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電影《被解救的姜戈》:在美國做黑人有多難?

2020-12-15 手撕娛樂

最近黑人問題在美國又爆發了,各種破壞,示威,抗議……雖然鬧得很大,但是這次能徹底解決美國的種族問題嗎?下面跟隨痞子昆汀的電影《被解救的姜戈》了解一下美國種族問題的根源。

這裡總結出了《被解救的姜戈》的10大關鍵詞,將這部電影裡到外扒個精光,了解本片憑什麼倍受影迷推崇,緣何獲得第85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一起進入西部暴力世界,體驗「昆汀style!」

1、騎馬的黑人——自由主題「弗裡曼」

姜戈的姓氏弗裡曼,Freeman直譯自由人;妻子布魯姆希達的名字,在牙醫的故事中,是等待屠龍英雄傑克弗雷德解救的公主的名字。兩位角色牽動著整部電影的主題,也就是自由。 南北戰爭之前美國南方的殘酷奴隸生活自然成為被描述的重點,開場飽受鞭刑的黑奴,背部的傷疤特寫歷歷在目;曼丁哥角鬥(起源於西非民族集團的格鬥)、惡狗撕咬血肉橫飛的慘烈。卡爾文·坎迪為首的種植園主似乎並不關心棉花的產量,只是想方設法的折磨黑奴取樂,因為在當時的社會階層中,人的價值是根據膚色區分,對黑白之間平等是沒有概念的,黑人永遠沒有自由。本片從片名上看——《被解救的姜戈》,一個開場就被還以自由身的黑奴,自由的主題無疑顯得非常超現實。 《被解救的姜戈》電影海報上那根鐵鏈,與《斷鎖怒潮》異曲同工,後者正是一部以解救黑奴為題材的作品,而本片鐵鏈後紅色的背景更預示著電影中,打斷的鎖鏈通往自由之路鋪滿了血腥。在姜戈回憶與妻子逃出種植園的情節中,背景音樂是六座葛萊美獎提名的新靈魂樂派男歌手亞當·漢密爾頓的名曲《自由》,他靈魂式的嗓音,舒適的清新風格配上的卻是慘烈的故事。 而最大的自由寫照在於「牛仔姜戈」,片中多數出現姜戈騎馬的鏡頭,象徵著他是一名牛仔,而且是黑人牛仔,這是前所未見的。西部電影中牛仔代表著不羈的自由,出現在一個黑奴身上,不難理解片中所有白人那異樣的目光。結尾之處殺往種植園時摘掉了馬鞍,這個寓意非常明顯。在牛仔的含義中,馬鞍是其最重要的行頭,可以沒有馬但不能沒有馬鞍,有馬鞍代表著我是一名代表著西部精神的牛仔,用句現在的話來形容:這就像一個窮光蛋每逢出門就用肉皮擦嘴一樣,就是為了充門面,即便我不是牛仔,我也有馬鞍向別人顯擺。姜戈故意去掉了馬鞍,為的是證明:老子沒有馬鞍,但老子有馬!這個舉動為的是要嘲諷那些光有馬鞍沒有馬的偽牛仔,屬於昆汀對歷史的戲謔,從而更為灑脫。

