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任志願軍兵團司令是誰?曾任三大軍區司令,晚年官至副國級

2021-01-09 四方史

1950年10月,首批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到1958年10月,最後一批人民志願軍回國,在這八年期間,志願軍前後有過4個總司令員,他們分別是:彭老總,鄧華,楊得志,楊勇。沒錯,最後一任志願軍總司令就是開國上將楊勇。

楊勇,湖南瀏陽人,17歲投身革命。在紅軍時期,他歷任過紅三軍團4師10團政委、陝甘支隊第二縱隊10大隊政委、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1師政委等職。參加過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鬥爭,金沙江、大渡河、婁山關、四渡赤水等著名戰鬥,在土城戰役中,楊勇身先士卒,衝到陣前,結果子彈擊中了他的右腮,從此失去了6顆牙。

全面抗戰爆發後,楊勇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政委長,並率部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戰役。此後,楊勇領導開闢魯西抗日根據地,任115師獨立旅旅長兼政委、343旅旅長、教導第三旅旅長等職。解放戰爭期間,楊勇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在淮海戰役中,楊勇率部在張公店地區全殲5000餘敵軍,並俘虜了國軍中將米文和。

新中國成立後,楊勇擔任貴州軍區司令員。1953年4月,楊勇出任志願軍第二十兵團司令員,率部入朝作戰,後晉升為志願軍副司令員。在他指揮的金城戰役中,二十兵團共殲敵5.2萬多人,擊落敵機85架,打出了國威。1954年4月,楊勇被任命為最後一任志願軍司令員,1955年成開國上將。回國後,楊勇先後歷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瀋陽軍區副司令員,新疆軍區司令員等職。1983年,楊勇在北京病逝。在他病逝4個月前,楊勇當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官至副國級。

