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人筆下的菊

2021-01-14 海峽記憶

⊙申功晶

菊花,名列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它雋美多姿,卻從不以嬌豔姿色取媚,以素雅堅貞取勝,百花凋零後而綻放,歷來被古代文人墨客視為孤標亮節、高雅傲霜的象徵而偏愛,他們不吝筆墨讚美它不畏寒霜的氣節、高潔堅貞的花格魅力、不屈不撓的精神鬥志,千秋萬代,後人通過詩詞走進一個個鮮活靈動的心靈世界,與古人靈魂相晤,品讀鑑賞菊花的神韻。

「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可愛之姿躍然紙上,「粲粲黃金裙,亭亭白玉膚」在詩人眼中,菊花不僅是花,更是一位活色生香的美人:長長的拽地黃金裙映襯著白玉般的肌膚,格外明豔動人;「輕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兩髻丫。」在詩人筆下,菊花不僅有「輕肌弱骨」的弱質嬌軀,還散發著沁人的幽幽體香。

周敦頤《愛蓮說》道出:「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菊花象徵著自由和高潔,乃花中隱士,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離騷》中寫道:「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在詩人心中,秋菊乃大自然的至潔菁華,未染絲毫人間塵埃,因此,他以菊為餐,亦成了「不食人間煙火」之鼻祖,西晉左思追慕屈大夫人格之高潔,他在《招隱士》中寫道:「秋菊兼餱糧,幽蘭間重襟」,將秋菊和隱士掛了鉤,後世陶淵明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讓菊真正成為隱逸文化的精神代表。

古之文人愛菊之隱逸,更愛菊之耐寒。他們更看重「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的晚節,菊乃花中後起之秀,它凌霜獨傲,西風不落,白居易道:「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陶淵明說:「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元稹更是赤裸裸地誇讚:「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後更無花。」

菊雖不似牡丹國色、蘭花高貴,然它從不與眾花為伍,開在百花凋盡之秋,情操意趣尤為孤標亮節,鄭思肖《題畫菊》詩云:「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盛讚了秋菊寧可凋謝枝頭枯萎而死,也不願吹落於凜冽北風之中的凜然風骨,並以此表明自己忠於故國,決不臣服蒙古統治者,「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民族氣節。「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這首出自女性詩人朱淑貞之手的《菊花》,雖不及鄭詩的壯烈激昂、氣勢磅礴,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女詩人與丈夫志趣不合而造成夫妻不睦,她以菊花自喻,寧願在生命最美之刻,抱著芬芳在枝頭老去,也不隨世俗的眼光去改變自己,終因抑鬱而英年早逝。

菊乃花中君子,強極則辱,情深不壽。詩仙李白生於盛唐,滿腔經天緯地的才華,卻終身不得重用,飄零江湖,鬱郁不得志,他的菊詩《感遇》曰:「可嘆東籬菊,莖疏葉且微。雖言異蘭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輝。當榮君不採,飄落欲何依。」傷感之情,躍然於紙。

唐天寶755年,安祿山起兵叛亂,長安淪陷,邊塞詩人岑參隨軍出徵,九月重陽,他遙想起故園菊開、黃花堆積的場景,頓時聯想起一幅鮮明的戰亂圖:長安城中戰火紛飛、血染天街,斷牆殘壁間,一叢叢菊花被亂軍糟蹋得殘敗不堪。於是作詩一首《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菊花,也成了戰爭之花。

寫菊迎霜而綻,詠其勁節,在菊詩中司空見慣,「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黃巢這首《題菊花》獨出心裁地寫道,有朝一日自己當了司春之神,就讓菊花和桃花同時綻放在春天!如此強烈的浪漫主義激情想像,詩化了農民和剝削階級之間的平等,字裡行間暗藏殺氣,盈溢著推翻舊政權的豪邁意志和堅定信心。果不其然,之後的黃巢成為農民起義軍首領,這位豪氣幹雲的沖天大將軍揮戈南下、一路披荊斬棘,直逼洛陽,將唐帝活生生趕入川蜀中,建立了大齊王朝,還催生了一首耀武揚威的菊花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沖天」兩字,道出香氣濃鬱、直衝雲天的非凡氣勢;一個「透」字,又顯示了菊花芳貫廣宇、無所不至的進取精神。「滿城盡帶」如雲霞映豔蒼穹,如烈火燃遍長安!那些身著戎裝的義軍戰士,浩浩蕩蕩進入長安城,正如滿城菊花威風凜凜、豪氣沖天。菊花,在他的筆下,瑰麗雄偉,殺氣騰騰。

