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風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冷延升國畫作品賞析

2020-12-22 北京復聖軒文化傳媒

冷延升,字寒豐,筆名寒香居士,1957年5月5日生,山東膠州人。職業畫家。自幼酷愛書畫,尤為擅長畫梅花,師從於希寧,王成喜先生,曾在51082部隊負責宣傳工作,後到部隊藝術學院美術系深造中國畫,在校學習期間成績優良,在全軍美術大展賽中榮獲一等獎,因藝術成績突出榮立三等功。退伍後,沒有間斷對藝術的追求,經過幾十年的磨練,作品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並多次在國際、全國、省、市級大展賽中獲獎。

場景效果圖

藝術簡介、

北京復聖軒文化傳媒籤約書畫名家

國家一級美術師

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青島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青島市翰墨藝術研究院藝術顧問

山東省科技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

中國石油大學藝術系特聘終身名譽教授

大事年表:

1995年,作品梅花《仙骨育蕾迎春風》參加日本東京都國際書畫邀請展,榮獲金獎。

1997年梅花《石伴鐵骨迎春紅》參加韓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國際書畫大展賽榮獲金獎。

1996年,山水《雨後青山威》參加南嶽衡山國際書畫大獎賽榮獲二等獎。

同年梅花《春雪與梅更生香》參加全國甘肅西峰市書畫大獎賽榮獲三等獎。

1998年梅花《鐵骨怒放萬裡香》被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篩選,人民大會堂收臧。

2000年梅花《千載鐵骨》參加文化部全國書畫大獎賽榮獲銅獎。

2008年山水《山村新貌》參加膠州市政府舉辦的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變化書畫大展賽榮獲一等獎。

同年山水《鄉村新貌》參加山東省舉辦誇世紀展覽大獎賽榮獲二等獎。

2015年被翰墨藝術研究院評為翰墨藝術之星。

用中國畫傳統技藝創作,2018年1月被中國非遺文化傳承中心,特授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稱號。

藝術成就:

冷延升老師的藝術,不僅繼承和發揚了書畫藝術傳統,而且積極反映現代生活的真善美,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無論在題材的開拓或是藝術形式的表現上,都有自己獨到的理解運用。華夏文化光耀全球,一個民族的發展壯大,其文化影響, 具有更廣泛、更深層次的作用。

真正的藝術應該是打動心靈的,而真正的藝術家應該是用自己的心靈和筆墨表現世間的真善美,弘揚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而不是簡單地迎合市場,在社會發展的今天,人們需要的是高質量高水平有思想底蘊有傳承的藝術作品。冷延升老師運用流暢的筆墨,巧妙的構思全心身的傾情創作,展現出他對生活的哲學思考和對書畫藝術的獨特理解;表達出其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和道法自然的哲學思考。

精美的書畫作品是藝術家心靈的體現和文化底蘊的表露,是對生活和書畫藝術美的理解和再現,也是對生活美感的探索和追求。冷延升老師的書畫作品中蘊含著以人為本的創作理念。縱觀其書畫作品:清雅而不濁俗,淡泊而不奢華,曠達而不促狹,平和而不偏激,擁有書畫作品的靜氣、靈氣,從而給人以親切感、厚重感,引發觀賞者對生活、對人生的深度思考、耐人尋味,往往有賞心悅目,盪氣迴腸之感。

其作品多次在中國各大美術館展出,並參加中國美術館合作主辦的全國性書畫邀請展,捐贈多幅作品贊助社會慈善公益活動。近年來潛心研究書畫創作,遍習百家,在作品中注入自已的哲學,文化思維,深得業內好評。

場景展示圖

《鐵骨圖》國畫,寫意花鳥。作品用筆老辣奔放,墨色濃淡變化豐富,枝得勢,老根虯枝盤曲,氣脈貫通,黃梅朵朵,粉嫩含苞,花香襲人,讓人感受梅花傲寒鐵骨之品格。梅花是我國最有名的花,它以清雅俊逸的風度,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以及不屈的靈魂和傲人的風骨使古今詩人畫家們為它讚美,更是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精神的形象代言人。

