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與火之歌》全景透析之二:發生在開篇之前

2021-01-07 澎湃新聞

因為已經承諾要把這個系列寫完,最近我仔細梳理了一下思路,決定不再按照每本書的順序去寫。既然我很早之前就把這個系列起名為全景透析,那就應該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為大家解析「冰與火」的整個故事。一來可以不再重複說那些電視劇裡都演過的情節,二來也能夠避免不必要的劇透。

說到底,我能做的就是從原著的角度出發,讓冰火迷們看到劇集之外那個更宏大的架構,以及眾多人物、家族、歷史和爭鬥背後的隱秘聯繫。

這一期的主題是歷史——也就是那些發生在《冰與火》開篇時間點之前的事。這些背景故事在書中是一點點逐漸透露的,而劇集則因為篇幅的關係略去了很多,致使不少劇迷看得雲裡霧裡越來越搞不清方向。希望我的這篇關於「開篇之前」的解析能為大家解答一些疑惑。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在開篇——勞勃·拜拉席恩帶著老婆孩子駕臨臨冬城之前各個區域和家族都發生了什麼。

在君臨 (King's Landing)

上期我們說過,坦格利安家族是來自瓦雷利亞的貴族後裔。自龍王伊耿一世和自己的兩個妹妹兼老婆騎著巨龍從龍石島出發,他們逐漸依靠龍的力量徵服了整個維斯特洛(多恩除外),建立了統一的坦格利安王朝。伊耿一世也因此被稱為「徵服者伊耿」。

巨龍家族為了保持血統純正,長期堅持近親結婚(通常是直系親屬,比如親兄妹的結合),所以家族的後代中有不少人攜帶了「瘋狂」基因。具體表現為極度偏執,殘忍且反覆無常,對火和龍有種病態的迷戀。曾有被稱為「明焰」的國王伊利昂為了把自己變成龍,喝下了一整壺的「野火」(野火就是劇集第二季結尾把史坦尼斯整個艦隊燒成灰燼的那種撲不滅的火)。

為了變成龍而喝下一整壺野火的「明焰」伊利昂·坦格利安。

受此種遺傳基因的控制,鐵王座上最後一任龍王——伊裡斯·坦格利安二世,有著「瘋王」 (Mad King)的稱號,最喜歡火燒活人。伊裡斯被自己的父親傑赫裡斯·坦格利安二世安排娶了自己的親妹妹雷拉,不久,他們的第一個孩子雷加·坦格利安王子誕生。雷加王子誕生當日,龍族的夏宮盛夏廳大火,燒死了時任國王的伊耿·坦格利安五世(伊裡斯的祖父)和其長子鄧肯王子,史稱「盛夏廳悲劇」。

悲劇後,傑赫裡斯·坦格利安二世繼位,但他只在位了三年就病死了,伊裡斯於是繼承了父親的王位。瘋王繼位之初並不瘋狂,而是一位力求革新很有作為的君主。他也是在這個階段,與泰溫·蘭尼斯特結為好友,並任命年輕的泰溫擔任他的「國王之手」。兩人在這個階段,共同維繫著維斯特洛的繁榮。

通過布蘭的視野而在劇中露臉的「瘋王」伊裡斯·坦格利安二世。

隨著伊裡斯年紀的增長,他逐漸變得多疑,一方面越來越忌憚泰溫功高蓋主,另一方面也開始懷疑雷加王子有謀逆的意圖。同時,他與王后雷拉的婚姻也不幸福,因雷拉在雷加王子之後一直沒能誕下新的王室成員。他一直覬覦泰溫的妻子喬安娜·蘭尼斯特的美貌,經常當眾冒犯喬安娜,羞辱泰溫。直到喬安娜因生提利昂難產而死,伊裡斯與泰溫的友情已名存實亡。

伊裡斯34歲時,雷拉王后終於為他誕下了第二個健康存活的王子韋賽裡斯·坦格利安。在慶祝王子誕生的比武大會上,泰溫向伊裡斯提出要將女兒瑟曦許配給雷加王子做王后,同時讓兒子詹姆成為雷加的侍從。但伊裡斯忌憚泰溫越來越高的聲望和權力,拒絕了這一請求。兩年後,伊裡斯為雷加王子迎娶了來自多恩的伊莉亞·馬泰爾公主,致使他和泰溫的矛盾進一步加劇。

暮谷城之亂是讓伊裡斯走向瘋狂的重要節點。

在暮谷城 (Duskendale)

暮谷城是直屬於王領的大型城鎮。韋賽裡斯王子誕生那一年年末,時任暮谷城領主丹尼斯·達克林伯爵停止給鐵王座上稅,要求和國王面談解決爭端。本來理智的決定應該是強硬拒絕,但為了和泰溫唱反調,伊裡斯帶了一支小衛隊親自跑到暮谷城向丹尼斯伯爵叫囂。丹尼斯伯爵方寸大亂,不得已把伊裡斯抓了起來並囚禁在暮谷城。伊裡斯在暮谷城被關了半年,直到御林鐵衛巴利斯坦·賽爾彌趁夜混入暮谷城將之解救,「暮谷城之亂」方才告終。

