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加速、鄉愁與現代性

2020-12-19 澎湃新聞

原創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內卷、加速、鄉愁與現代性

作者:劉青(staylight)

簡介:文化行業從業者

最近社會學術語「內卷」成為網際網路流行熱詞,見諸於網絡媒體、新聞報導、文化評論等各種資訊平臺之上。儘管多少有些脫離其概念原意,「內卷」含義的引申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群體情緒的焦慮,隱喻著我們這個時代分裂的精神症候……

「內卷(化)」這個學術詞彙來源于格爾茨的研究專著《農業的內捲化》一書,起初是要回答地區經濟模式為何沒有「進化」這一問題,然而今天我們的社會媒體卻將這個概念引申出去,作為白熱化競爭與階層固化的轉喻,呈現在普羅大眾面前。

當下「內卷(化)」的競爭氛圍發端於對效率至上的經濟活動的追求——在過去四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世界各國普遍以充分的市場競爭(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重要理念之一)為核心推動經濟改革。經濟模式的轉變伴隨科學技術的進步,令市場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時,也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問題——諸如不斷擴大的不平等與貧富差距、階層固化。而在這其中,對於社會大多數群體(中產階層和下層群體)而言,激烈的競爭預示著少數成功者的勝出和大多數平庸者、失意者的出現。

對多數人而言,「內卷(化)」的競爭令其身心疲憊、精神倦怠。而日常的無奈、人際的冷淡、環境的閉塞也令他們原子化地生存在社會當中。由於未能趕上經濟高速增長的紅利期,在社會資源稀缺的情況下,階層流動不斷放緩,人們基於理性的認知與考量,為了有限的社會地位、財富名望而不斷爭鬥,彼此之間缺乏最基本的信任、聯繫、合作與溝通,「熟悉的陌生人」往往就是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的真實寫照。

這種個體之間激烈的「內卷(化)」競爭從幼年時期便已開始,且伴隨年齡的增長、社會化的深入而日趨激烈——人們不是越來越相互認同和理解,反而如社會汪洋中的孤島一般,陷入各自為戰的孤苦境地。儘管大家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理解,渴望別人去觸碰自己孤獨的內心,然而在理性博弈的社會現實面前,情感上撫慰心靈的言語化作默默無聲的獨自忍耐,留存在內心深處的傷痕之間……

「內卷(化)」的競爭意味著對高效的追求,它需要人們對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並在理性觀念的指引下作出符合個體利益的決定和行動,而這會引發另一個社會現象的出現,即「加速」——「加速「這一概念由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家哈特穆特·羅薩提出,其內涵分為三個部分,即「生產加速」「運輸加速」「傳播溝通加速」。

在網際網路科技作用的當下,以上各個領域都已大大「加速」。新的科學技術(自動化、A.I.人工智慧、機器人(生產加速))、新型交通工具(高速鐵路網、航空運輸網(運輸加速)),新式溝通手段(資訊信息的高速傳播、網絡社會「迭代」周期的縮短(傳播溝通加速))的實施和應用令經濟效率不斷提升、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生活節奏逐步加快,它在給大眾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人們產生了新的焦慮和不安。這其中首當其衝便是無限延長的工作時間,個體勞動被進一步」異化「和「碎片化」——在資本邏輯追求高效的理性原則的指導下,工時的延長正變得合情合理。正如學者喬納森·克拉裡在其專著《24/7 晚期資本主義與睡眠的終結》一書中所言,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媒介資訊的更新深度侵入了私人領域(通過手機等移動通訊工具、電子設備,即時通訊App軟體,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而網絡社會「迭代周期」的縮短,會令單位時間的工作量不斷增加,壓力隨之陡增;與此同時,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生活和工作逐步碎片化,整體的工作圖景難以形成,在資本邏輯主導的科技系統之中,每個個體都受困於其中,像齒輪一般不停地機械運轉,永無停歇之日),令個體無處不在、無時不刻處於工作、生產和消費之中。

