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六位兵團司令員,回國後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是啥?

2020-12-17 騰訊網

新中國成立後沒多久,我們就迎來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敵人,為了保家衛國,中國人不得不拿起武器,踏上朝鮮戰場和美軍作戰,抗美援朝戰爭也由此爆發,最後我軍也成功打破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中國當時進入朝鮮作戰的軍隊叫做中國人民志願軍,人數達到了上百萬,一共有著六個兵團,分別由六位司令員帶領。在戰爭結束之後,志願軍這六位司令員也隨著部隊回到了中國,那參加抗美援朝的6個兵團司令員,回國後都擔任什麼職位,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首先是第20兵團的司令員楊成武,早期參加革命隊伍的楊成武經歷過多場戰爭,並在戰場上展現了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在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之後,楊成武就帶領志願軍第20兵團在朝鮮戰場上和敵人血戰。在戰爭結束之後楊成武任北京軍區司令員,被授予上將軍銜,這個軍銜已經是僅次於十大元帥和十大大將了。

志願軍第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朝鮮戰場上的上甘嶺戰役就是由楊得志參與指揮的,在這場戰鬥中,美軍被中國軍隊打得服服帖帖,楊得志也因此為世界所知,戰爭結束之後,楊得志被任命為濟南軍區司令員,也是授上將軍銜。

宋時輪在朝鮮戰場上是志願軍第9兵團司令員,在宋時輪的指揮下,美軍的精銳部隊第一次被成建制的消滅。在宋時輪的進攻下,美軍認清楚自己是在和一支強大的軍隊作戰,戰爭結束之後,他任職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高級步兵學校校長兼政委,也被授予上將軍銜。

志願軍第13兵團的司令員是鄧華,同時也是志願軍副總指揮,上甘嶺戰役就是由鄧華牽頭部署計劃的一次重大戰役。在鄧華的打擊下,南朝鮮軍隊受到了很大的損失,美軍也十分認可鄧華的軍事才能。回國後,鄧華被授予上將軍銜,擔任東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兼瀋陽軍區司令員。

陳賡大將參加革命隊伍比較早,也是最早參加中國共產黨的一批將軍之一,在抗日戰爭中指揮的就是著名的386旅。在《亮劍》中陳賡大將是主角李雲龍的直接領導,在朝鮮戰場上是志願軍第3兵團司令員兼政委。戰爭結束後任第一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第一任院長兼政委以及國防部副部長,軍銜為大將,也是六人之中軍銜最高的。

董其武在朝鮮戰場上是 23兵團的司令員,但是 23兵團和其它幾個兵團不一樣,這個兵團不是前線作戰部隊,主要負責的是補給線的保護。也是在 23兵團的支撐下,中國軍隊才能有支持作戰的後勤補給。

在戰爭結束之後董其武將軍被授予了上將的軍銜,後來在其優秀的能力支持下成為了全國政協副主席,是六個兵團司令裡面職務最高的一個。這六位將軍為中國打贏「立國之戰」立下了汗馬功勞。