【 復聖軒字畫網 】北京復聖軒文化傳媒

相關焦點

  • 上海植物園「海派盆景」成功申報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傳承人
    上海植物園「海派盆景」成功申報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傳承人 2020-12-08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名家風釆」當代著名畫家任瑞剛作品欣賞
    1995年至今國畫作品被「幾十部國畫作品大典」刊登。媒體有:香港美術報專版、國家藝術頻道,山水畫藝術網,中國書畫市場報,中國畫家雜誌社,中國書畫報媒體中心等等多個網站,媒體畫廊宣傳報導。多年來,任瑞剛藝術作品被香港,新加坡,法國、日本、美國、馬來西亞等友人和多個博物館、黨政、企業及藝術機構收藏。
  • 捏泥人畫糖畫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秀絕活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與小朋友們一同體驗民間傳統文化。孫華斌在現場為模特「私人定製」了專屬泥人,栩栩如生。楊天正現場演示糖畫的製作工藝。楊天正精心為每一位小朋友送上了一份「甜蜜」的禮物。5月27日,在聖得西輕生活系列沙龍「只為遇見「泥」——聖得西親子家庭日」活動現場,非物質文化遺產——泥人麵塑傳承人孫華斌和糖畫傳承人楊天正與家長們、小朋友們一同體驗民間傳統文化,重回記憶裡的溫暖舊時光。泥人麵塑(捏泥人)是我國古老的一門傳統民間藝術,它以泥巴陶土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形象。
  • 渭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創作抗疫主題作品助力防控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潘英麗)渭南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聞名遐邇的戲曲之鄉、鼓舞之鄉和手工技藝之鄉。該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有15項,數量居陝西省第一。在15個國家級項目中,渭南戲曲類項目就多達8項。
  • 非物質文化遺產混元太極歷代祖師延續至當代主要傳承人
    曾在祖庭白馬寺受菩薩戒、三壇大戒……中國嵩山少林寺第三十四代弟子、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林易筋洗髓內功傳承人(易筋、易骨、洗髓內功心法彙編者)、非物質文化遺產混元太極第四代傳承人(混元太極整體理法創新彙編人);曾任中國嵩山少林禪寺武術氣功學校校長;國際少林武術研究院院長、混元太極健身頤養中心主任;青島市北區全民健身太極培訓中心主任兼總教練等;曾在國內、國際武術比賽中榮獲獎牌百餘枚
  • 非遺文化 薪火相傳——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攝影圖片展作品選登
    圖片類金獎《「徽劇童子班」乘高鐵進京演出》(國家級非遺) 唐祖懷 攝   安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文化底蘊深厚,文化遺產豐富。目前,有國家級非遺72項、傳承人119人、文化生態保護區1個;省級非遺478項、傳承人792人。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展示精彩的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讚美非遺傳承人的信念和追求,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安徽省文聯、安徽新媒體集團共同主辦「非遺文化薪火相傳——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攝影圖片展覽」。
  •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落戶黃山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落戶黃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界文明的結晶9月19日上午,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新聞發布會在屯溪舉行。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落戶黃山籤約儀式
  • 「津門網」當代國畫藝術家——陳應芳作品欣賞
    ,中國書法學會副主席,中國國畫學會副主席作品名稱:警惕 尺寸:138x68cm作品名稱:六牛圖 尺寸:138x68cm作品名稱:暮歸 尺寸:180x96cm(國際)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聯合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族文藝家聯合會名譽主席,中國書畫名家研究會名譽主席
  • 佛山打造功夫之城詠春爭取成非物質文化遺產
    佛山近年致力打造「世界功夫之城」廣東佛山作為黃飛鴻、葉問、李小龍等一批武術名家的故鄉,近年銳意打造成「功夫之城」。市政府周五(15日)印發《佛山市加快建設「世界功夫之城」實施方案》,要求至2022年全市武術人口達到60萬人,武術從業人數要超過1萬人,並舉辦至少4項具影響力的功夫賽事,構建完整的功夫文化旅遊產業。
  •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盛大開幕!
    11月的黃山 霜紅遍野 萬樹鎏金 今天(11月19日)上午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
  • 王巍代表:在北京小湯山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小鎮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王巍告訴記者,「這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保存至今,是得益於各地一大批非遺項目的傳承人,正是這些傳承人世代傳承,才使世人得以親眼目睹這些中華民族的祖先們祖祖輩輩傳襲下來的無比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王巍發現,我國的非遺保護與傳承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