從上面的分析中不難發現,「內卷」和「加速」給人們帶來了更大的生活壓力,也讓身處其間的個體深感壓抑和緊張。其實,「內卷(化)」的競爭和「加速」式的狀態是理性運轉的社會的一體兩面,它們源於個體權衡利弊後的理性判斷。一方面,個人從有限的社會資源出發,依據理性的考量,做出符合個體權益的最優選擇。社會中每個人都這樣做必然會出現利益紛爭,而這種競爭最終會形成超越個體的群體意識、行為,它不管個人初衷、動機、目的、意願如何,令所有參與者都主動或被動地捲入到這場激烈的「內卷(化)」競爭之中;另一方面,個體理性條件下所作出的最優判斷會引發對高效行為的追求,進而形成一種群體性力量,這種力量伴隨科學理性的物質化存在——科技產品的使用,正大大推動社會加速運轉,即「加速」狀態的到來。

此外,考察「內卷(化)」競爭和「加速」式狀態,會發覺它們集中體現在以城市為代表的現代、後現代文明之中。城市是一個商品和信息快速流動的空間,是一個由理性原則構築起來的抽象結構。其所展現的表象——鋼筋水泥狀的建築叢林,車水馬龍式的交通運輸,絡繹不絕般的人流攢動——在令個體見識到繁華多元的文化的同時,也深感陌生疏離的現實存在。

也因此,濃鬱的「鄉愁」情節漸漸出現在了當代都市人的思緒和情感之中。2019年,李子柒的古風短視頻引發了城市人強烈的「鄉愁」情節。儘管視頻裡的鄉村並不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村落,而是一種被消費文化浸染過的對理想鄉村生活的嚮往,是一種世外桃源般,遠離塵世的田園牧歌式生活的景觀。然而,這並不會淡化人們的思鄉之情。被「內卷」和「加速」折磨而痛苦的「理性」的現代都市人,正強烈渴望生活在這種原始單純、情感互通的前現代社會之中。

這種歷經「內卷(化)」競爭和「加速」狀態後的「鄉愁」情節也曾出現在歷史上的其他先發國家之中。19世紀後半葉,德國實現了統一。在政治上完成民族國家建立的同時,日耳曼人也開始經濟領域的工業革命。這一時期,產業的迅猛發展致使傳統的社會結構開始瓦解。作為回應,德國社會的文化結構、精神氛圍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種變化發生在傳統的前現代社會向現代性社會轉變的過程之中——傳統社會中人們從屬於具體的生活空間,有著直觀的人際關係和明顯的等級秩序,人們依靠這些顯而易見的形象建立了相互認同。然而,工業文明取代農業文明之後,城市文化也代替了鄉村生活。這時,人們處於快速流動的社會時空之中——他們成為了無根的個體,化身為都市中漂泊、孤立的陌生人,而其所有的社會關係也因此變得短暫而疏離,這種壓抑虛無的現代性意識讓此時的德國人懷念起前現代社會的共同體生活。

19世紀德國著名社會學家滕尼斯在其著作《共同體與社會》一書中對共同體和社會進行了劃分——共同體是一種以鄉村為主體、由親緣結成的、相互依靠的群聚模式,而社會則是一種以城市為中心、由陌生人組成的、相互獨立的群集模式。共同體(鄉村)中的大眾強調彼此之間的合作,而社會(城市)中的人們則重視相互間的競爭。在滕尼斯的分析中,我們已能看出「內卷(化)」的競爭已存在於現代性早期的德意志都市之中。

同一時期,工業革命的迅猛發展令科學技術不斷進步,而電力技術的應用正促使生產效率不斷提升,生產活動正以幾何級數的方式實現增長,「加速」時代已然到來。19世紀後半段德國工業城市「內卷(化)」的競爭和「加速」式的生產生活節奏,伴隨著以理性為標誌的現代性時期的來臨,正式書寫著近代德國歷史中嶄新的一頁。

