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山梵唄傳承日 暨佛誕節在線活動紀實

2021-01-20 佛教在線

我今灌浴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聚。

五濁眾生令離垢,同證如來淨法身。

 

傳承人永悟法師在國旗下講話,在線面對梵唄弟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闡述

 

莊嚴肅穆的升國旗儀式

 

2020年4月30日,農曆四月初八,第十一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山梵唄傳承日,梵唄寺繼續實行「雙暫停」「不聚集性宗教活動」。

上午十點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山梵唄傳承人、梵唄寺住持永悟法師首先在山門廣場升起了五星紅旗,向國旗致敬。傳承人永悟法師一人,遵照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日傳承代表作《太子頌-浴佛大讚》傳承主持完成了一場清淨莊嚴的佛誕節浴佛儀式,並為傳承復興梵唄柳枝林碑記揭牌紀念。

隨後,為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梵唄石幢經柱安立揭彩。兩座梵唄石幢經柱雕刻唐代傳入日本流傳至今的漢代聲曲折梵唄古譜《魚山私鈔》《魚山聲明集》中的始唄、中唄、後唄、如來唄、太子頌,及四十二契與六契傳承等代表梵唄的珍貴史料「立石為證」展示給世人,雙雙聳立「11」字形安立於大雄寶殿門前,寓意了第十一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山梵唄傳承日在「大疫」的特殊傳承保護方式作為紀念,意義深遠。

 

傳承人永悟法師一人完成佛誕節浴佛儀式,清淨莊嚴

隨後通過網絡向傳承弟子做出了深刻的教誨。永悟法師以習近平主席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嚴格要求梵唄弟子開示:「我們要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弘揚中華文化,努力把宗教教義同中華文化相融合」,特別指出宗教中國化梵唄文化自覺自信的愛國精神:

一、曹植魚山聞梵聲制唄而始創魚山梵唄是宗教中國化的重要成果標誌,魚山梵唄『改梵為秦』從不把梵文作為自己漢語語言阻礙已經佛教中國化方向的問題。

二、魚山梵唄歷史以來不斷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闡釋佛法經典完善梵唄中國化體系而文化自覺而自信,始終以魚山偕鹿苑齊名,從不把印度看作是自己的心靈家園。

三、魚山梵唄自魏三國以來成功將佛教中國化弘揚開來,從不把愛中國和愛印度看作難以選擇的問題。

四、魚山梵唄弘法中從不把因為素食而圍攻非佛教徒。

五、魚山梵唄繼續為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世界命運共同體而努力奮鬥。

永悟法師為傳承梵唄柳枝林傳承紀念碑揭彩

《佛說諸福田經》雲,植樹使人得清涼,為七種福田之一。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發心植樹之功德,梵唄柳枝當如功德林,守護生態,蔭涼澤被大地,造福後來。南無大悲觀世音,願得無盡楊柳枝。願灑無邊甘露水,普願眾生得清涼。

 

永悟法師為梵唄經柱揭彩

 

傳承人永悟法師在線發表宗教中國化梵唄文化自信宣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傳承保護的相關要求,遵照傳統儀軌,傳承人永悟法師堅守傳承,迄今已成功傳承十一屆,培訓32期,來自日、韓及中國臺灣、香港等海內外教授專家學者和梵唄愛好者數千人參與培訓學習。傳承人把傳承梵唄作為修行的重要內容,積極創新禪修理念度化眾生,他將一日修煉梵唄,發現知了蟬掌握陰陽平衡金蟬脫殼、了脫生死後一鳴驚人轉換全過程的禪機,正如攝心梵唄聲聞念佛次第入禪定發慧從而破參脫換、覺悟獅吼、宣說神咒,命名為梵唄「太極蟬」禪修理念。2003年5月立碑紀念確定每年農曆五月五日為梵唄「太極蟬(TaiJiZen)」夏令營安居禪修活動。為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傳承文化內涵,反對外延佛曲商業化過熱歪曲使用破壞非物質文化遺產梵唄傳承保護,2004年,傳承人在國家商標局成功註冊了梵唄商標,為維護魚山梵唄的智慧財產權、打造過硬文化品牌、抵制佛教商業化、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起到的積極作用。

古往今來,關於魚山梵唄的名人詩讚數不勝數...如:陳永定二年(558)金仙禪師廣化寺題「魚山誰謂遙,三千界內鹹瞻玉宇。象教不終隱,二百年來再現金精」;公元569年南北朝庾信《奉和闡弘二教應詔詩》「五明教已設,三元法復開。魚山將鶴嶺,清梵兩邊來。」;明楊慎《肆月八日觀李中溪(元陽)浴佛會》「三花寶樹下,八水香池邊。鷲嶺玄宗啟,魚山清梵傳。」明王世貞《聽夜唄作》「齋飯依八關,昏鍾警諸妄。陳王演真唄,深公吐玄唱。」清乾隆帝題「國滿栴香,古枝分鹿苑;天高竺梵,晴唄接魚山」;《魚山口號》「遙望魚山亦秀哉,臨風弔古引清哀。可憐西麓一抔土,埋沒陳王八鬥才。」當今著名音樂家、非遺專家田青先生贊梵唄「佛梵法梵僧梵三寶梵,莊嚴國土天下第一,始唄中唄後唄如來唄,利樂有情世上不二」.....足徵魚山梵唄宗教中國化的歷史傳承悠久。

