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考古地圖(上)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2021-01-10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網際網路世界裡有太多出現得比誰都早,結局比誰都慘的悲劇。

作者:曾翔來源:公眾號:Yourseeker(ID:yourseeker2018)

按圖索驥是一種值得刻意練習的思考方式

比如下面這張:

作者把 2017 年海外最熱門的 to c 創業公司全囊括了進去。縱軸是行業,橫軸是切入這些行業的具體策略

這其實是一種蠻有趣的分析方法。如果給它們排列組合,也許能發現更好玩的新模式。所以我就在想,這能不能復用到更廣的範圍和更新的行業?能不能嘗試做一些預判?比如:區塊鏈。

太多人鼓吹了好幾年「區塊鏈就是下一個網際網路」。如果你真的相信區塊鏈還有很多機會,那我們不如就用網際網路的歷史+按圖索驥的方式來作 benchmark,嘗試回答一個問題:

當世界上大多數人共同參與到一件事中,剛開始到底會發生什麼?

恰好,在關於網際網路的早期歷史方面,我最近看到一份資料,集合了過去二十多年關於網際網路的所有較為知名的創意。它所提及的 100 個網站,曾經在全球範圍內獲得廣泛的影響力,很有群眾基礎,相當值得研究。

這種「考古」工作有價值的一點大概在於,當年網際網路還非常稚嫩的時候,是活生生的、各式各樣有趣的人創造了經典,他們嘗試過、努力過、也遺憾過,是他們塑造了今天的網際網路。

或許區塊鏈也會有類似的發展路徑。

因為篇幅限制,我會把這份網際網路考古指南分成上中下三篇,前兩篇分別簡單展開 50 個網站,最後一篇把這 100 個網站打包進一張圖裡作個好玩的分析,結合我特別喜歡的一位矽谷 VC——Chris Dixon 的觀點作總結。

100. Blingee(2006年)

GIF 創作網站,用戶可以用自己的照片和藝術照做個結合,生成很土味的新圖像,並在社區分享。它和社交網絡之王 Facebook 曾經的有力競爭對手 Myspace 很有關係,但很不幸,它們也有相似結局。

2015 年 Blingee 宣布,由於商業模式出了問題,這家網站要關門大吉。於是一幫媒體為它開了在線「追悼會」,表達沉痛懷念。但是粉絲們可不幹,大家集體抗議之下,居然真的幫助網站又拿到一筆錢,成功起死回生。

現在仍然可以用,但是打開主頁你會發現,真的辣眼睛

99. I Can Has Cheezburger?(2007年)

分享寵物圖片和「梗」的網站,2007 年頂峰時候日點擊量 150 萬。因為商業化做得相當不成功,2007 年 9 月以 200 萬美金的價格賣掉了自己。

98. MeetUp(2002年)

孤獨的人類為了自我拯救,總是會徒勞地做各種嘗試,比如:社交。網際網路時代第一個陌生人社交網站大概就是 MeetUp。

它不只是出現時間早於陌陌十幾年,現在的主流用戶也很老派,全是大爺大媽。

2017 年 11 月,Meetup 賣身給了 WeWork。

97. Goatse(1999年)

英文世界裡很老舊的一個梗衍生出來的網站,當年純粹是為了惡搞。因法律原因此處不作展開,你最好也不要去搜。

96. RuneScape(2001年)

超低端版魔獸世界?