而在此之前,德意志民族的「鄉愁」便已伴隨時代的發展而日漸濃烈。早在19世紀初期,德國浪漫派便把目光投向遠古的中世紀,濃鬱的「鄉愁「圖景浮現在人們眼前——田園牧歌式的風光、淳樸善良的美德、和諧有序的自然環境以及親密無間的人際關係。前現代單純美好的生活景象令德國人流連忘返。而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候鳥運動」在青年人中開展開來,廣大孤立無援、原子化的城市年輕人也加入到懷舊群體之中,追憶起往昔美好的舊日時光,懷念起溫潤故土的點點滴滴。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之後的日本,當時的東瀛列島已完成工業化進程,業已進入後現代信息社會。伴隨泡沫經濟崩裂後低迷的經濟狀況,「格差社會」正逐漸形成,而以東京為代表的都市圈激烈競爭的存在,則令「內卷(化)」的社會不斷成型;1990年代之後資訊時代的到來,以及職場「過勞精神」的持續盛行,則令「加速」式的發展態勢愈演愈烈。城市環境中人際關係的冷漠,令人們懷念起戰後初期朝氣蓬勃、與人為善的社會面貌。那種積極樂觀、奮發進取的時代精神令當下身處「下流社會」的御宅族們不禁唏噓美好歲月的不再到來。而以2005年日影《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為代表,一種懷舊的「鄉愁」情節令人們想起那不曾遠去的過去,期盼一種冷暖自知、撫慰靈魂、溫潤心靈的舊日時光的再次到來…..


