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讓管理者終身受益的15個思維模型

2021-01-09 MBA中國網

【MBA中國網訊】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是怎樣理性思考的?他們在商業活動和個人生活中是如何做決策的?

我們發現聰明的人善於將問題「分塊」,然後再對各個模塊使用已有知識框架去分析和解決。93歲的智慧老人查理·芒格(他是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曾共同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紀錄)提倡要學習所有學科中真正重要的理論,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普世智慧」,用它去研究商業社會和投資領域的各種問題。這個「普世智慧」就是他多次提出的「多元思維模型」。

查理·芒格認為,每個學科都是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去切入了解這個世界,要對世界有真實的了解,就必須掌握多個學科的核心思維方式。芒格根據這樣的認識,總結出了100多個多元思維模式(這些思維模型將數學、工程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統計學、經濟學、歷史學、心理學、生理學等學科的思想理論結合起來)。

用他自己的話來解釋這些思維模型搭建時的邏輯,就是「為什麼學習思維模型最好去學習那些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因為這些理論具有最大的確定性以及普適性,這是獲得智慧所付出的機會成本最小的路徑。

因此,如果你把自己訓練得更加客觀,擁有更多學科知識,那麼你在決策和看問題時,就能超越大部分普通人。查理·芒格在《窮查理寶典》等著作中記錄下了這些卓越思維模式的一部分,我們從中整理出15個在經營公司、管理團隊上最常用的一些頂級思維模型,希望它們能對你有所啟發。

01

複利原理

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蹟。

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是要找到足夠溼的雪和足夠長的坡。

查理·芒格說:同時理解複利的力量和獲得它的困難,是理解許多事情的核心和靈魂。

在有限的時間,把有限的精力和財富,持續而反覆地投入到某一領域,長期堅持下去,最終產生的積極影響,會如雪球越滾越大,它帶來的回報一定超過你的想像。這就是經濟學中典型的複利思維。

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不會去運用複利,也體會不到複利的威力。複利思維需要我們用發展和長遠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02

反熵增思維模型

從一個系統、一個組織,再到一個星球,甚至我們每個人,都符合熵增定律。我們會變得混亂、無序、僵化、沒有活力,直至在這種混亂中走向消亡。

值得慶幸的是,宇宙是平衡的,在熵增的大前提下,給了我們一條不同的路,反熵增,也即自組織、生命化。

亞馬遜的CEO貝佐斯對於反熵增的理解非常深刻。

他把亞馬遜的服務做得足夠開放,所以才有了亞馬遜雲;對於新生事物,哪怕是取得一點點的成績,他都會大加讚賞,要求主管以上級別員工每周都要讀一遍《創新者的窘境》。

反熵增就是重現生命。行星從星雲中誕生,行星上產生了巖石圈、大氣、河流、季風、泉水、礦藏,這些都是組織化的過程,是對無序的反抗。這種有序化、組織化進程的頂峰,便是生命的產生,從DNA團塊、單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植物和動物,一直到最精巧的組織化結構——人類。

人變老後,最好的狀態就是復歸嬰兒和自然。一個企業,要讓自己反熵增,就是讓自己更有活力,更開放,更多地適應外部變化,讓其在環境中自我進化。同時,可以不斷生出獨立的新的業務,新的業務也可以不斷進化。

從本質上來講,延續的發展就是一個熵增的過程,而要想突破非連續性,必須要「生」出新的曲線,這才是對抗熵增最好的辦法。

03

反脆弱思維模型

事物可分為三類:脆弱、強悍、反脆弱。

脆弱的事物,在受到外界壓力時會破碎、受損,就像玻璃杯掉到地上會碎。

強悍的事物,在遭遇外界壓力時,不會受其影響。

而反脆弱的事物,可以在這個波動的世界中,伴隨壓力而進化,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不要被壓力打垮,它是你進化最好的能量。外界的環境變化會篩選出真正的反脆弱者。

反脆弱思維模型可以應用於:

從困境中理性分析,提升認知,獲得能量;

從壓力中回歸內心,提升胸懷和氣度;

