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聊聊黃巢的《不第後賦菊》

2020-12-04 紅辰夢劫

導語:提起黃巢這個人,我們知道他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他有一首著名的詩——《不第後賦菊》。

比起那些懷古傷今,滿懷浪漫主義的文人騷客,他詩中的菊花不再是悠然見南山的清高和風骨,而是表露出我花開後百花殺的肅殺之氣,

黃巢是山東曹州冤句人(今山東菏澤),鹽商世家,不愁吃不愁穿,就是因為成年後科舉落第而對朝廷不滿,遂投入了農民起義的浪潮之中。

可以說,黃巢文武全才,5歲就能寫詩,擅於騎射,精通劍術,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長大後曾幾次應試進士科,但皆名落孫山,在不甘和憤恨中寫下了這首《不第後賦菊》

不第後賦菊作者: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第一句待到來年九月八,為何不是九月九,我們都知道每天農曆的九月初九是重陽節,用《易經》來解讀,「九」為數之極,為陽數,九九歸真,一元肇始,重陽節這天是不可多得的黃道吉日。而詩中寫九月八不僅是為了押韻,也是為了營造出一種緊迫感,與黎明前的黑暗同理。

第二句我花開後百花殺,深秋時節,百花凋零,唯有菊花在寒霜中盛開,體現出詩人要打破這個腐朽的唐王朝,建立一個「烏託邦」的決心和意志,「苟利國家生死以」的英雄氣概。

第三句沖天香陣透長安,詩人用菊花的香味來喻意大軍攻入長安,解放受苦受難的黎民百姓,讓愛像花香一樣灑滿人間,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香便可衝破腐朽的天。

第四句滿城盡帶黃金甲,滿城遍野的菊花盛開著,就像給長安這座古城披上了金黃色的戰甲,表現出起義軍摧枯拉朽,推翻李唐王朝,所有人歡欣鼓舞的美好願景。

離開長安後,黃巢繼承祖業成為鹽幫首領。我總說性格決定命運,這黃巢的為人脾性和《水滸傳》中的宋江好有一比,宋江曾說:「他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黃巢喜歡結交江湖朋友,收養那些綠林道上的亡命之徒,成天和這些人混在一起,漸漸地,骨子裡的冒險基因被勾了出來。

鹹通年間(唐懿宗李漼的年號),唐朝同南詔國便展開了長達十餘載的戰爭。這南詔國後來被段思平的大理國所取代,而段思平就是《天龍八部》中段譽的先祖,這都是互通的。

連年的戰爭給平民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再加上統治階級的奢靡之風,老百姓們食不飽腹,衣不蔽體的情況下,無奈只能揭竿起義了。

黃巢不是個安分的主,或者說他早有預謀,遂加入了唐末浩浩蕩蕩的起義運動之中,黃巢帶領的起義軍軍紀嚴明,每攻下一座城池,首先貼出安民告示,向貧民散發財物,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評。

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和元年(881年),黃巢軍進入長安,十一月,黃巢即位於含元殿,建立了大齊政權,年號金統。

中和四年(884年),黃巢兵敗戰死於狼虎谷(在今山東萊蕪市西南),時年六十五歲。黃巢流傳於世的有三首詩,除了前文提到的《不第後賦菊》,還有《題菊花》和《自題像》。

