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水熊蟲又進化了可抵抗致命紫外線,它們更像地球主人

2020-11-28 騰訊網

在地球的生命中,要說智力肯定是人類一馬當先,但是要說生存能力、分布範圍、個體數量來說哪個生物最強?

你可能會想到大小只有0.2-7μm之間的細菌,它們是單細胞生物,是簡單的不能在簡單的生命形式了,它們的種類數量、個體數量只繁多,至今人類都沒辦法對它們進行統計。

而且它們的變異速度也很快,在不同的環境下很快就會發展出亞種,甚至是新的種類。它們分布在地球上你能想到的任何地方;

可以這麼說只要有宏觀生命的地方肯定有細菌,就算沒有宏觀生命的地方也有它們的蹤影。

因為細菌的耐受能力非常強,高山上的寒冷、海底熱液噴泉附近,火山口附近的高溫、高硫的湖泊都是它們生存的地方;

就連1986年人們在羅馬尼亞東南部發現的一個與世隔絕了500萬年的洞穴中,這裡充滿有毒氣體硫化氫、二氧化碳濃度高達地球大氣的100倍,沒有任何光線和食物的地方發現了一種自養細菌;

這種細菌不僅能夠讓自己存活,它們還將二氧化碳、氨等無機物轉化為了有機物,供養著洞穴裡的其他生物。

這足跡見的細菌生命的韌性有多強,如果你把它當作地球上最頑強的生物那就錯了,生命世界總是一個充滿奇蹟的地方。

在地球上還生活著一種耐受能力更頑強的生物,它本身沒有多大的本領,不會對任何生物造成危害,但是它正是以它頑強的生命力成為了地球生物圈中的頂級明星。

想必現在人人都知道它的大名:水熊蟲,這種生物屬於節肢動物,有60多種,體長在0.05-1.4毫米,很明顯它們要比細菌大的多,不需要顯微鏡,一個放大鏡就足以讓我們看見它們的身影。

這種生物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喜歡生活在潮溼有水的地方,例如露水、潮溼的苔蘚中,通體透明,可以變色,不過它們變成啥顏色,跟上頓吃了啥有關係;

食物是黑色的它就是黑色的,棕色的它就是棕色的....

在水中、或者潮溼的地方生存的生物一般都比較脆弱,離開水基本上都會死亡,所以你可能認為水熊蟲也是這樣的,而且它們的生存範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那麼水熊蟲就會教會你什麼叫耐受性,從1937年人類發生這種生物存在以來,對它們是百般的「虐待」,被丟進各種環境中進行測試,讓我們清楚的認識到了這種生物的頑強;

它們經歷過一下的生存環境,均能全身而退:

150攝氏度的環境,水基本上可以很快的沸騰蒸發掉,但水熊蟲在這樣的環境下就算是完全的脫水變幹,然後在把它們放到常溫下,補充水分又會恢復胖胖的身軀,生龍活虎。

零下200攝氏度這樣的環境,對水熊蟲來說就像是洗了一個冷水澡一樣,解凍依然活蹦亂跳。

地球上海水最深的地方是地球大氣壓的1097倍,地球表面的任何生物都無法扛住這樣的壓力,但水熊蟲可以扛住6倍於這樣的壓力,不死亡。

除了以上的能耐以外,水熊蟲還能扛住致人類死亡輻射劑量的數百倍,科學家估計像是原子彈、車諾比這樣的核輻射,對它是沒有危害的。

這樣的生物簡直就是一個奇葩,所以科學家為了加大難度,甚至將水熊蟲帶到了外太空這樣真空、低溫、高輻射地方,暴露了十天,不出所料,十天後依然成功復甦了。

根據種種表現,科學家認為水熊蟲在地球上生存可以抵禦任何形式的毀滅性災難;

就像是可以導致地球生物大滅絕的小行星撞擊、未來可能的核災難、超級火山爆發、甚至是超新星爆發、以及黑洞產生的伽馬射線暴擊中地球,水熊蟲都能完美的倖存。

這種生物一直被認為可以與天齊壽、與日月同輝,只要是太陽不爆炸,它們都會在地球上悠哉遊哉的揮動著小短腿爬行。

以上的技能其實有些細菌也有具有的,那麼為何說水熊蟲強於細菌呢?