從局限中重新定位,提升眼光和格局。

而自然,也具備反脆弱性。在這個世界上,自然的事物很多都有彈性,具有反脆弱性。自然的特點有很多,在自然中有春夏秋冬這樣普遍的規律,適應性強的生物從這樣的波動中進化,而體型大笨拙的生物會因此而滅絕;人的身體也符合自然的規律,也具有反脆弱性,人骨折了,生出來的骨頭會更加強壯,中過毒的人也會具有抗毒的特性。

反脆弱本身是可以面對風險,可以從風險中受益成長。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可以這樣做,利用不對稱性,小投入,高產出;成為多元化,讓自己不只一種技能或身份。

相信未來的非線性,會給我們更多的機會與樂趣。這個世界,正因為有了非線性,才會有新的生物不斷出現,新的事物代替舊的事物,我們才會不斷成長不斷精進。

04

10+10+10旁觀思維模型

面對一個決策或選擇,當你猶豫不決時,可以想一下:

10分鐘後,自己是怎麼看待自己現在的決策,依然保持一致亦或會後悔;

10個月後,你又會如何思考自己10個月以前的這個決策;

10年後,自己如何看待自己這個10年前的判斷與決策。

這個思維模型,可以應用在臨時的判斷,大的決策,預測自己的未來等。

05

三層解釋思維模型

對於一個事物,可以有三層解釋:現實層、技術層、底層。

現實層會解釋淺顯的,大多數人能看到的因果;

技術層會解釋現實背後的規律,是現象之下,是一種背景帶來的規律,是一種看得見技能的規律;

而底層,則是一種可以廣泛適用的規律,是深層次思維模型,通達人性,洞悉法則。

三層解釋思維模型,可以應用於深度剖析一個事件的原因,了解一個複雜事物的規律。

06

黃金圈思維

黃金圈是認知世界的方式,有三個層面。從why出發,探究問題的本質,是最快速透析問題根源的一把利器。

思考模式是先從Why出發,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麼做的理念是什麼,從內心激發出感性的情感,產生驅動力。

近而再思考How,設定目標一步步解決,最後做出來的結果就是What,更加貼合最初的理念。

Why:思考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的目標、理念。

How:採用什麼方法、措施。

What:結果的表現形式。

對一家企業、一個人思考why的過程則是對原則、邊界、價值觀的一個確定,提供了一個解決問題的通用模型。

07

非線性思維

由於人類長期的進化結果,我們更傾向於用「線性」思維方式理解世界。

然而,世界的本質是非線性的。這個世界之所以有些人能取得巨大成功,而大部分人平平凡凡,關鍵於他們的思維方式是線性的還是非線性的。

非線性思維的核心:

理解世界是非線性、跳躍發展、不可精確預測的;

理解引起質變的核心原因,加速或者等待臨界點的來臨,獲取質變期的巨大收益;

在積累期勇於放棄短期利益,做能夠對促進上一條有益的事情(如在積累期投入更多本金、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等)。

非線性思維方式具有系統辯證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直覺思維和靈感思維五種基本形式。

08

完型融合思維模型

完成一件事情,除了要有完整、清晰的邏輯思路,還需要多種元素進行融合。比如:人的資源、物錢的資源、時機大環境等。

這就像完成一個陶瓷作品的創作:

除了有創造的圖紙、陶瓷還需要泥,相當於是物錢相關的資源;而水就像是人,需要把泥組合起來;陶瓷的燒制,還需要合適的溫度,速度,這就像看不見的時機與背景環境。

而陶瓷上的雕琢,就像是對事情細節的處理。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的順序,也至關重要。

所以,一個項目要取得成功,除了要有可能實現的規劃,還需要有充足的人力準備、事情分解分層、方法論支持、流程制度激勵支持、 穩定明確的責權分解說明,還要有應急方案與思路。這樣做起事來,才可行雲流水,事半功倍。

完型融合思維模型可以應用在,事情的執行、思考事物產生原因、預測人的判斷等。只有考慮足夠多的因素,以及整體需要的相互支持,因素之間的相互關係,才能更準確地判斷與分析。

09

笛卡爾思維模型

笛卡爾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他提出一個大膽的觀點,你怎麼能證明這個世界是真實的?這個世界有什麼是不能被懷疑呢?

