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玲:幾十年用作品表達真善美 這是種責任感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11月4日,是葉文玲70大壽。那天,在她的家鄉台州楚門,建立了文玲書院。而去年4月,葉文玲文學館已在台州成立。

  「我的手稿、書稿還有其他資料、物件,一半放在葉文玲文學館,一半放在文玲書院。」葉文玲說,文玲書院用了高科技手段,有電子書、3D屏幕,偏向趣味性,很多小孩子都愛去玩;而葉文玲文學館,更偏向文學性,就像傳統的博物館。

  葉文玲的很多重要作品,比如,《無夢谷》、《無盡人生》三部曲、《敦煌守護神——常書鴻》、《秋瑾》、《心香》,都能在這兩個地方看到。

  「我心中的文學,永遠和神聖、莊嚴、責任、甚或痛苦這些詞彙緊緊相連;永遠和真、善、美以及人類最不可缺少的同情心和正義感是一母同胎。」

  葉文玲說,這種神聖和莊嚴的責任感,這種對真善美的虔誠表達,貫穿在她幾十年的作品中。

  (以下記者簡稱「記」,葉文玲簡稱「葉」)

  後園亂石堆邊,她在埋頭看書

  我受啟蒙教育的地方,是小鎮北門的城隍廟。當時,我姐姐要去上學,沒人做伴,就帶著還不到五歲的我,一起去。老師看著好玩,也破例留下我。就這樣,我跟著姐姐一塊上學了。

  記:最近您的家鄉台州楚門為您建了一座文玲書院,雖然您離開家鄉很多年,但感情一直很深。

  葉:是的,我的家鄉叫楚門,在台州的玉環縣。

  楚門是個躺在青山臂彎中的小鎮,地域不大,但有著良田沃士,海塘鹽灘。

  在鎮北一條叫「勤耕巷」的巷口,有一扇黑漆剝落的臺門,這座前有天井後有園子的標準的南方市鎮小宅,就是我的家。

  記:您是什麼時候對文學感興趣的?

  葉:在七個兄弟姐妹中,我排行老四,下面還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

  我母親雖然只念過兩年私塾,但她剛強好勝,認定了無論如何要把我供到大學畢業。

  我受啟蒙教育的地方,是小鎮北門的城隍廟。我姐姐要去上學,沒人做伴,就帶著還不到五歲的我,一起去。老師看著好玩,也破例留下我。就這樣,我跟著姐姐一塊上學了。

  大廟中間的那個戲臺,便是我最初接受文藝薰陶的場所。

  我小時候很愛看書,家裡人如果在飯桌上找不到我,到後園的那堆亂石頭邊,準能找到正在埋頭看書的我。

  湖邊秋瑾像旁,她在構思小說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撲到桌前,撕下練習本上的紙,寫下了《我和雪梅》,後來還發表在了省級雜誌《東海》上。那年我16歲,這是我第一篇正式發表的短篇小說。

  記:您是什麼時候開始創作的?

  葉:上初二的那年春天,老師在課間宣讀了一張套紅刊頭的《玉環報》。

  聽著那則「徵稿啟事」,我的心像擂開了小鼓,霎時間,有了一個朦朧的意念。

  我花了幾天的時間,寫了一篇八百多字的稿子,認認真真地抄在練習紙上。把稿件投入郵筒的時候,我好像做錯事被人抓住了一樣,鼻子尖上都冒了汗。

  一個星期後,又是在課間操完畢後,老師照例要念一念《玉環報》,沒料到竟念了一篇小小說:《夫妻間的小風波》……

  一霎時,同學們欣羨的目光一起向我射來,我又喜又羞,滿臉通紅。

  對我這個十三歲的鄉鎮女孩來說,這是人生道路上大膽的第一步。

  記:您在《玉環報》上登過好幾篇文章,有一個很好的開頭,但之後的路卻很坎坷。

  葉:1957年我考入高中時,我哥哥被打成右派,又因為家庭成分不好,我只上了一天學,便不得不輟學了。

  回鄉後我在鎮文工團做宣傳員,第二年就參加了農業生產勞動。但是我卻沒有泯滅對文學的如火熱情,支撐我整個精神世界的,是文學這棵常青樹。

  記:您的處女作《我和雪梅》是怎麼創作出來的?

