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緊瞅瞅!井陘煤老闆轉型種紅薯!6個月後...

2020-12-18 澎湃新聞

趕緊瞅瞅!井陘煤老闆轉型種紅薯!6個月後...

2020-10-20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井陘發布 井陘發布

當過木匠、養過大車

開過煤場、包過飯店

……

半年前,這個井陘人又轉了行當

開始種紅薯

2020年秋,井陘縣南峪鎮地都村「志軍農場」生產的紅薯,憑藉品味俱佳的「硬實力」,再乘上網際網路和強大朋友圈的「東風」,迅速竄紅成為「網紅」紅薯。

「志軍農場」位於地都村通往核桃園村方向的古道旁。藍天白雲下,層層疊疊的梯田宛如雲梯直上天間,綠油油的紅薯地裡有人揮鋤採挖紅薯,有人分揀裝箱,一堆堆剛出土的紅薯擺滿了田間地壟。幾條黃狗在紅薯地裡上躥下跳,或與田間翩翩起舞的蝴蝶追逐嬉戲,或轉身撲向不時閃現的野雞,好一幅美麗的豐收畫卷。

「現在正在挖的是『慄子香』,一口能吃出板慄和紅薯兩種味兒!」農場主段志軍邊裝車邊介紹說。農場引進了包括慄子香、西瓜紅、煙薯、粉條專用薯等共8個品種。最早開挖的「西瓜紅」2.5元一斤早被搶購一空,「煙薯」是專供烤紅薯的,其中一個從日本引進的稀有紅薯,打算最低賣6元。

「我特別認同劉書記的『小產量、大市場、高品質、高效益』提法。」段志軍說。今年50歲的他學歷不高,工作閱歷卻非常豐富。初中畢業後先是跟著父親做木匠,後來轉行開拖拉機,隨著煤炭市場興盛,他又轉行養大車、開煤場,前幾年關了小煤場開起了洗車場和飯店。天資聰慧的他每次都抓住機會及時轉行,還走出大山在省城買了樓房,過上讓村民們羨慕的日子。

從媒體上聽到「花(花椒)紅(紅薯)果(山地特色水果)綠(綠色有機產品)」「比較農業」「後背箱經濟」這些山區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思路後深受感觸,又從省城鑽回大山當起了「山大王」!流轉土地、清理雜草、壘砌地堾、拉水種苗、打井砌池……經過數個月的辛勤忙碌,撂荒多年的紅土地上再現了生機與活力。

紅薯成熟時,段志軍定製了便於保存運輸的禮品包裝盒,通過組織農場探訪、紅薯「品鑑」等活動,發動親朋好友通過抖音、朋友圈等渠道宣傳。這些全部施用農家肥,不噴灑任何農藥,沒有任何藥物殘留的紅薯,憑藉過硬的品質,大部分在「雙節」前就在「網上」預訂出去了。

「春節前就能吃上咱家自產的無公害粉條啦!」現在的段志軍,白天鑽進山裡打理農場,晚上開車給預定的客戶送貨,抽空還要考察學習粉條加工廠的設備和相關技術以及手續跑辦、商標註冊等事宜。「粉條加工產生的廢水我要全部還田。」加工廢水流在外面是汙水,放到地裡則是肥水;紅薯的莖蔓也要做成飼料,再辦一個小型養牛場。

「今年是嘗試,明年繼續流轉土地,擴大種植規模!」談起未來打算,段志軍信心十足地說,借勢縣裡的《農十條》政策,明年嘗試上馬優質秧苗培育,紅薯冬儲反季銷售等項目,將來通過「公司+農場+農戶」形式發展,打造集育苗、種植、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紅薯產業鏈條,讓「井陘紅薯」紅遍全網、紅遍全國,帶領更多的父老鄉親致富奔小康。」