半年的囚禁生活徹底喚醒了伊裡斯體內的瘋狂基因,從此之後,他開始懷疑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妻子和兒子,並同自己的先人們一樣,迷戀上「野火」。也是在這個階段,他聽說了瓦裡斯的情報才能,將他從自由貿易城邦召至君臨,為自己搜集其他所有人的情報。

劇中為迎接新任國王之手艾德·史塔克而舉辦的比武大會。

在赫倫堡 (Harrenhal)

赫倫堡位於河間地,建於坦格利安家族徵服戰爭之前,是七大王國中最大的城堡。

瘋王39歲那年,河安家族在赫倫堡舉行盛大的比武大會,七大王國的顯赫家族們紛紛前往。本來自暮谷城之亂後,伊裡斯堅決不再踏出紅堡一步,但因瓦裡斯向他匯報,說雷加王子會藉由比武大會煽動大領主們叛亂,瘋王破天荒的前往赫倫堡觀看比武大會。

比武大會上出了兩件大事。第一件是伊裡斯在赫倫堡的授職儀式上,授予詹姆·蘭尼斯特擔任御林鐵衛。御林鐵衛對騎士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譽,但凡加入御林鐵衛的人,終生不得娶妻生子,這一舉動無疑是剝奪了蘭尼斯特家族的繼承人。泰溫大怒之下辭去「國王之手」,離開君臨,返回凱巖城。

雷加王子在贏得比武大會勝利後,並未將代表「愛與美的王后」的冬雪玫瑰花環獻給自己的妻子伊莉亞·馬泰爾,而是獻給了當時已經與勞勃·拜拉席恩訂婚了的萊安娜·史塔克。

另一件事則是後來「篡奪者戰爭」的導火索。在比武大會前,萊安娜·史塔克 (艾德·史塔克的妹妹) 為雷加王子的演奏潸然淚下,雷加也愛上了萊安娜·史塔克。比武大會上,雷加王子贏得了最終的勝利。按照習俗,勝利者可以將代表「愛與美的王后」的冬雪玫瑰花環獻給一位女士,而此時已有一子一女的雷加王子並沒有把花環獻給伊莉亞王后,而是用長槍挑著花環放到了萊安娜·史塔克膝上。已是勞勃·拜拉席恩未婚妻的萊安娜成為了眾人焦點。

在君臨 (King's Landing)

比武大會同年年底,雷加王子與萊安娜在赫倫堡再度相會並帶走了她。傳言都說是萊安娜被雷加王子誘拐。

聽到這一消息,史塔克家的長子兼繼承人布蘭登·史塔克立刻改道君臨(他本來正在去奔流城結婚的路上),衝入紅堡要求雷加放人。然而雷加此時並不在君臨,布蘭登立刻被瘋王以叛國罪逮捕,隨後應召入宮的臨冬城公爵瑞卡德·史塔克也被逮捕。

瑞卡德公爵請求比武審判,得到批准。但隨後卻身著盔甲被伊裡斯吊起,施以火刑。瘋王逼迫布蘭登觀看火刑,同時將布蘭登用皮質的繩索纏住脖子,再放一柄長劍在稍稍遠出他臂展範圍的地方,布蘭登為救父親掙扎著取劍,最終也被繩索勒死。

布蘭登·史塔克和瑞卡德·史塔克被瘋王殺死。

在鷹巢城(Eyrie)

東境守護、鷹巢城公爵瓊恩·艾林很早便收奈德·史塔克和勞勃·拜拉席恩為養子。在鷹巢城一起長大的奈德和勞勃視彼此為兄弟,而一直沒有子嗣的瓊恩·艾林也視二人為子。

認為所有人都是叛亂分子的瘋王並不滿足於只殺死瑞卡德公爵和其繼承人布蘭登,他要求瓊恩交出瑞卡德公爵的二兒子奈德·史塔克。意識到瘋王已經喪失理智的瓊恩拒絕了伊裡斯的要求,作為領導者聯合史塔克、拜拉席恩、艾林與徒利四大家族,一同舉起了意圖推翻坦格利安家族統治的叛旗。

劇中「小指頭」和萊莎·徒利

在河間地(Riverlands)

河間地領主霍斯特·徒利公爵年輕時曾參與「九銅板王之戰」,在戰爭中結識了「小指頭」培提爾·貝裡席的父親,他收小指頭為養子並帶其回奔流城撫養。培提爾與徒利公爵的三個孩子——凱特琳、萊莎和艾德慕一同長大,他愛慕凱特琳就像萊莎愛慕著他一樣。這樣的三角戀關係一直持續到徒利公爵將凱特琳許配給了臨冬城的繼承人——布蘭登·史塔克。

