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健康這條賽道 百度健康做得怎麼樣?

2021-01-15 金融界

來源:動脈網

作者: 胡煊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查爾斯·狄更斯的這句名言放在如今大熱的網際網路健康賽道同樣適用。

說是最好,是因為從移動網際網路風起之時,一批行業先行者們抓住了風口下的紅利,加上政策支持和疫情催化,整個市場空間得到了極大擴容。IQVIA發布的《破繭成蝶: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白皮書》預測,網際網路健康市場規模到2023年將突破1600億元。

說是最壞,則是在於網際網路健康賽道在近10年的發展中,幾經潮水漲退,大量創業企業還沒等來行業曙光,便已消失在時代的激流中。根據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以來,上千家網際網路健康企業倒閉。這背後在於,目前整個行業的利潤還比較微薄,商業模式有待跑通。

在「冰與火」的市場環境中,阿里、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攜流量與資本紛紛入局,從線上到線下,從TO B到TO C,展開了激烈的爭奪賽。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年初開始,百度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動作也重回大眾視野。無論是在疫情期間推出抗疫舉措,還是為用戶提供從健康科普到就診的一站式服務等動作,百度健康可謂吸引了眾多目光。

但是,面對網際網路健康賽道的諸多問題,以及日趨激烈的競爭,百度健康是否還有機會?如果有,機會有多大?回答這個問題,既是在審視百度健康能否站穩賽道,也是在觀察網際網路健康賽道的冰山之下,是否還有更多可能性。如果有,會是什麼?

因此,是時候給百度健康把把脈了。

接下來,您將看到:

1. 百度健康所在的網際網路健康賽道是否還有機會?

2. 百度健康的護城河是什麼?

3. 百度健康的變現途徑有哪些?

大方向:網際網路健康,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看一家企業有沒有機會,首先要看其紮根的賽道是否還有足夠的市場空間,以及是否有帶來不錯回報的商業模式。

作為被馬雲認為會顛覆傳統大健康產業的網際網路健康,曾一度被行業者給予厚望。例如在被稱為「網際網路健康元年」的2014年,跟網際網路健康有關的企業一年時間猛增至逾5000家,融資總額約70億美元。但後來的結果眾所周知,許多先行者鎩羽而歸,億元級別的投資也打了水漂。人們不得不問,網際網路健康賽道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回頭來看,網際網路健康行業在發展中,由於受政策、市場認知等多方面影響,遇到了兩個瓶頸。「一是可持續的商業化,二是盈利前景還不是很明確。」北極光創投投資副總裁馬可告訴動脈網。

這背後意味著,網際網路健康並不是簡單地將醫院的功能搬到網絡上,而更多地是需要擊穿信息壁壘,打破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再通過優化行業產業鏈的供需關係,來促進醫療資源供應和醫療服務需求之間的供需平衡。而要持續有效地達到這個目標,除了技術賦能外,還需要網際網路健康從業者構建出合適的商業模式閉環。

為此,網際網路健康行業的弄潮者們不斷向縱深處發展,也開始延伸出了一些新方向,部分模式也得到了初步驗證。其中,網際網路醫院、醫藥電商、網際網路健康管理是現階段主要的網際網路健康業態。

用數據說話。

網際網路醫院在近兩年取得了快速發展。從供給端看,2016-2018年每年新增網際網路醫院不超過100家。2019年以來,我國網際網路醫院實現快速增長,截止2020年10月,已上線的網際網路醫院接近900家。從需求端看,去年國家衛健委屬管醫院的網際網路診療同比增長了17倍,一些第三方平臺的網際網路診療諮詢增長逾20倍。

醫藥電商受益於處方外流、政策明朗等因素,其市場規模不斷增長。根據西南證券的報告,2019年在線零售藥房銷售額僅佔藥品/非藥品市場銷售的3.63%,市場規模約1050億元。隨著用戶教育下沉,線上化率有望在2025年提升到11.1%,新增4540億元市場空間。

網際網路健康管理在近年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加上全生命周期健康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市場活躍度變高。根據動脈橙資料庫數據,從2018年到2020年第一季度,健康管理領域一級市場共發生132起投融資事件,資金投入約為59億元。

不難看出,在經歷了這些年的曲折發展後,網際網路健康賽道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特別是網際網路醫院、醫藥電商已經能實現較好的商業化,網際網路健康管理從目前來看也值得期待。另外,網際網路健康賽道的增長空間依然可觀。因此,網際網路健康賽道還是一門「好生意」,入局者仍有不錯的機會。目前來看,百度健康也主要在圍繞這些商業路徑進行布局。

賽道沒問題,接下來就該看賽手了。

切入點:護城河在哪?

