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天命結良緣, 楚漢戰爭命曾懸。兔死狗烹功臣歿, 韓滅彭陷漢室堅。 高祖駕鶴方西去, 戚氏罹難已致殘。 大封諸呂強外戚, 死後傾覆轉瞬間。
呂雉是一位非常複雜的歷史人物,對她的歷史作用、功過是非的評價也不簡單。呂雉與武則天、慈禧應該是中國歷史上被討論最多的三位女性。呂雉是第一位見載於史籍的皇后、皇太后,對於她的形象後世眾說紛紜。大多歷史著作描述她性格剛毅、有心計、善權謀、性殘忍,是一位心狠手辣、專權篡位的狠毒女性。實際上她特殊的身份、跌宕的經歷,以及動蕩的歷史背景使其專權存在著一定的必然性。
呂雉在成為皇后之前,實際上是一位善良純樸,勤儉持家的傳統女性。因父好相面,認為劉邦有貴人相,故在她不到 20 歲時,由父親做主將她嫁給了年近 40、「好酒及色」的劉邦。據史料的記載,呂雉對父親的安排,並未反對,而是毫無怨言地接受了。從中可見,這時的呂雉是位乖巧溫順的傳統女性。
呂雉與劉邦成婚後,承擔起了家裡的一切責任,侍奉公婆,撫養子女,田間勞作,勤儉持家,品嘗到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除了承擔家庭繁雜事務外,呂雉作為劉邦的妻子,行婦道,輔助丈夫,共渡難關,承擔起了「相夫」的重擔。劉邦在身為秦的亭長時,因放走勞工,觸犯秦法,四處逃亡。呂雉遭連累,被送進監獄,代夫受過,在獄中還受到了獄卒的非禮。出獄後呂雉繼續操持家務,打聽劉邦的下落,為他的安全擔心,實可謂任勞任怨。
值得肯定的方面:
呂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臨朝的女人,她鼓勵生產、減免賦稅,廢除苛法,這些德政對穩定漢初的社會,推動漢初經濟發展做了很大貢獻。但是封建社會的統治者不會給呂雉客觀公正的評價,因為在男權社會,呂雉女主臨朝,不僅使傳統的「婦人不得預政」失效,整個封建統治思想也面臨挑戰。
在經濟上,她鼓勵生產,減輕稅負,為長安後來成為當時的世界性大都市奠定了基礎。在法律制度上,呂后廢除了誅三族罪並三次大赦天下,這緩和了當時統治階級和百姓的矛盾,客觀上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在文化思想上呂后廢除了「妖言令」「狹書律」,這表明了漢初統治者對思想文化控制的鬆弛,這對漢初思想文化一度活躍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民族政策上,呂雉繼續了與匈奴的和親政策,在其主政的十多年,漢匈之間邊境總體安定。呂后的統治,為後來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全面堅實的基礎。
飽受詬病的方面:
呂雉因為對戚夫人施行「人彘」酷刑而在民間留下極為殘暴的醜陋形象,再加上她誅殺功臣韓信(竹槍刺死韓信為民間杜撰)。呂雉的狠毒讓人不寒而慄,當然這也是源於她非常人的苦難經歷造就的。殘酷的政治鬥爭磨練了她的心智,使她在權利上很有手腕。呂后強硬幹練、當機立斷,城府極深,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和政治鬥爭經驗。呂后稱制後大封諸呂的行為也被民間詬病,得不到民間價值觀的認同。
劉邦兇不兇殘?
講道理,呂雉為劉邦生兒育女,照顧父母,受了四年的牢獄之災,如今劉邦發達了,應該趕緊把父母妻兒接過來才是。項羽圍攻滎陽,劉邦為求解圍,趁夜驅使幾千名婦孺穿上軍裝假裝護送自己突圍,被楚軍盡數擊殺。項羽俘虜了他老爹和家人,要挾他退軍,說要煮了他老爹,劉邦說,我爹就好比你爹,你要是真把我爹煮了,「請分一杯羹」,和你一起吃肉羹。
飽受2年牢獄生活摧殘的呂雉回到了劉邦身邊,結果發現劉邦身邊早已有了寵幸的戚夫人,後面又從子女口中得知了劉邦逃跑多次踢親生子女下馬車的事情。此時,呂雉對劉邦只是怨,還不至於恨。劉邦出徵帶年輕貌美的戚夫人隨侍,而把呂雉放在後方,兩人很少有相見的機會。無論劉邦出於各種心態說出這種話,是個女人聽了都會心寒。
劉邦稱王,呂雉封后,呂雉好歹以為苦日子熬出頭了,然而劉邦寵幸戚夫人,甚至想著廢后!呂雉吃了這麼多苦,也算嘗盡世態炎涼,劉邦已經傷透了她的心,連最後一絲絲的夫妻情分也不念,更不體諒她在往日照顧一家老小那麼多年。呂雉不毒辣起來,恐怕就是苦一輩子。
結論:呂雉嫁給劉邦後,前五年和劉邦生活在一起,後來劉邦一次任務中放了犯人,帶著他們跑了,老人,幾個孩子全靠年輕的呂雉照顧,呂雉因為劉邦坐牢,後來劉邦當了王,忘了接呂雉和家人,還擁有了年輕貌美的戚夫人。而這期間,呂雉被項羽抓走做了兩年人質,差點被項羽煮了。呂雉回到劉邦身邊後被冷落,她為了劉邦吃了很多苦,劉邦對她忘恩負義。所以,她才走上腹黑的道路。
【參考文獻:史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