原創:申功晶

本文來源:閩南日報2020/10/13 星期二 第10版:文化走廊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天地之心 · 菊丨傲寒隱士與歷代菊畫經典賞讀
    當代嶺南天地之心 · 菊——傲寒隱士與歷代菊畫經典賞讀秋意瑟瑟,菊韻悠悠。作為我國傳統名花,菊開在深秋季節裡,笑在風霜肅殺中。當草木枯萎、百花凋零時,唯有菊花攜一身淡雅清香悄然綻放,唐代杜甫詩曰「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凌霜留晚節,殿歲奪春華」正是其真實寫照。
  • 歷代名家筆下的「湘君」「湘夫人」
    由於屈原人格精神的巨大感召力及其作品所具有的繪畫美,屈原及其作品成為歷代畫家取材的對象,其中最受畫家歡迎的是《離騷》和《九歌》。其中的「湘夫人」的繪畫形象,除了見於歷代的《九歌圖》之外,還可見於歷代畫家的《湘夫人圖》中。
  • 致父親節:中外名人筆下的父親
    父親是給你人生啟蒙和教誨的那個人;也是在風雨中為你遮風避雨、給你溫暖的那個人;也是給你默默支持和無私奉獻的那個人……中外名人筆下的父親更是豐富多彩。關於父親的作品中,當屬朱自清筆下《背影》中描寫的父親家喻戶曉,情深意長,觸動我們的心靈。
  • 探訪那些最終在鎮江落腳的歷代名人
    鎮江歷史上,名人輩出,其中的許多人都是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人物。讓我們撩開歷史的塵封,探尋那些在鎮江留下最後足跡的歷代名人,慎終追遠,重溫他們的往日輝煌。1、劉賈
  • 透過菊文化古今變遷,談古人為何偏愛菊花
    菊成為中國古代詩人感物喻志的象徵.通過對菊的吟詠,體驗和感悟人生,從而構成極具審美的人文精神。  一.菊的精神與外貌  一種文化有它的歷史淵源,也有它的曲折發展道路。我們今天談中國菊文化在世界思想潮流的衝擊下.是否能保持它的中國特色和特徵,並且為全世界所公認,是很具有意義的。
  • 盤點金庸筆下歷代主角戰力排名,第一名已超越武俠
    李文秀白馬嘯西風的主角,粗通一些功夫,不過在歷代主角裡也沒什麼好說的。比韋小寶稍好一些。令狐衝金庸筆下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的男主角。由華山派掌門嶽不群撫養長大,傳授武功,為華山派大弟子。後期陰差陽錯學到了獨孤九劍,吸星大法等絕世武功在當時也屬頂尖。
  • 文化名人塑像的價值是什麼?
    北宋名人雕塑,呂端雕像,鑄銅雕塑呂端(935年-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縣(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人。北宋初年宰相、詩人,後晉兵部侍郎呂琦之子、尚書左丞呂餘慶之弟。張紹曾雕像,鑄銅雕塑,現代名人張紹曾(1879年10月9日—1928年3月22日),字敬輿,1879年10月9日生於直隸大城縣,清末民初政治。早年從軍,留學日本,回國後任北洋督練公所教練處總辦。
  • 徐悲鴻《採菊東籬圖》
    ■山東棗莊 鄭學富 古代文人雅士愛菊、寫菊、詠菊、畫菊、品菊,以菊表現士子超凡脫俗、高風亮節的人文情懷。歷代文人中最愛者當屬陶淵明。他退居田園,飲酒賞菊,寫下大量的詠菊詩句。本文要介紹的這幅徐悲鴻的《採菊東籬圖》(見圖),就十分形象地描繪了陶淵明退隱田園的淡泊心境。
  • 黃鶴樓,是文人墨客筆下觀賞樓,以「遊畢於是,宴畢於是」聞名
    四周空間陳列歷代有關黃鶴樓的重要文獻、著名詩詞的景印本,以及歷代黃鶴樓繪畫的複製品。2至5層的大廳都有其不同的主題,在布局、裝飾、陳列上都各有特色。走出五層大廳的外走廊,舉目四望,視野開闊。這裡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兩岸的景色,歷歷在望。黃鶴樓所在的蛇山一帶闢為黃鶴樓公園。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還有一些牌坊、軒、亭、廊等建築。
  • 歷代名家筆下的桃花源美景,讓人心馳神往!
    陶淵明《桃花源記》問世之後,1600多年來,桃花源經歷代名士高宦的詩文點綴,成為人們嚮往的仙境,讓人心馳神往。歷朝歷代,人們總是懷著美好的希冀去追尋夢中的桃花園。
