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採菊東籬下的菊象徵什麼 採菊東籬下中的菊的意象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詩句,很多人都十分嚮往這樣的日子,便以此詩來表達自己的嚮往之情。那麼大家是否知道「採菊東籬下」的「菊」象徵著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修心演經典, 悠然繹平仄——任平生《東籬採菊》出版發行
而,任平生詩詞選《東籬採菊》帶給我們的正是這樣的感覺。《東籬採菊》是任國強苦心孤詣之作,是一本限量級的秘籍,通天徹地、中曉人和;是一張史詩級的畫卷,博古通今、包羅萬象;是一部殿堂級的名著,高屋建瓴、醍醐灌頂。《東籬採菊》作者任國強,筆名任平生。河南葉縣人。初識任國強是在丙申年鳥語蟬鳴、蓮荷滿池之時,他時任一央企處級領導。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啥不是「西籬」,原來很有講究
「東籬」語詞組合在一起,便是院落籬笆牆的東牆。中國古代社會以「左」為上,左者,東也。東面是太陽升起的方向,乃是生命起始的方向,所以有著積極的生命精神與意義。於是,我們在中國古代詩歌裡,可以見到「東籬」的語詞,卻絕無「西籬」的說法,因為「西方」是生命逝去的方向。因此,僅僅是一個「籬」字,就有著人生社會的價值與意義;僅僅是一個「東」字,便充滿了生命跳躍的。
-
在採菊東籬,悠然見南山下,感受陶淵明的開放
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上的空氣日夜都很美,鳥兒們也會互相回報。這是真的,但如果你想分辨,你已經忘了你的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作者在自家院子裡隨意採摘菊花,抬起頭和眼睛與南山見面,到了晚上,南山的景象非常美麗,薄霧籠罩著群山,這裡的鳥兒們一起去了。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這首詩將哲理與詩意完美融合
當然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首了,這是《飲酒》詩的第五首,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首詩。詩的全文如下: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在常人看來,這首詩最好的兩句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因為它們寫出了一種無與倫比的意境。但是王安石卻對這前四句推崇備至,認為它們「奇絕不可及」,「有詩人以來,無此句也」。為什麼會給出這麼高的評價?因為看似簡單的四句話卻說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即便身處鬧市,也能享受僻靜,關鍵在於「心遠」。你的心不被外物所擾,人自然就清淨了。
-
陶淵明採菊成為千古絕唱,你可知他為何採菊
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一出,「陶菊」、「籬菊」便成為後世文學出現頻率極高的詞彙。陶淵明與菊花已經融為一體,密不可分。「一自陶令評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宋代曾鞏也說:「直從陶令酷愛尚,始有我見心眼開。」(《菊花》)現存陶集中詠及菊花的有五處:其一,「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酒能去百慮,菊為制頹齡。如何蓬蒿士,空視時運傾。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重讀《紅樓夢》,探究古代菊花的魅力
菊花不僅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也是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中的一位。從古至今就有不少文人墨客在他們的作品中留下過它的身影。比如屈原的《離騷》中就有出現過菊花的詩句,這時菊花仿佛便與千古文人都結下了不解之緣。要說到古代最愛菊花的文人,那非陶淵明莫屬,他的千古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體現了自身的曠達悠閒之情。在我國經典的四大名著《紅樓夢》中,菊花的戲份也不小。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的南山在這裡,你的南山在何處?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的《飲酒》中這句詩傳頌度很高,表明了當時他想歸隱山林的心志,不為五鬥米而折腰,只想在清淨自然的南山下,過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生活。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回歸本心,歸隱田園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看花飲酒,十分自得。忘情處,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灑脫如他,總是肆意地享受著天地給與的芬芳。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歸地滿寂中。人生有張狂就有低落,陶淵明的晚年生活每況愈下,連飲酒也需要老友墊資。
-
嫦娥有月天宮一號,白雲天下住我家,採菊東籬下,不是神仙勝似仙
有月嫦娥驕傲,白雲天下有我屋,採菊東籬下,坐船江南家,不似神仙是神仙。邀明月同飲銀河水,相遊周秦漢唐金唐宋元明 ,天上處處是人間。月圓他鄉都是客,幾地離愁,團圓夜,酒上杯,寂寞醉了孤獨。星光鋪路,月光伴舞,山川齊賀攜滄海桑田,此景此穎夢盡繁華。江南水鄉,北國風光,萬裡星寥廓。
-
採菊東籬下,兩篇課文告訴你,陶淵明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提到陶淵明,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名句,體現了他追求閒適生活的理想。而「富貴非吾願」更明確表示了他的人生理想不在乎官場名利,由此引發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騷客慨嘆感傷。「富貴非吾願,皇皇子欲何之」《水龍吟》云:「問北窗高臥,東籬自醉,應別有,歸來意。」都借用《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的典故來抒發憤懣。再者,這兩篇文章之所以膾炙人口,與其藝術成就之高超也很有關係。《五柳先生傳》寥寥百餘字,一位貧苦而有操守、不拘禮法而自得其樂的知識分子典型形象便呼之欲出了。
-
陶淵明採菊東籬,可他卻寫出假設自己死後的擬輓歌辭,表達生死觀
他在終南山採菊東籬,縱賞田園風光。他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有一個網紅教授戴建業老師,他以為陶潛這句詩寫得非常幽默。陶潛早上出門去除草,等到月出東山才扛著鋤頭回家,這個兢兢業業的種田精神,我們這些後人是非常感動的,結果卻是雜草非常茂盛,豆苗非常稀疏,所以中途陶潛是放下鋤頭去東籬採菊了嗎?