編輯:烘箱

世界很煩也很可愛

-FIN-

原標題:《內卷、加速、鄉愁與現代性》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肉眼不可見的清晰度:超高清行業加速「內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松果財經,作者 | 松鼠魚內卷,可以說是今年以來最為熱門的話題。在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今環境之下,萬物似乎都能內卷。而在超高清行業發展之中,這一代表著最先進顯示技術的行業,如今也似乎陷入到了內卷之內。從1080P,再到4K、8K,超高清行業的發展似乎僅僅圍繞著解析度在不斷前進。
  • 新冠之年的「內捲風」——談內卷的失速、遞歸與巴洛克
    但一夜之間,這個詞突然「出圈」,像龍捲風一樣「內卷」,從學術圈旋轉而出,所向披靡,開始成為人們談論自己勞而無功或者過度競爭卻並不能獲得與之相匹配的收益的「關鍵詞」。可當我們談論這股「內捲風」的時候,我們真的知道我們在談論什麼嗎?或者說,「內捲風」真的像龍捲風一樣無所不「卷」,只會給人們帶來災難嗎?
  • 福柯對「現代性」的實踐性闡釋
    「現代性」問題一直是理論界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作為一個極具生存彈性的概念,現代性與後現代性處於一定的邏輯張力中。與其他後現代哲學家反思「現代性」的路徑不同,福柯並不將「現代性」視作一段歷史時期或者現代社會的某種屬性,拒絕將「現代性」作為反思的對象並對其呈現方式加以靜態描述,即對「現代性是什麼」做出回答,而是將「現代性」看成一種「態度」,一項介入性實踐。1984年,福柯發表康德同名文章《什麼是啟蒙》,集中表達了自己對「啟蒙」「批判」以及「現代性」等問題的理解。
  • 「內卷」,「內捲化」是什麼意思
    內卷的意思是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通俗地說,內卷就是內部競爭。內卷(involution)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大意是指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停滯。
  • 新冠的隱喻|病毒「競速學」,空間的「凍結」及流動的現代性
    當然,不管是維希留還是後起的羅薩等人,他們都認為社會的「速度」或者「加速」與「權力」(pusisance)密切相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速度的掌控就是對權力的生產和運用。比如羅薩就把國家和軍隊比作社會加速的「核心加速器」,這也就是為何武漢的新冠疫情公布後,所有的防疫措施突然「加速」的原因之一,特別是軍隊的醫療力量馳援武漢,也可看成是「社會加速」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 中世紀史研究中的現代性問題
    可見,立足於現代的起源研究,其本質乃是現代性起源研究,即現代性的尋求。為現代而探索歷史,事實上造成了對中世紀歷史的特別書寫。那些起源研究者,如斯塔布斯、梅特蘭、皮朗、布洛赫、岡紹夫、哈斯金斯、斯特雷耶等人,也就成為「重寫中世紀」甚至是「發明中世紀」(諾曼·坎託爾語)的學者。
  • 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梗內涵出處含義來源用法介紹
    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梗內涵出處含義來源用法介紹時間:2020-12-08 00:0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梗內涵出處含義來源用法介紹 內卷是什麼意思梗?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公布後,其中一個詞內卷很多朋友表示不認識,不知道內卷表示什麼?
  • 大學生說的內卷是啥意思 內卷這個詞怎麼火了
    大學生說的內卷是啥意思內卷通俗的說就是內部競爭。內卷是從內捲化而來,內捲化最早是描述農業問題的,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大意是指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停滯。現在很多高校學生用內捲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類似於養蠱、互相傾軋之意。
  • 從異化到物化:馬克思的現代性社會關係批判
    [內容提要]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這一規定,奠定了社會關係在馬克思現代性批判中的本體論地位。正是把現實性的社會關係理解為人的本質規定性,以之取代了抽象的類本質,馬克思才實現了從異化到物化的邏輯轉換。馬克思把現代性理解為一種社會關係,他的物化批判也就主要圍繞現代性社會關係批判展開。
  • 6年讀完本博,博士培養計劃是真香還是加速內卷?-虎嗅網
    圖片來源:知乎一如問題的火爆,這個被大家關注的「火箭計劃」確實也十分勁爆,具體而言,這次被網友們熱議的北大物院強基計劃「3+X」培養方案有兩種,一種是加速計劃不止「火箭計劃」,這些年來加速的博士培養對於博士培養而言,「火箭計劃」無愧於火箭二字,6 年完成本博,喜提學位,除了北大物理學院之外,北大生命科學學院也有類似的政策。
  • 科幻敘事的現代性、想像力與真理