在得知這一消息後,培提爾向布蘭登發起了比武挑戰並被打傷。就在他因此消沉醉酒之際,萊莎·徒利主動獻身,培提爾錯把萊莎當成了凱特琳,並與之發生了關係。萊莎因此失去了處女之身且懷了孕,徒利公爵得知後將培提爾逐出奔流城並逼迫萊莎墮胎。雖然小指頭從此再未回過奔流城,但他與萊莎之間一直保持著聯繫,並最終利用萊莎成為了能夠攪動七大王國政治風雲的大BOSS。

布蘭登·史塔克被瘋王處死之後,為獲取徒利家族的支持,瓊恩·艾林從中斡旋,最終達成了由奈德代替布蘭登迎娶凱特琳(反正此時奈德已經是臨冬城的繼承人了),而自己則迎娶已經失貞的萊莎兩樁政治聯姻。由此,徒利家族也加入叛軍行列。「篡奪者戰爭」正式打響。

三叉戟河之役,勞勃·拜拉席恩用戰錘擊殺了雷加·坦格利安。

在三叉戟河(The Trident)

戰爭初期,王軍和起義軍各有勝負,局勢膠著。當王軍在聖石堂被打敗後,雷加王子從多恩返回,開始整頓王軍軍務。由於伊莉亞王后的關係,多恩也出兵一萬協助王軍,與此同時,雷加終於說服瘋王向身在凱巖城的泰溫公爵尋求幫助。

不久之後,王軍與起義軍在三叉戟河集結。三叉戟河有重要的軍事意義,一旦起義軍渡過三叉戟河,他們將直接威脅君臨。雙方在此展開血戰,最終因為勞勃在與雷加王子的一對一決鬥中用重錘殺死了雷加,沒了主帥的王軍四散潰逃。

在風息堡 (Storm's End)

「三叉戟河戰役」徹底扭轉了戰局,王軍再沒能夠有機會阻止起義軍南下,他們僅剩的兵力除了布防君臨之外,就基本用在圍困勞勃的老家——風暴之地的都城「風息堡」。

此時坐鎮風息堡的是勞勃的二弟史坦尼斯,他自幼為人嚴肅冷酷,視規則高於一切,同時也是個經驗豐富的軍事指揮。在河灣地的提利爾公爵大軍壓境圍困風息堡的一年內,史坦尼斯拒不投降,守軍為了充飢,殺光了城內所有可以吃的動物,甚至要以陣亡將士的死屍為食。期間,多虧了走私販戴佛斯·席渥斯 (Davos Seaworth) 成功用船走私了洋蔥和鹹魚入城,才暫時緩解了風息堡內的危機。這就是為什麼戴佛斯·席渥斯在受封騎士後被稱為「洋蔥騎士」的原因。

史坦尼斯·拜拉席恩和「洋蔥騎士」戴佛斯·席渥斯

許多人認為史坦尼斯拒不投降是因為他「認死理」的性格,其實「風息堡之圍」除了反映出他異於常人的堅韌外,更是他作為一名優秀戰時指揮官的證明。

史坦尼斯很清楚,一旦風息堡被攻陷,勞勃的一家老小和風暴之地大領主們的家人親屬都將被王軍俘虜,而瘋王一定會以他們作為人質逼迫勞勃投降,最後不止整個起義軍都將受制於王軍,而且拜拉席恩家族還會重蹈瑞卡德公爵與布蘭登的覆轍。

當時屬於王軍陣營的提利爾家族打的就是這個主意,可他們沒想到年輕的史坦尼斯竟如此堅毅,生生守著風息堡一年之久,愣是拖到了「三叉戟河之役」上勞勃殺死了雷加。

史坦尼斯雖沒有在正面戰場上參與「篡奪者戰爭」,但他死守風息堡的決策同樣是起義軍能夠贏得最終勝利的關鍵原因。所以,當勞勃坐上鐵王座之後只是把龍石島賜給了史坦尼斯,而把拜拉席恩家族的世襲領地風息堡賜給了三弟藍禮之時,史坦尼斯心中的憤慨與不滿都是可以理解的。

在凱巖城(Casterly Rock)

愛妻喬安娜因難產而死後,泰溫公爵再也沒有笑過,他與伊裡斯曾經的友情也走到了盡頭。不過他仍然保持了清醒的頭腦,沒有與瘋王翻臉,為的是能夠藉由聯姻為蘭尼斯特家族帶來更穩固的權力。泰溫最開始的計劃是將瑟曦許配給雷加王子,同時讓詹姆迎娶徒利公爵的二女兒萊莎。誰知不止瘋王拒絕了他的提親,瑟曦和詹姆也阻撓了他的計劃。