在谷歌小恐龍出現之前,RuneScape 應該是最好玩、最便宜、也最劣質的一款遊戲。當年熱衷於這款遊戲的小男孩們,現在應該已經禿了。

BTW,無論網際網路還是區塊鏈,遊戲真的一定是最先落地的方向。

95. WhoSampled(2008年)

音樂網站,也可以讓你自己編輯音樂作品。出現得比 Spotify 早,混得比 Spotify 慘。

發現了嗎?對人類有療愈作用的兩大利器,社交和音樂。

94. The Sartorialist(2005年)

紐約知名時尚博主 Scott Schuman 開的時尚博客。只拍路人,好看的那種。

大概可以描述為三裡屯街拍網頁版

93. Club Penguin(2005年)

大型在線社交遊戲,可以理解為所有人養了群 QQ 寵物然後讓它們大亂鬥。大概開了基礎版免費、道具付費的先河。

2007 年 8 月被迪士尼以 3.5 億美元收購,2017 年宣布關閉伺服器。後來這款遊戲在私人伺服器上復活,但聲勢遠不復當年。

92. The Toast(2013年)

面向女性用戶的嚴肅+諷刺類文學博客網站,內容質量相當高。而且不像某蒙,創始人根本不屑於炒作情緒。但是很可惜,商業路徑沒找到,2018 年 1 月後不再更新。

91. PizzaNet(1994年)

1994 年的餓了麼,不過只支持訂購披薩。雖說不太嚴謹,但它大概算第一個 O2O 網站

90. Stack Overflow(2008年)

程式設計師版「知乎」。網站上討論最多的八個主題是:JavaScript,Java,C#,PHP,Android,Python,jQuery 和 HTML。

現在還活著,註冊用戶超過 900 萬。

89. SomethingAwful(1999年)

又是「一個網紅撐起了一個網站」。這個網站背後的網紅是喜劇主持人、製片人,大概可以對標為,馬薇薇+馬東的混合體?

88.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1990年)

為了防止世界被破壞,為了維護世界的和平。貫徹愛與真實的邪惡,可愛又迷人的正派角色。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堅決捍衛數字版權的非營利性網站,喵。

87. Bandcamp(2008年)

在線音樂網站,幫助歌手出專輯然後直銷粉絲,不給中間商賺差價。大概幫平臺上的歌手賺了 4.21 億美金。

86. Crunchyroll(2006年)

內容分銷商,現在華納旗下。動漫、漫畫、戲劇、音樂、遊戲、視頻,啥都賣。

有一點點 B 站的影子,相似之處是都很受粉絲們喜愛、粘性超強,不同之處是這個網站的視頻播放器實在太爛。

85. DuckDuckGo(2008年)

對搜尋引擎來說,搜索結果越精準就越好嗎?它說不一定。

DuckDuckGo,堅決 diss 谷歌的非知名搜尋引擎。它的承諾是:絕不分析用戶畫像,絕不根據其他用戶的結果偏好進行搜索優化。

84. Friendster(2002年)

曾經的亞洲版 Facebook,2011 年 6 月註冊用戶過 1.15 億,據說曾有希望成為 Facebook 那樣的龐然大物。沒想到最後成了人人

83. Have I Been Pwned(2013年)

一個正義感爆棚的網絡安全專家做的網站,輸入電子郵箱可以查看相關帳戶的數據是否被洩露,不知道酒店數據查不查得出。

82. New York Times(1996年)

可能是歷史上最會起名(名字裡同時存在時間和空間概念)、最有影響力的新聞網站之一。

81. wikiHow(2005年)

wiki 告訴你 what,wikiHow 告訴你 how,可能是最全的生活小技能聚合網站。

這個網站的第一篇爆款文章是:「如何快速減肥」,500萬次 PV;最受歡迎的文章是:「Windows 系統如何截屏」。

據它自己說,網站文章曾指導了四個在緊急情況下出生的嬰兒的接生工作。

80. Ask Jeeves(1996年)

最開始是搜尋引擎,但是做不過谷歌。於是向知乎轉型,推出問答社區,寄希望於從真實用戶獲取答案,而不再單純藉助搜索算法。

現在它已經不在了。

79. Genius(2009年)

最開始做嘻哈音樂起家,然後逐步擴展到歌詞、新聞、故事、詩歌的 UGC 生產。

大概算網易雲音樂評論區的鼻祖,現在做音樂產業相關。

78. Drudge Report(1995年)

新聞網站,做政治、娛樂和時事相關,第一個爆出柯林頓 – 萊溫斯基的性醜聞。和今日頭條、趣頭條很像,因為他們都專注於下沉人群。區別在於,它政治傾向嚴重(很右翼),且毫不掩飾。

77. Fan fiction(1998年)

起點中文網的鼻祖?

