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期貨日報
2020年對於投資市場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市場行情的急速變化帶來機會的同時也考驗著投資機構的策略和交易能力。尤其是受多因素影響的期貨市場交易機會不斷,私募基金期貨相關策略的表現異軍突起。
有私募數據統計機構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納入統計的成立滿5個月且有業績記錄的16212隻私募基金產品平均收益5.44%。其中有11822隻產品今年以來收益為正,正收益私募佔比72.92%。
按不同策略分類來看,2020年1—5月私募八大策略全部取得正收益,管理期貨、複合策略、宏觀策略、相對價值、股票策略、組合基金、固定收益、事件驅動策略產品平均收益依次為9.00%、7.25%、6.66%、5.47%、5.45%、5.00%、2.86%、2.31%。管理期貨策略強勢領跑,並且管理期貨策略產品中盈利產品佔比72.53%。
波動率「東風」乍起,管理期貨策略收益提升
對於管理期貨策略能在今年表現突出的原因,戊戌資產總經理陳戰偉認為,2020年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背景下,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蕩,CTA策略的避險功能凸顯,只要把握住趨勢都能獲得正收益。並且期貨與傳統資產的相關性低,通過合理配置商品,在傳統資產表現不佳時,也能獲得穩定收益。
深圳成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張展也表示,市場波動率和趨勢性回歸讓管理期貨策略的表現相較前兩年有了明顯好轉。「2020年受疫情和其他因素影響,明顯波動率大幅增加,其中又以原油系商品期貨為首。」他說。
而從管理期貨策略內部的細分領域來看,雙隆投資總經理馬俊介紹,今年以來公司涉及期貨的策略主要包括商品CTA和股指CTA,其中股指CTA在一季度表現突出,但二季度隨著市場波動性下降,策略表現平平。商品CTA在商品期貨市場始終保持中高波動的背景下,上半年持續表現不錯。此外,今年以來股票期權成交量始終保持較高位置,給策略提供了有利環境。
陳戰偉介紹,公司以趨勢策略、波動率策略、套利策略為主的管理期貨策略中,今年表現最好的是趨勢策略,波動率策略整體表現也符合預期。而套利策略在4月之前表現出色,4—5月因原油因素的影響,出現了一定的回撤,不過整體回撤不大,目前淨值已經開始回升。「由於多因素疊加影響,今年商品行情波動較大,對趨勢策略更加有利。受國際油價因素影響,能化板塊基差波動異常,對於區間套利有一定影響。」他說。
全球範圍疫情蔓延、金融避險情緒大幅提升、世界經濟進入衰退期等,直接導致大宗商品的波動率提高,而CTA策略是對波動率要求很高。珠海市佳禾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志佳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公司採用覆蓋全品種的長效策略,包括趨勢策略、震蕩策略、反轉策略、日內策略等都能適應今年上半年的大部分行情。特別是得益於今年上半年日間連續性行情及日內持續性行情觸發的概率提升,趨勢策略及日內策略表現更為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國債期貨也為私募基金產品提供了不少收益。「國債期貨短期內波動也帶了可觀的收益率。」張展說,國債期貨也是公司今年最賺錢的品種之一,僅次於原油系的幾個商品期貨。
「上半年量化宏觀策略為產品提供了很大的利潤。」廈門寧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柯曉弟介紹,公司從2018年初國建倉做多債期貨,一直到今年4月份開始慢慢平倉,獲取了不錯的收益,這主要是量化宏觀策略提供的依據。公司通過量化宏觀策略選擇投資品種,賺取中長期趨勢收益,同時通過波段量化交易賺取波動收益。
加大期貨類策略配置,捕捉多板塊行情機會
下半年,私募機構普遍認為期貨相關策略的交易機會依然存在。陳志佳認為,在經濟周期的規律運行下,衰退、滯漲到復甦,依然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未來半年,基於大量不確定因素,包括疫情的控制、全球經濟復甦,中美貿易摩擦變化、局部戰爭等,大宗商品的整體波動將依然偏大,趨勢性投機策略值得繼續期待。「期貨相關的交易策略仍會是公司的重要構成部分,我們還在開發更多新型技術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交易環境,例如開發一些超短線日內的低波動率策略。」他說。
「過去三年,期貨市場出現歷史少有的低波動長期震蕩走勢,2019年更是創下最近20年來最低波動率記錄。」張展說,所以早在2019年,我們就不斷談到,未來大概率波動率和趨勢性會均值回歸,量化趨勢CTA策略表現也將更好一些。現在市場波動率上升帶來了更多機會,下半年不一定比上半年行情好,但大概率仍然比2017—2019年好得多。公司在投資策略方面也將一如既往地專注於量化趨勢CTA策略,並根據行情特性變化,在原有大交易框架不變的前提下,做一些適當優化和更新。
