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盧溝橋傳說、永修丫丫戲、數來寶、詠春拳、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等上榜。此前遭受爭議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
本次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53項,同時公布的還有15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文化部相關負責人5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所謂「擴展」是擴展了申報地區或流派分支,如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際級「非遺」的「孟姜女傳說」,之前申報地區為山東省淄博市,此次擴展了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
「太極拳」2006年即入選第一批國際級「非遺」名錄,當時只包含楊氏太極拳、陳氏太極拳,而文化部網站今年7月16日公示的推薦擴展項目名錄中,涉及太極拳的申請共5項。
而此次公布的擴展項目名錄中,涉及太極拳的有4項,分別為北京市大興區的吳氏太極拳、天津市武清區的「李氏太極拳」、河北省任縣的「王其和太極拳」、河南省溫縣「和氏太極拳」,只有福建邵武「張三丰太極拳」落選。
事實上,在推薦名錄公示後,「張三丰太極拳」即引起「陳式太極拳」所在地河南省溫縣有關人士的異議。
文化部此前回應說,對「張三丰太極拳」等部分項目向有關專家學者進行了諮詢,並將社會反饋的意見和諮詢結果提供給專家委員會複議時參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從本批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稱調整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總數達1372項。
文化部負責人表示,第四批評審中重點關注反映中華傳統美德、與傳統農耕文明和民眾日常生活聯繫密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孟母教子傳說、伯牙子期傳說、阿凡提故事、瑪牧、玩牛、郯城木旋玩具、仙遊古典家具製作技藝、安宮牛黃丸製作技藝、坎兒井開鑿技藝、稻作習俗、仡佬族三么臺習俗、孝子祭、侗族款約等。
此前國務院先後批准分別於2006年、2008年和2011年命名了三批共121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