不同點在於,它的用戶基於知名 IP 寫同人小說,而起點的用戶只會催更。它是海外流行小說品類流量最高的網站之一,目前註冊用戶超 1000 萬,上面的同人故事超過 40 種語言。

這裡更適合和世界分享你剛編的故事。

76. Rotten(1997年)

圖片分享起家,用來滿足一些人的病態/變態好奇心,是第二個建議不要去看的網站。

大概可以定義為噁心版煎蛋,不得不承認,這樣的需求居然真的存在。

75. Project Gutenberg(1994年)

全球第一個數字圖書館,比 Kindle 商店早了大概十年。

74. Pandora(2000年)

音樂網站,根據用戶反饋推薦音樂和歌單,大概比網易雲音樂早十年。

遺憾的是它沒做成 Spotify,不遺憾的是它倆最後可能都要輸給蘋果。

73. TV Tropes(2004年)

你想沒想過,有一天會以看 B 站視頻的心態刷 wiki

這個網站似乎做到了。它做電視、電影、漫畫、文學相關的名詞跳轉,看得越久,你越會有一種看文字版抖音的錯覺。

72. Photobucket(2003年)

圖片和視頻的託管、分享網站。做得夠早、用戶不少(註冊會員超 1 億),但是從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它先後輸給 Flickr,Pinterest,Twitter 和 Ins。

71. XKCD(2005年)

很復古的網絡漫畫網站。也算是「一個網紅撐起來一個網站」。Randall Munroe 的漫畫很有洞察和笑點,而且帶有諷刺意味。

唯一的遺憾是畫風太復古了,簡直 old school

70. Hampsterdance(1998年)

動畫網站,主角是很可愛的倉鼠,二十年前非常知名。

但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動畫會讓我很出戲地想到拼多多的廣告,「拼多多,拼多多……」

69. Wookieepedia(2005年)

星球大戰獨家贊助版「維基百科」!(大誤)

關於星戰的一切,你都可以從這裡最及時地看到最權威的內容,典型的一個 IP 養活一個網站。

68. W3Catalog(1993年)

可能是網際網路歷史上第一個搜尋引擎,它關掉的時候,佩奇和布林還在學校哼哧哼哧搞研究。

67. GameFAQs(1995年)

網際網路早期最權威的遊戲指南聚集地,可能是眾多遊戲開發商的夢魘。

這裡的人因為遊戲聚集起來,造就了最早的一批網絡文化,社區梗很多,並且由此產生了神奇的社交關係。所以本來想說它是遊戲直播平臺的鼻祖,但實質可能更偏貼吧

這個網站的沙雕網友至今仍然活躍,一個不負責任的猜測:可能比貼吧活更久。

66. Awl(2009年)

Slogan 有點意思:關於新聞、思想和一些生活中的細枝末節。

一個隨筆網站,習慣以紐約天氣開頭,中間夾敘夾議,很博客風。如果美國中學生要準備母語高考,可以直接拿這裡的文章練習閱讀理解。號召「Be Less Stupid」的它肯定想不到,其實還是有個人和它唱反調:「Stay Foolish」。

65. Hotmail(1996年)

大概是歷史上第一個免費的電子郵件服務,微軟開發的。很多網齡很早的人至今可能依然是它的季活用戶。

2013 年,這項服務正式被併入 Outlook。

64. AltaVista(1995年)

網際網路最早期的搜尋引擎,又一個出現得比誰都早,結局比誰都慘的悲劇。

幹不掉谷歌也就算了,最後居然賣給了雅虎,悲上加悲。

63. LinkedIn(2002年)

當年 PayPal 一群人頭腦風暴,要幫助 PayPal 轉型。LinkedIn 是其中一個 idea。後來 PayPal 沒失敗,LinkedIn 居然也做起來了。

灣區曾經給過評價:LinkedIn,一個永遠沒法通關的大型角色扮演類網遊。每個人扮演不同角色,或裝逼、或賣萌、或撒謊,賺取、騙取、交易各種 social capital。

