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盛宴 動容盛京!中國紡織非物質遺產大會「旗袍之都」啟幕

2021-01-11 瀋陽圖片故事

9月20日,主題為「提振非遺消費 創享美好生活」的第四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第二屆中國(瀋陽)旗袍文化節在「旗袍之都」瀋陽隆重啟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第四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第二屆中國(瀋陽)旗袍文化節在瀋陽舉辦,有助於繼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力提振傳統與時尚文化消費市場,積極助力脫貧攻堅戰,打造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新增長極。

強強聯合 紡織非遺攜手中國旗袍節

本次中國紡織非物質遺產大會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遼寧省紡織服裝協會、瀋陽盛京滿繡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桐視界(遼寧)非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

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是國內目前非遺大類中唯一由國家級行業組織舉辦的品牌大會,也是紡織非遺傳承發展成果交流的行業性最高平臺,受到國家文旅部、工信部等高度關注和支持,入選2019年全國非遺十大事件。

瀋陽作為「旗袍之都」,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中國旗袍文化節」的成功舉辦使瀋陽市成為全國文化知名地標。第四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與第二屆中國(瀋陽)旗袍文化節的強強聯合具有深度合作基礎,將進一步擴大各自的平臺與品牌影響力,促進紡織非遺與旗袍產業有機連結,形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共同體。

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在瀋陽舉辦,可推動紡織非遺與瀋陽相關非遺文化產業交流,促進紡織非遺在服裝服飾、家居裝飾、文化旅遊、民俗婚慶、社交禮品、扶貧增收、收藏拍賣等消費及市場空間拓展,進一步向遼寧乃至東北地區輻射和延展,讓紡織非遺為人民美好生活發揮更大作用。

「繡」冠盛京 盛京滿繡奉獻動人盛宴

卓然之姿,綻放瀋陽。瀋陽盛京滿繡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第四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承辦單位之一,活動亮點紛呈,精彩不斷。

一場聲色盛宴,動容文化盛京。9月20日14時,瀋陽盛京滿繡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桐視界·非遺書院項目,在中景大廈舉辦「盛京滿繡·書香傳非遺」主題發布會,為第四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拉開大幕。

桐視界·非遺書院隸屬「盛京滿繡立體化出版工程」,被商務部、中宣部、財政部、文旅部和廣電總局五部委評為2019—2020「國家文化重點出口項目」。非遺書院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內容,以非遺文化推廣、非遺走出去為目標,在保護、整理、傳承、推廣、梳理、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展現各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助力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發布會邀請中國戲劇表演最高獎——梅花獎獲得者馮玉萍登臺獻藝《孝莊長歌》,並邀請多位專家到場暢談非遺。同時,以著名模特曲迪娜為代表的國內外多位優秀模特現場上演精彩滿繡婚服大秀,以「出閣」、「融合」、「金婚」、「愛戀」四條故事線講述愛情的火熱、傳統現代的交融、幸福的溫馨及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承古融今·紡織非遺手作展,錦繡驚豔全國。9月20日-9月22日,紡織非遺手作在瀋陽故宮、中國工業博物館、遼寧大廈三地進行展售。盛京滿繡攜瀋陽紡織繡品,作為瀋陽的文創典範,邀約全國各地嘉賓鑑賞,一展「旗袍之都」瀋陽的紡織非遺風採。

盛京滿繡宣揚滿族傳統,推廣瀋陽特色,為嘉賓奉獻一場文化饕餮盛宴。9月21日下午,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在遼寧大廈召開專題論壇,圍繞「推廣大使共話紡織非遺之道」「名家學者共話旗袍文化振興之路」進行研討。

魅豔沈城 滿繡旗袍彰顯時代風採

旗袍文化傳承創新,彰顯時代風彩。盛京滿繡被稱為「中國清代皇族刺繡」,是「中國旗袍文化起源地」瀋陽的非遺瑰寶之一,是瀋陽地區的刺繡技藝符號、遼寧省著名的文化名片,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範代表之一。