  • 第十一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山梵唄傳承日 暨佛誕節在線活動紀實
    上午十點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山梵唄傳承人、梵唄寺住持永悟法師首先在山門廣場升起了五星紅旗,向國旗致敬。傳承人永悟法師一人,遵照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日傳承代表作《太子頌-浴佛大讚》傳承主持完成了一場清淨莊嚴的佛誕節浴佛儀式,並為傳承復興梵唄柳枝林碑記揭牌紀念。
  • 「天工開物」全國工藝美術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上海開幕
    展覽由奉賢區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主辦,奉賢區博物館、奉賢區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承辦,展覽旨在貫徹落實《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積極踐行長三角一體化「文化先行」戰略,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助力「南上海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主辦方特別邀請了來自全國近50位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工藝類傳承人和藝術家提供的極具代表性的工藝精品,共計130餘件。
  • 文化盛宴 動容盛京!中國紡織非物質遺產大會「旗袍之都」啟幕
    9月20日,主題為「提振非遺消費 創享美好生活」的第四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第二屆中國(瀋陽)旗袍文化節在「旗袍之都」瀋陽隆重啟幕。強強聯合 紡織非遺攜手中國旗袍節本次中國紡織非物質遺產大會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遼寧省紡織服裝協會、瀋陽盛京滿繡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桐視界(遼寧)非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
  • 「天工開物」2019全國工藝美術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邀請展
    「天工開物」2019全國工藝美術 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邀請展、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海派玉雕」代表性傳承人
  • 國畫名家實力派雲中白鶴畫家簡介及作品賞析
    雲中白鶴 原名趙之俊: 生於江蘇鹽城,畢業於中國國家文化藝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家學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學院特聘客座教授,香港書畫研究院理事,江蘇省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公益民生文化學院愛心大使、人稱小徐悲鴻,中國最具愛心書畫家。
  • 惠安傳統銀飾技藝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文玉介紹
    壓銀、敲打、拉線……眼前這位正在專心製作銀飾品的老人就是「惠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惠安女銀腰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王文玉。不善言談的王文玉老人,只要一說起製作銀飾的手藝活,他的一雙眼睛便流露出對手工打銀活熱愛的光芒和自豪。
  • 福州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 留住文化根與魂
    為更好地迎接第44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近年來,福州鼓樓區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展開保護和傳承工作,讓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合時代特色,用這些傳統文化基因展示閩都文化、講述鼓樓故事。  兩年前,茉莉花膏古法製作技藝成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今年正在參評省級非遺項目。  鼓樓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在於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得益於對非遺挖掘的重視。
  • 祝賀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這是一組拍自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等地區的太極拳攝影作品。渭南人傑地靈,不但文化名人輩出,武術名家也不乏其人。在秦東這片土地上,有著一大批熱愛並堅守著太極的人們,他們在習武健身中默默地傳承著中華武術精神,踐行和弘揚著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 「名家專訪」元代銀雕巨匠傳承人林偉星,畲銀工藝升級國家非遺
    其作品《鼎盛中華》《龍騰五洲》《金陵十二釵》等幾十件銀雕作品獲多個國家級金獎,《鼎盛中華》《畲·鳳冠》被收藏於中國工藝美術館。2011年5月以「珍華堂」畲族銀雕為代表的福安畲族銀器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6月被福建省文化廳授予「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2018年6月珍華堂畲族銀雕入選第一批中國《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