作者 | 篤正

原標題:《趕緊瞅瞅!井陘煤老闆轉型種紅薯!6個月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井陘的綠色蝶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如今的井陘是「彩色加高清」,生態型產業多姿多彩,綠水青山展新顏。井陘地處太行山東麓,過去煤炭、鈣鎂等資源型產業是經濟支柱。從「一黑一白」到「多姿多彩」,井陘逐漸擺脫粗放發展的路徑依賴,邁向高質量發展,開啟綠色轉型。
  • 剃頭匠轉行當煤老闆,後一口氣買下北京109套房,又賺了五六個億
    更多人則喜歡用煤老闆來稱呼這些山西富豪。在某一種程度上煤老闆就等於土豪。煤老闆們有多土豪呢?2年之前的出事的煤老闆陳鴻志,他在山西柳林的豪宅佔地達到3800多平方米,為了修建這座豪宅,他把黃河的河道都給改了。陳鴻志在北京、太原等地方還擁有300多套房子。當年北京SOHO中國的寫字樓、還有星河灣的豪宅,煤老闆一投資就是上億元,豪宅是幾十套幾十套的買。
  • 都說種紅薯不掙錢,他卻靠種脫毒紅薯,獲得了大財富,怎麼做到的
    來到紅薯縣種紅薯周德順2013年之前一直在武漢市從事水產養殖行業生意,每年有上千萬元的銷售額。一次日本之行,周德順發現日本紅薯深加工水平很高,紅薯蛋糕利潤驚人。從日本回來後,他就特意到紅安縣去考察。紅薯變美之路找到紅安苕賣不上價的原因後,周德安開始尋找提高紅安苕良品率的方法。通過打聽得知,給紅薯脫毒能讓紅薯變漂亮。2014年,周德順就請專家給紅安苕進行脫毒,這期間他就自己試驗種紅安苕積累經驗。
  • 建國後井陘境內的野生老虎
    (二)建國後井陘境內的野生老虎上一文講到了老虎尤其是中國虎的簡況,以及古代太行及井陘境內老虎活動記述。從歷史上看,明清時期中國境內的虎患報導是比較多的,雖然前代各朝也有虎患,一是缺乏記載,二是當時人口較少,沒有對老虎的尚存環境造成襲擾與破壞。
  • 6個雞蛋1碗紅薯澱粉,教你想不到的做法!一日三餐全都能吃!
    6個雞蛋1碗紅薯澱粉,教你想不到的做法!一日三餐全都能吃!讓人回味無窮的味道,叫人垂涎三尺的食物!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道用雞蛋做好吃的。首先把6個雞蛋打入到盆中,攪散之後加800毫升的水再加400克紅薯澱粉,紅薯澱粉有顆粒多攪拌,一會把顆粒全部攪散。然後加入兩勺鹽。蔥花再加50克油。用勺子把所有的材料攪拌均勻,調成這種流動的狀態就可以了。
  • 農民種紅薯,今年種啥品種好?這幾個好吃又高產的品種不榮錯過
    紅薯又叫地瓜、甘薯、洋芋、番薯等。有句俗話這樣說「一年甘薯半年糧」,在鬧饑荒的年代,紅薯可以說是人們的「救命糧」。雖然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都好了,但是紅薯仍然深受人們的喜愛,近年來紅薯的種植面積也在不斷的增加。
  • 400餘畝荒田種上紅薯
    為充分展示鄉村振興取得的喜人變化,鞏固脫貧攻堅取得的豐碩成果,11月28日上午,高崗鎮三聯村舉辦了以「消費扶貧手拉手·共赴小康心連心」為主題的第五屆高山紅薯購銷節活動。高崗鎮三聯村黨支部書記朱紅意看準三聯村沙質土壤的特點,帶頭在自己的田裡種下紅薯,並成立了順景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統籌全村紅薯種植和出售。這一種,不僅種出百萬產值,也種出了三聯村產業脫貧的希望。三聯村村民張芳真身患殘疾,不能外出務工,生活全靠哥哥張智峰和政府幫助。得知村裡大力發展紅薯種植後,決定與哥哥一起種紅薯。
  • 不起眼的紅薯,竟有這麼大作用!金寨「紅薯大王」靠紅薯實現夢想
    生於六安金寨縣深山的70後朱先富,兩年前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回老家燕子河鎮開辦一家紅薯加工企業,他想利用兒時最熟悉的農產品來和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成為「紅薯大王」,兩年多了,他的夢想完成得怎麼樣了呢?
  • 紅薯的秘密在這裡
    小編現在就給大家介紹幾種紅薯的美味吃法:紅薯蘋果派主料:低筋麵粉100g,黃油40g,糖10g,水35ml輔料:烤紅薯1個蘋果紅薯派的做法:14.烤至表層的蘋果略有焦色取出具15.出爐後馬上刷一層糖水。常吃紅薯有助於維持人體的正常葉酸水平,體內葉酸含量過低會增加得癌症的風險。紅薯中高含量的膳食纖維有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秘和結腸直腸癌的作用。紅薯加糯米粉做的紅薯餅,糯糯的還有紅薯的香甜很喜歡吃。
  • 立了秋還可以栽紅薯嗎?掌握4個關鍵要點,秋紅薯一樣能穩產
    一般紅薯是在霜降來臨前採挖,霜降來時如果不採挖,則會被霜凍打壞;如果沒有霜凍的話,紅薯的地下莖還會膨脹。也就是說常規情況下種植紅薯,要保證有至少三個月的生長周期。那麼8月7日立秋,到10月23號霜降,總共還不到80天,到底還能不能種紅薯呢?細妹個人認為,立了秋種紅薯,難以達到農曆六月份種植的同等產量,想要豐產有點難。