在網際網路健康賽道,目前已經上市的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和平安好醫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都是網際網路巨頭在大健康領域的延伸。而反觀其他網際網路創業公司,目前取得的成就背後,是深耕十年,甚至二十年之久的時間積累。

為什麼網際網路巨頭能夠快速切入,並取得迅猛發展?這是因為除了資金實力外,網際網路巨頭在其自身的優勢領域構建了強大的底層能力,而這能為它們在切入網際網路健康賽道時,帶來巨大的生態協同,比如供應鏈、保險支付等。而這些,創業公司未必會有。

來看百度健康。作為全球領先的中文搜尋引擎,百度擁有巨大的流量入口:每天有億級海量的健康諮詢問題反映到百度大數據後臺。這帶來的結果是,一是用戶對於醫學內容有天然需求,二是這些需求會成為百度了解用戶痛點的精準抓手。

從這個角度出發,也就不難理解百度健康為什麼會在百度健康醫典這個產品上花大力氣了。但目前市面上對於科普知識的商業化探索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性感。這是在於,科普知識的生產傳播是一個重度依賴人力的行為,這導致在商業化上,很難進行規模化生產或迅速提高人效比。另外,科普知識的二次開發也十分考驗運營機構的商業智慧。

那百度健康做醫典的方式與傳統的方式有什麼不同?重點在於底層邏輯。具體來說,百度健康醫典提供的內容是根據數以億計的用戶搜索結果引導的。也就是說,每一個健康詞條的背後,是由用戶在百度上提出的高優先級問題進行驅動生產的,這使得百度健康醫典的內容能更好地匹配用戶需求,也能最大範圍地覆蓋用戶的關切。

另外,醫學知識有其專業性、特殊性,因此無法靠UGC(用戶生產內容)這一難以保證質量的方式來完成內容搭建。從公開信息來看,百度健康醫典搭建了以專家為核心的內容生產制度。在團隊設置上,專家有三個等級。第一級(S級)為院士級,包括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第二級(A+級)為院長(主委)級,一般是中華醫學會和中國醫師學會中某個學科的主任委員這樣的級別;第三級(A級)是按照權威醫院排行裡各大醫院排出來的top3科室的大主任、博士生導師等。

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加上豐富的專家資源,這兩個維度奠定了百度健康醫典的精準性和權威性。由於連接了用戶和醫生,使百度醫典構建了一個「雙向循環」的通道:一方面,用戶可以在醫典上找到可靠、值得信賴的知識;另一方面,這些知識都是來自權威醫生,他們通過百度健康醫典平臺發出聲音,進一步展現了醫生的影響力。不難看出,從用戶到醫生,百度健康構建了一個雙向循環的橋梁。而這,為百度健康後續延伸到服務帶來了便利。

從這裡可以發現,百度健康醫典的價值在於「雙向循環」,也就是與傳統的內容提供不同的是,百度健康醫典能夠通過百度搜索數據及時響應用戶最近關心的健康知識訴求,也能給到優質醫生展示的機會。在這一邏輯下,百度健康醫典解決了內容的權威性、用戶粘性、醫生忠誠度等傳統科普難以解決的問題,形成了護城河。

例如去年新冠疫情期間,百度健康上線全網首個新冠肺炎醫典詞條時,從內容上獲得了當時身在一線武漢的專家的修訂,該詞條在疫情早期階段每個月都有數億次的搜索,解決了海量用戶對於新冠的基本認知問題。

因此,從商業化的路徑來看,在網際網路健康賽道快速發展的階段,權威、專業、有針對性的健康科普內容無疑是重要的用戶流量入口,長期來看也是擁有可持續性和護城河效應的入口。在此基礎上,通過對用戶需求的梳理,並逐步取得信任感的情況下,用戶的行為也會自然實現從「醫典」到「問醫生」等服務端的轉化。

簡單測算一下,根據公開信息,百度每天有逾2億次健康內容搜索,如果按照1%的轉化率來看,每天也會有200萬次可直接轉化為服務的內容,這無疑為後續進行商業變現帶來了助力。

所以綜上,百度健康醫典是百度健康重要的內容抓手和流量入口,也構築了整個健康生態的護城河。

(百度健康的布局邏輯 動脈網製圖)