  葉:我在農場參加勞動時,有一天收工歸來,在田塍間的小路上,前邊一夥青年人在笑鬧,原來昨夜的大雨把河溝裡的魚衝了上來,在菜地的幾處水窪裡,竟遊動著十幾尾小鯽魚。

  當大家嘻嘻哈哈撲搶的一剎那,我不禁怦然心動。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撲到桌前,撕下練習本上的紙,寫下了《我和雪梅》,後來還發表在了省級雜誌《東海》上。

  那年我16歲,這是我第一篇正式發表的短篇小說。

  記:1996年,您寫了一部長篇小說《秋瑾》,您說為它整整積累了15年感情。

  葉:從我知道「秋瑾」這個英雄人物開始,寫作秋瑾就成為我的一個夙願。

  後來我去河南當作家,想寫一個與浙江有關的人,第一個就想起了秋瑾。

  上世紀80年代,我尋訪了紹興的秋瑾故居「和暢堂」,還獨自一人去西湖邊的秋瑾像旁憑弔。

  當時的文壇,僅有一些零碎的與秋瑾有關的文章,我的《秋瑾》是第一部完整的長篇歷史小說。還原真實的歷史,是這本書的一大特點。

  比如說,秋瑾就義前寫下的絕筆,許多地方都誤作「秋風秋雨愁煞人」,實際上,應該是「秋雨秋風愁煞人」。

  記:我看您書架上有很多不同版本的語文書?

  葉:是的,我有不少文章被收錄到語文教材中,出版社給了我一些留作紀念。

  能將我的讀書經歷和年輕人分享,我覺得很榮幸也很自豪。應該從小就告訴孩子們閱讀的重要性,我願意用自己的經歷言傳身教。

  書房的電腦上,她「能活一天就創作一天」

  死裡逃生後,2008年到現在,我能活一天就創作一天。作為作家,我的生存和創作是連在一起,永遠不能分開的。

  記:您最近身體怎麼樣?

  葉:2008年底,我突患腦溢血。經醫生搶救,我從死神手裡掙脫出來。

  這一輩子我都為文學而創作,我生病也是因為創作太勞累了。

  經歷了病痛的折磨,我也許不能再進行文學創作了,但是我的文學之路仍將延續。

  記:您現在的生活怎麼樣?現在還創作嗎?

  葉:我前段時間一直在美國的女兒那裡,剛回來不久。精神狀態還不錯,人家都說我說話越來越好了,以前我根本不能完整地說出一句話來。

  為了協調身心,醫生建議我練毛筆字,以前我最討厭寫毛筆字,現在不寫字我就不舒服。楚門的「文玲書院」這四個字就是我自己寫的。

  書房裡那臺電腦也是我的,我21年前就用電腦寫文章了,是國內最早用電腦寫作的作家之一。

  我還喜歡旅遊,前幾年到非洲去,我們花了一個月,走了30多個國家,每到一個國家我都寫一篇遊記,最後整理成《翩飛九萬八千裡》。

  前不久,我還完成了一篇寫母親的散文,叫《還魂記》。

  死裡逃生後,2008年到現在,我能活一天就創作一天。作為作家,我的生存和創作是連在一起,永遠不能分開的。

  記:1999年,您被浙大聘為兼職教授,您還設置了一個新葉文學獎?