2. 通心粉——義大利西部片

通心粉西部片,很多觀眾對這個名詞屬於霧裡看花,雖很常見但具體內容有些語焉不詳。通心粉西部片是義大利著名導演塞爾喬·萊昂內在上世紀60年代創造的一種新類型的西部片。通篇在歐洲拍攝,帶有強烈的歐洲電影風格,表現的卻是美國拓荒時期的故事,演員也經常用美國明星,比如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查爾斯·布朗森等人。 萊昂內並非是意式西部片最早的導演,卻是將其定義為一個類型的先驅。意式西部片與美國片有著完全不同風格,比如萊昂內著名的《鏢客三部曲》系列,伊斯特伍德這些角色都是亦正亦邪,遵從為錢賣命的守則,黑白界限模糊,帶有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風格。這與以約翰·福特為代表的美式西部片中約翰韋恩等人冷峻漠然、高大威猛的西部英雄完全不同。 意式西部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成本低廉,暴力色彩嚴重,當時的義大利Giallo電影(犯罪、驚悚、恐怖題材)風行,這種風潮也蔓延到西部片中,多數意式西部片充斥著廉價的成本,血腥鏡頭比比皆知。這些都是美式西部片所不齒的,很多影評人認為意式西部片玷汙了西部電影神聖的沃土,因此用「通心粉」(Spaghetti,義大利麵,通心粉Macaroni的說法來自於日本)來諷刺這些片。直到70年代,通心粉西部片運動逐漸頹勢,1973年萊昂內監製、亨利·方達主演的《無名小子》成為通心粉西部片的告別演出,1975年徹底消亡。但在後世最著名的粉絲主導下,於21世紀再次出現。 眾所周知,當年昆汀還是音像店打工族成員之一,且甚是喜好這種B級風格嚴重的電影,通心粉西部片更是其最愛,在「賣碟」之餘觀摩甚多,對其後世風格影響嚴重。比如昆汀非常喜歡的一部西部片《偉大的寂靜》中,通篇雪景中的血腥就讓當時的碟店小子非常震驚,在其後世多數作品雪景血腥這種「白裡透紅」的鏡頭很常見,如《殺死比爾》和本作。 《被解救的姜戈》是一部典型的通心粉西部片,這與如《大地驚雷》這些美式西部電影風格南轅北轍,應該說「不同個導演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西部」,昆汀的西部片中,鏡頭突然拉進的面部特寫,斷斷續續的背景音樂,在主角漫步的腳下,是一片充滿著暴力與嗜虐成性的西部大地,正是通心粉西部片的特徵。

3、姜戈——用黑人題材致敬

昆汀早在十年前就完成了《被解救的姜戈》的基本構思——黑奴變成賞金獵人。「姜戈」在歐洲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幾乎通心粉西部片中都有一個姜戈,屬於標配,只要看到這個名字出現,就意味著該片是一部「通心粉」。電影片名就取材於1966年的西部片《姜戈》,但並不是簡單的致敬或者翻拍,因為後者主角是一名白人,本片與《姜戈》除了都是暴力色彩濃重的通心粉西部片外,沒有半點共同之處(《姜戈》的男主角弗蘭科·尼羅還在片中軋了一個角色,曼丁哥格鬥失敗的奴隸主,並且對Django中的「D」不發音清楚明白,致敬味道)。「姜戈」是一個典型的吉卜賽人名字,出現在一個非裔黑奴身上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就屬於昆汀用自己的方式,致敬中又帶著顛覆。昆汀選擇黑人題材拍攝通心粉電影是有原因的,《姜戈》的導演塞吉奧·考布西就是昆汀非常喜歡的導演(那部《偉大的寂靜》正是出自其手),在他的電影中不但暴力色彩最為張揚,而且種族主義嚴重,比如在《姜戈》中紅圍巾團夥屠殺墨西哥人,《印第安人喬》中賞金獵人剝下印第安人的頭皮作為標記(《無恥混蛋》中的致敬)。因此在《被解救的姜戈》中,昆汀把考布西的「中心思想」全部糅合在本片中,與他暴力風格最相似的就是南北戰爭前的美國南方,選擇一名黑人當賞金獵手可以將考布西式種族主義推向極端。黑人牛仔、甚至是南部第一快槍手,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是不可想像的。所以本片是在當代美國普世價值基礎上描述歷史,更加突出了主題。