變現途徑:向健康服務延伸

擁有了流量入口,接下來要解決的是如何將這些流量進行轉化。百度健康的做法是向多元化服務場景延伸,包括在線問診、預約掛號、在線購藥、健康保險等領域。

來看在線問診。作為網際網路醫院核心的一環,在線問診的重要指標在於有無足夠的醫生來滿足用戶的需求。百度健康於去年4月份拿到了海南醫來的網際網路醫院牌照,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有超10萬名醫生入駐百度健康平臺,並且累計服務用戶超2.1億。這無疑為百度健康的商業化布局打開了市場想像力,衛計委數據顯示,2019總診療人次達87.2億。而網際網路問診值在2.7億次左右,空間廣闊。我國在線問診的市場規模將在2022年增長至680億元(中商情報網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催化下,各個公立醫療機構也把自己的服務和入口線上化。百度健康於是與一些公立三甲醫院、區域頭部醫院,共建網際網路醫院,通過技術賦能傳統醫療機構。從這個機會點來看,百度健康將抓住公立醫院上線網際網路醫院的合作時機,不斷擴大醫生覆蓋量。

除了網際網路醫院,百度健康也在切入在線購藥、疫苗預約接種、核酸檢測預約等多元化電商服務。以疫苗服務為例,百度健康在去年12月宣布與彩虹醫生展開戰略合作,彩虹醫生提供在線疫苗預約服務和健康預防管理服務能力,並全面接入百度健康,用戶可以在百度健康平臺享受優質的一站式在線疫苗預約服務。

「從2016年累計到現在,彩虹育兒的疫苗接種用戶達到了50多萬人。」彩虹育兒創始人田國良告訴動脈網,目前在線預約疫苗的市場還處於早期,市場空間增長巨大。「從用戶的需求來看,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們越來越能接受在線預約疫苗這一方式。無論在什麼時間點,他們隨時想起來便可以在手機上去預約。另一方面,從供給端看,我國每年批籤發的疫苗大概在5到7億支,其中成人疫苗約佔比40%。這部分人群對線上預約疫苗的需求還在不斷提升。」

有需求,有供給,接下來就是解決線下接種點較少的難題。「接種疫苗要到正規的線下機構,目前接種點的地方還較少,而公立醫院的工作偏向飽和,因此如何高效快速地滿足用戶的需求,能夠讓線下機構承接更多的量,這就是我們和百度健康一起要解決的事情。」田國良表示,正是基於百度健康精準的用戶流量和彩虹醫生能夠觸達到全國的服務能力,從而發揮各自的優勢,並將在線疫苗預約這塊的生態協同效應發揮到最大。

除了在細分市場與生態合作夥伴一起做大規模,百度健康也在積極布局網際網路健康管理。去年8月,百度健康推出「糖尿病中心」,結合百度大數據、AI技術的優勢,打造精準「診療+健康管理」的創新服務方案,這是行業內首次推出醫患一體化專科網際網路醫院新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管理近年正成為醫療市場的熱門領域,尤其是能夠高效連接醫、患、藥以及智能硬體的網際網路糖尿病管理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根據產業信息網的數據,糖尿病確診數量將在2025年達到1.8億,糖尿病前期人群數為1.4億,這將帶來巨大的增量市場。

從路徑來看,百度健康正在完成網際網路健康賽道目前主流的商業模式,即從解決信息需求逐步往醫療服務的縱深處延伸。這當中,無論是網際網路醫院、醫藥電商、網際網路健康管理,還是與生態夥伴向在線疫苗等領域布局,百度健康的市場想像空間也在穩步增長。而這,也正是百度從連接「人和信息」到連接「人、信息和服務」的思路轉變的體現。

不難看出,百度健康以醫典內容作為生態的護城河和流量入口,再在服務端通過布局網際網路醫院和深入醫藥電商,跑通了整個健康服務閉環。當然,大健康行業與其它行業不同,其具有自身的發展規律和特點。因此,對於所有的入局者來說,如何在大健康這個特殊的行業行穩致遠,是必須好好研究、細細琢磨的大事。