這就要說到這次最新的發現,印度的一組科學家最近在自己國家發現了一種水熊蟲,它們可以完全抵抗致命紫外線的照射,這項研究發表在《生物學快報》雜誌上。

這種水熊蟲是一個新發現的種類,被稱為「Paramacrobiotus」,它是在印度班加羅爾的一個混凝土牆壁上的苔蘚中發現的;

這個地方常年紫外線照射比較強,夏季紫外線劑量大約是每平方米4千焦,紫外線指數經常是保持在10,科學家認為正是這種環境導致水熊蟲進化除了耐紫外線照射的能力。

這也足以看出這種生物的適應能力非常強,正常情況下它們的外觀看起來是紅棕色的,但是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它們通體會呈現出藍色。

我們知道紫外線具有很好的殺菌、殺病毒的能力,很少有微生物能夠扛住強紫外線的照射,就算是在能夠達到地球表面的陽光中僅剩了長波紫外線以及部分中波紫外線,它們都能殺死大部分的微生物。

但是科學家在使用強紫外線照射細菌和水熊蟲的時候,5分鐘的時間細菌全部死亡,而水熊蟲依然完好,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在接下來的實驗中科學家多次加大紫外線的強度,實驗中的水熊蟲依然能夠在30天內存活下來60%。

科學家發現,這種變異的水熊蟲之所以能夠抵擋紫外線照射,是因為在它們的體內含有一種保護蛋白,這種蛋白具有了螢光劑的作用,可以吸收紫外線,並且將紫外線轉化為無害的藍光輻射出去;

這也是為什麼這種水熊蟲在紫外線下會變藍的原因。

更加重要的是,科學家在提取了這種蛋白以後,用這種蛋白去包裹其他的微生物,這種微生物也具有了一定的抵抗紫外線的能力。

這個發現具有很大前景,如果我們能把這種蛋白抹在臉上,這就是完美的防曬霜。它也可以保護人類在太空中免受紫外線的傷害。

現在你覺得這種緩步動物是不是比微生物還頑強,它們同樣分布在地球你能想到的任何地方,數量種類也非常繁多,它們可以與太陽齊壽,與地球同在;

以前常有人說,人類害怕太陽光會被曬傷(其實是人類抵抗不了紫外線),這說明人類是外來物種,那麼今天發現的這個可以完美的抵抗紫外線的水熊蟲,按照這樣的邏輯,它們才是地球上的主人;