相關焦點

  • 志願軍六位兵團司令員,回國後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如何?
    經過統計,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一共有六個兵團加入志願軍。這六個兵團的司令員,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大英雄,那麼回國後他們都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如何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首批入朝參戰的六位軍長,回國後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如何?
    為了保家衛國,中央迅速組建了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戰場,與美帝侵略者鬥爭到底。根據戰場態勢的需要,並確保部隊能得到休整,志願軍採用輪戰的方式分批入朝。首批入朝參戰的部隊是第13兵團,共有六個軍的兵力,後來隨著戰爭局勢的不斷發展,又陸續從國內調了不少部隊。那麼首批入朝參戰的六位軍長,回國後都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怎麼樣?我們接著往下看。
  • 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六個兵團司令員是誰?後來誰的軍銜最高?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為了保家衛國無數熱血男兒踏上異國的土地,前後共有六個兵團加入了戰鬥,那麼這六個兵團的司令員分別是誰?他們後來又是什麼軍銜?
  • 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最早的3位副司令員,1955年授予什麼軍銜?
    這樣一來,第13兵團的三位負責人,都出任志願軍副司令員,他們也是志願軍最早的3位副司令員。那麼,他們都是誰呢?1955年授予什麼軍銜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1950年4月,第13兵團一度被撤銷了番號,可是為了應對日益緊張的朝鮮局勢,第13兵團很快得到了重建,並被編入東北邊防軍序列。在重建的過程中,第13兵團總部機關與第15兵團總部機關進行了對調,也就是說,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副司令員韓先楚、洪學智,到第13兵團擔任司令員、副司令員。
  • 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五個副司令員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在解放戰爭期間,鄧華擔任過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十五兵團司令員等職務,率部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等重大戰事,戰功卓著。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之後,鄧華出任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參與指揮了第一至第五次戰役。在1955年,鄧華被授予了解放軍上將軍銜。
  • 四野4個兵團,第一副司令員都是上將,第二副司令員為何卻不同呢
    第四野戰軍成立後下轄12到15四個兵團,當然就有4個兵團第一副司令員了,後來他們四位都被授予了開國上將,分別是12兵團第一司令員陳伯鈞,13兵團第一副司令員李天佑14兵團,第一副司令員黃永勝,15兵團第一副司令員洪學智,而洪學智將軍在1988年再次榮獲上將,是我國唯一的「六星上將」。
  • 第十三兵團成立後,三位副軍長分別是誰?後來被授予什麼軍銜
    原來在1955年大授銜時,16個兵團中唯獨13兵團司令員沒有參與授銜,剩下的15位,其中有12位都是開國上將,還有三位更是開國大將,那麼除了司令員沒有參與授銜,兵團下轄的3個軍的負責人都是什麼軍銜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中國人民志願軍的4位司令員, 1元帥3上將, 全都是湖南人
    說起抗美援朝,大家習慣性誤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司令員就是彭德懷,這位勞苦功高的共和國開國元帥。其實,不然,中國人民志願軍從入朝作戰,到全部撤離朝鮮,前後歷時八年,共有四位司令員。第一位,當然就是彭德懷元帥了。
  • 人民軍隊先後成立過53個縱隊,縱隊司令員後來授予啥軍銜
    其實,縱隊司令員與縱隊司令員是不同的,他們日後的級別,也與擔任縱隊司令員的早晚、縱隊的編制,以及將領日後的升遷等因素有關。這些司令員日後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縱隊司令員在日後的解放戰爭中大放異彩,級別也是節節高升,最終在我軍組建兵團一級作戰單位時成為兵團司令員。這部分將領包括鄧華、葉飛、陳錫聯等人。
  • 抗美援朝,志願軍有幾位副司令員?他們是誰?其中一位授銜大將
    當然,我們也不能忘記那幾位跟隨他一起走向朝鮮戰場的5位副司令員,他們是彭總的左膀右臂,他們的協同指揮,緊密合作,是志願軍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環節。1955年授銜時,他們中的一人被授予大將軍銜。抗美援朝時期,鄧華先後了擔任志願軍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司令員等職務。1955年,鄧華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 中原野戰軍7個縱隊司令員,分別由誰擔任兵團司令員?他們都是誰