他思考再思考,一直沒有抓到那個基石。直到某一瞬間,就像閃電擊中了他。他意識到,只有一件事不能再被懷疑了,那就是:我在懷疑這件事,也就是:'I think,therefore I am'。

這件事情是確定的,所以我是存在的,所以不管當下世界是不是真,一定存在一個世界。

而當下世界,我不知道它是不是真的存在。這就是批判性思維,大膽質疑一切。我們以為科學的演化是繼承,其實是顛覆。

下一代科學家幾乎都顛覆上一代。就如賈伯斯說stay hungry,stay foolish;股神會說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

在人的認知經驗裡,過往的成功範式越多,給自己的束縛也越大。借用劉慈欣的話: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10

獲得性偏差思維模型

人們對一個事物判斷失誤,往往不是因為他什麼都不知道;而是因為把注意力太多都放在了已知部分。

從一個大的完型角度,你了解的信息,可能不足5%,所以自己已經獲得信息也許不僅不重要,很有可能還是局限的,有偏見的。獲得性偏差會出現在哪些生活中的場景呢?

比如人們在找新工作時,對自己曾經做過的部分,往往難以放下。對固有觀念的堅持,甚至是固執,對沒用舊物的留戀。

我們很多人都遇到過類似情況,很多東西明知沒用卻捨不得扔。殊不知,房間在熵增,你的生活環境因為不夠簡潔,你也會變得混亂、遲鈍、得不償失。此外,新事物也很難進來,你的生活逐漸陷入了低效與僵化。

如何克服獲得性偏差呢?

放低自己,謙虛心態,虛懷若谷;

獨立思考,從本質入手。更多用演繹法而不是歸納法,用事物的本質去推理,而不是持續的用之前的經驗;

分類整理。把信息歸類整理,把一切變得秩序化;

重新分析,評估環境和信息,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落後的,哪些是可以升級的;

懂得捨棄和放下;

動態心態,擁有只是暫時,變化是永恆的。

11

排列組合思維模型

和複利模型一樣,排列組合模型不僅是一種數學工具,也是一種可以提升我們決策質量的思維方式。很多時候,影響決策的因素很多,通過分類、分步,就可以形成不同的排列組合方式。

萬事萬物都是由其構成的元素排列組合成的。思維是知識的運動,是知識的排列組合、取捨;前所未有的知識排列組合就是創新,合乎客觀的有價值的思維創新的外化和物化,就是理論創新、創造發明。

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型,本質就是一種多維組合思想,把不同的跨學科的知識匯集在一起,解決一個問題。不同問題和學科所佔權重不一樣,綜合起來考慮問題就更全面,正確概率就更高。一個大問題,可以分解成很多相關元素,這樣方便我們看清楚整個問題,然後找到關鍵點,從關鍵點入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元素組合在一起,可以對一個問題看得更全面,避免陷入查理·芒格口中的「鐵錘人」思維

12

費馬帕斯卡系統

在知識、能力、努力、耐心這些所有的品質中,查理·芒格最看重的是理性。

查理·芒格說:「你必須看到這個世界真實的樣子,而不是你以為的樣子、或者你希望的樣子,只有這樣你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費馬帕斯卡系統就是認識真實世界的基本工具,費馬帕斯卡系統是概率論的基本原則。在生活中,充滿了各種誘惑,人們根據經驗和各種心理傾向做決定,從而掉入了很多的陷阱。

通過費馬帕斯卡系統的學習理解,我們要從認知上明白,事情的實際概率是多少,在有了清晰的認識之後,再做決定將更加理性。

把這些基本的基礎數學概率方法,變成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才不會將自己的優勢拱手送給別人。

13

前景理論

前景理論,是風險決策的一個重要思維模型,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心理學家卡尼曼提出,描述和預測人們在面臨風險決策過程中的行為理論。

前景理論分析框架有三個特徵:

一是大多數人在面臨獲得時,是風險規避的;

二是大多數人在面臨損失時,是風險偏愛的;

三是人們對損失比獲得更敏感。

具體來看:

確定效應:「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在確定的收益和「賭一把」之間,多數人會選擇確定的好處,落袋為安心理。

反射效應:在確定的損失和「賭一把」之間,做一個抉擇,多數人會選擇「賭一把」。

損失規避:白撿的100元所帶來的快樂,難以抵消丟失100元所帶來的痛苦。

迷戀小概率事件:很多人都買過彩票,雖然贏錢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錢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業和體育事業了,可還是有人心存僥倖搏小概率事件。

14

心流模型

「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這種狀態下,你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事情完成後,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且非常滿足的感受。

這是關於人幸福快樂的理論,讓人沉浸在心流中的條件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合適難度的任務,既不會焦慮,也不會無趣。以及要及時反饋對進步的滿足感。

為何遊戲如此受歡迎,就是遊戲的設計滿足心流理論,如果遊戲的定義擴大,把學習、工作、運動、教育包含進來,去評估自己在做的事是否滿足心流三點,這樣自然會過得幸福快樂。

發揮自己的某種能力,精神完全集中,對手上的事情有控制力。

心流狀態,是我們能夠在工作中達到的最美好、最平和的狀態。由一種心流狀態又會產生新的心流狀態。成功的人,能夠成功地將他們的一生,變成一種單純的心流狀態。他們在生命中各個部分緊緊地連接到了一起,所有活動都有了意義。

15

奧卡姆剃刀定律

「奧卡姆剃刀定律」,又稱「簡約法則」。這個原理最早至少能追溯到亞里斯多德的「自然界選擇最短的道路」。核心內容為 「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即簡單有效原理。

依據最小能量原則,我們的生活應更儘可能簡單,而簡單的有效途徑就是養成好的習慣。自動擋汽車在逐步替代手動擋汽車,也是因為自動擋對大多數用戶來說滿足「簡單有效原理」。

面對複雜的投資市場,應拿起奧卡姆剃刀,把複雜事情簡單化,簡化自己的投資策略,對那些消耗了大量金錢、時間、精力的事情加以區分,然後釆取步驟去擺脫它們。

正如弗裡德裡克·邁特蘭德經典名言所說,「簡單是長期努力工作的結果,而不是起點。」

寫在最後

人生就是一個個決策拼湊而成,你人生的質量取決於關鍵決策的質量。所謂多元思維模型,實際就是最準確地抽象化解釋真實世界的模型。只有接近真相或本質、儘可能遠離認知偏見,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做出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個個決策。

不過,這些多元思維模型與大部分人的認知過程相反,因此要想掌握就需要刻意的練習,從而將它植入到認知系統中,成為我們理解萬物的自發認知習慣。這並不輕鬆,但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只是需要從現在就開始嘗試。

要接近真相或本質,遠離認知偏見,廣泛的見識與交流互通是必不可少的。

趕快掃碼加入我們幫助職場人成長的社群,拓寬你的視野,形成多元思維!