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水熊蟲又進化了!科學家發現新種水熊蟲,可將致命紫外線轉為良性藍光!
    >螢光防護罩」,可承受致命劑量的紫外線(UV)輻射。,而另一種屬於Paramacrobiotus 屬、帶有紅褐色斑點的水熊蟲更強大,幾乎對紫外線照射免疫。但它們在進食後,體色會依據攝入的類胡蘿蔔素多寡後會呈現黃色、棕色、深紅色或綠色等。 研究報告裡如此描述:「這種神秘的水熊蟲經過紫外線照射後,每天都會觀察到它們的生命跡象——運動、產卵。另外經過紫外線照射和未經紫外線照射的BLR水熊蟲,它們之間的產卵數、孵化率和孵化時間沒有明顯變化。」
  • 「水熊蟲」會是首批實現星際移民的旅客嗎?
    另一方面,「創世紀號」攜帶了由非營利組織Arch Mission Foundation的月球圖書館,其中包括人類的DNA樣本和數千隻「水熊蟲」,這個行為就好像在月球上建立了一個地球生命的備份,所發送的人類細胞、微生物「水熊蟲」在將來的某一天很有可能被回收進行克隆和再生,但是科學家為什麼會選擇將「水熊蟲」這種體型很小、充滿皺紋、8隻短腳、憨態可掬的小傢伙帶上月球。
  • 地球最頑強生物是水熊蟲?這種只有雌性的生物,DNA粉碎了也能活
    換而言之,「地球最強」對水熊蟲的形容不是口說無憑的。然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水熊蟲雖然在民間和學界都有不俗的名聲,但在科學家眼裡,水熊蟲是否為地球上最堅不可摧的動物還有待研究。因為地球上還有一種生物能與水熊蟲爭奪「地球最強」的稱號——輪蟲。01 水熊蟲的生命力為何如此頑強?
  • 為何太空輻射也殺不死水熊蟲?原來它有「保護盾」,且能發出螢光
    科學家是如何發現新水熊蟲物種的?水熊蟲是地球最早期的居民之一,它們分布在世界各地,只不過,由於它們的個頭很小,所以,人類的肉眼是無法看到它們的,必須要藉助放大工具才可以。水熊蟲也被稱作是「地表最強」生物,而且不止是在地球上,即使是在太空的真空環境中,水熊蟲竟然也殺不死,曾經就有研究者做過實驗,帶著水熊蟲升空後,返回地球後,當環境重新變得適宜,水熊蟲也會再次「復活」。
  • 「水熊蟲」會是首批實現星際移民的旅客嗎?
    另一方面,「創世紀號」攜帶了由非營利組織Arch Mission Foundation的月球圖書館,其中包括人類的DNA樣本和數千隻「水熊蟲」,這個行為就好像在月球上建立了一個地球生命的備份,所發送的人類細胞、微生物「水熊蟲」在將來的某一天很有可能被回收進行克隆和再生,但是科學家為什麼會選擇將「水熊蟲」這種體型很小、充滿皺紋、8隻短腳、憨態可掬的小傢伙帶上月球。
  • 水熊蟲才是地球最強生物 生存能力堪比蟑螂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不起眼的水熊蟲是地球上適應能力最強的生物,生存能力比蟑螂還要強悍。研究報告介紹,水熊蟲可以生存於任何極端環境中。從零下272℃的低溫,到115℃的高溫環境;或暴露在高劑量的輻射下、潛遊在有機溶劑裡……都無法終結水熊蟲的生命。目前,東京大學團隊已經宣布找到了水熊蟲超強適應能力的線索。水熊蟲擁有一種名為Dsup(損害抑制)的特殊基因,能進化出具有保護機制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能讓DNA鏈免於破損。
  • 科學家:有了它,人類或許能夠提前進化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離開了地球我們將無處可去。進入21世紀之後,地球的環境越來越差,人們為了發展開始無節制地挖空地球,導致地球變得千瘡百孔,所以人們開始想方設法的尋找另一顆合適人類居住的星球。很多人都能想到就是穿航天服,不過航天服非常厚重,而且會很厚,在炎熱的夏季是人們穿著航天服根本無法承受,於是科學家便提出了另外的想法,那就是改造人類的基因,利用水熊蟲的基因來改造人類基因,使人類也能夠具有和水熊蟲一樣,在太空中抵抗太空輻射的能力。
  • 地球上最強的生物:水熊蟲
    不管你願不願意相信,地球上都有一種不會死的生物,這種生物叫做「水熊蟲」。水熊蟲是一種微生物,可能是由於樣子比較像熊,所以叫做水熊蟲。它的名字裡面有一個水字,並不是因為生活在水中,而是它和永生的秘密有關。
  • 水熊蟲其實很脆弱,極端溫度和輻射殺不死它,但這種方法非常有效
    水熊蟲是一種廣泛分布的微生物,不論是喜馬拉雅的山巔還是幾千米深的海溝,甚至是熾熱的火山中,都可以找到它們的身影。它們喜歡生活在潮溼的土壤或者苔蘚這類環境中,也許你走過的野外就有水熊蟲,只是它們太小讓你沒有發現。實際上,水熊蟲是緩步生物的綽號,這是一個擁有超過1400個物種的龐大家族。