龍鳳胎自幼便親密無間,很早就有亂倫的苗頭。在得知父親想讓自己迎娶萊莎之後,詹姆很不情願,因為他愛的是自己的親姐姐。瑟曦倒是的確鍾情於雷加王子的,但同時她也不想放開詹姆。於是,瑟曦引誘詹姆和自己發生了關係,並說服詹姆主動要求加入御林鐵衛,這樣詹姆就不必再娶妻,而且還能和成為王后的自己一起住在君臨。

姐弟亂倫的詹姆·蘭尼斯特和瑟曦·蘭尼斯特

最終蘭尼斯特家族誰都沒能如願,伊裡斯為雷加迎娶了來自多恩的伊莉亞公主,又讓詹姆擔任御林七鐵衛之一。泰溫公爵一怒之下辭去「國王之手」,帶著瑟曦回了凱巖城,而希望和姐姐在一起的詹姆獨自留在了君臨。

「篡奪者戰爭」開始後,雖然泰溫屢次接到了來自君臨的求援信,但他始終不予回復。直到雷加戰死於三叉戟河,局勢逐漸明朗,泰溫公爵親率一萬兩千人的西境大軍來到君臨,向伊裡斯表示忠心,同時要求他打開君臨城門讓蘭尼斯特大軍入城。

在君臨 (King's Landing)

沒有聽從瓦裡斯反對建議的瘋王,打開城門迎接泰溫公爵。然而他迎來的不是等待已久的援軍,而是一支審時度勢之後的虎狼之師。蘭尼斯特大軍入城後,立刻血洗君臨。

陷入徹底瘋狂的伊裡斯意圖讓整個君臨為自己陪葬,他下令讓鍊金術士點燃早已埋在君臨城下的大批野火,同時召來詹姆,讓他履行鐵衛職責去殺死自己的父親泰溫公爵。詹姆當然不可能履行這樣的命令,他截殺了去傳令點燃野火的羅薩特伯爵,然後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背棄御林鐵衛的誓言,親手殺死了伊裡斯二世。

從此,沒有人知道是因為詹姆截殺了傳令官拯救了君臨上下成千上萬的軍民,在所有人眼中,他永遠都是那個背信棄義的「弒君者」(Kingslayer)。

「弒君者」詹姆·蘭尼斯特背棄御林鐵衛的誓言殺死瘋王之後坐在鐵王座上。

伊裡斯死後,血洗還在繼續。奉泰溫公爵之命,「魔山」格雷果·克裡岡在紅堡姦殺了雷加王子的遺孀——伊莉亞·馬泰爾王后,並殘忍殺害了還是嬰兒的雷加兒子伊耿;與此同時,亞摩利·洛奇爵士同樣殘忍殺害了雷加的女兒、年僅四歲的雷妮絲公主。

君臨淪陷後,奈德·史塔克和瓊恩·艾林擁立勞勃為王,瓊恩出任「國王之手」。為了穩固剛剛安定下來的局勢,瓊恩再次出面斡旋,促成了勞勃與瑟曦的聯姻,並赦免了詹姆弒君之罪,讓他繼續留任御林鐵衛,以此換取了泰溫公爵的支持。

之後,瓊恩開始了與多恩的和談。

在多恩(Dorne)

多恩的馬泰爾家族就和他們的族語一樣——「不屈不撓」。在巨龍家族的維斯特洛徵戰史上,多恩始終不曾被武力徵服。直到在戴倫·坦格利安二世統治期間,巨龍家族與馬泰爾家族兩次聯姻,才終將多恩納入了七大王國的版圖。馬泰爾家族因此獲得特權,雖然向鐵王座稱臣,但仍然保留他們先祖在洛伊拿城邦使用的「親王」頭銜。

按照洛伊拿城邦的傳統,馬泰爾家族實行不分男女的長子長女王位繼承制。在瘋王統治早期,多恩由當時的多恩女王掌權。多恩女王共有三個子女——長子道朗·馬泰爾,次子奧伯倫·馬泰爾和小女兒伊莉亞·馬泰爾。

多恩女王年輕時與泰溫公爵的夫人喬安娜是好友,二人本來計劃要結為親家,讓奧伯倫娶瑟曦,伊莉亞嫁給詹姆。喬安娜難產死後,多恩女王帶著奧伯倫和伊莉亞來到凱巖城,向泰溫公爵提親,卻被泰溫回絕了。泰溫此時正謀劃著把瑟曦嫁給雷加,以鞏固蘭尼斯特家族的地位。後來陰差陽錯,泰溫公爵的如意算盤撲了空,伊莉亞成了雷加的王后,泰溫因此一直對多恩心有芥蒂,並縱容手下殘忍殺害了伊莉亞。

