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達傳說:夢見島》(簡稱夢見島)於1993年發布於GB掌機平臺,成為了第一部登上掌機的塞爾達傳說,並取得了不俗的銷量。任天堂隨後分別於1998年和2019年在GBC和Switch上推出夢見島的復刻版《塞爾達傳說:夢見島DX》和《塞爾達傳說:織夢島》,同一款遊戲重製了兩遍,這在遊戲史上都實屬罕見。
遊戲劇情承接《塞爾達傳說:眾神的三角力量》,林克環遊世界修煉,卻在海上遭遇風暴,漂流到了一座名為可湖霖島的島嶼上,被女主瑪琳(不是塞爾達)所救,島上的貓頭鷹告訴林克,只有喚醒風之魚後才能離開這座島,而喚醒風之魚需要得到分布在島嶼上的八件樂器,於是林克開始了尋找樂器兼毀滅小島的「罪惡」冒險。
起初夢見島只是為了讓玩家在GB上也能玩到眾神的三角力量而作為其攜帶版來發售,並非一個獨立的項目,儘管時任主策劃手塚卓志關於遊戲玩法的修改意見沒有得到創造者宮本茂的認可,於是他帶著其他成員利用業餘時間來投身於這個非官方秘密的塞爾達遊戲,他們創造了一個沒有塞爾達公主和反派加農的世界,而這個項目最終得到了任天堂的支持,而夢見島也成為了第一款沒有宮本茂參與製作的塞爾達傳說。
在夢見島中你能見到許多老任旗下的角色,例如瑪琳的父親是「馬裡奧」,有個村民是「路易吉」,迷宮裡的「卡比」以及耀西玩偶等等。
與《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不同,夢見島是一款傳統的解謎冒險遊戲,《曠野之息》的迷宮分布於大地圖之上,玩家可以近乎自由地探索地圖上的各個角落,迷宮的難度也普遍不高。
而《織夢島》的故事流程是線性的,地圖上的很多地方看似近在咫尺,實際上玩家如果沒有經過特定劇情或者拿到特定道具的話,是無法到達的。
比起GBC上的夢見島DX在原版的基礎上將畫面升級成了彩色,織夢島更是將整個遊戲從頭到尾重製了一遍,無論在畫面還是聲效上都做了全面提升。無論是像黏土人一樣的可愛畫風,還是絕妙的地圖場景設計,亦或是經典的塞爾達配樂,都能成功地吸引到了不少新玩家。
由於GB的內存有限,為了保證玩家能在大地圖中正常探索,遊戲裡大地圖被分為了16*16的方格,玩家在不同方格間移動需要經歷捲軸式的場景切換,而在織夢島中大部分場景間都可以平順過渡,而在大場景切換時由於此時機器進入了加載模式,所以會有明顯的60幀轉為30幀的波動,但不影響整體的遊戲體驗。
雖然任天堂在這個重製版裡加入了新的「嵌板迷宮」功能,在攻略迷宮時,系統會自動記錄下玩家所經過的每一個房間,並將它們當作嵌板保留下來,玩家可以自己設計迷宮,並且還能分享給好友體驗,故被玩家們調侃為 「塞爾達製造」,但是由於迷宮的單個房間內容是實現設定好不能改動的,玩家們只能改變迷宮房間的擺放位置,這樣就會顯得玩法略為單調。
令人遺憾的是,相較於荒野之息動輒一,兩百小時的遊戲時間,夢見島的遊戲流程時長是真的是不夠看,筆者小時候有玩過GB上的夢見島,如今通關織夢島的時間不足十小時。但是這只是我在熟悉遊戲流程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的,事實上是新玩家想僅憑一己之力的結果就是在本作中處處碰壁,對下一步該做什麼一頭霧水,造成卡關。
總之,從遊戲的角度出發,《塞爾達傳說:織夢島》是一次經典的完美復刻,老任的技術力在本作中都體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人物還是場景設計都為玩家們帶來了新的體驗,雖然新加入的「塞爾達製造」在自由度上稍有不足,不過正所謂瑕不掩瑜,本作整體的表現都配得上塞爾達傳說一貫的良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