  葉:1998年,我的8卷本《葉文玲文集》出版,我將該文集的稿費悉數捐出,再加上自己的積蓄,湊足10萬元(後來在銀行的幫助下,基金總額達到25萬),在浙江大學設立一個文學類的專題獎項。

    她燒菜「女作家中第一」

  講述人:王海靖,葉文玲兒子

  曾讀過一篇文章,內有一段話,大意是當今女作家無不以寫作之外的某些特長為榮,或擅編織毛活兒,或長書法繪畫,或能撫琴作樂,或精烹調廚藝,遂得出如此結論——「寫作算什麼?只不過是蛋糕上的櫻桃。」

  我在餐桌上向媽轉述此意,她笑不可支,夾了一筷子菜放在我碗裡:「喏,給你蛋糕」。

  我媽燒得一手好菜,凡在我家做過客的各路親朋好友無不稱道,更有張光年(詩人、文學評論家)老先生推為「女作家中第一」。

  我媽從小生長於江南水鄉,從外婆那裡學來了南方菜手藝;在中原旅居三十餘年,又學會了北方菜的重火重油重味。烹煎炸炒煮熬烘焙,樣樣精通,連她自己也無不得意地說,如果不寫作,去開飯館也準保能成功。

  可誰都知道,她把這「櫻桃」看得太重,這個「如果」是萬萬不可能的,倒是經常把「蛋糕」丟掉。

  自從十餘年前,大姐遠渡重洋後,家裡就只剩下爸媽和我三人。常常是我和老爸餓得飢腸轆轆,而老媽依舊兀自在那裡一板一眼地敲打著鍵盤。

  我們也不敢去催,萬一她寫在興頭上,被我們打斷了思路,「食無著」就不僅僅是這一頓的事了。

  感謝浙江大學中文系主任、博導吳秀明對本文的支持

  本報首席記者 王湛 實習生 孫苗 畢彩霞

相關焦點

  • 74歲的葉文玲出新書 記錄18位美術家的履痕
    這是費孝通先生的名言。  而《美美與共》,如今成了葉文玲新書的題目。74歲的葉文玲,曾任浙江省作協主席,她的作品曾被選入小學語文課本,本報「文脈」系列曾詳細介紹過她的寫作歷程。  昨天下午,在曉風書屋,葉文玲和她的老朋友們,舉行了一個關於新書的聚會。  「根據我的理解,這本書寫的是國內一流的美術家和美術家筆下所展現的美的風光。」
  • 【獨家】高考語文的閱讀理解題,來自浙江作家葉文玲《汴京的星河》
    昨天下午四點,76歲的著名作家葉文玲見到錢報記者,有點興奮。早上,她去了安吉,中午吃飯的時候,從錢報記者口中得知,今年高考語文的現代文閱讀理解,用的材料來自她的散文《汴京的星河》,開心地就和同桌的夥伴們說了,「大家都說這是很好的事情。」這多少有些讓她意外,這篇散文,寫於1984年,當時,她42歲,還在河南省文聯當專業作家。
  • 以當代著名台州女作家葉文玲命名的文玲書院開館
    以當代著名台州女作家葉文玲命名的文玲書院開館 2012年11月07日 14:33:01   浙江在線11月07日訊三代導演的旗幟人物謝晉生前曾說:玉環有什麼?一個文旦,一個文玲。11月5日上午,以中國當代女作家葉文玲名字命名的書院——文玲書院,於11月5日上午在其故鄉楚門開館,包括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在內的多位文學界人士分別就文玲書院開館發來賀信。  葉文玲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的作家,生於1942年,浙江台州玉環楚門鎮人。葉文玲自幼酷愛文學,13歲讀初中時就曾在縣辦的《玉環報》上發表《夫妻間的小風波》和《七角錢》兩篇小說。
  • 葉文玲與錢國丹:兩位文壇女將之間的「閨蜜情」
    1990年,葉文玲(左)和錢國丹在作代會期間。  5月9日上午,16卷上千萬字的《葉文玲文集》首發儀式暨作品研討會在台州市圖書館舉行。此間,錢國丹與葉文玲,兩位文壇宿將再次友好相聚,互贈佳作,拍照留念,相逢雖短,卻有著說不完的話。  葉文玲,1942年11月4日出生,成年後走出台州,1979年創作的短篇小說《心香》被評為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 1986年後任浙江作協主席。
  • 葉文玲:美是文學的生命,文學是我的生命