4. 血腥優美——暴力美學的立場

從《殺死比爾》到《無恥混蛋》,昆汀對暴力美學的熱愛貫穿於他創作的始終,沉迷於對於暴力細節的刻畫,《被解救的姜戈》作為一部以暴力為己任的通心粉西部片,在暴力場面上更加不含糊。但昆汀對暴力的一味宣洩有理可循,暴力解決問題是很片面的,但在電影裡,這種方式卻被表現的非常正確。 在《無恥混蛋》中背景二戰,將納粹定義為十足的惡棍,所有的暴力施加,希特勒被打為肉泥這就變得跟眾望所歸一樣。在《被解救的姜戈》中,故事發生在南北戰爭前兩年,當時的密西西比州正是南部種植園經濟最為發達的地方。園主的黑奴制這對於的從小讀著南北戰爭歷史的美國本土民眾來說,種植園經濟代表黑暗的過去。儘管片中種族主義問題非常敏感,但本片實則是「在一個邪惡的地方發生的正義故事」,屬於旗幟鮮明的擁護以歐巴馬為首的白宮領導班子的作品。 因此在這個前提下,昆汀所謂的暴力就名正言順了。很多電影都採用欲揚先抑的這種方式,為的是讓結尾絕地反擊更能調度觀眾情緒。而本片「抑」的部分通篇存在,大段時間表現奴隸主如何虐待黑奴,到了該「揚」的地方,稍微緩和觀眾的心態,然後加重「抑」的部分。這些情緒堆積到了結尾,就像一個即將爆發的火山,到了「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的程度,非暴力不合作,才讓最後「為了達達尼昂」的屠殺,炸掉莊園是那樣的暢快,棉花上的鮮血、引燃的炸彈引線,也能如此優美。 本片在自由平等正義的前提下,把握住觀眾的情緒,用正能量的方式宣洩暴力,也就是暴力之後要加上「美學」的真正含義。

5、頭蓋骨——人種與奴性

片中卡爾文·坎迪關於黑人頭蓋骨三處凹痕代表奴性的那段理論實屬謬論,因為根據人種的不同,黑種人顱骨區域受太陽直射的影響而顯得寬大,他對比的牛頓和伽利略都是白人,所以沒有這種現象。 這段情節指桑罵槐,奴性並非天生,而是自作所為,諷刺的指代了塞繆爾·傑克遜飾演的黑人管家史蒂芬。坎迪口中聲稱上一代黑人管家至少有機會殺掉自己的父親逃走,但卻沒有這樣做,而史蒂芬也是如此。 這個黑人代理著莊園,剛出場時甚至與自己的主人開了一系列玩笑,他幾乎與白人平起平坐,還看出了姜戈的端倪,在他心中甚至將自己也當成了白人。但在飯餐那場戲中,如搖尾狗般的阿諛奉承,隨聲附和卻顯出了骨子裡面的奴性。同一所莊園中,史蒂芬的奴性與布魯姆希達的反抗對比強烈,頭骨三處凹痕只是人種的特徵,而奴性則是一類人的特徵。 騎馬的姜戈象徵著自由,而史蒂芬永遠也無法騎馬,因為他腿腳有問題,是個跛子,但更諷刺的是,史蒂芬的腿瘸是裝出來了,老爺子腿腳靈便著呢。這說明他可以騎馬,但自己故意放棄了這個機會,放棄了自由權,這就是奴性。

6、大怪牙——搖晃的黑色幽默

電影中,牙醫舒爾茨馬車上的大怪牙非常搶鏡,還有很多特寫,用時髦話來說,很萌。這是昆汀電影的標誌——黑色幽默。 昆汀電影中的黑色幽默很有特點,嘮嘮叨叨沒完。比如《落水狗》粉先生因為小費的話題討論了半天;《低俗小說》裡薩繆爾·傑克遜殺人之前嘮叨個沒完,《無恥混蛋》裡瓦爾茲神經質般的東扯西扯。這就是昆汀的特點,將一段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情節或者設定,在特殊的環境下重新演繹,讓觀眾感受到其中的荒謬,產生喜劇效果。《被解救的姜戈》中黑色幽默最突出的一點就是諷刺3K黨(這個組織在電影發生的年代還沒有出現),用床單蒙面雙眼掏洞,喬納·希爾抱怨視線受阻,然後眾人對面具質量和必要性展現激烈的討論,如果觀眾專注這段情節,無疑被帶入了昆汀的世界中,似乎忘記了原本緊張的氣氛,卻突然回到主題,頓時牽扯住觀眾的吸引力。 同時萊昂納多的角色也很有意思,卡爾文·坎迪是個標準的法國名字,他也非常喜歡他人用法語「先生」來稱呼他,但自己卻不懂法語,諷刺了南方種植園主的故作姿態,裝模作樣。 而且昆汀也喜歡幽默自己,就像《恐怖星球》中那個下體腐爛的猥褻大兵,本片中昆汀客串的角色,死的「轟轟烈烈」。

