便是人生的主人,擁有改變你人生軌跡的能力。今天我們來探討的是:如何做一個多模型的思考者。如果你在瓶頸期或者困難期不想努力的話,就多找找自己的源動力。
  • 《天道》: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人,不妨從你的思維開始提高
    有的人說很厲害的人就是會做局的人!還有人說要成為很厲害的人,必須背後要有強大背景,資源,人脈!網絡中曾經流傳一句話:不是你成功了才會去努力,而是只有你努力了才能有機會成功,而成功也絕不是你勤奮了,你堅持了,努力了就一定行的,成功來自正確的目標和正確的努力。什麼才是正確的呢?這個正確是誰來定的?
  • 個人成長與思維升級——《學會成長:爆發式成長25個思維模型》
    最早了解思維模型的概念是閱讀《認知顛覆》一書,裡面提供了三種思維模型:矩陣思維、類比思維、剖面思維,非常有助於梳理方向和分析多層次問題。後續閱讀的《思維模型》一書,讓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思維模型的應用維度(決策、看清問題、問題解決),也掌握了一些普世的智慧法則(墨菲定律、奧卡姆剃刀)。
  • 從簡單思維到多元思維模型
    本文主要提供兩個引子,其一:應該如何學習思維模型;其二:在了解思維模型後,如何進行刻意練習將其轉化成自己的內容,從而形成適用個人的多元思維模型。意思是光有幾個思維模型不足以應對這個險惡的世界和瞬間萬變的現實。所以最好有上百個思維模型放在柵格裡隨時取用,融會貫通,這就是多元思維模型。多元思維模型和我們生活的關係在我看來,所謂的模型有兩個主要作用。其一:提高做決策的質量和正確率生活是一個又一個決定的延續。
  • 查理·芒格:讓管理者終身受益的15個思維模型
    93歲的智慧老人查理·芒格(他是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曾共同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紀錄)提倡要學習所有學科中真正重要的理論,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普世智慧」,用它去研究商業社會和投資領域的各種問題。這個「普世智慧」就是他多次提出的「多元思維模型」。
  • 每天學習一個《查理芒格的100個思維模型》之決策樹思維模型
    但是,這並不改變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維方法的本質,其本質依然是,一個人需要有大量的不同思維模型,才能發展出超常的思維能力。我的能力遠不及查理芒格,我也無法像他那樣精通各個學科,但我依然可以學習他的思維發展路徑——通過大量思維模型來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芒格學院對思維模型進行了匯總。希望能夠讓讀者有一個學習的綱領性認知。這裡主要研究思維方法及學習策略。
  • 建立思維模型,感受思維之美
    成甲老師是邏輯思維「得到」音頻節目《成甲說書》的主講人,入選了邏輯思維評選的「中國最會學習的人」。信奉「知識改變改變命運」的我們,應該意識到:改變命運的不再是簡單地追求知識的數量,而是要把知識串聯起來,建立多元化的思維模型,找到問題間的相似性。我們如何掌握思維模型,為我所用呢?
  • 《增長思維:54個思維模型教你成為增長高手》—讀書筆記導圖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增長思維》。本書的作者有兩位,其中一位是李雲龍,另一位王茜。包括AARRR模型、關鍵行為、損失厭惡、顧慮排除等,通過對這些思維模型進行刻意練習,你也可以成為增長高手!這本書同時獲得了各知名人士的讚譽。01、認識增長思維模型在推薦序中《好好學習》的作者成甲說,增長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 快樂數學 創意思維 智慧課程
    學校為大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和開發創意思維能力,自 2018年3月11日創意思維數學課程/教材研發總監王聖昌先生第一次培訓「超腦麥斯」課程以來,「超腦麥斯」工作室全體成員已經躬身實踐近一個月時間。4月7日,學校再次邀請京尼集團超腦麥斯高級講師翁凱彥進行專家培訓。
  • 盤點運營人必須知道的底層邏輯和思維模型
    作為一個運營人必須擁有一個自己得心應手的工具箱,才能在運營工作中事半功倍。工具箱裡應該有底層邏輯、思維模型,也應該有運營技巧和操作工具,它們可能分別處於了道術器的三個層面。我今天整理了部分底層邏輯和思維模型以及它們的使用場景和使用原則,希望對大家以後的運營工作有所幫助。
  • 張一鳴:多元思維模型是如何幫助我們做決策的?
    對應的措施就是「所有人避免外出,禁止聚會」。如何降低接觸傳染成功的概率?「做好各種防護措施,戴好口罩,勤洗手」。如何減少傳播的時間?「讓被感染的人儘快隔離」。 這就是思維模型的解釋性,它可以幫助我們通過簡化的方式認知、測量和預測問題。 而思維模型的另一個特質——「普遍性」指的是一個思維模型可以解決多個問題。
  • 用數學模型研究易經思維|湖南工業職院校長談創新思維
    該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向羅生從創建易經思維的數學模型角度,推導出易經思維的數學模型即「楊輝三角」,從創新角度帶領現場師生走近《易經》這門古老而神秘的智慧經典。 向羅生介紹了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等易經思維的基本元素。
  • 初中歷史內容,巧用思維模型理解,記得更牢
    如何讓自己備考更有效,記憶這個基本功一定要重視起來。這一次以原始社會到戰國時期的歷史知識點為參考,給同學們分享歷史內容的記憶方法,希望同學們能夠靈活使用。 計算年代這個內容用思維的理解是最方便的,因為內容之間的邏輯性非常強。公元前與公元之間沒有0作為間隔,所以公元前距今多少年要將兩個年份相加後再減1。
  • 97思維模型:圖爾敏論證模型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沉默是金」,再加上傳統的應試教育,導致很多人不愛講話,不敢講話。等到畢業之後才發現,應聘需要演講表達,述職需要演講表達,匯報需要演講表達,溝通表達已經成為我們非常重要的技能。溝通表達不是滔滔不絕,不是妙語連珠,而是用最簡短的語言,最讓人信服的論據,最嚴密的邏輯去達成我們的對話目標。
  • 整理收納的知識有何用,它背後的「思維模型」有真意思
    再過一段時間你會發現一味扔東西不是完美的生活的辦法,物品也沒有錯,是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方式的問題,是我需要什麼才幸福和我不需要什麼更幸福的話題。有意思的很,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學一些「整理知識」隨著潮流去聽話照做,不去看背後的思維模型你就很難入門。這是知識與智慧的話題。
  • 一個思維模型講清楚
    李佳琦這麼火,我忍不住要追問,在他背後有沒有什麼思維模型?這些思維模型到底對我們的職場人有什麼幫助和啟發?  幾乎所有人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在創業者這個身份之外,李佳琦還有一個更基本的社會角色——銷售。而「信任金字塔」,成為他個人崛起的第一腳油門。這就是我看到的李佳琦和別人看到的李佳琦的最大差別。  直到今天,李佳琦依然是一名偉大的銷售。
  • 張一鳴:普通人總結經驗,高手使用「思維模型」,頂尖高手擅長「多...
    「一個人同時保有兩種相反的觀念,還能正常行事,這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了不起的蓋茨比》菲茨傑拉德先來看一個發生在字節跳動的故事:01、All in 短視頻2016年,當時騰訊微視、微博秒拍等短視頻產品已經在瘋狂地推廣,也取得了不錯的數據表現。這時張一鳴覺得不能再等了,於是叫來了相關同事、高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