    中原野戰軍七個縱隊司令員後來都參與了授銜,其中最高的便是大將軍銜,到了1949年2月,中原野戰軍被改編為第二野戰軍,此時的建制也由縱隊編成了兵團,那麼第二野戰軍下轄三個兵團分別由誰擔任兵團司令員?我們接著往下看。
  • 1953年,許世友出任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打過哪些著名的戰鬥?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是1951年3月18日,作為第三批入朝部隊,由安東、長甸河口渡江入朝的。時任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是陳賡大將。第三兵團當時下轄第12軍、15軍及的60軍。第12軍和第15軍,都是原第二野戰軍部隊,12軍軍長,是名將王近山。
  • 授銜時,人民軍隊十位最傑出的參謀長,分別授予啥軍銜
    第九位:王爾琢。南昌起義失敗後,王爾琢擔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參謀長,與朱老總、陳老總一起,歷經千辛萬苦,成功將南昌起義餘部帶上了井岡山,成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的一員驍將。王爾琢本來大有希望在人民軍隊中大展拳腳,可惜在一次阻止袁崇全叛變的事件中,被叛徒袁崇全殺害,十分可惜。王爾琢如果能活到五五授銜,起碼也得是大將軍銜。
  • 十位大將中,哪兩個當過兵團政委?他們搭檔的兵團司令員是誰?
    一九五五年,我軍開始實行軍銜制度,當時共有十位傑出將領,被授予大將軍銜。這裡還有我們常說的十大大將,他們在革命的各個重要時期都立下了很大的功績,他們所擔任的職務也是很高的。上面,我們簡單地說一下1955年授勳時的十位大將,以及解放戰爭時期我們組建的十六個兵團。將十名大將與兵團聯繫起來說,在十名大將中,曾擔任過兵團司令員的有三人:許光達(第一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員)、陳賡(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司令員)、蕭勁光(第四野戰軍第十二兵團司令員)。十大元帥中,有哪兩位曾任過兵團政委呢?那時候,和他們在一起的兵團司令是誰?這些都是什麼級別的?
  • 第一野戰軍有五個兵團,司令員都是誰?後都授了什麼軍銜?
    第一野戰軍的前身是西北野戰軍,1949年1月15日,改名為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同時把原來的7個縱隊整編為7個軍並組建了第1第2兵團,後又相繼增編了第18第19兵團,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後,又增編了第22兵團,第一野戰軍就有了五個兵團。
  • 參加人民軍隊的26位東北軍將領,都授予啥軍銜
    在五五授銜時,有25位出身東北軍的將領被授予將軍軍銜,他們分別是上將呂正操、中將萬毅、少將解方、張學思、陳銳霆、賈陶、沙克、封永順、趙東寰、於權伸、趙承金、高存信、李覺、徐明、宋學飛、金振鍾、張志毅、楊有山、張加洛、羅文、紀亭榭、管松濤、郭維城、王振乾和江潮。
  • 華北野戰軍的三個兵團,司令員都是誰?既有開國元帥,也有上將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徐向前歷任八路軍第129師副師長、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等職務。解放戰爭期間,徐向前歷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兵團(後改為18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等職務。
  • 濟南軍區成立,楊得志在軍事學院學習,由誰代理司令員?這位上將
    在濟南軍區成立之後,被任命為軍區司令員的是楊得志。楊得志是湖南株洲人,參加過紅一方面軍長徵,立下了很多戰功,先後擔任過紅1團團長、紅1師副師長、紅2師師長等系列職務。建國之後,楊得志率領的第十九兵團兼陝西省軍區,後來第十九兵團又被編入志願軍序列,參加了抗美援朝。在抗美援朝時期,楊得志歷任志願軍第十九兵團司令員,志願軍副司令員、司令員。1954年,楊得志從朝鮮回國之後,很快被安排到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併兼任該系主任。到了1955年4月,隨著濟南軍區的成立,當時仍在參加學習的楊得志,被任命為濟南軍區司令員。
  • 夜襲陽明堡的第769團,七位團長都是誰?他們後來是什麼軍銜?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夜襲陽明堡的第769團,從成立到改編,七位團長都是誰?他們後來分別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讓我們接著往下看。一、陳錫聯。陳錫聯是第769團的首任團長,他是湖北紅安人,出生於1915年。後來,陳錫聯還擔任過八路軍第129師第385旅副旅長、旅長,太行軍區第3分區司令員等職務。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24位師級將領,後來分別授予啥軍銜
    李聚奎是人民軍隊中一員驍勇善戰的名將,1957年被補授上將軍銜,賴傳珠則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工作者,革命歲月中,他先後擔任過紅一師政委、新四軍參謀長、東滿軍區副司令員、東野6縱政委、43軍政委、15兵團政委等職務,並於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被授予上將軍銜。紅二師師長陳光,政委劉亞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