7、亂燉——莫裡康內+饒舌樂

著名作曲家的埃尼奧·莫裡康內吐槽曾經多次合作的昆汀用音樂沒有整體一致性,關上了再次合作的大門。《被解救的姜戈》就沒有合作,裡面的音樂都是莫裡康內以前寫的曲子,另外還有一些古老的西部民謠、時髦的黑人RAP,五花八門,倒也符合昆汀的特徵。 音樂的雜糅,體現的是昆汀 「亂燉」的特點。其他導演拍片之前都實現琢磨好一個類型的電影,只有昆汀是在創造類型。本片雖說屬於通心粉西部片,但絕對不是簡單的複製,比如黑人主角,自由主題,甚至還有德國元素,這都是以往沒有的。昆汀的價值在於,將以前的類型拿來所用,並在其中加入了亂七八糟的東西,除了自己的東西沒有什麼都有,還都是「分段式」的,但這些組合在一起,就是自己的產物,自己的味道。回到音樂,首先莫裡康內的西部片音樂非常有特點,馬蹄般的節奏、口哨的旋律和將人聲當作樂器的使用方法,簡潔動人的旋律為通心粉西部片的音樂樹立了典範,本片不可或缺的。除此之外,詹姆斯·布朗、傑瑞·戈登斯密斯,逃跑時的靈歌,莊園火併中的饒舌,策馬奔騰時的民謠,毫無章法,但都有一個作用,為烘託電影的氣氛而使用。因為昆汀的電影類型雜糅,為了服務這一段的主題,音樂風格當然也要多變。 其中姜戈雪地練槍的情節,背景音樂來自李·范·克裡夫主演的西部片《憤怒的末日》,後來被吳思遠導演的《鷹爪鐵布衫》使用,辨識度極高。

8、貝多芬——德國人的爆發

西部片中出現一個德國人,是一個非常另類的特色,讓《被解救的姜戈》中存在大量的德國風格,比如反覆出現的德語「再見」、會講德語的黑奴,也就是牙醫舒爾茨象徵的符號,嚴肅認真,理想主義。 美國南方種植園是歐洲農莊的翻版,後者的農奴制度從歐洲10世紀中期持續到19世紀中葉被廢除。電影的時間中,德國還沒有成立,那是還是普魯士,普魯士王國早在1807年就廢除了農奴制,是歐洲最早廢除農奴制的國家之一。在影片中,舒爾茨來自一個早已廢除奴隸制度的虛構「德國」,當時歐洲人的普遍心態都認為農奴是落後的表現,而此時美國黑奴制正值火爆,因此歐洲人自然對美國人瞧不上,舒爾茨選擇在美國本土當賞金殺手,殺你們的人還賺你們的錢,也是這個緣由。文明人與野蠻民族,前者充滿了強勢,因此片中舒爾茨處處給美國人下馬威,就連從莊園買一個黑奴,都要想個花招來坑蒙拐騙,不屑於給你錢。沒想到卻被眼中的落後民族將了一軍,還被後者以勝利者的姿態強求握手,這是舒爾茨爆發的主觀原因。 但此舉的客觀原因在於德國人的辦事方式,德國人向來以嚴謹、理性化著稱,當解救失敗後,一邊卻響起了貝多芬的《致愛麗絲》,色調明朗、情緒歡樂,同時他腦海中不斷閃現與大仲馬小說《三個火槍手》中同名的「達達尼昂」的死狀。貝多芬與大仲馬的作品都是平等、自由的象徵,嚴謹的德國人是決不允許這種場合下自由的作品被如此玷汙,多種因素集合下,所有才有「我實在忍不住」的舉動。 而舒爾茨一心一意幫助姜戈解救妻子的情節,其動機為兩點:首先他討厭這種奴隸制度,這與廢除農奴制的歐洲人看不起美國人一個道理。其次依然很德國化,非常講究原則。布魯姆希達名字與「等待被解救的公主」的名字同名,讓姜戈幫助自己賺取賞金的一句承諾,都是他的動機。 舒爾茨,這名崇尚血統純正的日耳曼人,在南北戰爭前與一個黑奴合夥對白人暴力相向,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也就引出了下面的觀點。