62. Open Secrets(1996年)

美國特色資本主義網站,專門研究金錢如何影響權力。

用戶可以在這裡看到政治捐款的流向,所有美國國會成員和政府高官的個人財務情況,以及鄰居剛剛把政治捐款花在了誰身上。

61. Pinterest(2010年)

絕大多數用戶是女性,為數不多的男設計師們可能純粹是出於職業需要才來尋找靈感。最大成就是培養了用戶習慣,然後幫助 Instagram 成為最大的圖片社交應用。

60. Seamless(2005年)

1999 年就開始幹餓了麼的活,不過當時的配送對象是企業,2005 年才向個人客戶開放。2013 年和 GrubHub 合併,現在又等到 Uber Eats 這個難兄難弟。

美國人民大概可以期待,它們什麼時候開始又一輪燒錢。

59. Newgrounds(1995年)

Flash 時代的 B 站。可惜商業化做的太差,一個不思進取的典型,現在沒什麼人用了。

58. Pitchfork(1995年)

又一個古典版網易雲音樂,或者不妨這麼定義:網易雲音樂+起點中文網

反正有點神奇。

57. WikiLeaks(2006年)

大名鼎鼎的維基解密。我理解就是一個政治版微博,因為這個網站爆出來的瓜從來不會讓人失望。

有一句評價很中肯:也許它沒有改變新聞業,但是,它或好或壞地改變了世界。

56. Digg(2004年)

Digg 留給世界的最大一筆遺產是:不要研究它的成功史,去研究它怎麼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它的失敗之處在於,曾有可能成為一個關係鏈薄弱的 Facebook,但最後生生把自己作成了知乎日報網頁版

55. Expedia(2001年)

飛豬、攜程、美團都想幹的事,Expedia 已經幹了快二十年。

54. OkCupid(2004年)

哈佛學生的技能點大概都加在了社交上?比如:熟人社交的小扎。沒想到早在唐巖之前十幾年,另外幾個哈佛學生也已經開始做陌陌想做的事。

它的引導匹配方式是現在很多陌生人社交產品都在模仿的:先做性格測驗,再用結果匹配。

53. Neopets(1999年)

虛擬寵物遊戲網站,我覺得它最具備區塊鏈精神的一個網站,甚至對當下的區塊鏈遊戲項目都有啟發。

它最厲害的一點是引入兩類虛擬貨幣制度,一種可以在網站內獲得(類似於積分),另一種既可以用法幣購買,也可以在遊戲中偶然獲得。有人從這裡看到了雙 token 機制,還有人看到了穩定幣的雛形。

52. Space Jam(1996年)

又是「一個網紅撐起一個網站」系列。這個網站背後的網紅是喬丹,1996 年拍了這部電影,應該是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籃球電影。

51. BuzzFeed(2006年)

可能是病毒式增長做得最好的內容網站。最開始的話題是在線測驗、清單式文章、流行文化、熱點分析,現在擴展到了各種政治和商業話題。

怎麼對標呢?

一個非常不貼切的形容:網頁版頭條+虎嗅+大象公會+一條,跳脫社交媒體之外的另一種較為神奇的媒體方式。

註:本文提及的 100 個網站來自 Gizmodo 的評選。

未完待續~

 

作者: 曾翔,公眾號:Yourseeker(ID:yourseeker2018)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8X7PjOUnBLuQw150P_goQQ