「紅毒蛇」奧伯倫·馬泰爾

君臨淪陷後,伊莉亞和她的子女慘死於紅堡,加上之前在「篡奪者戰爭」中抵抗叛軍死去的御林鐵衛之一的勒文·馬泰爾爵士(他是多恩女王的弟弟),多恩方面怒火中燒。「紅毒蛇」奧伯倫·馬泰爾並不想歸順新朝,而是希望起兵擁立瘋王的次子韋賽裡斯·坦格利安為王。但此時已經繼承多恩王位的道朗親王在瓊恩·艾林的斡旋中,最終同意和解,向勞勃宣誓效忠。

只能坐輪椅出行的道朗·馬泰爾。

與武藝高強的弟弟奧伯倫相比,道朗親王中年便患上了嚴重的痛風,只能坐輪椅出行。但這位看似手無縛雞之力、毫無情緒外露的多恩統治者從未忘記過馬泰爾家族慘烈的犧牲。

在龍石島(Dragonstone)

雷加王子戰死於「三叉戟河戰役」之後,伊裡斯匆忙將次子韋賽裡斯和懷有身孕的蕾拉王后送到了龍石島。君臨淪陷前不久,丹妮莉絲·坦格利安在一場罕見的風暴中誕生於龍石島,蕾拉王后則在分娩後死去。

同年,勞勃在君臨稱王,龍石島的駐軍計劃向鐵王座投降並交出兄妹二人。所幸坦格利安家族的忠臣威廉·戴瑞爵士提前帶著丹妮二人逃到了自由城邦布拉佛斯。

丹妮莉絲·坦格利安和韋塞裡斯·坦格利安。

在自由貿易城邦

在布拉佛斯海王的見證下,威廉爵士與受道朗親王指使暗中來到自由城邦的奧伯倫·馬泰爾立下密約——承諾韋賽裡斯成年後,將迎娶道朗親王的長女亞蓮恩·馬泰爾,然後多恩將擁立韋賽裡斯為王,共同起兵奪回鐵王座。

年邁的威廉爵士幾年後在布拉佛斯去世,丹妮兄妹失去了依靠,只好輾轉於九大自由貿易城邦,四處遊說,希望獲取能助他們重返維斯特洛的支持。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幾年,直到家財萬貫的潘託斯總督——伊利裡歐·摩帕提斯接丹妮兄妹住進豪宅,答應會幫助他們奪回鐵王座。

曾經是刺客的伊利裡歐與瓦裡斯識於微時,他們結為好友並共同發家致富,一個當上了潘託斯總督,一個則遠赴維斯特洛成為了鐵王座的情報總管。兩人還有著更遠大的志向——在維斯特洛擁立新王。

丹妮莉絲·坦格利安和卓戈卡奧。

為實現這一目標,他們將丹妮嫁給了卓戈卡奧。計劃是等韋賽裡斯娶了亞蓮恩公主之後,一方面由瓦裡斯在君臨洩露瑟曦和詹姆亂倫而挑起大家族與蘭尼斯特之間的內戰,另一方面由卓戈卡奧、黃金團和多恩三軍聯手在內戰混亂之時進軍維斯特洛。這是個不錯的計劃,只可惜因韋賽裡斯和卓戈卡奧的死而擱淺。但事實證明,瓦裡斯和伊利裡歐還有一個Plan B。

至於黃金團,這是自由貿易城邦最大也是最貴的自由傭兵團。他們之所以會加入維斯特洛的奪權戰爭是因為一個人——雷加王子的密友瓊恩·柯林頓(叫瓊恩的好多啊)。這個柯林頓家族的領主是鷲巢堡伯爵,在「篡奪者戰爭」期間曾短暫擔任過「國王之手」。在被伊裡斯卸職並流放之後,他逃到了厄斯索斯,化名格裡芬加入了黃金團。與此同時,他暗中撫養著雷加的兒子伊耿(我知道,這個反轉很驚人)。

據說,瓦裡斯在君臨淪陷之時,將嬰兒伊耿與一個普通男孩掉了包,被魔山殺死的那個其實是假伊耿。(這個瓦裡斯說出的事情並不被廣大讀者認可,後續也有線索暗示,這個柯林頓撫養的小孩並不是伊耿)

同樣通過布蘭的視野而在劇中展現的極樂塔之戰,「拂曉神劍」亞瑟·戴恩等三位御林鐵衛對陣艾德·史塔克等七人。

在極樂塔(Tower of Joy)

當年萊安娜·史塔克和雷加出走之後,與雷加一起來到了位於多恩的極樂塔。「篡奪者戰爭」爆發後,雷加返回君臨擔任主帥,他指派了武藝高強的三名御林鐵衛亞瑟·戴恩爵士、奧斯威爾·河安爵士及傑洛·海塔爾爵士在極樂塔看護萊安娜。

