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同時也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各地各高校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健全課程體系、強化實踐訓練、加強政策保障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蓬勃發展,各項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經過各方努力,一大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全面發力,展現出勃勃生機。
服創大賽的創意始於2009年,正值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快速發展時期,也是服務外包人才緊缺的關鍵時期。為引導和促進大學生關注服務外包,投身服務外包產業,無錫市人民政府提出了舉辦「中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應用大賽」的建議,得到教育部和商務部的高度肯定與支持。
自2010年舉辦以來,累服創大賽計共吸引1600多所院校、40餘萬名大學生參賽,為服務外包產業輸送了近15萬名創新人才,湧現出數百個科技含量高、商業模式好、市場潛力大的創新創業項目,在服務外包業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多年來,大賽的辦賽規模逐年攀升,內涵不斷提升,成效日益顯著,得到了政府、企業、高校和學生的廣泛認可,大賽已成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載體、促進高校學生全面發展的平臺和推動校企對接的橋梁。
大賽旨在聚焦信息技術前沿領域,首創企業發包類賽題,同時致力於打造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和高校人才培養交流合作平臺,不斷拓展校企合作、項目孵化、人才對接功能,推動高校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實施創新教育改革,實現產業人才培養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累計為服務外包產業輸送了近15萬名創新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服務外包產業是現代高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承載度高、附加值大、增長空間廣,是數字經濟、總部經濟和樞紐經濟發展的有力助推器,已成為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進產業升級的新支撐和新引擎。
2019年無錫GDP總量達到11852.3億元,列全國大中城市第十三位;人均GDP突破18萬元,列全國大中城市第二位;全市服務外包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結構不斷優化、集聚效應不斷加強,服務外包企業近2000家,從業人員超26萬人,業務範圍遍及到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0年第11屆服創大賽,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新挑戰,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的辦賽新模式,共吸引了來自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651所全國院校的6417支團隊報名參賽,報名院校和團隊數量均為歷屆最高,競賽成果轉化取得了新突破,這有力推動了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和產業創新發展。
拓展區域賽範圍,提升高校參賽熱情
在上屆成功舉辦西部區域賽的基礎上,本屆大賽增設中部區域賽,由中南大學牽頭承辦,覆蓋湖南、湖北、廣東等九省。依託中部、西部區域賽,提高區域內高校的參賽積極性,本屆大賽中、西部區域賽報名院校334所,同比增長78%;團隊數量3363個,同比增長86%,區域賽成效顯著。
線上+線下同步,探索辦賽新模式
密切跟蹤疫情形勢,做好賽事組織服務,科學調整賽程安排,做到停課不停賽。一是調整答辯方式。為應對疫情,本屆大賽決賽首次採用「學生線上答辯+評委線下評審」的網絡答辯方式;二是開展線上賽事服務。組織捷普電子、八維通、今目標、科創信息、華雲等命題企業開展網絡視頻答疑5場,累計在線觀看人數5.3萬人,充分提升師生參賽熱情;三是打響大賽知名度。利用大賽平臺為大賽命題企業和參賽高校提供線上宣傳和招聘服務。發布「服創大賽企業行」、「命題企業抗疫風採」、「命題企業雲招聘」、「參賽高校抗疫風採」等系列報導64篇,宣傳大賽成果、弘揚企業抗疫事跡,幫助企業招攬人才。
深化競賽成果,促進產教融合發展
一是編印《中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創業案例選編》,展現歷屆大賽優秀作品,更好地指導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工作,為學生創業提供借鑑。二是舉辦校企合作交流會,邀請高校專家、大賽命題企業和無錫本地企業代表,探討在人才聯合培養、科研項目合作、校企協同實驗室等方面的合作模式,搭建校企雙方互融互通的交流平臺;三是舉行創新創業雲講堂活動,邀請創業大咖和創業先鋒進行線上主題分享,組織優秀創業項目進行線上路演,分享創新創業成功經驗、解答學生在創新創業道路上的疑惑,激勵廣大學生積極投身創新創業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