  • 10首菊花詩,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開在清秋的菊花自它不俗的一面,受到歷代文人的青睞。快來看看詩人筆下的菊花吧。1.寒菊 / 畫菊宋代:鄭思肖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再無花可賞。
  • 菊井秋香:龍秘猶傳玉井芳
    2010年10月,成都人民公園菊展。靈桔無根井有泉,世間如夢又千年  準確地說,菊井應該稱作桔井。朱讓栩在《錦城十景》中寫道:「桔井相浮金盞注。」算是為桔井正了名。  朱申鑿雖然在《錦城十景》寫的是「杯浮菊井秋香細」,但他在《菊井秋香》一詩中透露了端倪:「冷液分杏通地脈。」
  • 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湖南株洲
    株洲歷代名人墓的數量不少,許多人都有相當高的全國知名度,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株洲悠久的歷史文化。1、紅拂墓
  • 七絕:詠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
    梅花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蘭,生於幽谷,淡雅,樸實,與世無爭,就像林清玄筆下的百合花,安安靜靜地開在山谷;竹,秀逸有神韻,長青不敗、虛心直節、柔美纖細、生機盎然、蓬勃向上、清雅高尚……。
  • 廣東梁氏歷代名人
    廣東梁氏歷代名人-摘自《廣東梁氏源流考人物錄》一、梁氏入粵始祖梁熙嘏 字天祥,生於宋仁宗甲戌年(1034)。宋會試魁官都城僉憲,諡英國公。梁熙學 名圭,字天賦,號丹崖,公元1039年生,鄉試會魁,官至都憲。梁實齋 字克登,號伯升,曾用名拱。
  • 國畫梅蘭竹菊讓你大飽眼福
    當代實力派畫家、古典詩人鄭曉京筆下的花鳥畫,韻味獨特,詩意滿滿,極具觀賞性,鄭曉京的作品無論是用來裝飾還是收藏,都會給你不一樣的感受。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鄭曉京老師筆下的最新花鳥畫作品吧~欣賞一:梅蘭竹菊四條屏
  • 上海菊花展秋雨中落幕 共吸引34.2萬名遊客賞菊
    菊展始終致力於鼓勵市民廣泛參與,全年已累計向社會送出菊苗3000餘盆,並設置「送菊苗、辦講堂、設展區、評佳作」等環節,精選出三百餘盆來自市民的菊花作品進行展示。後期,菊展還評選出市民菊花佳品、市民種菊能手等多個獎項。今年菊展,園方首次舉辦了5G雲直播活動,累計吸引在線觀看量近25萬人次。
  • 海賊王962話:笑暈,山治在廁所遭遇小菊,這一幕讓小夥伴們沸騰
    但是在這一話的情報中,最惹人注目的卻反而是小菊!而被小夥伴們討論許久的小菊性別自己身份都已經曝光,首先是白鬍子海賊團十六番隊隊長以藏的弟弟,也就是說小菊確實是男人,這一消息讓許多人頓時覺得懷疑人生!要知道小菊可是很美的,其以英姿颯爽讓眾多小夥伴喜歡!雖然也有小夥伴稱,在尾田筆下,長相併不能用來判斷人物性別,只有看平不平!
  • 菊品即人品:陶淵明與菊,人花合一
    九九重陽之雅興,莫過於賞菊,五彩繽紛的菊花各呈風骨,美不勝收。提到菊花,便不得不想起陶淵明,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愛菊成癖的文學家,一位遺世獨立、灑脫飄逸的曠世才子。中國的菊文化菊是中國的特產,追溯菊花,中國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禮記·月令篇》載:「季秋之月,菊有黃花。」中國文化中,古人常以花草樹木為喻,寄情於此,如梅、蘭、竹、菊,甚至與「名人」綁定,並賦予特定的內涵,如梅之於宋代林逋,竹之於東晉王子猷,菊之於陶淵明。
  • 採菊東籬下的菊象徵什麼 採菊東籬下中的菊的意象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詩句,很多人都十分嚮往這樣的日子,便以此詩來表達自己的嚮往之情。那麼大家是否知道「採菊東籬下」的「菊」象徵著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