9、戲謔——瓦解的歷史觀

著名黑人導演斯派克·李就針對《被解救的姜戈》炮轟昆汀,認為他不尊重祖先,對待黑奴歷史的態度太過兒戲,黑奴的暴力行為反倒比剝削黑奴的農場主還要多還要猛。誠然,黑奴的歷史並不屬於通心粉西部片,但昆汀對此態度卻樂此不疲。 戲謔沉重的歷史,本該被人不齒,但本片的關鍵點在於,首先立場正確,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向吻合,就像民國時期周大荒的《反三國志演義》中讓劉備統一全國一樣。其次,黑奴用復仇的方式殺掉奴隸主,劊子手和受害者的身份被人為置換,純粹的宣洩。用通心粉西部片這種方式重寫美國歷史,揭美國人的傷疤。從真實的歷史到虛構的往事,用反轉的方式描寫南方種植園經濟與北方資本主義的矛盾,裡面包含了傳說中的正能量,觀眾可以接受,這就是昆汀嶄新的歷史觀。 其實片中有悖歷史的地方還很多,3K黨的出現提前了八年,德國在電影發生的年代還沒有成立。這些設定同樣也是符合昆汀「亂燉」風,都是為電影主題和情節服務,其意圖在於,作為一部講述歷史的電影,讓觀眾走出歷史,而徹底進入電影。 昆汀的下一部作品《殺手烏鴉》,講述的是二戰期間黑人士兵受白人虐待而奮起屠殺的故事,將與《無恥混蛋》、《被解救的姜戈》共同組成改寫歷史三部曲,一邊瓦解規則一邊創造規則,恐怕只有昆汀能做到。

10、《被解救的姜戈》與抗日神劇

也許有人要問了,《姜戈》與時下飽受爭議的抗日神劇比起來,同樣是戲謔歷史,為什麼前者大獲好評,後者卻飽受爭議。 就像斯派克·李說的那樣,以一種兒戲的方式對待歷史,但昆汀的電影,包括《無恥混蛋》,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大環境下的顛覆,誇張而不扯淡。 首先,《被解救的姜戈》發生在南北戰爭前夕,一個黑人殺白人的故事,主題是自由,如果非要聯繫,可以看成是用當代的價值觀取捨當時的時代背景,但細細琢磨,姜戈的行為對時局沒有任何影響,沒有與當時的大環境聯繫起來。《無恥混蛋》最後希特勒雖然被雜牌軍打爛,但電影的故事發生在二戰末期,希特勒最後也是死了,該片也沒有左右時局的意思,只是一種顛覆的宣洩。 其次,姜戈殺死白人對黑奴在自定的框架下有著一個架空的歷史環境,片中很多元素都是對歷史的原創, 都具有B級片的風格,在架空環境下演繹一個暴力的故事,尋求的是一種娛樂的宣洩。 最後,雙方人物個性鮮明,針鋒相對,瓦爾茲老爺子飾演的納粹軍官,萊昂納多飾演的奴隸主,都非常強硬,代表了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峰,都給主角們造成很大的障礙,正反雙方的對手戲火星四射,看的爽快。 相反我們的抗日神劇,不僅沒有架空歷史,追求大眾化,甚至還有打算左右時局的意圖。正派高大全,反派獐頭鼠目,臉譜化嚴重,打日本鬼子跟玩一樣,而且粗製濫造,甚至違反物理原則。調侃歷史不是不行,而是要麼設定一個虛擬的背景,要麼用如今的價值觀來取捨。否則這樣的神劇如何與昆汀的戲謔相提並論?