相關焦點

  • 百度健康發布在線諮詢大數據:心理健康問題成為疫情下關注焦點
    在不斷上升的在線諮詢需求背後,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呈現出怎樣的發展特點?用戶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3月13日,百度App發布《百度健康在線醫療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透過對海量的大數據分析,展現了疫情之下,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的發展態勢和用戶特徵。
  • 百度健康與彩虹醫生達成戰略合作 持續打造一站式疫苗服務平臺
    近日,百度健康宣布與彩虹醫生展開戰略合作,彩虹醫生提供在線疫苗預約服務和健康預防管理服務能力,並全面接入百度健康,用戶可以在百度健康平臺享受優質的一站式在線疫苗預約服務。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公眾對疫苗的關注度和需求明顯上升,疫苗的供需矛盾突然被放大,國內疫苗市場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0年我國疫苗市場規模將達315億元。
  • 輕鬆集團楊胤:做健康保障的公司,自己本身必須是「健康」的
    作為輕鬆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曾今,她在移動網際網路時轉型的大潮中,開闢了一個全新的賽道,為病患群體搭建了一個愛心平臺,又在隨後的6年時間裡,初心不忘,傾注全部的熱忱去堅守這份事業,如今,「全面健康保障」體系日漸完善的輕鬆集團,也為中國的大健康行業走出了一條新路徑。
  • 百科醫典們能擊敗健康謠言麼?
    ……》等換湯不換藥的養生信息刷屏;流鼻血了要仰頭、發燒了要蓋厚厚的被子發汗、理療暖宮能延緩卵巢衰老……多少人有疑難雜病時不是選擇第一時間就醫,寧可相信比病毒傳播得更快的是謠言……1月7日,百科醫典2019年度盛典公布了過去一年的數據,每日滿足1200萬用戶搜索需求,這背後是用戶強大的剛需。
  • 有來醫生武國平:醫健創新需要百度健康科技學堂這種生態搭建者
    對於醫療健康領域的創新型企業來說,一直缺少優質的生態資源獲取渠道,這是我參加百度健康科技學堂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來醫生COO及聯合創始人武國平表示。近日,由百度健康主辦的百度健康科技學堂正式啟動,通過聚集北京協和醫學院等多方優勢資源,搭建健康產業生態圈,擔當產業的連接者、賦能者,培養健康產業領軍者。
  • 京東健康、泡泡瑪特先後上市! 投資人為何都看好新經濟賽道?
    從看不懂,不能理解、不能接受,到爭相湧入,越來越多的投資人扎堆進入「新經濟」投資賽道。當資金聚焦在95後、00後的消費模式上,從網際網路醫療到潮玩,「新經濟」賽道為何引得投資者競相逐鹿? 我們不妨從最近赴港上市的泡泡瑪特、京東健康角度出發,去了解投資人看好的新投資賽道有何獨特優勢?
  • 突破地域限制 百度健康緩解偏遠地區糖尿病患者看病難題
    目前,像嚴同這樣的三甲醫院主治醫師以上級別的醫生,在百度健康糖尿病中心還有很多。大量權威醫生開始投身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這在之前是難以想像的。受疫情影響,網際網路健康走入了更多人的視野,也被更多人認可。如今,越來越多的頂級專家資源開始湧入百度健康糖尿病中心這樣的線上網際網路醫院,為海內外用戶提供專業的健康管理服務。
  • 阿里健康重倉疫苗數位化平臺,300億的風口賽道!
    從短期來看,在3個月到半年可預見的未來,新冠疫苗會帶來巨大爆發力的市場;從長期來看,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如何應用「網際網路+「,讓疫苗接種及時、安全、精準,是一個懸而未解,卻又有無限想像的命題。當前,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無論是巨頭還是創業者,紛紛押注這一風口賽道,疫苗也成為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的下一個破局點。
  • 京東健康也上市了,但網際網路醫療的路仍然很長
    自帶的電商基因,加之京東電商的用戶偏中高端,以及物流的支撐,使得京東健康依託醫藥零售所產生的銷售額和利潤十分可觀。 阿里健康得以盈利也是類似的原因。在阿里健康2020財年的96億元營收中,醫藥自營業務的收入高達81.34億,同樣依託其電商基因。 與這二者相比,平安好醫生醫藥零售業務的體量就要小得多。
  • 億歐智庫:百度健康問醫生成糖尿病患者首選諮詢平臺
    9月25日,億歐智庫發布《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糖尿病人群白皮書》,報告分析指出,隨著糖尿病患者數量逐漸增加以及網際網路服務更加便利,患者通過網際網路搜索糖尿病相關信息和服務成為趨勢,百度健康糖尿病中心充分發揮領先的健康內容流量優勢和完善服務鏈條,打造涵蓋醫生服務平臺和患者個人健康管理工具、線上與線下管理相結合的醫患一體化模式,助力提升糖尿病診療效率。