    這種時間意識,既自行表達於社會演進論基礎之上——這種演進論,意味著一種裹挾著世界朝向未來並不斷自我加速的時間矢量——又通過科幻敘事主題的分化,表達了一種與前衛藝術相類似的狀態。如同哈貝馬斯在《現代性:未完成的規劃》一文中對前衛藝術所蘊含的美學現代性心態的描述,科幻敘事作品也像是現代人類文化的「一支前鋒,探查著迄今未知的疆土,讓自身暴露在猝然相逢的風險之下,徵服一個尚不確定的未來,為此它必須在一片此前從未載入圖冊的疆域上為自己找到一條道路。而這種朝前的趨向,這種對一個無限的和偶然的未來的期待,以及伴隨而來的對新事物的膜拜,這一切其實都表示對一種當代性的頌揚」。
  • 內卷意思、含義、出處介紹
    內卷意思、含義、出處介紹時間:2020-12-09 23:2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內卷意思、含義、出處介紹 內卷是最近非常的火的內容,很多的小夥伴都很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很想了解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內卷的意思、含義、出處介紹。
  • 「內捲化」效應的理解與破解
    「內捲化」效應的溢出是一個長期性和總體性的過程,只有從一個大的時段內來反思其社會發展模式才有意義,它是我們對於社會發展模式所進行的有意識的「反思」,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都是「無意識」地參與到了這一「內捲化」的過程。
  • 「內卷」是什麼梗?怎麼突然火了?
    哪些情況是內卷1、無意義的精益求精是內卷;2、將簡單問題複雜化是內卷;3、為了免責,被動地應付工作是內卷;4、與預期目標嚴重偏離的工作也是內卷;>5、低水平的模仿和複製是典型的內卷;6、限制創造力的內部競爭是制度性的內卷;7、在同一個問題上無休止地挖掘、研究同樣是內卷。
  • ...圈的「內卷」,90%的人沒看懂|髮型|馬克思|農業內捲化|爪哇島...
    這部被稱為「內卷源頭」的農業書,記錄了「印尼爪哇島稻作農業中人口壓力的內捲化使邊際生產率複雜化」的現象。    二、被妖魔化的內卷  網際網路上,我們正在賦予「內卷」全新意義。  儘管我們的生活壓力的確在罵聲中有所消解,但無論如何內卷還是必然會發生的一種挑戰。  馬克思在1844年就曾預言過內卷的模式和發生。  事物的發展總會經歷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內捲化」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種試錯,是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社會轉型期的中間形態。
  • 無處不在的「 內卷 」,到底是什麼玩意兒?
    要說今年的年度熱詞,我認為 「 內卷 」 一詞必須要佔有一席之地。前些天,華為在內部發的一篇文章火了,標題名為《 什麼是內卷?》。說實話,「 什麼是內卷 」 一直也是我想問的問題,我已經記不清今年到底聽過多少遍這個詞了。
  • Casey Jones 與內卷
    內捲來自《農業的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生態變遷的過程》。作者克利福德·格爾茨認為,在二戰後民族獨立的印尼未能快速發展,是因為內部人口增長與外部壓力導致農業競爭加劇,而無技術進步。榨乾土地的資源換來的的確是產量增長,但人均收益並沒有增加,「最終帶來的只不過是共同分擔貧困」。當然在今天,這個詞的使用已經全面鋪開了。
  • 《解神者》新版本「冬至萬物」上線,帶火了「紙片人內卷」?
    昨天,"紙片人內卷"上熱搜,"內卷"一詞再次被眾人拿出來討論,《解神者》的新神格白虎也順勢火了一把,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硬核女孩。"紙片人內卷"這一熱搜詞條源自《解神者》的新神格白虎,白虎是個既能自己製作大型機甲,又能上陣殺敵而且攻擊力非常出色的硬核女孩,重要的是,她製作出來的大型機甲不僅在戰場上爆發力驚人,下了戰場還能炒菜、養殖多肉、製作奶茶等,各項技能基本都被點滿,非常的全能,也因此才有了"紙片人內卷"這一說,可以說是相當的形象了,看來不僅是成年人,紙片人的壓力也是相當大呀!
  • 內卷這麼火?《解神者》「紙片人內卷」上熱搜討論火爆
    內卷這麼火?《解神者》「紙片人內卷」上熱搜討論火爆內卷,百科上的解釋是指人類社會在一個發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現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被自願」的競爭。而內卷又怎麼會在紙片人、二次元這個圈中發酵呢?小編因此大致看了一下今日份熱搜。給大型機甲改裝多肉養殖技術、談戀愛系統、烹飪技術、奶茶組件,聽起來這個白虎小姐姐是很牛逼很厲害的樣子。但小編細緻研究了一下遠不僅如此,白虎小姐姐既能自己製作大型機甲,而且本身的戰鬥力也很爆滿,自己製作魂器的小姐姐也太迷人了吧?
  • 現代性與構建世界的格子
    來源:經濟觀察報現代性與構建世界的格子楊舒蕙《格子》(THEGRIDBOOK)不只是一本平面設計專著,而像是一個由「格子」構建而成的巨型迷宮。莉莉·福特(LilyFord)在該書的英文書評中寫道:「格子和現代性之間存在關聯嗎?這是她要回答的問題。儘管讀者很快就會明白,她的目標遠比這野心勃勃。她以天主教的視角看待網格的構成,所涉獵的主題在同一個圖書館內都很難找到,更別說是一本書了。」「現代性」是希金斯真正關心的主題,而「格子」是討論現代性問題的議題入口與腳手架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