2018年,經瀋陽盛京滿繡文化藝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申報,經中國起源地文化項目專家評審,授予瀋陽「中國旗袍文化起源地」稱號。2018年,同樣由盛京滿繡申報,瀋陽摘得「盛京滿繡文化起源地」稱號。兩項起源地,一線織夢華。2020年,盛京滿繡再次發力,為瀋陽全力打造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傳統文化盛典。

瀋陽盛京滿繡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是集非遺技藝傳承、旗袍設計定製、文創產品研發銷售、職業培訓、國內外文化藝術交流於一體的以非遺文化產業為核心的公司。作為非遺文化產業領域的領頭企業,公司在傳承和發揚地方特色文化上頗有建樹。創始人非物質文化遺產盛京滿繡第四代傳承人楊曉桐秉承著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帶領盛京滿繡歷年來不斷探索創新,成長路上獲得諸多成就和榮譽。盛京滿繡還將非遺與扶貧事業相結合,以產業扶貧、精準扶貧方式,幫助各地區貧困人口早日實現脫貧增收。截至2019年底,省內外共建立107個盛京滿繡技藝扶貧車間,激發貧困群體和留守婦女內在的脫貧動力,增強鄉村持續發展的」造血」功能,用一針一線鋪就致富的錦繡橋梁。

盛京滿繡持續深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致力傳承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向全國展現中國旗袍文化起源地的閃亮名片——滿繡的魅力和時代風採。盛京滿繡將積極推動紡織非遺與旗袍文化攜手同行,融合打造藝術集萃的文化盛宴,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振非遺消費、成就人民美好生活付出不懈努力!