相關焦點

  • 每天學習一個《查理芒格的100個思維模型》之決策樹思維模型
    查理芒格認為,每個學科都是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去切入了解這個世界,都是一個摸象的瞎子。要對世界有真實的了解,就必須掌握多個學科的核心思維方式。當然,查理芒格本身是個天才,他能夠超快速的學習,從而掌握多個學科的內容,至於我們普通人,則沒有這樣的精力和智力了。
  • 96歲的查理·芒格:我一生的財富來自於三個字,很多人卻不在意
    這三個要求看上去都極為苛刻,對於普通人來說,哪怕做到一條就已經很厲害了。但是巴菲特真的找到了這個人,他就是巴菲特一生的搭檔,與他合作了50年的查理·芒格。他們倆聯手締造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創造了投資界的神話。
  • 芒格:登頂模型思維的高峰
    來源:雪球來源:在蒼茫中傳燈作者:姚斌查理·芒格先生認為,如果我們要達成目標、解釋原因、預防並減少錯誤、解決問題和判斷事實,就必須培養理性思維的基本方法。模型就是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世界運行規律的觀點。模型能夠闡釋結果,能夠回答「為什麼」和「怎麼樣」的問題。提出什麼樣的問題最有意義?
  • 96歲查理·芒格的這3句話,揭露了成功的奧秘,看懂夠用一生
    查理芒格到底是何方神聖呢?他不僅是巴菲特的老師,還是他一生的搭檔,他們共同締造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創造了前無古人,後也可能沒有來者的投資神話。如今已經96歲的查理芒格依然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清晰,在每年公司年會上他還要回答6個小時的股東提問。
  • 查理芒格的經典投資原則自我檢查清單
    《查理-芒格的投資原則檢查清單》是《窮查理寶典》的經典章節。筆者結合自己的投資經歷進行了解讀(斜體部分),喜歡閱讀原文的請直接跳過。●熟練地掌握各大學科的思維模型世界是一個複雜系統,以非黑即白的簡單的法則無法理解整個系統。利空總在利好的市場中埋伏,利好又存在於利空市場的拐角處,陰陽相生,否極泰來。然而在一元思維模型裡我們只能看到舞臺中央的現象,卻忽視了黑暗中同樣可以主宰市場的因素。而塔勒布說,未知東西要比已知的東西更為重要。
  • 跟著查理芒格學習處世智慧
    1924年出生於美國的查理芒格,現年已經97歲,作為全世界久負盛名的投資界核心人物,查理芒格一生秉持著學習、堅持、突破這三條原則。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他和巴菲特聯手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記錄——伯克希爾公司股票帳面價值以年均20.3%的複合收益率創造投資神話,每股股票價格從19美元飆升至84487美元。
  • 巴菲特背後的男人查理.芒格:97歲,一周讀20本書,自稱錢多成災
    這個公司輝煌的背後,是兩個傳奇人物:一個家喻戶曉的「股神」巴菲特,另一個是沉默低調的查理.芒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查理.芒格。實際上,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在查理芒格加入之後,才令人震驚地增長了13500倍,從1000萬美元猛增到1350億美元。雖然從個人資產來看,查理.芒格沒有巴菲特有錢,也沒有巴菲特那麼出名,但他卻被稱為當今最偉大的投資思想家。查理.芒格對於巴菲特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巴菲特曾經這樣評價查理.芒格:這個人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事業,讓我以異乎尋常的速度,從猩猩變成了人類。
  • 查理·芒格: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
    #成長中的習慣養成#書籍:《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錄》我們都聽說過股神巴菲特,卻很少有人聽說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巴菲特這樣評價他:一位從不人云亦云、本身具備極強的邏輯推理能力的合伙人。巴菲特還說,查理的思想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擴大了他的視野,讓他對股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查理·芒格異於常人的認知能力到底從何而來呢?源於他對閱讀的熱愛與堅持。01 對於閱讀的摯愛如果跟查理身邊的人玩猜謎遊戲,謎面是「查理·芒格的雙手」,多數人都會給你這樣的答案——「書籍」。
  • 巴菲特合伙人,96歲查理芒格:關於變富,我一直堅守著3個原則
    但是我們可以從厲害的人物身上學到他的經驗和背後的思維。 對此,就不得不說一個人:查理芒格。他巴菲特的合伙人,幫助巴菲特創立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之一,也是別爾蓋茨讚不絕口的一個幕後思想家。 查理芒格曾說:關於財富的積累,我一生都在堅守3個原則,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