戰爭勝利後,艾德·史塔克帶著另外六名騎士找到了極樂塔。在這場七對三的戰鬥中,最終只有奈德和霍蘭·黎德(他是北境澤地的領主,也是玖建和梅拉的父親)活了下來。奈德在極樂塔中見到了瀕死的萊安娜,萊安娜臨死前要求奈德保守一個秘密。雖然這個秘密尚未公布,但其實大家早就公認所謂秘密就是瓊恩·雪諾的真實身份。

極樂塔

在北境(The North)

大局終於安定,奈德帶著萊安娜的遺體和自己的「私生子」瓊恩·雪諾返回了北境。儘管擁有私生子讓妻子凱特琳非常痛苦,但奈德至死也沒有否認這件玷汙了自己名譽的事。奈德被瑟曦囚禁在紅堡監牢裡的時候,不斷夢見萊安娜,他後悔沒有在還有機會的時候與瓊恩談一談。

在君臨 (King's Landing)

勞勃坐上了鐵王座之後就把治國之事一律交給「了國王之手」瓊恩·艾林,他與瑟曦的婚姻生活並不幸福,勞勃常年在外尋花問柳。瑟曦與詹姆始終保持著亂倫的關係,並相繼產下了三個她和詹姆的孩子——喬佛裡、彌賽拉和託曼。

萊莎·徒利和兒子勞勃·艾林。

萊莎在經過五次流產之後,終於為瓊恩·艾林誕下了繼承人——勞勃·艾林。與此同時,她一直與小指頭保持著曖昧關係。萊莎說服瓊恩·艾林提拔培提爾為海鷗鎮的稅務官,培提爾發揮其在金錢與貿易方面的天賦使得當地的稅收在短期內增加了十倍。

之後,小指頭受到瓊恩賞識,被一步步提拔為鐵王座的財政大臣。培提爾在君臨廣開妓院以獲取消息,並利用自己的財力收買了龐大的關係網絡,暗中培植自己的政治力量。

巴隆·葛雷喬伊和兒子席恩·葛雷喬伊。

在鐵群島(Iron Ilands)

勞勃成為維斯特洛國王幾年之後,位於鐵群島的鐵民們在領主巴隆·葛雷喬伊的率領下發起叛亂。葛雷喬伊家族希望從七大王國的統治中獨立出來,恢復鐵民在三百年前的徵服戰爭裡失去的「古道」。叛亂很快被鎮壓,巴隆不得不對鐵王座再次稱臣,他的兩個兒子戰死,僅剩的兒子席恩·葛雷喬伊作為人質被奈德·史塔克認為養子,帶回臨冬城撫養。

在絕境長城(The Wall)

長城上的守夜人遵守他們的誓言,沒有參與篡奪者戰爭。之所以提到長城,主要是要講一下伊蒙學士和綠先知布林登·河文。

伊蒙·坦格利安是是國王梅卡一世的第三個兒子,也是「盛夏廳悲劇」中燒死的那位伊耿五世的三哥,他是雷加和丹妮莉絲的曾伯公。因為家族中已經有太多成年的坦格利安男性,為防止篡權發生,伊蒙年輕時被送去了學城成為一名學士。

多年之後,由於王位繼承人在叛亂中相繼死去,時任「國王之手」的「血鴉公爵」布林登·河文召開大議會,推選新的國王。大議會暗中將國王之位交給了伊蒙,但伊蒙斷然拒絕,認為自己已是學士,王位應該由弟弟伊耿五世繼承。伊耿五世繼位後,伊蒙學士擔心自己有一天會被利用來篡奪他弟弟的王位,毅然決定加入守夜人軍團。

加入守夜人的伊蒙學士

在大議會選舉之前,血鴉公爵為了維護王國安寧,誘騙了也有王位繼承權的一名坦格利安家族私生子前往君臨,並違背了要保護這名私生子的諾言而處死了他。新國王上任後,伊耿五世為了維護鐵王座的信譽,不得不逮捕了布林登,布林登在被處死和披上黑衣之間選擇了後者。

於是,血鴉公爵作為護衛之一與伊蒙學士一起來到絕境長城,履行守夜人的職責。之後,布林登被選為守夜人軍團的總司令,但他在一次遊騎兵塞外巡邏中失蹤。伊蒙學士則一直在守夜人中服務,他很早就知道關於「預言之子」的預言,在雷加活著的時候也與他保持著通信。

綠先知「血鴉」布林登·河文

在君臨 (King's Landing)

史坦尼斯逐漸對瑟曦三個孩子的來歷產生懷疑,他將這種懷疑告訴了瓊恩·艾林,兩人一起著手調查,終於確認喬佛裡、彌賽拉和託曼都是瑟曦與詹姆亂倫結合的產物。瓊恩決定採取行動,並打算要讓自己的兒子勞勃·艾林到龍石島給史坦尼斯當養子。

