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家·活動丨親子閱讀公益課堂第四期開課了!
伊家·活動丨親子閱讀公益課堂第四期開課了!本項活動為公益性活動,每期招募15組3-6歲孩子的親子家庭,不限戶籍,歡迎報名參加!第四期活動具體事宜:本期繪本: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
"觀測"中學天文社團 "看天一族"沒想像中浪漫
觀測還常常會遇到考試,這些持續到半夜的天文觀測活動對師生都是一種煎熬。為了觀測流星,朱雙韻曾籤過被他們戲稱為「生死狀」的承諾書,其中一條為:「我在參加天文社團觀測活動後,保證第二天上課不打瞌睡。」 天文社活動可以分為兩部分:知識普及與野外觀測。前者是基礎,後者是特色。罕見天象的成功觀測常常是通宵作戰,是對學生天文知識、技能和個人意志力的極大考驗。
-
天文觀測大家第谷
第谷·布拉赫(1546-1601),是丹麥的天文學家、佔星家,出身貴族,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16歲進入大學學習法律,但業餘更加愛好天文觀測。丹麥國王非常崇拜和信任第谷,1576年授予他一座島嶼興建天文臺。第谷做了大量的觀測記錄,並且記錄非常的詳細精確。第谷還曾發現並記錄了仙后座的一顆超新星的爆發,這個發現動搖了亞里斯多德的天體不變理論,開闢了天文學發展的新領域。
-
天文知識——望遠鏡
之前說了不少的天文知識,那麼我們平時用肉眼觀測畢竟是有限的,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藉助於望遠鏡了,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做天文觀測時都會用到哪些望遠鏡,它們是怎麼分類的,望遠鏡的參數應該怎麼去看。先說一下分類,我們日常用於天文觀測的望遠鏡有兩大類:雙筒望遠鏡和天文望遠鏡。一、雙筒望遠鏡雙筒望遠鏡大部分人都見過,所以很難把它和天文觀測聯繫到一起。
-
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青海冷湖打造世界級天文觀測基地
「通過我們多方調試,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且具備世界一流視寧度,標誌著這個臺址可以承載中國天文觀測設備未來的發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鄧李才21日對中新社記者說。這是青海賽什騰山天文臺址的兩臺觀測晝夜星空的天文望遠鏡。圖片由冷湖工業園管委會提供經過前期多次調研勘察,中外天文界一致認為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鎮所處地理位置、氣候、空氣潔淨度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對天文觀測研究具有獨特優勢,具備世界級優良天文臺址的發展前景,是中國天文學的核心戰略資源。
-
蓮花社區丨星星閃爍光芒,行知奉獻力量,3家特殊「行知學堂」開課啦!
蓮花社區丨星星閃爍光芒,行知奉獻力量,3家特殊「行知學堂」開課啦! 星星閃爍光芒,行知奉獻力量為更好的服務自閉症兒童及家庭,讓這群來自「星星的孩子」得到社會大家庭的關愛,更好的幫助他們融入社會,2020年暑期,蓮花社區團委與合肥師範學院連續合作「星星守望——關愛自閉症兒童」志願服務項目再次啟動,分別在合肥市經開區思語自閉症兒童康復中心、夢之橋自閉症兒童康復中心、曉燕子自閉症兒童康復中心開設了3家特殊
-
清華天文成果登上《自然天文》雜誌 實現觀測方法革新
新京報訊(記者 樊朔)5月11日晚,《自然天文》雜誌正式發布了清華大學天文系教授馮驊課題組的論文,清華大學主導的空間天文項目「極光計劃」在觀測一年後首次發現了脈衝星自轉突變和恢復過程中X射線偏振信號的變化,這一探測結果標誌著,因技術困難停滯了40多年的天文軟X射線偏振探測窗口重新開啟
-
伊家·活動丨與花草「對話」,感受庭院中的生命舞動
伊家·活動丨與花草「對話」,感受庭院中的生命舞動 2020-07-08 16: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掌握天文知識,探索宇宙奧秘!這裡有一堂特別的科學課
2020年9月26日上午,包頭市科技館舉辦了由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北部區域發起的「同上一堂科學課」——仰望星空活動!活動中,輔導員老師利用天文展廳穹頂天文影片、科普活動室等教學資源,以天文知識講解、觀看天文科普影片和手工製作相結合的活動形式,對接《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中相關知識點,了解恆星的概念、星座的由來,認識不同季節的主要星座,了解城市夜晚很難觀測到星星與環境的因果聯繫等科學知識,使學生初步建立科學的宇宙觀和自然觀。
