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翔安的林先生
去手機維修店更換屏幕
拿回家卻發現新的屏幕下方
有一塊發暗!
林先生上網一查才知道
自己完好的手機內屏
可能也被商家「掉包」了?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特區新聞廣場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手機屏幕修完發暗 消費者起疑心
林先生說,換完的手機屏幕當晚就出現了發暗的問題,林先生上網一查更換手機外屏的操作過程,發現自己手機的內屏很可能被維修店一起換掉了。
林先生
市民
(店家也是說可以只換外屏嗎?)對,而且那個價錢是260元,如果你把整個屏幕都換掉,肯定不止這個價錢。我第二天早上就去找(維修店)理論,他也承認把我整塊屏幕都換掉了。他的意思就是,這是維修的一種方式,以屏換屏。
什麼是以屏換屏呢?
這是手機維修行業默認的規則嗎?
手機維修店的工作人員告訴林先生,更換手機屏幕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只更換玻璃外屏,但因為和內屏剝離、拆合的問題,至少需要兩個小時才能完成更換。
所以,維修人員通常會提前把新的玻璃外屏和內屏組裝好,直接替換到客戶的手機上,這也就會把客戶的內屏也一併換掉。
林先生
市民
談好我只換一個玻璃外屏,把我整個屏幕都換掉了,而且他不告知我。你怕我等,那你跟我講,既然能在我眼皮底下把我內屏換掉,那有沒有在手機其它地方動手腳,也給我換了。到時候再出問題,可能也是他們造成的,那這樣子,我覺得我把這臺給你,你賠給我一臺新的,這樣子我覺得才能安心。
溝通不清產生糾紛
隨後,記者陪同林先生
再次來到這家手機維修店
店員表示,在維修手機前
已經將換屏的方式告訴林先生了
然而,
林先生表示:並沒有!
店員
你一直爭有沒有跟你講,我們老闆是說有跟你講過了。
林先生
沒有,並沒有!而且我昨天來跟你理論的時候,你的意思就是大家都是這麼幹的。
店員
維修的方式就是這樣子。我們不要爭了,你說要讓市場監管處理,那就打市場監管(電話)來這邊協商,或者是我提供方案給你售後。
之前店員就向林先生
提出了三種售後方案
他們可以給林先生換一塊新的內屏,或者將林先生自己的內屏換回去,還可以把手機恢復到維修前的狀態,把錢退給林先生。
但林先生並不接受
隨後,林先生前往市場監管部門
投訴了這家手機維修店
商家補償消費者1000元
根據林先生反映的情況
市場監管部門到現場
調解了這起消費糾紛
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認為
這起消費糾紛產生的根源是,手機維修店工作人員到底有沒有向林先生傳達清楚,手機換外屏的兩種維修方式。
在林先生認為只被更換了手機外屏的情況下,手機內屏也被一併更換,產生了手機屏幕發暗的質量問題。但雙方只存在口頭合同,具體合同內容不明確,雙方各執一詞。
經過現場調解
手機維修店同意向林先生補償1000元
林先生也不再追究
林先生
市民
事後(手機維修店)自己也說了,他把整個(內外屏)換掉,可以讓我少等,換的方式不同,但結果是一樣的。但我不這樣認為,我好好的屏幕就被換走,我要一個說法。
劉清源
新店市場監督管理所副所長
提醒消費者跟經營者,特別是廣大農村經營者,你給消費者從事服務的時候,要開具發票或者收據,雙方的權利跟義務約定要非常清楚明白。這樣既能保護商家自己的權益,也能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也維護消費市場和諧穩定。
在日常交易過程中
經營者應該向消費者解釋清楚
商品或者服務的相關細節
並開具發票做好備註
避免侵害到消費者的知情權
產生消費糾紛
來源:廈門廣電、特區新聞廣場
編輯:楊韻、賴旭華
微信合作聯繫:0592-550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