視子如命的萊莎無法接受與兒子勞勃的分離,她將瓊恩的計劃透露給小指頭,小指頭利用萊莎的這種心理指使她下毒謀殺了瓊恩。史坦尼斯得知瓊恩的死訊後,懷疑是瑟曦擔心事情敗露下了毒手,連夜從君臨逃回龍石島。

喬佛裡

以上這些就是維斯特洛主要家族們在「冰與火」開篇之前所發生的故事,了解了這些歷史,那些劇集裡的莫名糾葛就不那麼莫名了。

下一期,我們來講講維斯特洛一些長久形成的「約定」和「傳統」,藉此來分析一些主要人物未來的命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冰與火之歌》全景透析之四:預言篇(上)
    今天這一篇,我們只說最重要的那個,就是貫穿《冰與火之歌》全部線索的「關於龍與預言之子」的預言。 關於龍 我們都知道「冰與火」所指代的,是以長城外「夜王」帶領的「冰」與「預言之子」率領的「火」之間的對戰格局。冰與火之戰將超越以往在維斯特洛大陸的任何一次戰爭,徹底改變七大王國所有人的生活。
  • 《冰與火之歌》全景透析4:預言篇(上)
    貫穿《冰與火之歌》全書脈絡的最大線索是一條來自五千年前亞夏古書中的預言,為了更好的解析預言,我把英文原版也放在這裡。根據亞夏古書的預言,亞梭爾·亞亥的轉世也就是「預言之子」是決定「冰與火」、「光明與黑暗」孰勝孰敗的關鍵。一旦預言之子失敗,人類世界將永遠陷入夜王的控制,再無翻身之地。那麼,關於《冰與火之歌》最大的問題來了,究竟誰才是古書中提到的「預言之子」呢?
  • 《冰與火之歌》全景透析之六:預言篇(下)
    「騎著龍」 、「叛軍穿著玄冰鎧甲 」、「 用龍焰沐浴他們 」、「 像露水一樣融化 」,這一系列具象化的場景,仿佛龍騎士指揮大軍與異鬼作戰的場面,直指未來的 「冰與火之戰」 ,也進一步坐實了丹妮至少是預言之子其一的猜測。
  • 冰與火之歌:無與倫比的奇幻盛宴
    我想很多人喜歡上《冰與火之歌》,應該是源自根據它改編的美劇《權力的遊戲》。不可否認,《權力的遊戲》製作精良,堪稱匠心之作,特別是前七季。然而,在萬眾期待中,它爛尾了,令人痛心疾首痛徹心扉肝腸寸斷心如死灰,令眾多冰火迷怎能不更加期待馬丁老爺子的豹尾結局!
  • 冰與火之歌高清地圖
    維斯特洛大陸(英語:Westeros),也被稱為日落國度(the Sunset Kingdoms),是喬治·R·R·馬丁的奇幻系列《冰與火之歌》中四塊大陸中的一塊,它的設定大致基於中世紀的歐洲。
  • 《冰與火之歌》發生地-維斯特洛大陸
    可到底狗尾續不了貂,HBO完全不顧及原著鋪墊許久的宏觀故事架構和角色們在即將到來的冰與火之戰中將要起到的作用,就算再黃再暴力,我也實在沒法買單。受此刺激,我決定寫一系列關於《冰與火之歌》的剖析,既給只看劇不看書的人掃盲,也說說我對這部神作未來走向的看法。
  • 《冰與火之歌》我們時代的偉大發明
    二  眾所周知,「冰與火之歌」是一套特別宏偉的史詩奇幻小說,迄今為止據不完全統計,僅前四卷裡出現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則接近2000人!故事的主舞臺維斯特洛約為南美洲大小,加上位於其東方龐大的厄斯索斯大陸,故事發生的區域至少有半個地球那麼大(值得注意的是,故事發生的區域並非「冰與火之歌」的整個世界,而只是其中一部分)。
  • 《冰與火之歌》系列小說藝術賞析
    《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是由美國作家喬治·R·R·馬丁所著的嚴肅奇幻小說系列。該書主要描述了在一片虛構的中世紀世界裡所發生的一系列宮廷鬥爭、疆場廝殺、遊歷冒險和魔法抗衡的故事。
  • 《冰與火之歌》系列解讀01:維斯特洛大陸的秘密
    從今天起,我會用百期節目來為大家細緻講解我最喜愛的——《冰與火之歌》,這部偉大的史詩魔幻著作。HBO電臺從2011年開始播出這部改編自美國著名暢銷作家,喬治.R.R.馬丁的史詩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的美劇,一時風靡世界。
  • 《冰與火之歌》第一卷中文版圖像小說出版
    近日《冰與火之歌》第一卷《權力的遊戲》中文版圖像小說出版。作為骨粉,怎麼也得爬上來寫一篇。 當年權遊劇集剛播完第二季的時候,我開始在朋友圈和豆瓣大肆安利原著。記得有一個也追劇的朋友跟我說,原著他實在看不下去,因為馬丁對環境的描寫,和對線索的鋪墊讓他覺得冗長,看著累。