本文由 @曾翔 授權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產品經理是誰?產品經理是做什麼的人?產品經理調色板
    ——王淮,《打造facebook》當下行業中產品經理多如牛毛,而好的產品經理卻鳳毛麟角,造成了產品經理人才供給市場上高低檔次的不均衡。好的產品經理能盤活一個公司,報酬待遇上至百萬,卻良將難求,普通的產品經理只能完成一些簡單任務,待遇自然也不過爾爾。
  • 社區登記工具產品PRD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如果做得不好,也希望有更好的產品經理來優化,真正幫助到社區工作者,謝謝。產品概述產品背景疫情持續,各地方復工在即。為預防疫情進一步擴散,全國各地社區紛紛組織工作人員在社區出入口登記出入人員信息與量體溫。社區工作人工登記方法傳統,不利於統計。社區與社區之間信息不同步,難以判斷登記者是否隱瞞。信息匯總不及時,不利於社區預防工作開展。
  • 好書推薦《人人都是產品經理》PDF網盤分享
    這本書比較貼合實際,與個人當前所從事的網際網路領域有較大的切合處。全書立足於實踐,介紹的較為系統全面。閱讀時需要注意:這本書仿佛更像是作者的自傳,由於作者自身經驗的限制,不免在很多問題上只是一家之言。推薦:美國琳達·哥喬斯《產品經理的第一本書》和《產品經理的第二本書》、《公司進化論》一書傳統行業產品經理PK網際網路、軟體行業產品經理1、行業形態:成熟行業vs.新興行業成熟行業市場、產品基本定型,通常只有漸變式的創新,很難有重大突破;用戶較為成熟
  • 「產品經理新人班」你做好準備轉行做產品經理嗎?
    文檔目的我是從13年開始在網際網路做產品,在14年左右的一個契機讓我開始總結自己的方法論,一路走來,不斷的更新和沉澱,我想借這個機會讓大家都能看到我的方法論,以此來自我完善和提高。我會堅持寫一系列的文章,主要會從產品經理的職業說明、核心技能、工具使用和擴展提高這四個方面入手,旨在幫助產品新人有一個系統的學習路線以及幫助迷茫的產品人有一個可以參考的方法論。
  • 科大訊飛易聽說執行總裁劉舒:網際網路+時代,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
    5月8日,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和騰訊大講堂共同舉辦的2016中國產品經理大會上,科大訊飛易聽說執行總裁劉舒重新定義了網際網路+時代下的產品經理:商業化能力、產品能力、運營能力,是產品經理能力模型的三要素。簡而言之,做任何事之前首先要回歸到商業邏輯本身,結合實際使用的場景,實現盤活產品的目的。
  • 產品經理的一天工作內容
    我是一隻入職7個月的產品經理,我幹過一個網際網路公司除了軟體開發外其他所有的事情,我沒有一行做到精通可以獨自一人挑起大梁,卻讓項目在缺人的情況下依然前行,我沒有變成想像中的那樣模樣,我只是在創業公司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 MONO產品分析報告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為什麼要對產品進行這樣的定位?用戶對於零碎時間的利用其實從來都不缺乏,換句話理解:用戶其實幾乎不會感覺到無聊。QQ、微信公眾號朋友圈、微博熱門、主流的社交完全可以滿足用戶的使用。現如今主流的UGC類app在用戶基數上面已經形成了後來者難以追上的壁壘。
  • 「社交地圖」會是地圖產品的下一個用戶增長爆點嗎?
    1.Waze是基於用戶發展壯大的以色列網際網路地圖產品,靠激勵用戶上報有用的道路信息,也就是靠UGC豐富地圖信息。但是Google為什麼要斥巨資收購Waze呢?其一是可以強化自身社交移動業務,此舉可以為Google提升社交能力,在移動方面獲得一定優勢。
  • 皮皮蝦競品分析報告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喜歡看娛樂、遊戲、搞笑、美女、視頻4)使用場景:小王喜歡看娛樂、遊戲、搞笑、美女、視頻,在外學習產品經理,忙完作業後,身心疲憊洗完澡躺在床上感到無聊。從快手和抖音的產品迭代過程可以看出,雙方都在積極開發及優化拍攝類型、工具、特效等,以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降低他們的創作門檻。兩款產品在拍攝功能類型上大體相似,最大的區別在於視頻拍攝時長、快拍和K歌功能。快手的視頻拍攝時長為11秒/57秒/5分鐘,而抖音的拍攝時長為15秒和60秒,相比之下,快手用戶有更多的選擇性,這更有利於其內容生態的擴展。
  • 醫療產品經理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很多人認為,醫療產品經理是複合型人才,醫療產品經理就是把傳統醫療的工作流程以及政策結合網際網路產品經理的運營策劃思維即可。其實不然,這樣的操作只會讓自己的產品變得格格不入,強大的違和感的同時,無法使用大部分用戶使用。