    在不久前結束的文聯十大、作協九大上,74歲的作家葉文玲又一次來到北京參會。她已經記不清自己是多少次到北京來了,因為作家和4屆全國政協委員、1屆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她幾十年來多次到北京開會。從上小學開始,我最大的愛好便是讀書,所有的課餘時間都用在了這上面。記得有一位語文老師給我說:「你這個名字好,有一位大作家叫丁玲,你的名字也有『玲』字,希望你快快成長,做一個小丁玲。」這番話讓我心裡那個模糊的夢開始一點點清晰。13歲我上初中二年級的時候,家鄉浙江省玉環縣辦了一份《玉環報》,我心裡燃起了寫小說的想法。
  • 《美女與野獸》:從迪士尼的故事套路裡,帶著孩子挖掘人性真善美
    在村子裡有人想聽故事,或者有人想讀書,貝兒樂意幫他們讀故事,教他們讀書識字,但是也是因為這樣子她受到了村裡人的排斥。村裡人認為貝兒讀書這件事是不好的,他們認為女孩子就應該做家務,而不是讀書,他們很排斥被訛的行為在村裡總是排斥貝兒,為了懲罰唄他們還拆掉了貝兒的洗衣機,弄翻貝兒衣服。但是貝兒並沒有就此去對村民充滿仇恨,而是用善意去對待他們。
  • 用藝術作品表達敬意(患難見真情 共同抗疫情)
    來源: 金融界 舉報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疫情期間,許多西班牙民眾用藝術作品向醫務工作者們表達敬意
  • 華住用15年證明,企業可以成為真善美的社會化表達
    華住用15年證明,企業可以成為真善美的社會化表達· 秦朔 | 文 連續創業者中的「季琦時刻」在中國的創業創新舞臺上,有一個特殊群體——連續創業者。他2005年創立的華住酒店集團(早期集團名稱為漢庭,2012年改名華住),從納斯達克回到香港,成功實現二次上市,收盤上漲4.71%,以港幣計算市值達到1000億元。1999年,季琦和梁建章、沈南鵬、範敏創立攜程,2003年在納斯達克上市。2002年,季琦作為創始人之一和首任CEO代表攜程用500萬元啟動資金創辦如家,後來於2006年在納斯達克上市。
  • 顏家蔚:尋找真善美,攝影讓我收穫了健康和快樂|人物專訪
    2016年4月,顏家蔚的《夜漁》獲得了中國攝影家協會與福建省旅遊局聯合舉辦的「清新福建,暢遊海峽」首屆海峽兩岸及港澳臺旅遊攝影大賽,獲得了入展作品,有10張魅力海濱作品,顏家蔚的作品為其中之一。2017年1月,顏家蔚加入了福建省攝影家協會,成為該會的會員。
  • 群山丨張永權 : 真善美,兒童詩的永恆主題
    1966年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歷任語文教師、宣傳幹部,雲南省文化局創作室編輯,《邊疆文藝》雜誌詩歌散文組組長,《邊疆文學》副主編、主編,編審。雲南省作協常務理事、副主席。最近,讀了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湯萍創作,兒童文學作家、畫家湯瓊全書配圖的兒童詩集《星月童話》(雲南出版集團 晨光出版社2020年5月版),讓人十分欣喜。這是兒童文學領域的姐妹花作家,用他們對孩子們真情的愛和才華、心血,共同完成的一部優秀兒童詩集。這對於繁榮兒童詩歌創作,弘揚中華民族用優秀詩歌作品對孩子們進行詩教的傳統,都是一部及時的書,具有積極意義的書。
  • 「跨界」網絡作家「蒼天白鶴」小說傳遞真善美,曾是14年專業廚師
    蒼天白鶴本名陸曉寧,他是土生土長的寧波人,今年已經45歲了,從2006年開始網絡文學創作,至今他已經創作了2000餘萬字10餘部作品。這個創作力還是很驚人的。2002年5月,起點中文網成立後,他成為該網站最早的付費讀者之一。而他真正開始從事網絡創作還有一個讓人覺得很搞笑的故事:有一天,他在追的小說突然停止連載了,這可把他氣壞了,看不了了嗎? 牛什麼牛,我自己寫還不行嘛!
  • 全民戰疫,薇拉攝影用影像留存愛,用奉獻詮釋責任感
    2020年伊始,卻已註定是特殊的一年。剛剛過去的這兩個多月裡,對於所有國人來說,都是一場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戰「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在本應春節團圓之際,白衣戰士們逆行而上,奔赴疫情前線,將生死置之度外,不眠不休地與病毒廝殺。用生命與愛,為我們築起了防護壁壘。