  • 好書推薦|《冰與火之歌》小說全集
    《冰與火之歌》主要描述了在一片虛構的中世紀世界裡所發生的一系列宮廷鬥爭、疆場廝殺、遊歷冒險和魔法抗衡的故事。在內容及風格上,《冰與火之歌》是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人性真實的寫照。寫作手法上馬丁運用了POV(Point-of-View,即「視點人物寫作手法」),以輪流交換人物第三人稱視點的敘事方式進行描寫,從而推動故事的進展。
  • 《冰與火之歌》系列解讀08:侏儒首相
    通過前幾期,我們暫時結束了對冰與火之歌卷一《權力的遊戲》的分解品評。《冰與火之歌》系列解讀06:奈德謝幕,勞勃是龍家遠親?《冰與火之歌》是一部歷史背景宏大的魔幻史詩著作,人物支線繁多而龐雜,造成一些在卷一不太受重視的角色在卷二翻身成為主角之一。尤其是獅家的小惡魔,在卷二幾乎憑著一己之力,讓獅家在五王之戰中佔得先機。
  • 《冰與火之歌》中文電子版登陸掌閱
    《冰與火之歌》中文電子版登陸掌閱 2017-01-12 10:31:3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鮑文玉
  • 首次展現龍族全貌,《冰與火之歌》前傳《血與火》上線
    閱文集團旗下QQ閱讀於近日引入《血與火:坦格利安王朝史(第一卷)》小說電子版,這部作品是美國著名奇幻小說作家喬治R.R.馬丁的最新力作,故事背景設定在史詩巨著《冰與火之歌》發生之前,首次展現了坦格利安家族史全貌以及龍族覆滅的原因,備受粉絲期待。
  • 著名小說冰與火之歌被改編成頁遊
    《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and Fire)是由美國著名科幻奇幻小說家喬治·R·R·馬丁(George R.R.Martin)所著的一部史詩奇幻小說,是當代奇幻文學一部影響深遠的裡程碑式的作品。 近日,有媒體曝出《冰與火之歌》已被改編成網頁遊戲的消息。
  • 《冰與火之歌》第七季破紀錄回歸,那些中國版《冰與火之歌》還好嗎?
    龐大格局的世界觀,變幻莫測的人物命運,充滿奇幻想像力的故事情節,以及充滿質感的製作水平,都是《冰與火之歌》備受追捧的原因。《冰與火之歌》也成為了高質量魔幻劇的代名詞,在國內許多玄幻劇中也言必稱「中國版《冰與火之歌》」,用以標榜自己劇集的質量。只不過就在本尊再掀狂潮之時,這些模仿者已不知身在何處。
  • 解讀冰與火之歌05:坦格利安徵服之前維斯特洛發生了一些什麼呢?
    大家好,在對冰與火之歌的更新過程中發現在些小夥伴覺得這部小說的故事背景比較模糊。那麼今天我就來給大家梳理一下冰與火之歌的時間線吧。在黎明紀元,具體時間已經無從考證。維斯特洛大陸在人類踏足維斯特洛大陸之前,是巨人族和崇拜舊神的森林之子的家園,作為信仰的一部分,他們喜歡在魚梁木的樹幹上刻一張臉。
  • 《冰與火之歌》指南:別被它的鴻篇巨製嚇到了
    我真的很需要一個互動性強的嚮導(像那個了不起的指環王計劃LotrProject)——比如旅途地圖,文化歷史,人物簡介,充實詳盡的家譜,圖!——這樣才能確保我投入進去,而不是心不在焉或者不知所措。或者可能是由於中土世界裡的強姦戲跟砍頭戲沒有《冰與火之歌》那麼多,所以我才缺乏耐心吧。這不正把我們帶到了《冰與火之歌》的世界裡嗎。這類似於奇幻小說,卻又不乏真實性。
  • 《冰與火之歌》前傳《血與火》電子版上線,首次展現龍族全貌
    《冰與火之歌》前傳《血與火》電子版上線,首次展現龍族全貌金羊網  作者:何晶  2020-02-17 還記得史詩巨作《冰與火之歌》嗎?
  • 《冰與火之歌》人物分析之二:冰火第一瑪麗蘇珊莎·史塔克
    在《冰與火之歌》的所有女性角色中,珊莎·史塔克是與男性世界糾纏最深的一位。從不諳世事的少女時代起,她人生中的每一次動蕩皆與男性角色息息相關。同時,她也是冰火世界中婚約最多的女性。珊莎這種天生自帶的瑪麗蘇屬性,甚至引發了冰火界著名的「岑樹灘理論」。岑樹灘理論何為「岑樹灘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