  •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2)智慧型手機普及  我記得在2014年左右,很少有人能用上蘋果5。小米、錘子、魅族、小辣椒等網際網路手機才剛興起。雖然oppo vivo在做渠道下沉,但是那時候能買得起智慧型手機的還是少數,尤其是在三四五線城市和鄉鎮。但從2016年開始,隨著網費降低、wifi普及、網速提速、千元手機價格戰等因素,智慧型手機開始普遍被使用。
  • 包容性設計的價值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在我思考最能讓我思考的話題的時候,我發現了兩個模式:上一頁為所有人設計為了人類的多樣性為婦女,為社區,為殘疾人。兒子尋求新方法的婦女讓我們所有人都感受到正在創造的產品和服務的利益。對Marian來說,在製作產品時,我們要關心的是,從身體、認知和情感的角度看,產品適合每個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設計時,不能相信所有使用者和使用者都能百分之百地掌握他們的技能和感官,設計必須預見到並考慮到人們正在不斷變化。
  • 【招聘】泰隆銀行招網際網路產品經理 薪資25-30K
    網際網路產品經理崗(總行)工作地點: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薪資範圍:25000-30000崗位職責:1.結合業內發展趨勢,制定線上渠道及產品發展規劃。2.對標同業市場開展競品分析,提升產品競爭力。3.創新線上產品,優化業務流程,提升客戶體驗。
  • 關於返利的幾種思考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三方返利網站對接了官方的返利接口實現返利,這類平臺有一個優勢,是可以同時對接個官方返利網,即,消費者可以在一個三方返利網站上,購買到所有官方返利網站上的商品;但是消費者拿到的返利也是要被三方返利網站過一道手的,相對會少一些。這也就是三方返利網的盈利模式。
  • 網際網路產品的前世今生
    那時還沒有太專業的分工,產品外觀設計也是實體產品公司才有。軟體基本上就是程式設計師一人包打天下,同時兼項目管理、前後臺設計、技術開發等所有角色。想好要做什麼,直接寫代碼。雖然書上也說應該搞一搞概要和詳細設計文檔,但DOS上連好用的字處理軟體和中文輸入法都沒有,更別說畫圖和設計工具。
  • 產品經理能力模型二三話
    培訓班的主講是騰訊的一位PM,在課上,他給我們展示了騰訊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參見下表。表格中所列的能力模型現在已經流傳很廣了。它把產品經理的能力分為四類:通用能力、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組織影響力。按該路徑培養的產品經理,一個人就是一個加強連,能做到這些,基本上也沒其他人什麼事了。
  • AARRR模型|留存:始於價值,合於套路,久於習慣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系統地講解了AARRR模型中用戶激活的幾種方法和需要關注的指標,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對模型中的第一個R——留存進行一些簡單的討論。現如今,隨著網際網路滲透率的增高,獲客成本日益增高,流量紅利不再已經成為了大家的基本共識,盡力減少留存用戶的流失才是當前運營工作的重中之重,AARRR模型中的用戶激活在本質上也是在為用戶留存鋪路。
  • 「滑鼠加水泥」時代,產品經理要如何應對?
    滑鼠加水泥,指的是傳統商業模式與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的聯姻。而在時代趨勢下,企業對產品經理的要求越來越高、產品經理的群體競爭也愈發激烈,這時候產品人該怎麼做呢?而現在對產品經理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行業也越來越專向,如果沒有做過好的項目,沒有大公司背書,找工作也成了困難。所以許多還停留在功能上的產品經理越來越焦慮,不知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許多傳統行業從業者都在嘗試將網際網路思維運用到工作中,同時也感受到網際網路思維可以利用到各行各業,底層的業務模式都是相通的。
  • 產品經理擺攤往事
    網際網路時代,一個關於產品設計的經典理論:MVP,最小化可行性產品。基於這一理論出發,我突然想到,地攤豈不是最小化產品嘗試的絕佳方式嗎?投入成本低,幾十元,幾百元即可;可以先兼職摸索,待時機成熟即可all in行業賽道;而且依託於過往自己摸索出的一套理論體系,如今正是落地實踐的契機。
  • 產品經理入門掌握的必備工具系列
    現在市面上教學來說,以教授7.0版本和8.0版本居多,現在這些版本都已經過時了。新工具的使用對提高效率非常重要。老師在做產品經理時候,那時候的版本是6.0版本,到了2014年,流行7.0版本,到了2017年,8.0版本成為主流,到2019年,9.0版本成為主流。9.0版本更加適合做扁平化的網站和APP。尤其是增加了屏幕匹配度。工具在使用上更加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