陳戰偉也表示,依舊看好下半年管理期貨策略的表現。目前疫情帶來的恐慌性政策波動逐步消退,未來影響行情的主要因素將會是各國對經濟的刺激。隨著發達國家逐步放鬆針對疫情的封鎖措施,全球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的利多影響將逐步顯現,需求預期持續好轉。國內方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了政策基調是保就業和穩企業,這意味著擴大內需以保就業的訴求較強,政策發力的兩大方向分別是消費回升和基建補短板。隨著基建、地產項目的全面復工,將對部分化工、黑色品種的需求帶來提振。
因此從商品期貨的具體板塊來看,他認為,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預計需求和生產將會逐漸恢復,以黑色係為代表的部分品種有望延續階段性上行行情。重點關注鋼廠利潤情況,鐵礦、螺紋、焦炭等品種的強弱轉換,在趨勢策略或者跨品種對衝都有不錯的機會。另一方面,疫情仍有可能出現反覆,原油利空尚需長期消化,波動短期難以降低。此外,衍生品市場還可以關注國債期貨。
基於以上判斷,陳戰偉介紹,下半年戊戌資產將總體繼續保持套利策略和趨勢策略雙線並行,後續在原油價格修復奠定化工品反彈基礎後,趨勢策略或能夠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我們將重點放在黑色版塊和能源板塊,利用相同產業鏈中不同品種做宏觀對衝或者鎖倉單邊頭寸,控制風險,增強組合的穩健性。」他說,另外下半年也會加大股指和國債期貨的持倉比例。下半年將持續增大趨勢策略投資比例,同時增加股指和國債期貨的佔比,加大期權量化策略的開發和布局。
「今年似乎是期貨策略的大年。」馬俊表示,下半年繼續看好商品期貨市場的波動性帶來的投資機會。總體而言,公司將會繼續把重點放在期貨類策略,特別是商品期貨相關策略的運作上。股指期貨近期波動性和成交都相對低迷,下半年的關鍵還是標的活躍度能否回升。如果下半年股指期貨活躍度有所提升,也會相應加大投入。
柯曉弟則表示,下半年主要看好農產品期貨,上半年表現較好的國債期貨和金融期權也會繼續布局,同時公司研發的新的量化CTA策略,後期也會推出相關產品。
應對不確定性風險,下半年做好分散投資
機會與風險在投資中往往是相伴相生的。對於下半年需要注意的風險因素,馬俊認為,主要在於突發事件對於市場預期的打破,很容易對策略形成衝擊。由於突發事件的不可預測性,還是要做好分散化投資和策略間對衝。
「雖然今年上半年的機會很大,獲利可觀,但實際上我們是踩著大量虧損走上來的,危機四伏,並不能盲目樂觀。」陳志佳也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全球貨幣組織、世貿組織都表明全球經濟正在衰退,未來可能發生的局部戰爭,作為經濟引擎的美國、中國、歐盟各國疫情後的經濟恢復,中美貿易摩擦的走向等,都值得密切關注。
而CTA策略是一種危機中的阿爾法策略,與風險共存。他認為,接下來可能會有大量品種出現「黑天鵝」事件,導致瞬間跳空的情況。做好倉位控制,降低單個品種的絕對規模,讓更多的期貨標的參與到交易體系中,弱化個別品種的影響力,降低風險度是公司未來風險管理的重點。「另外,佳禾資產的量化體系也在開拓新的投資板塊,去年年初上線的『股票量化擇時多頭+股指對衝+期權對衝』策略,可以作為第二戰場來對衝CTA策略的短板,兩者相關係數更低,也是風險管理的另外一個重要構成。」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波動巨大,陳戰偉表示,下半年由於疫情影響的中長期性,依然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國內實體經濟的恢復有明顯的滯後期,金融系統的壞帳風險尚未完全解除。與此同時,美國大選臨近,中美關係面臨新挑戰,全球地緣政治風險不斷攀升,市場依然具有不確定性。「因此今年我們加強了事前和事中風控,控制國際關聯品種的持倉,並嚴格控制單邊風險敞口,同時高度關注國際疫情的發展趨勢,及時調整持倉布局。」他說。
與股票多頭策略今年所面對的風險因素眾多不同,張展認為,對於量化趨勢CTA策略而言,平時所謂的「風險」,反而是最好的盈利機會。期貨本身可多可空,操作靈活,不論在何種市場環境內都有可以盈利的交易方式。唯獨害怕的就是市場沒有明顯方向,不溫不火,沒有波動和趨勢。
「事實上,量化趨勢CTA策略本身就是很好的風險管理工具,是多策略組合的必配之選,是股票多頭策略的保險。」他舉例說,比如一隻FOF母基金,配置再多不同基金公司、不同基金經理,管理採用不同風格、不同敞口、不同策略的股票多頭基金,只要沒有配置量化CTA策略,一旦市場出現整體下跌,仍將難以倖免。哪怕有的FOF母基金大量配置了債券和固收類資產,仍是如此,因為真正危機到來時,市場泥沙俱下,大家為了獲得流動性會不惜一切代價拋售一切資產,今年疫情期間也是如此。但只要配置了量化CTA,哪怕很小的比例,對FOF母基金整體淨值的表現將會起到極強的穩定效果。
「所以無論面對任何基本面因素,我們都一如既往堅持現有交易策略體系不變,緊緊跟隨市場,不分析不判斷,同時控制總體敞口,做好產品設計,這才是更好的風控。」張展說。
作為以量化宏觀策略為核心的私募機構,柯曉弟介紹,公司以中長線交易為主,對於風險的容忍度會比較高,量化模型會根據宏觀數據、基本面數據和價格數據等作出趨勢分析。上半年風險因素總體釋放,下半年市場整體風險會小些,因此公司的關注點會是個別品種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