  • 農民種紅薯,了解缺鉀的症狀,採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提產增收
    農村有句這樣一句話:7月長芋頭,8月長紅薯。意思是7月是芋頭膨大的關鍵時期,而8月則是紅薯膨大最快的時期。所以在8月以前要及時施肥,為紅薯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供應,促進紅薯的膨大,進而提高產量,增加農民的收益。
  • 寧鄉青山橋鎮:紅薯串起脫貧致富產業鏈
    當年3月,寧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姜小鵬在田坪村精準扶貧會上表態:拿出真招實招,投入真金白銀,做田坪村扶貧攻堅的堅強後盾。進村後,村上給駐村工作隊隊長曾佑坤交了個底:村上負債36萬元,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36戶。通過對貧困戶入戶走訪後,根據當地環境等因素,曾佑坤和村支兩委商議後,決定發動貧困戶種紅薯。當年4月,曾佑坤組織所有貧困戶戶主開大會。
  • 不當「煤老闆」,做起「牧羊人」——榆陽如何吃到「生態飯」?
    蹚出了一條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採空塌陷區綜合治理、資源枯竭型地區轉型升級、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路子。榆陽區正在爬坡換擋的「拐點性陣痛」中完成自我成長。「推進榆陽區湖羊養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構建『3+2+X』新興主導產業,形成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推動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 紅薯米布丁的做法
    秋天是紅薯的季節,最喜歡各種各樣的紅薯料理,傳統的有烤地瓜,紅薯球,掛漿地瓜;偏西式的芝士焗紅薯,紅薯披薩。。。每一種都愛不釋口! 今天燜了一鍋紅薯飯,美美的飽餐一頓的同時,剩下的紅薯飯也將它充分的利用起來,做了紅薯米布丁,因為有紅薯的原因,口感比正常米布丁更加香濃甘甜!
  • 井陘「80後」剪紙傳人:農家女「小剪刀」下的「大世界」
    中新社石家莊5月10日電 題:「80後」剪紙傳人:太行山農家女「小剪刀」下的「大世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80後」剪紙傳人欒瑞花剪了40多幅記錄抗疫故事的作品,用一把剪刀剪活了一個個人物形象,用她自己熱愛的方式記錄內心的感動。
  • 井陘縣城7條道路陸續開修!看看哪條影響您出行?
    井陘縣城7條道路陸續開修!看看哪條影響您出行?井陘發布從縣城管局工程科獲悉,因縣城區域內多條路段路面破損嚴重,給居民出行帶來諸多不便,嚴重影響井陘形象。
  • 自從知道紅薯可以這樣吃,我家紅薯就蹭蹭的少,出鍋大家搶著吃
    自從知道紅薯可以這樣吃,我家紅薯就蹭蹭的少,出鍋大家搶著吃去年婆婆種了一地的紅薯,年前收割回來後全部堆在了陽臺,收穫了好幾筐呢。自家種的紅薯,又粉又甜,孩子特別喜歡吃,每天婆婆都會煲一鍋紅薯糖水當下午的小餐,孩子都吃上癮了。我吃了幾天,覺得甜口的有點膩,正想著要不要做成鹹口的,轉眼看到了桌上的麵粉,不如做個涼拌魚兒面吃吃吧,春天胃口不好,涼拌菜最是開胃呢。紅薯是耐放的糧食,小時候吃的蜜薯,都是懸掛在屋梁上,冬天的時候取下來放火炭裡烤著吃,能流出許多香甜的蜜汁。
  • 河北井陘「一得·廚舍愛心團」善行助困兩周年
    河北井陘「一得·廚舍愛心團」善行助困兩周年楊運彬 張小剛在燕趙古陘大地上,有個「一得·廚舍愛心團」廣為人知。該團隊成立於2018年11月23日,初始成員百分之六十是井陘籍的廚師,還有部分社會餐飲翹楚、社會愛心人士踴躍加盟。他們有的在井陘本地從事餐飲工作,有的在離家不遠處的省會石家莊工作,隨著「一得·廚舍愛心團」的不斷壯大,現在團隊中有更多從事銷售的、有企業愛心人士等各行各業人士加入進來,用他們的點滴愛心溫暖著需要幫助的人。
  • 「煤老闆時代」可能是演藝圈最好的時代
    前兩年,汪海林九曾直言不諱:「懷念煤老闆,從不幹預我們創作,除了要求找女演員外,沒有別的要求。」 其實這其中的邏輯就是:煤老闆雖然是「沒文化」的代表,但人家有自知之明,自己一個外行不打算管內行再怎麼幹活。
  • 中秋前後買紅薯,5種不要買,買回家也吃不了浪費錢
    中秋前後買紅薯,5種不要買,買回家也吃不了浪費錢紅薯不僅軟糯香甜、價格實惠,而且營養價值相對來說也比較高。平時在購買紅薯的時候,很多朋友是不知道怎樣去挑選的。但不管你會不會挑選。在中秋前後購買紅薯,如果遇到以下這5種情況的紅薯一定不能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