相關焦點

  • 昆汀·塔倫蒂諾所有電影中爭議最大的一部:《被解救的姜戈》
    過去十年裡,沒有哪部好萊塢電影像昆汀·塔倫蒂諾的電影《被解救的姜戈》那樣引發了如此大的爭議和廣泛的反響。電影中存在種族主義嗎?有些人認為它是,有些人卻說它是今年最好的電影之一,似乎每個人都對這部電影所帶來的巨大的影響有自己的看法。
  • 被解救的姜戈:昆汀最文藝的暴力美學
    2012年上映的《被解救的姜戈》,是昆汀拍完《無恥混蛋》之後,三年磨一劍完成的作品。在這部電影裡,昆汀將他的目光瞄準了美國歷史的黑點:黑人奴隸制。作為所有美國人心裡的恥辱歷史,在美國有大量的文藝作品對其進行了解讀。但骨子裡具有反傳統反英雄特質的昆汀,依然沒有按照傳統的方式來看待這段歷史。
  • 《被解救的姜戈》重溫經典西部電影 自由唯有自己解救
    被解放的姜戈講述了一個牙醫兼賞金獵人金·舒爾茨為了完成暗殺任務從奴隸販子手中救出奴隸姜戈的故事。醫生答應姜戈幫助營救他的妻子電影《被解救的姜戈》持續了近三個小時,但如此長的時間並沒有讓觀眾感到冗長。相反,當電影結束時,仍然有一些讓人意猶未盡的感覺。電影中展現的暴力、血腥和復仇的憤怒在每一個精彩的場景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姜戈為了自由和愛情的奮不顧身,以及醫生舒爾茨的公正都感動了人們。雖然這部電影的主線並不複雜,但已經夠精彩了。
  • 不要錯過的好電影系列——《被解救的姜戈》,豆瓣評分8.7分
    小老弗之前推薦過一部昆丁的電影,今天小老弗給你帶來的是昆丁的另外一部作品《被解救的姜戈》。通常人們說再見是希望下次還能再見,而我只說別了。《被解放的姜戈》,2012年上映,豆瓣評分8.7分。《被解放的姜戈》講述的是1858年,美國南北戰爭前兩年的故事,德國賞金獵人金·舒爾茨從販奴商人手中買下黑奴姜戈,讓其重獲自由。舒爾茨實則是要把姜戈培養成無法無天的賞金獵人,為其緝拿各種通緝犯以換取報酬。
  • 看懂《被解救的姜戈》這幾個問題,就能明白為何膚色歧視依舊存在
    首先,我們來梳理一段歷史的時間線: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1862年,美國總統林肯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宣布黑人奴隸獲得自由。1865年1月,美國國會通過了《憲法第13條修正案》,規定奴隸制或強迫奴役制,不得在合眾國境內和管轄範圍內存在。
  • 《被解救的姜戈》:請感受弱勢群體的憤怒
    最近,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再一次暴露在大眾視野,因為這個原因,我溫習了一遍《被解救的姜戈》。這一遍觀看,讓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影片從一開始便強烈傳達著「不平等」的訊號。影片男二號,那個牙科醫生解開姜戈的腳鐐時,影片給了一個特寫:鮮血淋漓的腳踝和腳背上,布滿縱橫交錯的新舊傷疤,以此說明,那些騎馬的白人們完全不在意黑人奴隸的死活,奴隸主們高高在上,而這些黑人只是一群會說話的牲口,可以恣意凌辱。所以,當一個身份卑賤的黑人奴隸搖身一變,成為一名令敵人聞風喪膽的賞金獵人,其間的轉變過程和由此引發的戲劇張力,自然成為吸引觀眾的絕佳亮點。
  • 《被解救的姜戈》遠沒有《比爾》、昆汀那麼瘋狂嗎?