紅辰說

事分兩面看,黃巢起義軍善待貧民,但是也屠殺過富紳巨商,還有很多外國商人,這也是他最後失敗的主要原因吧,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起義,壓垮晚唐的最後一根稻草
    張藝謀有一部很著名的電影,就算大家沒看過,名字也肯定有所耳聞: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部電影內容雖然和本文的主題沒什麼關係,但是它的名字,卻來自我們的主人公黃巢的一首詩:《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 黃巢《不第後賦菊》:名落孫山的讀書人,殺氣騰騰的花開時節
    黃巢從小就在這種富足之家的環境中成長起來,他年少有詩才知名鄉裡,但是後來卻屢試不第,想來這對他的打擊應該是非常大的。但是黃巢落第之後不像別的人一樣落寞消沉,而是滿心的豪情,當然也夾雜了不平與憤怒。他有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不第後賦菊》,真實地展現了他的心境。
  • 2006《滿城盡帶黃金甲》電影名稱出自哪裡?源於農民起義領袖黃巢
    《滿城盡帶黃金甲》是張藝謀導演的,於2006年12月14日上映,紅火一時,票房大賣。劇中周潤發,周杰倫,鞏俐,劉燁等大腕齊聚一堂,場面頗為華麗壯觀。儘管距今已經將近十四年,但是,劇中的畫面仍然清晰,仿佛就在眼前,躍然腦海。
  • 唐末才子落第後寫下一首詠菊詩,縱橫豪邁,殺氣肅然,如百萬雄兵
    科場失利的憤懣,再加上整個晚唐王朝的黑暗和腐敗,讓他對李唐王朝充滿了不滿,但在考試落第後,他反而豪情倍增,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非常著名的《不第後賦菊》。菊花自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後,似乎其承載的意象漸漸定格為隱士和傲骨,到黃巢的這一首《不第後賦菊》,才一改往日菊花的傳統意象,成功塑造了一種「我花開後百花殺」、手持長劍、氣魄恢宏、格調豪邁的英雄主義形象,對後世產生了許多積極影響。
  • 黃巢的這首詩,不僅殺氣騰騰,更透著一股邪氣
    黃巢,販賣私鹽出身,善於騎射,粗通文墨,有一定的才氣;這是後世對他的評價,但黃巢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自己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卻懷才不遇,屢次落第。那年,黃巢又一次落榜之後;憤從心頭起,怒向膽邊生,做出了這首殺氣騰騰的《不第後賦菊》。喜哥認為,黃巢的這首詩,不僅殺氣騰騰,更透著一股強勁的邪氣!
  • 黃巢不只是個食人魔,他也為中國歷史做過貢獻,毀滅了寄生階層
    《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部電影的名稱來源是出自唐朝末年黃巢大起義的首領黃巢所寫的一首詩,名為《不第後賦菊》,詩作內容為「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黃巢那種不服朝廷,打破束縛的精神。而黃巢大起義也確實開啟了唐朝最後的滅亡命運。
  • 黃巢到底多殘暴?3首詩展現殺人魔王性格,行軍中開「吃人工廠」
    2、《不第後賦菊》《資治通鑑》記載,黃巢「屢舉進士不第」。在最後一次落第離開長安前,黃巢寫下了《不第後賦菊》。一、二句「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寫盡當時黃巢內心的怨毒和乖戾之氣,以及書生落魄、四顧白眼的怨氣和晦氣。
  • 10首菊花詩,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1.寒菊 / 畫菊宋代:鄭思肖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菊花盛開在秋天,從不與百花為伍,獨立在稀疏的籬笆旁,情操意趣並未衰窮。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再無花可賞。
  • 他是黃巢的崇拜者,科舉不成當漢奸,還成了日本陸軍大學的教授
    黃巢大家都知道,幾次科舉都不中,最後一次不中後,寫下《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起義最後雖是以失敗告終,但不乏有很多人崇拜啊。
  • 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揭秘你不知道的事
    國產爭議大片《滿城盡帶黃金甲》,你不知道的事花費一百二十五萬縫一件衣服,使用兩萬個群演,腳踩400萬朵菊花,基建狂魔、裝修包工頭張藝謀,帶著他的大型武術團體,古代版舞臺劇雷雨。2006年3月,張藝謀才為鞏俐拍了《滿城盡帶黃金甲》,也不枉費兩人談了八年的感情。而對於鞏俐的演技,連發哥都讚不絕口。4.雖然這部電影被噴的體無完膚,但是吃瓜群眾都會被金光閃閃的服裝亮瞎。
  • 歷代名人筆下的菊
    他們更看重「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的晚節,菊乃花中後起之秀,它凌霜獨傲,西風不落,白居易道:「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陶淵明說:「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元稹更是赤裸裸地誇讚:「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後更無花。」
  •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長安城,帶你走進古詩詞裡的長安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岑參是南陽人,但久居長安,故稱長安是「故園」。但長安不僅僅是故園,更是國朝的首都,而它競被安史亂黨所佔領。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在車馬擁擠、遊人爭觀的長安道上,不可能容得他策馬疾馳,偌大一個長安,無數春花,「一日」是不能「看盡」的。
  • 唐朝沒落後,黃巢率先攻佔廣州,屠殺十二萬人,報當年大食之仇
    在唐朝的後期,官僚腐敗嚴重,最重要的就是節度使太多,這些人不聽從朝廷的管教,自立為王,唐朝已經是沒有當初盛世般,已經快要走到沒落了 。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首詩寫的是淋漓盡致,讓他心中的不滿發洩了出來,同時又帶著一股殺氣,這為他以後造反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是這還是沒有讓他感到非常的氣憤,最重要的導火線就是唐朝又開始收稅,讓所有的民眾都難以生存下去,最終是開始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