 

石幢經柱刻有魚山梵唄傳承代表作《太子頌-浴佛大讚》古譜

 

祈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梵唄經柱

梵唄簡介

梵唄始肇陳思,是漢傳佛教僧寶弘法誦經音聲法門的稱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闡釋佛教中國化的重要成果。梵唄是歡喜歌贊供養三寶心音聲法事的真精神,是清淨止斷身口意三業反聞自性耳根圓通定學核心自性法門的傳承。

相傳,三國魏明帝太和四年(230),曹植登魚山「得神授」「聞梵響」,感魚山之神制而「改梵為秦」刪治《太子瑞應本起》始著《太子頌》而「以為學者之宗,傳聲則三千有餘,在契則四十有二」傳為後式有六契的「魚山梵」或「魚山唄」,成功將佛教中國化傳揚開來。因曹植登魚山聞梵聲而制唄故稱「魚山梵唄」,簡稱「梵唄」。歷經支謙、康僧會發展創新在江南傳播、覓歷及宣稱「亦云祖述陳思」的帛法橋、支曇鑰、曇遷、僧辯、慧忍、蕭子良、梁武帝等僧俗名家將梵唄提倡發揚光大。始於魏晉,普及齊梁,興盛隋唐,傳承宋元,瀕危明清,回歸近代。

魚山梵唄是解決「漢語單奇,梵音重複"的矛盾,改變「金言有譯,梵響無授"的現狀,始由曹植將音樂旋律與偈詩梵語的音韻與漢字發音的高低相配合,使得佛經在唱誦時天衣無縫,「貴在聲文兩得」。採取以梵語發音為基礎與新制偈頌相結合的方法,解決了用梵音詠漢語「偈迫音繁」以及以漢曲諷梵文偈頌「韻短而辭長」的問題。

唐朝年間,梵唄請至日本謂之「魚山聲明」。請至韓國稱之「魚山」,進而流播到整個亞洲及世界其他地區傳承下來,故歷史上曹植一直被尊為創始人,魚山偕鹿苑齊名成為漢傳佛教梵唄標準「叢林腔」典範的代名詞。歷有聲曲折記譜的《陳思王感魚山梵聲制唄記》《魚山聲明集》《魚山私鈔》等古籍善本(收錄大正藏)流傳千年至今。經梵唄高僧永悟禪師發「復興梵唄,生死與共」大願心,正本清源,傳承復興。

2008年6月,魚山梵唄被國務院批准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出版《首屆中國魚山梵唄文化節論文集》《魚山梵唄聲明集》《中國梵唄傳承法要》等非遺專著。著名的魚山梵唄傳承五要素「傳承人」釋永悟禪師、「代表作」太子頌《釋迦大讚》、「傳承日」農曆四月八日 、「傳承堂號」聲明堂、「傳承譜系」五十字輩的恢復。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起著深遠重大的意義。

