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文化 薪火相傳——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攝影圖片展作品選登
圖片類金獎《「徽劇童子班」乘高鐵進京演出》(國家級非遺) 唐祖懷 攝 安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文化底蘊深厚,文化遺產豐富。目前,有國家級非遺72項、傳承人119人、文化生態保護區1個;省級非遺478項、傳承人792人。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展示精彩的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讚美非遺傳承人的信念和追求,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安徽省文聯、安徽新媒體集團共同主辦「非遺文化薪火相傳——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攝影圖片展覽」。
-
木偶情深,「非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湘鄉...
(通訊員:劉芳 、李春輝、沈文科)12月14日,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湘鄉市第二中學初中部,為全校師生送來一份獨特的文化大餐。 此次活動共表演四個木偶戲節目。二中師生通過此次活動與木偶戲零距離接觸,直接深入地了解寶貴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的魅力。學校負責人表示,將推廣非遺校園文化建設,將非遺融入各科教學與活動中,繼承與發揚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促進湘鄉二中特色學校教育的建設。
-
讓非遺活下來,火起來!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盛大開幕!
11月的黃山 霜紅遍野 萬樹鎏金 今天(11月19日)上午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
-
每日一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和旅遊部近日集中開展了一系列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遺產日非遺活動以線上活動為主,貼近年輕群體。1000餘部非遺傳承紀錄影像、非遺題材紀錄片進行公益性展播,多家網絡平臺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
-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落戶黃山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落戶黃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界文明的結晶9月19日上午,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新聞發布會在屯溪舉行。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落戶黃山籤約儀式
-
舟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業務培訓班在嵊泗開班
為有效保護傳承舟山、麗水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提高兩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水平和業務素養,11月23-27日,舟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業務培訓班在嵊泗縣舉行。舟山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副調研員鄭金友、文化遺產處處長邵思明,麗水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文化遺產處處長周麗芬、嵊泗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陸瑩等出席了開班儀式。本次培訓班由舟山和麗水兩地文旅主管部門聯合主辦,舟山市非遺保護中心、金華市非遺保護中心等承辦。
-
「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次大會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下簡稱《公約》),與1972年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2005年的《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等公約相協同,共同確立了文化遺產保護的國際公約體系。截至目前,《公約》締約國共180個。2004年8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批准《公約》。
-
成麗參觀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泰安展區
成麗參觀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泰安展區 發布日期:2016-09-23 09:29
-
上海植物園「海派盆景」成功申報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傳承人
近日,上海植物園「海派盆景」成功申報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傳承人。這既是對海派盆景文化的認可,也是對在背後付出努力工作人員的肯定和鼓勵。中國幅員遼闊,由於地域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差異,形成了眾多盆景流派,而「海派盆景」作為中國傳統五大盆景流派中最年輕的一支在中國盆景發展中一直備受矚目。
-
非物質文化遺產魏門武學
2020年12月13日,由臨清市文化和旅遊局、臨清市教育和體育局主辦,臨清市文化館、臨清市非遺保護中心、魏門武術學會承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魏門武學發展論壇暨第五代傳承人魏星授徒儀式》在臨清市三和新宴會廳隆重舉行!
-
王巍代表:在北京小湯山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小鎮
進入國家、省、地市、縣四級非遺保護目錄的有8萬項左右,其中國家級、省級的共達2萬項左右,國家級非遺項目1372項(不含擴展性目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王巍告訴記者,「這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保存至今,是得益於各地一大批非遺項目的傳承人,正是這些傳承人世代傳承,才使世人得以親眼目睹這些中華民族的祖先們祖祖輩輩傳襲下來的無比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米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羅氏根藝」展開展
12月16日,非物質文化遺產「羅氏根藝」展正式開展。本次展覽活動由米脂縣文旅局主辦,米脂縣文化館、圖書館承辦,展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羅氏根藝」作品共300餘件。展覽將持續1個月。「羅氏根藝」於2015年被納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陝北常見樹種的樹根為主要原料,經過精心篩選、設計,化腐朽為神奇,成為精美的藝術品。羅氏根藝造型自然、古樸、美觀,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米脂羅氏創作的根藝作品有十二生肖,梅、蘭、荷、菊,把玩擺件等300餘件,神形各異、意境深邃、活靈活現。
-
詠春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極落選
國務院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盧溝橋傳說、永修丫丫戲、數來寶、詠春拳、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等上榜。此前遭受爭議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本次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53項,同時公布的還有15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福州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 留住文化根與魂
(鼓樓區委宣傳部供圖) 作為閩都文化的發源地,福州鼓樓在2200多年歷史長河中,沉澱出許多璀璨的文化瑰寶,包括閩劇、花燈、香店拳、閩派古琴等6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更好地迎接第44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近年來,福州鼓樓區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展開保護和傳承工作,讓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合時代特色,用這些傳統文化基因展示閩都文化、講述鼓樓故事。
-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活動線上新聞發布會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一級巡視員王晨陽: 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傳播工作的關心支持。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後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的有關情況。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寧夏命名1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扶貧就業工坊
非遺變成「脫貧生產力」!寧夏命名1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扶貧就業工坊6月10日,記者從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了解到,該廳與自治區扶貧開發辦公室聯合命名15個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扶貧就業工坊。據介紹,此次命名是按照《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關於推進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的通知》要求,通過五市文化旅遊局推薦申報,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自治區扶貧開發辦公室實地核查評估後共同確定的。
-
文化盛宴 動容盛京!中國紡織非物質遺產大會「旗袍之都」啟幕
9月20日,主題為「提振非遺消費 創享美好生活」的第四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第二屆中國(瀋陽)旗袍文化節在「旗袍之都」瀋陽隆重啟幕。強強聯合 紡織非遺攜手中國旗袍節本次中國紡織非物質遺產大會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遼寧省紡織服裝協會、瀋陽盛京滿繡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桐視界(遼寧)非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漫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融入人民生活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統文化的瑰寶,蘊含著人類文明中的智慧和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曾指出,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其特殊性,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體現,所以人的傳承特別重要。近年來,各地都在積極組織開展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把「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民眾生活以及社區教育當中。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年輕人的加入能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增添更多可能性,增強生命力。
-
漳州:「非遺」進校園 傳遞匠心傳承文化
薌城實驗小學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 「非遺」進校園是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近年來,伴隨「『非遺』進校園」的日益深入,「『非遺』進校園」活動也從形式多樣到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從而讓「『非遺』進校園」邁向一個理論與實際逐漸融合的新階段。不僅讓「非遺」保護工作越來越接地氣,更為關鍵的是,其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以及在少年兒童中的認同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漳州傳統文化像一粒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喚起孩子們對漳州「非遺」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
孟村回族自治縣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簡介!
孟村縣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項:孟村八極拳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二項:孟村開門八極拳研究會先後被河北省文化廳評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示範基地,河北省文化旅遊廳評為「不得不遊」十大研學基地,河北省體工大隊訓練基地,孟村縣巡特警訓練基地。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傳國家非遺項目,孟村開門八極拳研究會常年堅持走進幼兒園、中小學、部隊進行義務教授八極拳,並在各地舉辦形式多樣的八極拳短期研修班,不遺餘力地傳播發展八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