相關焦點

  • 旋風司令韓先楚建國後成就如何,進入中央軍委,官至副國級
    在57位開國上將中,韓先楚綽號「旋風司令」。為什麼呢?因為他快如閃電,動如捷豹。韓先楚真正地從白山黑水打到了海南島。海南島就是他率兵解放的。
  • 1955授銜,首任海軍司令、裝甲兵司令是大將,可空軍司令是上將!
    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授銜時,第一任海軍司令肖勁光授大將,第一任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授大將,可是,第一任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授上將。在解放戰爭時期,最聞名的戰將是劉亞樓,三大戰役中的兩大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都是在劉亞樓的參謀、策劃和指揮下完成的。
  • 他倆大名鼎鼎,開國中將,都擔任過東野六縱副司令兼16師師長!
    在黑山阻擊戰和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大顯身手的梁興初,是最早擔任6縱副司令兼16師師長的。梁興初,1912年8月出生江西吉安廬陵縣(今吉安市青原區)。1930年4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歷任班長、排長、連長、連政治委員、營長、團長。
  • 他是開國少將,卻在53歲官至大軍區第一副司令,地位比中將還高
    1955年授銜時,一位兵團參謀長被授予開國少將,但地位卻比大部分開國中將都要高,在53歲時就已經官至大軍區第一副司令,而他也是我軍中唯一一個以少將軍銜出任該職務的將軍,他是誰?為何能獲此殊榮呢?抗日戰爭時期,李迎希因為曾兩次被推薦進入紅軍的抗大學習,所以並未在戰場上立下多大功勞,但在1944年畢業後,李迎希就被委任為支隊參謀長,並奉命追溯王樹聲大將到河南的豫西開闢根據地,也為後來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在中原戰場的布局打下了堅定地基礎,1946年,李迎希正式出任升任副師長,隨部兵發山東,在萊蕪、孟良崮等經典戰鬥中,都擔任了主攻先鋒軍的角色,至1948年,我軍解放濟南時
  • 他是唯一沒被授銜的兵團司令,手下三個副司令2上將1中將
    他是唯一沒被授銜的兵團司令,手下三個副司令2上將1中將他,成功策劃了被中央軍委高度讚譽為"模範兵暴第一聲"的大冶兵暴;他,指揮了塔山阻擊戰、隆化戰鬥等我軍戰史上著名的戰例;他,是我軍十六個兵團司令之一,也是東北野戰軍最早成立的兩個兵團的司令員之一,按照1955年的授軍銜標準,論資歷應是大將,而在授軍銜名單裡卻沒有他;他就是我軍著名的
  • 十位大將中,哪兩個當過兵團政委?他們搭檔的兵團司令員是誰?
    但解放戰爭期間,我軍共組建了十六個兵團,其中第一野戰軍二個兵團,第二野戰軍三個兵團,第三野戰軍四個兵團,第四野戰軍四個兵團,以及華北軍區的三個兵團,都是從這一時期開始的。值得注意的是,這十六個兵團,是1949年初我軍統一改編後形成的兵團,事實上,在此之前,我軍還組建了一些兵團,承擔著獨特的作戰任務。例如第四野戰軍的前身東北野戰軍,曾經組成了第一、二兵團。
  • 第七兵團司令裴昌會,率十萬大軍「和平起義」,晚年的結局如何?
    那麼,裴昌會和平起義後晚年的結局如何呢?裴昌會出生於1896年,他是山東濰坊人,出生於一個富裕之家,早年考入軍校。從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裴昌會進入國民黨軍隊,從一個排長做起,短短幾年時間就成為一名師長,踏入高級軍官行列。中原大戰後,裴昌會也與紅軍有過幾次交戰,但他對紅軍的印象始終還是好的。
  • 志願軍六位兵團司令員,回國後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是啥?
    新中國成立後沒多久,我們就迎來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敵人,為了保家衛國,中國人不得不拿起武器,踏上朝鮮戰場和美軍作戰,抗美援朝戰爭也由此爆發,最後我軍也成功打破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中國當時進入朝鮮作戰的軍隊叫做中國人民志願軍,人數達到了上百萬,一共有著六個兵團,分別由六位司令員帶領。
  • 1945年八路軍山東軍區8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8月1日朱德總司令發布了對日軍大反攻的命令,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和山東軍區將所屬部隊主力及基幹部隊編成野戰兵團,共8個師、12個警備旅、4個獨立旅和1個海軍支隊,共21萬餘人。那麼這八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呢?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 他被稱為「司令專業戶」,曾任五大軍區司令員,創下紀錄