    這部電影裡很少有「話癆」,其中最吸引眼球的部分是「3k派對」的出現,故事的時間是沒有3k聚會,昆汀推進歷史,這也是一種不影響時局的玩笑手法,他對目前的局勢沒有影響,從那一段可以看出,售票員什麼也沒做,聊了一會兒,很快就被炸飛了。「該死的,你看不到任何東西。「等等,我把找找………」的洞撕破了傻瓜,這是攻擊!
  • 《被解救的姜戈》優雅的暴力美學,絕對讓你大呼過癮!
    》是由「鬼才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導演的一部的西部電影,這也是昆汀第一次拍攝西部片題材,可以說是一部集傳承與顛覆的作品,其中有大量的鏡頭運用、配樂都是老西部片的風格,同時融入了它獨特的暴力美學與話癆屬性,顯得有些土氣的西部片元素,對昆汀重新封裝,立刻又煥發了生機,而且沒有玩弄太複雜的多線敘事,故事親民易懂,不光獲得多個大獎的提名,全球還拿下了4億多美元的票房,可謂名利兼收大獲全勝!
  • 《被解救的姜戈》的瘋勁兒遠不及《殺死比爾》,昆汀真的玩砸了?
    昆汀鏡頭下的舒爾茨的情緒是有漸進過程的,從一開始舒爾茨遊刃有餘的殺通緝犯,與姜戈制定救人策略,他的狀態是"鬆弛"的,且和姜戈、卡爾文的互動,他是佔主動地位的。他為何不直接殺了姜戈和舒爾茨這兩個騙他的人?他生存在奴隸制度盛行的美國南部,莊園都裡是黑奴在工作,他用人頭蓋骨的凹陷來解釋奴性,多麼荒謬,難道不是整個時代的背景和觀念造成的悲劇嗎?如果卡爾文是絕對的種族歧視者,他也根本不會重用史蒂芬。
  • 昆汀具有爭議性的作品《被解救的姜戈》,暴露了昆汀短板(上篇)
    眾所周知,昆汀有三寶:血漿、話嘮、配樂好!之所以能成為"寶",一是因為這三點已經成為了昆汀電影中最具有標誌性的特質,而這些特質在其他導演的電影中是很難找到的;二是因為這幾點被昆汀在他的電影中玩出了花,產生了完美的化學反應,讓人樂此不彼。
  • 被解救的姜戈:看似好人其實狡詐有餘,看似反派其實是守法公民
    昨晚看完《被解救的姜戈》,才略微明白了昆汀在電影藝術上的張力體現。《被解救的姜戈》不是一部充滿深度的內涵電影,它的特點主要在於足夠有趣,是一部荒誕至極的黑色幽默電影。但如果從整體來看,這部電影的劇情相當完整,各個情節間的銜接,也不會讓人感到違和,起承轉合上面做得相當優秀,哪怕它明明剝去了「邏輯」,卻絲毫不會影響觀看體驗,反倒因為這些邏輯的刻意缺失,而叫人為之驚嘆:原來電影真的可以這麼拍。這便是我看完《被解救的姜戈》這部電影後,對昆汀的最初有的感想。
  • 淺談昆汀的暴力美學——《被解救的姜戈》
    近日看昆汀《被解救的姜戈》,在這部充滿了雄性荷爾蒙的片子裡,大致能窺見這位白羊男導演的喜好,本身就很戲劇性的性格才能導出這麼快準狠的片子吧。這是一本充滿了冒險,復仇,暴力,又很純潔的西部片,只能讓觀眾大呼過癮,為什麼純潔,因為姜戈是為了解救自己的妻子而冒死闖莊園,我可以說這樣的愛情真的令人敬畏嗎?一個奴隸,和自己的奴隸妻子,最終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而獲得自由,多麼的感人啊!
  • 昆汀具有爭議性的作品《被解救的姜戈》,暴露了昆汀短板(下篇)
    而在《被解救的姜戈》前期劇情鋪墊中,缺乏這樣矛盾不斷轉換和勢力敵對的場景,再加之缺乏足夠激烈的動作畫面,使得舒爾茨與姜戈不斷對話的劇情,就變得十分無趣。二是單一的場景,缺乏足夠的張力和視覺衝擊力。以舒爾茨的出場為例,他的出場是具有十分強烈的喜劇色彩的——搖搖晃晃的馬車上,頂著一顆搖搖晃晃的巨大牙齒。