  • 譚維維用音樂抒寫公共記憶,這份社會責任感值得點讚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12月11日,歌手譚維維發布了她的新專輯《3811》。這張分別以11個女人為故事主角、11個姓名為單曲名稱的專輯,講述了獨屬於女性的多樣人生經歷。
  • 「媒體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看完H5作品《總書記最牽掛的事,就是我們拼盡全力的事》、《甘肅日報》專版刊登的「新甘肅雲·融媒體產品擷英」等系列融媒體產品時,徐兆壽對作品的精美設計和巧妙創意稱讚有加。他說,甘肅日報社、甘肅新媒體集團堅持內容與創新並重,融媒體產品視覺衝擊力強,主題鮮明,內容兼具深度與高度,值得學習和點讚。
  • 《道德經》的「真善美」-美之為美,斯惡矣;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今天又到了我們每周一篇《道德經》時間,「王庶文講壇」用兩篇文章講完了《道德經》第一章,現在我們進入第二章,這一章的內容大概會有3篇內容,歡迎關注。真善美在哪?現在的教育哲學,都會為孩子樹立一個「真善美」的架構,殊不知「變生於定,二由一起」,凡是表相皆有人為痕跡,早就成為刻意的「真善美」了,這到也正印證荀子所說的「偽」是「真善美」的持續一般。
  • 「手機沒電了」用英語怎麼說?這幾種表達方式最地道!
    要說現在出門大家必備的東西,手機絕對榜上有名,在外出的時候,我們最怕出現的幾種情況,「手機沒電」、「手機死機」、「手機黑屏」,今天來和小編一起認識有關於「手機」的這些英文表達吧!手機沒電out of juice這裡的 juice 是一個俚語,表示 power ,電量的意思。
  • 超市裡這5種糖果,幾十年來沒換過包裝,從來不愁賣,太受歡迎!
    種糖果,幾十年來沒換過包裝,從來不愁賣,太受歡迎!第一種:玉米軟糖相信現在也還有很多人都喜歡吃這種糖果的吧,濃濃的玉米香,味道特別好聞,吃起來口感也是黏糯糯的,好吃就對了,就算不換包裝,其銷量一直以來也都是很不錯的。
  • 「名家風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冷延升國畫作品賞析
    退伍後,沒有間斷對藝術的追求,經過幾十年的磨練,作品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並多次在國際、全國、省、市級大展賽中獲獎。2015年被翰墨藝術研究院評為翰墨藝術之星。用中國畫傳統技藝創作,2018年1月被中國非遺文化傳承中心,特授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稱號。
  •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想要高效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這幾點別忽略
    孩子用自己的一份理解,為許多人帶去了正能量,這何嘗不是一份責任和擔當呢?這就是責任感存在與否的差異,可以體現一個人是否有勇氣承擔。2、是否有強烈的幸福感相信在疫情期間,有些人經歷了「捐款」,捐款的時候想必大家心態不一,孩子可能不怎麼會遇到捐款的情況,但是幫助他人的情形肯定能夠遇到。
  • 武義:追求真善美,器樂展演奏出夢想的聲音
    12月15日,「2020年武義縣青少年器樂展演活動暨中小學生獨奏比賽」在武義縣融媒體中心演播廳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特別強調,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價值。本次展演活動以追求真善美,演奏夢想聲音為宗旨,展現武義縣青少年的音樂素養和風採,提供一個展示藝術水平、挖掘藝術潛能的舞臺,使青少年學生在器樂學習和演奏過程中感受美、鑑賞美、傳播美、創造美,也是為組建武義縣中小學生藝術團挑選有潛質的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