-
紹興新昌天姥山有一個千年古村,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這裡的村民過著陶淵明筆下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南山村榮獲《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過「東南山水,越為首,剡為面,沃洲、天姥為眉目」,所以在名山簇擁的新昌縣境中,其餘諸山是無法與沃洲、天姥相提並論的。天姥山是一座聞名遐邇的文化風景名山,在古越大地剡溪之源,在新昌縣境東南。
-
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東籬」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它的含義?
01溯源:採菊東籬下「東籬」第一次出現在隱逸大師陶淵明的筆下: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是一首表達隱逸情懷的詩歌。
-
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東籬」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它的含義?
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東籬」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它的含義?「東籬」這個詞最早是出現在陶淵明的《飲酒·其五》中: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首描寫隱居生活的作品奠定了陶淵明作為隱士之宗,田園詩創始人的位置。
-
採菊東籬悠然自得,寄情山水快意瀟灑,那才是詩和遠方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一份難得的閒情逸緻讓人心生嚮往,偷得空閒,煮上一杯清茶,聽著窗外細雨,讀陶淵明詩文,仿佛也隨他進入了山水田園,快意灑脫,將心中煩憂盡忘於此。
-
「珍藏」徐悲鴻40幅精品全高清圖,帶講解!
「癸未」即1943年,晚於徐悲鴻創作此圖8年。此圖是一幅田園小品畫,雛雞在母雞的領引下正在覓食,樸素的母愛親情溢於筆端。徐悲鴻創作過多幅以雞為主題的繪畫作品,但是以母雞與雛雞為表現題材的畫作並不多見。卅四年即指民國卅四年(1945年),徐悲鴻時年50歲。本幅是徐悲鴻贈比德與天瓊的新婚賀禮,圖繪兩匹並駕齊驅的駿馬,在奔跑中相依相守的親密景象。徐悲鴻晚年繪馬技法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圖中馬的輪廓以線塑形,線條勾勒得準確、細勁、灑脫,顯示出作者深厚的線描功力。馬體的各部位以濃淡墨暈染,在層層筆墨深淺變化中表現出其體積感、質感和明暗關係。
-
一朝抉擇歸隱去,採菊東籬下!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不管身在何處,只要心遠,就不會受到塵俗喧囂的幹擾。「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的名氣很大,細細品味,仿佛詩人已經與環境融為一體了,有耐人尋味的自然之美。
-
歷代名人筆下的菊
周敦頤《愛蓮說》道出:「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菊花象徵著自由和高潔,乃花中隱士,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離騷》中寫道:「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在詩人心中,秋菊乃大自然的至潔菁華,未染絲毫人間塵埃,因此,他以菊為餐,亦成了「不食人間煙火」之鼻祖,西晉左思追慕屈大夫人格之高潔,他在《招隱士》中寫道:「秋菊兼餱糧,幽蘭間重襟」,將秋菊和隱士掛了鉤,後世陶淵明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讓菊真正成為隱逸文化的精神代表。
-
九月九日是重陽,秋未霜,菊正芳,欣賞九月九詩詞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唐] 李迥秀沙界人王塔,金繩梵帝遊。言從祇樹賞,行玩菊叢秋。御酒調甘露,天花拂彩旒。堯年將佛日,同此慶時休。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唐] 張景源飛塔凌霄起,宸遊一屆焉。金壺新泛菊,寶座即披蓮。就日搖香輦,憑雲出梵天。祥氛與佳色,相伴雜爐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