-
伊家·活動丨淡淡薰風庭院,青青過雨園林
伊家·活動丨淡淡薰風庭院,青青過雨園林 2020-07-02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們不了解的鄰國日本系列-伊能忠敬:測繪精準日本地圖第一人
忠敬一開始留在了小關家,10歲被神保家接走。據說他從小好學,跟著老師學習了觀星和算術等知識。17歲時,他入贅到了近鄰佐原村(現在的千葉縣香取市)的伊能家。
-
上海天文臺天文博物館組織公眾科學日活動
5月16日、17日是中科院第11屆公眾科學日,全國科技活動周開幕,5月18日為國際博物館日。為了讓更多公眾有機會走近天文,位於佘山之巔的上海天文博物館(上海天文臺佘山科普教育基地)於16-18日(周六、日、一)免費開放,並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使用望遠鏡觀看太陽黑子的機會,還準備了兩場主題新穎的天文沙龍活動。
-
錦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探索火星奧妙 了解天文知識
11月16日,「火星的奇妙之旅」天文知識科普課程在錦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正式開課,老師帶領著孩子們探索火星的奧秘,了解更多天文知識。 課上,孩子們興奮不已,不停地追問著關於火星的小知識,有位小朋友還表示自己將來的夢想就是當太空人。當老師提問「火星在哪」「火星與地球有哪些不同點」時,大家都積極地舉手回答,不少小朋友回答出讓老師意想不到的答案。
-
天文專家開課啦
天文專家開課啦 責任編輯:邱苗
-
《觀象叢報》:中國近代天文知識的傳播者
「報告」欄目每期固定刊登全國各地氣象測候表,間斷性增加其他科技文章,如《日食觀測之原委》《商印曆書宜遵官曆日時說》等。「附刊」欄目主要刊登天文著作的連載,如蔣丙然的《實用氣象學》、胡文耀的《測算差誤糾正法》等。
-
首座大學天文臺下的家國情懷——記抗戰時期的葉述武、鄒儀新伉儷
歷任中科院北京天文臺研究員、中國天文學會理事、北京天文學會副理事長、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名譽會員、國際天文協會會員。1932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數學天文系,留校後曾任校天文臺主任兼數學天文系教授。曾於1935年、1948年兩次到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天文臺、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從事天文觀測研究工作,1950年回國,她的辛勤工作讓解放後的南京紫金山天文臺起死回生;她還籌建了中國科學院天津緯度站,並首任站長,為國際極移中心提供了三萬多個高質量的測值數據,填補了我國測量的地極點移動的空白,成為國內唯一的極移服務中心。
-
流星雨、日全食、木土大合……2020年底天文「收官大戲」別錯過!一...
雙子座流星雨極大期時正值殘月,月光對流星雨觀測完全沒有影響,輻射點日落即從東北方升起,天文愛好者可以選擇13日入夜後觀賞流星雨。這一月亮遮天蔽日的天文現象,將把正當中午的南美籠罩在一片夜幕之下,可以在南美的智利和阿根廷觀測到。
-
南京賞梅習俗、植茶公所、古代天文觀測等項目將申遺
會議還傳出信息,賞梅習俗、植茶公所、古代天文觀測等項目,目前正在準備申報的過程中。「非遺文化傳承與保護」座談會由鐘山文化研究會會長戴中禮主持。戴會長介紹,鐘山風景區是我國著名風景名勝區,這裡集中了28處省級以上的文物保護單位。其中,明孝陵景區在2003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目前正在準備申報的還有賞梅習俗、植茶公所、古代天文觀測等項目。
-
多貢人的天文知識真的是天狼星人傳授的嗎?
並且還告訴多貢人關於太陽系的知識,提及了木星有4個衛星,土星有光環。於是多貢人世代相傳,在現代人還沒有發現天狼星存在一顆伴星時,就已經知道了,這個傳說被《天狼星之謎》這本書籍收集了,通過這類暢銷書籍而被更多人了解。讀到這裡,我們有疑問,這個傳說是真是假?
-
「河洛古國」北鬥九星現蹤 從天文觀測到天人合一
學者表示,由於冬至對於古人的意義重大,都會選擇在這一天進行祭天活動。遺蹟出土的北鬥九星陶罐,說明早在5000多年前,中原先民已對「北鬥」天象和「鬥柄授時」已有一定的觀察,像是當時已發現北鬥鬥杓所指的方位會隨季節變化而不同:鬥杓東指為春、南指為夏、西指為秋、北指為東,以此來確定節氣與農時的推移非常準確,並開始有把星辰神格化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