    其中一人不僅成為開國中將,還擔任過五大軍區司令員。他也因此被評為「指揮官專業戶」。他就是吳克華將軍。吳克華是江西益陽人,16歲時就讀於方志敏開辦的新疆軍政學校。這段經歷對他日後的軍旅生涯有很大幫助。在學校讀書時,吳克華很用功,卻發生了一件尷尬的事情。他丟了槍。後果如此嚴重,他可能會被開除。
  • 他是湖南唯一龍姓將軍,曾任新疆軍區司令員,官至大軍區正職!
    湖南開國將軍如若星辰,是開國大將和上將最多的省份,不過擔任過大軍區正職的將軍屈指可數,而湖南有一位龍姓將軍,他是湖南唯一龍姓將軍,曾任新疆軍區司令員,官至大軍區正職!他是誰呢?漢末文學家蔡邕[yōng]所撰《武陵龍氏重訂家譜序》稱,「溯厥由來,系帝以龍紀官,以官為氏,龍作納言,其肇端龍氏得姓於舜臣龍。」也就是說永新龍姓為為武陵世系中的一支,永新的開基人是漢代西仲公。西仲公裔孫,在江西永新縣境內便有7000餘戶,數萬人。我國最近一次移民運動發生於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的洪武趕散,有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一說。
  • 第二次戰役志願軍38軍一戰成名,美集團軍司令車禍身亡
    迎著早晨溫暖的陽光重溫了一遍魏巍在1951年發表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又一次讓我感受到了志願軍戰士純潔高尚的品質,堅韌剛強的意志,淳樸謙遜的氣質和美麗寬廣的胸懷。—摘自《誰是最可愛的人》1950年11月,第二次戰役(美軍稱清長戰役)正式在西線和東線打響。西線的清川江戰役以美軍精銳第二師慘敗而告終,其中志願軍112師在松骨峰、113師在三所裡的英勇阻擊徹底粉碎了敵人的突圍和撤退的企圖,保證了西線作戰的徹底勝利。
  • 張宗遜有個兒子,官拜上將,當過軍區司令還是副國級幹部
    中國有句老話「老子英雄兒好漢」,代表的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希望後代可以像他們的父輩一樣,如果真的可以子承父業,那無疑會讓很多人羨慕,今天我們說的主角就是這樣,自己是開國上將就不說了,就連兒子也上將軍銜,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一家人的故事。
  • 第一野戰軍有五個兵團,司令員都是誰?後都授了什麼軍銜?
    那麼接下來就和大家說說,這五個兵團的司令員都是誰?後都授了什麼軍銜?第1兵團的司令員是王震。王震(1908年-1993年),湖南瀏陽人,1927年入黨,1929年加入紅軍,先後任紅軍湘東獨立一師團政委、師政委、紅8軍師政委、軍政治部主任、代理軍長、紅六軍團政委等職,參加了長徵。
  • 袁姓開國中將,他是「唯一」江西人,兩次任北京軍區政委!
    這在開國將帥中,確實是少有的一位,他是政委專業戶,擔任過八路軍教導二旅政委、7縱政委、12縱政委、49軍政委、40軍政委、北京軍區政委、濟南軍區副政委等。在袁姓開國中將中,他是唯一的江西人,其實袁姓總共有11位開國將軍,其中有兩位中將,那麼江西籍的袁姓開國中將來自哪兒呢?他是誰?帶著疑問,小編和你一一道來,他就是袁昇平中將,這個名字似乎大家很熟悉。
  • 20兵團司令違抗軍令,指揮3700人偷天換日潛伏,創戰史奇觀
    1952年7月,楊成武回國養病,彭德懷點將經主席批准,鄭維山從19兵團副司令員接任20兵團代理司令員。這位精悍的司令一上任,醒目地看到敵方據守的金城如一個「楔子」,扎眼的插在志願軍控制的地域。金城寬約20公裡,縱深9公裡,像一個觀察哨可以清楚看到我軍的軍事部署。 鄭維山皺起了眉頭:一定要拔了這個楔子,否則仗不好打。
  • 將軍拜訪軍區司令,卻慘遭司令下屬怠慢,一張紙條讓他態度逆轉
    我國名將拜訪軍區司令,卻遭司令下屬怠慢,一張紙條讓他態度突變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位開國中將,河北廊坊人,此人1933年入黨成為中共黨員,在之後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立下了很多功績。新中國建立後,擔任中央軍委部副部長,還擔任總參謀部副部長等重要職務。
  • 「小諸葛」麾下兵團司令,向解放軍副連長求饒:別開槍
    一聽說博白城裡有個兵團司令,各營的幹部、戰士情緒空前高漲,紛紛箭步向前衝刺。可張團長仍然覺得部隊跑得太慢,為加快行軍速度,一開始部隊從一縱隊改為四縱隊,後來又從四縱隊改成八縱隊。這麼一番折騰,換蔣軍早就苦不堪言。可戰士們卻依舊像狂風般,向著博白城前進。
  • 1955年北京軍區成立,歷任司令員都有誰,他們的任期各是多少?
    華北軍區是建國初期的六大軍區之一,首任司令員是聶榮臻,後來是元帥軍銜,第一副司令是徐向前,後來也是元帥。第二副司令是滕代遠,後來成為第一任鐵道部部長,第三副司令是蕭克,後來成為了上將。所以華北軍區絕當時的領導絕對是高配,1955年4月15日華北軍區正式更名為北京軍區,兼京津衛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