相關焦點

  • ...第四屆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和第二屆中國(瀋陽)旗袍文化節開幕
    9月20日19時,在絢麗的開場表演雷射秀——《溯》中,第四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和第二屆中國(瀋陽)旗袍文化節開幕式在中國工業博物館拉開了大幕。開幕式上,一場旗袍的視覺盛宴華美上演,引領了旗袍流行趨勢,更實現了紡織非遺和旗袍文化的傳承。
  • 賞旗袍之韻 看大美盛京
    9月20日19:00,在絢麗的開場表演雷射秀——《溯》中,第四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和第二屆中國(瀋陽)旗袍文化節開幕式在中國工業博物館拉開了大幕。為鼓勵更多人加入到非遺保護與傳承中來,中國紡織非遺大會組委會今年特別增加了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提名獎。開幕式揭曉並為「盛京滿繡杯」2020年度提名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頒獎。
  • 首屆中國旗袍文化節暨「盛京1636」第三屆瀋陽國際旗袍文化節在...
    「旗袍」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代表,已成為極具特色的文化符號,從1636的盛京瀋陽,走到2019的中國和世界,它所延續的生命力仍煥發著勃勃生機,如今更成為瀋陽的文化IP,瀋陽的一張嶄新的城市名片。瀋陽是一座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公元1636年清朝定都盛京,旗袍成為后妃等旗人的法定服飾。因此,1636年被專家學者認為是中國旗袍的元年。
  •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落戶黃山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落戶黃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界文明的結晶9月19日上午,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新聞發布會在屯溪舉行。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落戶黃山籤約儀式
  • 「盛京之約」向世界展示中國旗袍文化
    人民網訊  5月24日,以「立足旗袍之秀 傳承文化之美」為主題的「盛京之約」向世界人民發出邀請——首屆中國旗袍文化節暨盛京第三屆瀋陽國際旗袍文化節在瀋陽故宮博物院拉開序幕。
  • 中國定製旗袍藝術大賞來了!帶您領略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瀋陽--旗袍故都」,這個獨具特色的城市符號,她彰顯了一個城市的文化淵源和藝術追求,表露了一個城市的服飾文化和時尚魅力。5月25日,這座城市被一場旗袍的視覺盛宴點燃了。2019中國定製旗袍藝術大賞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遼寧省紡織服裝協會、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
  •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盛大開幕!
    11月的黃山 霜紅遍野 萬樹鎏金 今天(11月19日)上午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中國蠶桑絲織...
    蠶桑絲織是中國的偉大發明,是中華民族認同的文化標識。這一遺產包括栽桑、養蠶、繅絲、染色和絲織等整個過程的生產技藝,養蠶源自中華先民對生命和宇宙的思考、絲織是對機械和數學的探索。由此生產出來的絢麗多彩的綾絹、紗羅、織錦和緙絲等絲綢產品,同時也包括這一過程中衍生出來的相關民俗活動。5000多年來,它對中國歷史做出了重大貢獻,並通過絲綢之路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
  • 中國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原標題:太極逐夢終有果 一朝亮翅震寰宇 中國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太極拳為什麼行? 你對太極拳的印象是什麼?是《太極宗師》中的武功絕學,還是公園裡大爺大媽緩緩出拳的廣播操?又或是武俠小說中張三丰所創的功夫,還是電子遊戲中的某個技能?
  • 第二屆中國旗袍文化節「錦繡旗袍·魅力盛京」作品展開展
    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彰顯瀋陽作為中國旗袍文化起源地的文化新地標,作為第二屆中國旗袍文化節的重要內容,9月19日,由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和瀋陽市文聯共同主辦,瀋陽市文聯創評部、瀋陽市美術家協會、瀋陽市書法家協會、瀋陽市民間藝術家協會聯合承辦的,第二屆中國旗袍文化節「錦繡旗袍·魅力盛京
  • 中國再添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十二年的堅持,終於申遺成功
    大家好,我是小二黑,記得關注並轉發來支持作者哦12月17日,中國再添2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項分別為: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以及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如今中國可是擁有
  • 典藏盛京記憶 瀋陽香格裡拉大酒店中華文化節啟幕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為揚傳統文化之正氣,顯盛京育人之風骨,2018年5月19日下午,瀋陽香格裡拉大酒店特邀香港米其林一星餐廳主廚,籌備「傳承中華文化,典藏盛京記憶」 定製版下午茶,暨瀋陽香格裡拉中華文化節。
  • 「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天工開物」2019全國工藝美術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邀請展
    「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中國工藝美術和非遺技藝彰顯著中國氣質和精神,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嚮往。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海派玉雕」代表性傳承人
  • 福州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 留住文化根與魂
    (鼓樓區委宣傳部供圖)    作為閩都文化的發源地,福州鼓樓在2200多年歷史長河中,沉澱出許多璀璨的文化瑰寶,包括閩劇、花燈、香店拳、閩派古琴等6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更好地迎接第44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近年來,福州鼓樓區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展開保護和傳承工作,讓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合時代特色,用這些傳統文化基因展示閩都文化、講述鼓樓故事。
  • ...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第一
    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陽新布貼」在保山展出
    12月22日,保山市從湖北省黃石市博物館和陽新縣博物館引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陽新布貼展,讓廣大市民領略到了「楚風遺韻、雉域奇葩」 的獨特之美。    保山市民 尹曉諾:「它的顏色非常豔麗,給人以視覺上的衝擊,製作也非常精緻,圖案花紋非常多樣,讓我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中華民族文化的淵源流長。」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
    12月17日晚,在牙買加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和「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
  • 成麗參觀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泰安展區
    成麗參觀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泰安展區 發布日期:2016-09-23 09:29
  • 益盛堂承辦第三屆中國健康文化大會及南京高峰論壇圓滿成功
    8月28日上午,2020第三屆中國健康文化大會開幕式暨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本屆大會由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民革中央企業家聯誼會主辦,北京妙策士經筋骨療法中醫研究院聯合承辦。北京妙策士經筋骨療法中醫研究院院長、益盛堂品牌創始人林衛東先生出席大會開幕式並作主旨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