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文化 薪火相傳——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攝影圖片展作品選登

2020-12-22 人民網安徽頻道

  圖片類金獎《「徽劇童子班」乘高鐵進京演出》(國家級非遺) 唐祖懷 攝

  安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文化底蘊深厚,文化遺產豐富。目前,有國家級非遺72項、傳承人119人、文化生態保護區1個;省級非遺478項、傳承人792人。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展示精彩的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讚美非遺傳承人的信念和追求,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安徽省文聯、安徽新媒體集團共同主辦「非遺文化薪火相傳——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攝影圖片展覽」。

  本次活動於2019年6月13日啟動,吸引各地攝影人廣泛參與,他們圖說非遺精彩,文述傳承故事,實現了國家級非遺拍攝全覆蓋、省市縣級非遺精彩展示。活動共發布「美篇號、公眾號」圖文專題601篇(近12000幅圖片),徵集攝影作品8000餘幅(組),達到了「徵集非遺影像,記錄精彩瞬間;展示非遺精華,弘揚民族精神;傳播非遺文化,承續中華文脈」的目的。

  日前,經過認真評選,非遺圖片展各類獎項揭曉。 「圖片類」評選出金銀銅獎18幅(組)、優秀獎120幅;「美篇號、公眾號」類12人獲「非遺傳播」金銀銅獎;另有9人獲「傳播人氣獎」。本版特選登部分佳作,以饗讀者。

來源:

安徽日報

  2020年01月09日08:47

相關焦點

  • 讓非遺活下來,火起來!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盛大開幕!
    11月的黃山 霜紅遍野 萬樹鎏金 今天(11月19日)上午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
  • 「非遺」畫展、傳習坊等形式讓您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
    美在民間·濱州市美術館館藏魯北民間剪紙作品展  展覽向社會展示近年來濱州市文化館(濱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濱州市美術館挖掘、整理、收藏的百餘件具有魯北地區淳樸粗獷、生活氣息濃鬱特點的民間剪紙。
  • 「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攝影:Chan Kow Heng)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是我國履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締約國責任和義務的重要內容,也充分體現了我國日益提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水平和履約能力,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促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鑑都具有重要意義。
  • 與「龍」共舞,薪火相傳!星之夢學子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然而在古鎮這裡卻有著另一種特別的假期生活10月6日-7日,廣東廣播電視臺《南方小記者》中山記者站聯合六坊村,組織古鎮青少年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六坊雲龍舞」。活動共舉辦四場次,近300人參加。活動中,孩子們分批來到六坊雲龍舞傳承基地,聽國家級傳承人鄧勝洪、市級傳承人陳錫洪以及老一輩非遺傳承人細數往事。大家近距離接觸雲龍,了解雲龍舞的產生背景、發展歷程、製作工藝等,接受了一次難得的關於龍舞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本次活動得到了家長們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認可,不僅豐富了青少年的校外生活,而且讓孩子們在戶外實踐中長知識、增見識、促夢想,多多了解家鄉古鎮的特色文化。
  •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落戶黃山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落戶黃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界文明的結晶9月19日上午,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新聞發布會在屯溪舉行。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落戶黃山籤約儀式
  • 每日一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和旅遊部近日集中開展了一系列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遺產日非遺活動以線上活動為主,貼近年輕群體。1000餘部非遺傳承紀錄影像、非遺題材紀錄片進行公益性展播,多家網絡平臺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
  • 「天工開物」全國工藝美術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上海開幕
    「 天工開物 」2019全國工藝美術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在上海開幕作為2019上海東方美谷藝術節的重要內容之一,「天工開物」2019全國工藝美術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邀請展12月1日在上海市奉賢區博物館開幕。
  • 王巍代表:在北京小湯山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小鎮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王巍「作為世界幾大原生文明中唯一未曾間斷,延續至今的中華文明,目前保留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多達87萬項,佔全球90%以上。進入國家、省、地市、縣四級非遺保護目錄的有8萬項左右,其中國家級、省級的共達2萬項左右,國家級非遺項目1372項(不含擴展性目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王巍告訴記者,「這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保存至今,是得益於各地一大批非遺項目的傳承人,正是這些傳承人世代傳承,才使世人得以親眼目睹這些中華民族的祖先們祖祖輩輩傳襲下來的無比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天工開物」2019全國工藝美術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邀請展
    「天工開物」2019全國工藝美術 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邀請展 《春意盎然》 【玉雕】 吳德昇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長城兩邊是故鄉——河北長城攝影圖片展」亮相河北博物院
    當日,「長城兩邊是故鄉——河北長城攝影圖片展」在河北博物院北區8號展廳正式啟幕。長城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世界古代軍事工程史上的奇蹟,198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為了對長城進行更好地保護、研究、宣傳、展示,在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北省文物局大力支持下,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攝影發展有限公司、河北省文化旅遊攝影學會共同主辦了「長城兩邊是故鄉——河北長城攝影圖片展」。此次展覽將持續一個月,在眾多的長城攝影作品中精選120餘幅,展示了河北長城的自然風貌和歷史文化。
  • 非物質文化遺產魏門武學
    2020年12月13日,由臨清市文化和旅遊局、臨清市教育和體育局主辦,臨清市文化館、臨清市非遺保護中心、魏門武術學會承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魏門武學發展論壇暨第五代傳承人魏星授徒儀式》在臨清市三和新宴會廳隆重舉行!
  • 渭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創作抗疫主題作品助力防控
    該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有15項,數量居陝西省第一。在15個國家級項目中,渭南戲曲類項目就多達8項。   疫情發生後,渭南非遺傳承人紛紛行動起來,積極發揮文化非遺的引領作用,用蘊含傳統文化精髓的藝術表現形式主動創作非遺抗疫主題作品,鼓舞大眾堅定信心,用實際行動弘揚時代正能量,為抗擊疫情貢獻真心和力量。
  • 木偶情深,「非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湘鄉...
    (通訊員:劉芳 、李春輝、沈文科)12月14日,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湘鄉市第二中學初中部,為全校師生送來一份獨特的文化大餐。 此次活動共表演四個木偶戲節目。二中師生通過此次活動與木偶戲零距離接觸,直接深入地了解寶貴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的魅力。學校負責人表示,將推廣非遺校園文化建設,將非遺融入各科教學與活動中,繼承與發揚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促進湘鄉二中特色學校教育的建設。
  • 文化盛宴 動容盛京!中國紡織非物質遺產大會「旗袍之都」啟幕
    9月20日,主題為「提振非遺消費 創享美好生活」的第四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第二屆中國(瀋陽)旗袍文化節在「旗袍之都」瀋陽隆重啟幕。強強聯合 紡織非遺攜手中國旗袍節本次中國紡織非物質遺產大會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遼寧省紡織服裝協會、瀋陽盛京滿繡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桐視界(遼寧)非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
  • 孟村回族自治縣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簡介!
    孟村縣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項:孟村八極拳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二項:迄今,八極拳習練者已遍布全國二十餘個省、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以及日本、韓國、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澳大利亞、義大利、比利時等二十餘個國家。2007年,孟村八極拳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評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6月,孟村八極拳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文化部批准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福州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 留住文化根與魂
    (鼓樓區委宣傳部供圖)    作為閩都文化的發源地,福州鼓樓在2200多年歷史長河中,沉澱出許多璀璨的文化瑰寶,包括閩劇、花燈、香店拳、閩派古琴等6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更好地迎接第44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近年來,福州鼓樓區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展開保護和傳承工作,讓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合時代特色,用這些傳統文化基因展示閩都文化、講述鼓樓故事。
  • 成麗參觀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泰安展區
    成麗參觀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泰安展區 發布日期:2016-09-23 09:29
  • 米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羅氏根藝」展開展
    12月16日,非物質文化遺產「羅氏根藝」展正式開展。本次展覽活動由米脂縣文旅局主辦,米脂縣文化館、圖書館承辦,展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羅氏根藝」作品共300餘件。展覽將持續1個月。「羅氏根藝」於2015年被納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陝北常見樹種的樹根為主要原料,經過精心篩選、設計,化腐朽為神奇,成為精美的藝術品。羅氏根藝造型自然、古樸、美觀,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米脂羅氏創作的根藝作品有十二生肖,梅、蘭、荷、菊,把玩擺件等300餘件,神形各異、意境深邃、活靈活現。
  • 詠春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極落選
    國務院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盧溝橋傳說、永修丫丫戲、數來寶、詠春拳、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等上榜。此前遭受爭議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本次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53項,同時公布的還有15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活動線上新聞發布會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一級巡視員王晨陽:  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傳播工作的關心支持。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後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的有關情況。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