  • 資本獵手無懼疫情爭先布局 大健康賽道「潛龍在淵」
    2月16日,高瓴資本再一次對醫藥大健康產業出手,以不超過23.11億元全額認購國內醫藥CDMO(合同研發生產組織)龍頭凱萊英定增,將成為其持股5%以上股東。2 月7日,阿里健康發布公告,擬收購Ali JK ZNS Limited全部股權。此次收購完成後,阿里健康作為阿里大健康旗艦的地位有望得到進一步強化。
  • 2019開門紅:醫療健康細分市場發展搶眼 企業服務賽道依舊受追捧
    據可查詢市場公開信息統計,2019年1月國內資本市場共計投資事件總數達460件,分別涵蓋18個行業賽道,相比2018年12月投資事件率減少了3.16%,本月境外投資表現穩定,醫療健康領域繼續蟬聯最受歡迎投資賽道,企業服務緊隨其後。
  • 中外網友集體點讚百度健康「問醫生」全球抗疫行動
    數據顯示,目前海外同胞們在百度健康「問醫生」平臺上進行的越洋醫療諮詢已經超過了25萬次。百度等網際網路公司的舉措獲得了海外同胞和全球人民的集體點讚,有網友在評論區表示:「感謝祖國和網際網路,讓自己在危急關頭也擁有了面對困難的勇氣。」也有外國網友在評論區留言:「中國非常棒,因為他們總會去考慮他們的人民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
  • 從新藥研發到守護健康,生命科技將成AI巨頭新賽道
    與此同時,醫療方向,人工智慧與生命科學、大數據融合,加速了大健康產業鏈轉型升級。在IDC最新報告顯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生命科學研發系統的發展。並指出在新藥研發中,藥物發現、藥物仿真等研發工作越來越依賴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技術,並藉助雲計算技術的計算力,極大地提高了新藥研發效率並加速了研發進程。
  • 京東健康(06618.HK):醫藥電商龍頭企業,建設「網際網路+醫療」產業大...
    集團所處醫藥網際網路行業,深度布局醫藥電商和在線醫療服務兩個賽道,並戰略布局醫療信息化賽道。集團主營業務分為零售藥房業務與在線醫療健康服務業務。截止至 2020 年年中零售藥房業務的自營分支營收為 76.9 億元人民幣,約佔公司總營收 87.65%,自營分支為集團絕對核心業務。
  • 京東健康什麼時候上市?來艾德一站通看港股行情!
    當前,除京東(09618.HK)外,阿里(09999.HK)、騰訊(00700.HK)、百度(BIDU)均在醫療健康賽道布局。其中,阿里健康(00241.HK)已於2014年借殼中信21世紀在港股成功上市;騰訊旗下有丁香園、微醫集團、好大夫在線等行業頭部玩家;百度聚焦在醫療AI領域發力,9月25日,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作為牽頭髮起人,正式成立了一家生物計算技術驅動的生命科學公司百圖生科。 面對網際網路醫療賽道競爭激烈,選擇此刻衝入資本市場的京東健康究竟有何優勢?
  • 京東健康強勢來襲 手持超預期答卷的阿里健康能笑多久?
    原標題:京東健康強勢來襲,手持超預期答卷的阿里健康能笑多久? 來源:港股研究社根據易觀數據,2013年國內網際網路醫療投資案例55起,BAT等網際網路巨頭攜巨資跑步入場,掀起了網際網路醫療的第一次浪潮。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帶來的封城、出行限制,讓網際網路醫療再次成為必需品,其中的佼佼者阿里健康年內的漲幅已經逼近120%。
  • 京東健康真的健康嗎
    京東健康依靠母公司的流量和供應鏈,成為第一家盈利的網際網路醫療公司,但未來能否獨立運營,或仍需關聯方京東集團輸血養活? 是京東健康還是京東大藥房 京東健康不是第一家瞄準網際網路大健康賽道的公司。
  • 微脈「健康聯盟」助推健康理念日常化
    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平臺微脈在成立五周年之際,再度推出貫穿整個九月的「99健康日」活動。緊跟當下百姓的需求變遷,掀起了一場與眾不同的「健康聲浪」。「30天減肥聯盟」「你皮膚真好聯盟」「心理治癒聯盟」……輕快活潑的聯盟屬性,為面臨過度肥胖、失眠、皮膚差等處境的當代成年人,提供交流宣洩口和解決方式的同時,也更能引發年輕人對於自身健康的關注。  基於聯盟中常見的服務需求,微脈推出了一系列「買得起、用得著」的健康服務包。
  • 網際網路巨頭混戰大健康 下階段的打法是什麼?
    本質上是「線上藥房」戰略諮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表示,資本市場所給予京東健康的3440億港元市值,對同一陣營的其它上市公司參考意義不大。「京東健康的市值主要體現在其盈利以後才上市,這與其它網際網路醫療公司在虧損期間上市的情況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