  • 「創世紀」號飛船意外墜毀,攜帶的水熊蟲失蹤,它們已侵入太空?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交通變得越來越便利的同時,人們也發現了新的問題。比如,在航海通商之餘,一些物種也被偶然帶到另一片土地,由於缺乏天敵的威脅,它們快速繁衍,從而打破了該地區的生態平衡,人們將這種現象稱為「物種入侵」。
  • 人類有望像三體人一樣脫水生存,水熊蟲體內物質讓劉慈欣預言成真
    有些生物,早已經開發出了這樣的生存技能,比如水熊蟲。「與天地同壽」的生物毫無疑問,水熊蟲是世界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之一。水熊蟲屬於緩步動物,自從18世紀被發現以來,就一直以其驚人的生存能力吸引著人類的關注。
  • 日本科學家把一堆細菌帶到太空宇宙輻射下暴曬三年 發現它們居然還...
    地球生命的來源,是科學家們樂此不疲研究的話題。目前,主流的假說是「化學進化說」。這個假說認為生命來自地球,是地球早期的極端環境裡,非生命物質通過複雜的化學過程,一步步變成生命物質。但這個假說也有不完美的地方。
  • 水熊蟲跌落神壇,這種生物才是地球上真正的「死侍」
    一直以來,水熊蟲就被譽為「不死小強」。這種微小的生物,可以不吃不喝存活30年,不管是零下200攝氏度的低溫,還是150攝氏度的高溫,水熊蟲都能歡快自得,就算拿到宇宙的真空條件下,致命的宇宙射線在水熊蟲看來,也不過是撓痒痒而已。
  • 凍不死燒不壞的水熊蟲,研究員發現對付它只有一個辦法
    屆時的自然界中還有哪些生物可幸運地存活下來?對此,網友們都積極參與討論,很多觀點都直指單細胞生物或是微生物,因為它們的身體結構最簡單,存活適應能力是最高的。倘若這一天真的到來了,有一種生物必定能夠存活下來,它就是水熊蟲。水熊蟲是對於緩步生物的統稱,根據記載,目前水熊蟲的種類數目高達900多種。
  • 570顆原子彈都炸不死,地表最強水熊蟲真沒弱點?科學家:也怕人
    如果說地球上的生物存在BUG,那麼,水熊蟲一定就是最大的BUG,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生物都需要經歷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各個階段,而水熊蟲就非常的特別了,因為它從出生開始,就沒有任何的變化。可能大家會認為,水熊蟲可能是世界上的瀕危物種吧,畢竟它存在了5億多年的時間,可其實,水熊蟲在地球上似乎無處不在,無論是南極北極,還是深海、火山口,甚至是喜馬拉雅山脈,也發現過它的身影,只不過它們非常小,肉眼看不到而已。水熊蟲有多厲害呢?
  • 它被譽為地表最強生物,科學家想盡辦法都無法殺死它
    今天,來跟大家一起認識一下這個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先來看看這隻最強生物的長相,它們沒有幼年期,一出生就有50微米,最大的可以長到1.4毫米。正常環境中,水熊蟲身體表明都會附著一層水膜,為它提供氧氣,避免過於乾燥。不過這麼小的生物,想要看清楚它們的樣子,就必須藉助顯微鏡了。
  • 科學家發現了24顆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和進化的超適居行星
    水是宇宙中生命的基礎,因此適於居住的星球中必須有可以維持生命的液態水。除此之外,還有無數的條件需要滿足。該星球必須處於恆星適居帶中,以至於適居帶中星球表面的溫度和大氣壓力,將適合簡單生命形式的進化。距離離恆星稍近一點,水將蒸發掉,海洋將無法形成,金星便是這樣。
  • 上百年不吃不喝也不死,這種地球生物「逆天」了!
    相信大家首先都會想到蟑螂,畢竟,蟑螂被稱作「打不死」的小強,或者是烏龜等一些會冬眠的動物,比方說地球上的變溫動物,基本上都可以不吃不喝生存很久,當然,這也都需要在特殊的條件下,而且它們在冬眠/夏眠之前,也會提前進行能量儲備。拿蟑螂來舉例子,科學家發現蟑螂不吃不喝最多可以生存90天,而且即使蟑螂被「分屍」了,它們也可以活幾天不死。
  • 地球生命力最強的水熊蟲,若被送到木衛二,還能生存嗎?
    最有利的是上面有大量的液態水,而且上面的水比地球還要足足多出一倍。根據種種的數據反饋,木衛二表面的冰層下面,極有可能存在液態水的海洋。眾所周知,液態水是維持碳基生命的最基本的要求,那麼地球上的水熊蟲,如果去到木衛二又會是什麼樣的結果,會不會繼續存活下來?沒什麼會提到水熊蟲,那是因為它是生物界的大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