  • 校尉聊車:姜戈解救標緻 越賣越貴還能銷量翻倍
    很多人只知道標緻汽車,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標緻摩託,我就看到不少圈外人大驚小怪:標緻還做摩託車啊。從1888年就開始做摩託車,1953年,標緻推出了一款小型踏板車,S55。這款車搭配125CC發動機,標緻也把它認證為姜戈的前身,這讓姜戈的擁有了半個世紀以上的歷史,復古感滿滿。
  • 被「忽視」的黑人巨星,曾擊敗小李子奪得奧斯卡影帝
    不過遺憾的是,由於昆汀的作品以B級片居多,很難有機會在國內電影院上映。迄今為止,國內僅上映過一部由昆汀執導的電影,就是於2012年問世的《被解救的姜戈》。而《被解救的姜戈》的男主角,正是我們今天聊的這位黑人巨星——傑米·福克斯。
  • 好萊塢四大黑人影帝,兩位打敗過小李子,丹澤爾·華盛頓堪稱傳奇
    眾所周知,在現如今的美國NBA中,黑人球星已成為絕對的主要力量。但在美國的影視領域,超過百分之80以上的明星,仍然是以白人為主。這其中包含著根深蒂固的歷史文化積累,在短時間內顯然不能徹底改變。當然,好萊塢中不失有幾位聲名顯赫的黑人影星,他們憑藉自身卓越的演技才華,在國際影壇上造詣非凡。
  • 萊昂納多(小李子)好看的電影推薦——不分先後
    3.被解救的姜戈1、騎馬的黑人——自由主題「弗裡曼」姜戈的姓氏弗裡曼,Freeman直譯自由人;妻子布魯姆希達的名字,在牙醫的故事中,是等待屠龍英雄傑克弗雷德解救的公主的名字。兩位角色牽動著整部電影的主題,也就是自由。
  • 好萊塢十大黑人影星,能夠認全的絕對是資深影迷!
    代表作品:《侏羅紀公園》、《低俗小說》、《黑豹》、《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他是有史以來影史票房最高的演員,曾在2011年以參演影片總票房74億美元獲得吉尼斯票房最高世界紀錄,而如今他依舊活躍在一些超級IP系列電影中,這一紀錄不斷被刷新,他的「神盾局局長」角色被廣為人知。五、文瑞姆斯。
  • 細數好萊塢最居影響力的黑人演員
    細數好萊塢最居影響力的黑人演員好萊塢這個優秀演員不斷湧現的地方,中間出現的演員來自世界各地,也不乏一些優秀的黑人演員,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黑人演員有巨大的影響力吧。西德尼·波蒂埃美國影史第一位黑人影帝西德尼·波蒂埃,1927年2月20日生於美國佛羅裡達州邁阿密,美國男演員。西德尼·波蒂埃,1927年2月20日生於美國佛羅裡達州邁阿密,美國男演員。1958年以反種族影片《掙脫鎖鏈》贏得柏林影帝頭銜,而迅速成為好萊塢頭號黑人演員。1964年再以《田野裡的百合花》勇奪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 盤點當今活躍好萊塢的十大黑人影星,網友:看完能治好我臉盲?
    1、摩根·弗裡曼代表作品:《七宗罪》、《肖申克的救贖》、《遺願清單》、《驚天魔盜團Ⅱ》他可以說是在黑人演員中的元老級人物,被稱為是「美國最優秀的演員」之一,其戲路極廣,從僕人到總統幾乎所有的角色都演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