相關焦點

  • 特克斯縣:舉辦江格爾說唱表演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6月2日,呼吉爾特蒙古鄉開展了《江格爾》說唱表演活動。  據了解,《江格爾》是蒙古族英雄史詩,與藏族的《格薩爾》、克爾克孜族的《瑪納斯》並稱為中國三大英雄史詩,2006年,國務院批准《江格爾》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天工開物」全國工藝美術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上海開幕
    「 天工開物 」2019全國工藝美術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在上海開幕作為2019上海東方美谷藝術節的重要內容之一,「天工開物」2019全國工藝美術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邀請展12月1日在上海市奉賢區博物館開幕。
  • 詠春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極落選
    國務院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盧溝橋傳說、永修丫丫戲、數來寶、詠春拳、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等上榜。此前遭受爭議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本次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53項,同時公布的還有15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湘潭「巫家拳」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12月21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在公示的337個項目中,湖南共有19項入選,其中湘潭巫家拳入選。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展示暨非遺購物節活動掠影
    ……聆聽傳承故事,體驗精良技藝,選購非遺好物,玩轉精品遊戲,一時間,喝彩聲、歡呼聲、驚嘆聲不絕於耳。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歷史精華。6月13日上午,司徒小鎮噴泉廣場木鼓鏗鏘、戲曲悠揚,由市文旅局主辦、市新聞傳媒集團承辦的「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展示暨非遺購物節活動,在高亢激昂的上黨八音會演奏中正式拉開帷幕,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為廣大市民奉獻一場非遺文化盛宴的同時,也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 福州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 留住文化根與魂
    為更好地迎接第44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近年來,福州鼓樓區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展開保護和傳承工作,讓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合時代特色,用這些傳統文化基因展示閩都文化、講述鼓樓故事。目前,鼓樓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共九大類60項,其中入選國家級項目的有聚春園佛跳牆製作技藝,省級項目自然門武術、福州同利肉燕製作技藝、禪和曲等14項,市級項目福州茉莉花膏古法製作技藝、福州髹漆全皮箱製作技藝、中藥臨方炮製等13項。
  • 東莞莫家拳、茶園遊會聯袂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示名單!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對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進行公示,共有337項入選(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其中包括2個東莞非遺項目——莫家拳和茶園遊會。隨著第一代傳承人莫達士、莫清驕來到與夥崗村毗鄰的東莞橋頭鎮傳徒授藝,之後,東莞橋頭成為莫家拳的重要傳承地。經過近300年的傳承,莫家拳現有拳術套路39套,器械套路27套,對練4套,樁法5套,傳承至今仍有如此豐富的內涵,也是莫家拳歷代傳人與橋頭鎮政府重視保護和傳承的結果。
  • 「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星之夢學子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然而在古鎮這裡卻有著另一種特別的假期生活10月6日-7日,廣東廣播電視臺《南方小記者》中山記者站聯合六坊村,組織古鎮青少年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六坊雲龍舞」。活動共舉辦四場次,近300人參加。活動中,孩子們分批來到六坊雲龍舞傳承基地,聽國家級傳承人鄧勝洪、市級傳承人陳錫洪以及老一輩非遺傳承人細數往事。大家近距離接觸雲龍,了解雲龍舞的產生背景、發展歷程、製作工藝等,接受了一次難得的關於龍舞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本次活動得到了家長們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認可,不僅豐富了青少年的校外生活,而且讓孩子們在戶外實踐中長知識、增見識、促夢想,多多了解家鄉古鎮的特色文化。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鬼谷子傳說」揭牌(圖)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鬼谷子傳說」揭牌(圖) 2015-05-06 10:27:25來源:燕趙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宋宇晟 2015年05月06日 10:27 來源:燕趙晚報
  • 每日一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和旅遊部近日集中開展了一系列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遺產日非遺活動以線上活動為主,貼近年輕群體。1000餘部非遺傳承紀錄影像、非遺題材紀錄片進行公益性展播,多家網絡平臺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
  • 「天工開物」2019全國工藝美術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邀請展
    「天工開物」2019全國工藝美術 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邀請展 《春意盎然》 【玉雕】 吳德昇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公示!12月22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據介紹,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文化和旅遊部在2019年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黔南州1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簡介
    黔南州現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4項、省級非遺項目58項,州級非遺49項,縣級以上非遺300餘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總量居全省第二位;在黔南州30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民間傳統工藝佔據了半壁江山。這些獨具特色的民族傳統工藝是黔南歷史的積澱、民族的足跡,是黔南文化的「根」和「魂」,構成黔南寶貴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黔南發展不可多得的優勢資源。黔南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一)水書習俗(民族傳統民俗)「水書」是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水族先民創製的雛形文字,水族語言稱其為「泐睢」。水書習俗是水書形成、發展和傳承並以此構成與水族生活相關的習俗。
  • ...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第一
    | 字號:A+ | A- 12月17日晚,在牙買加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和「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
    12月17日晚,在牙買加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和「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
  • 木偶情深,「非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湘鄉...
    (通訊員:劉芳 、李春輝、沈文科)12月14日,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湘鄉市第二中學初中部,為全校師生送來一份獨特的文化大餐。 此次活動共表演四個木偶戲節目。二中師生通過此次活動與木偶戲零距離接觸,直接深入地了解寶貴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的魅力。學校負責人表示,將推廣非遺校園文化建設,將非遺融入各科教學與活動中,繼承與發揚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促進湘鄉二中特色學校教育的建設。
  • 非遺文化 薪火相傳——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攝影圖片展作品選登
    圖片類金獎《「徽劇童子班」乘高鐵進京演出》(國家級非遺) 唐祖懷 攝   安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文化底蘊深厚,文化遺產豐富。目前,有國家級非遺72項、傳承人119人、文化生態保護區1個;省級非遺478項、傳承人792人。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展示精彩的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讚美非遺傳承人的信念和追求,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安徽省文聯、安徽新媒體集團共同主辦「非遺文化薪火相傳——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攝影圖片展覽」。
  • 王巍代表:在北京小湯山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小鎮
    進入國家、省、地市、縣四級非遺保護目錄的有8萬項左右,其中國家級、省級的共達2萬項左右,國家級非遺項目1372項(不含擴展性目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王巍告訴記者,「這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保存至今,是得益於各地一大批非遺項目的傳承人,正是這些傳承人世代傳承,才使世人得以親眼目睹這些中華民族的祖先們祖祖輩輩傳襲下來的無比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