  • 96歲查理芒格:我一生的財富主要來自於一個思維,很多人都沒想到
    今年96歲高齡,「股神」巴菲特的合伙人、精神導師查理·芒格曾說:如果知道自己會死在哪,我就永遠不去那個地方! 講的是同一個道理。 為了了解芒格「逆向思維」的精髓,心眼兒最近重讀了收錄其智慧精華的《窮查理寶典》,解決了3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今天就把心得分享給你。 懂得逆向思考,就等於有了解決所有問題的能力。 當你能夠解決所有問題,還怕財富沒有增長嗎?
  • 不要再傻傻報價,用還價的思維模型輕鬆搞定
    這裡,就要說到思維模型了!什麼叫思維模型?用查理芒格的話來說,就是「所有能夠持續有效解決問題的策略,都可以稱為思維模型」。這句話裡有兩個關鍵詞:「持續有效」和「解決問題!」懂思維模型的人,就是比一般人要牛逼很多倍。說到思維模型,就不得不提起股神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了。
  • 運用多元思維模型,成為終身學習者
    在《決策的本質》一書就講到,美國政治學家格雷厄姆·艾利森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識,總結了三個思模模型解釋了1961年4月17日發生的古巴飛彈危機。首先他運用了理性行為者模型,其次,艾利森接著運用了組織過程模型,最後,他運用了政府過程模型。他用了三個視角評估了這件事背後的原理 ,使人們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這件事情。
  • 查理·芒格給投資者的建議,字字珠璣!
    來源:雪球查理·芒格,美國投資家,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副主席。1924年1月1日出生,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後,查理當了一名律師,並開始投資證券以及商業活動。經歷一次成功買斷後,芒格漸漸意識到收購高品質企業的巨大獲利空間。1978年受巴菲特邀請,查理加入伯克希爾,兩人共事數十載創造了當今世界最偉大的投資傳奇。
  • 查理·芒格:我確實感覺到真正重要的事情已經發生了
    近日,查理·芒格的2020年Daily Journal股東大會在洛杉磯召開,在大會上,查理·芒格分享了一些自己的智慧和觀點。作為巴菲特的老友和合伙人,查理·芒格被認為比巴菲特更聰明,比爾·蓋茨也說如果沒有芒格的話,巴菲特能賺到的錢會少很多。
  • 我從《窮查理寶典》摘錄的那些語錄,收藏它,來鞭策自己終身學習
    今天跟大家分享我的收藏,《窮查理寶典》。窮查理寶典:人生智慧分冊查理·芒格中文版序言 書中自有黃金屋查理思考問題總是從逆向開始。巴菲特就把查理的這個特點稱作「兩分鐘效應」——他說查理比世界上任何人更能在最短時間之內把一個複雜商業的本質說清楚。查理認為生活的決定比投資的決定重要。他那來自各種學科的思維模型反覆地出現,卻從不關注「企業組合投資策略」、「beta係數」或者「資產定價模型」,而是以基本的公理、人類的成就、人性的弱點和通往智慧的崎嶇道路為中心。
  • 模型思維,其實也是複雜思維
    需要智慧,也可以說,需要模型思維。學者斯科特·佩奇在《模型思維》一書中指出,人類的智慧層次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數據。所謂數據,就是沒有編碼的萬事萬物,即虛擬世界中的0和1的代碼,各種網頁連結,你手機閃過的一個個屏幕,也可以是現實生活的事件,比如生老病死,陰晴圓缺。
  • 查理·芒格:投資中國、量化寬鬆、頭部公司是關鍵詞
    芒格:你肯定猜不到,我父親在哈佛法學院,我的祖父是內布拉斯加州的法官,所以這對於我是自然而然的事。主持人:很多人一生中都會經歷這些職業的變化,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服務思維?人們可以從你身上學到什麼?尤其是新校友們,他們似乎可以借鑑你在人生早期的這些經驗。
  • 96歲的芒格:我一生的財富主要來自於三個字,但很多人都不在意
    談到巴菲特,人們給他的標籤是「股神」、「曾經的首富」,總之就是很牛很有錢,但其實在巴菲特看來,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地步,主要取決於一個人:查理·芒格
  • 使人成長的從來不是時間和閱歷,而是思維模型
    在此之上,人才能歷練出種種選擇與技能,而這都由思維模式決定。思維模式就像多米諾骨牌的首張,一旦開啟,就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從而把我們變成各式各樣的人。1、成長型思維——種種可能提到思維模型,不得不提查理·芒格,他老而近妖,既有下裡巴人又有陽春白雪。
  • 張一鳴:普通人總結經驗,高手使用「思維模型」,頂尖高手擅長「多...
    今天,字節跳動的產品,已經覆蓋全球 150 個國家和地區、75 個語種。回過頭來分析2016年的這場討論,每個人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那位產品經理,是從經驗總結的角度來看問題,結合今日頭條的成功案例,覺得當時做短視頻沒有了先發優勢,也缺乏短視頻方面的人才,勝算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