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兵團隸屬於第四野戰軍的建制,由東北人民解放軍第二兵團改編而成,其前身是東北人民解放軍第二前方指揮所。第十三兵團在五大野戰軍16個兵團中非常特殊,為什麼呢?原來在1955年大授銜時,16個兵團中唯獨13兵團司令員沒有參與授銜,剩下的15位,其中有12位都是開國上將,還有三位更是開國大將,那麼除了司令員沒有參與授銜,兵團下轄的3個軍的負責人都是什麼軍銜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軍也就是後來朝鮮戰場上被稱為「萬歲軍」的38軍,38軍成立之初由「東北第一名將」李天佑擔任首任軍長,在後來被授予了上將軍銜,接著便是第47軍軍長梁興初,後來是開國中將,而最後一個軍第49軍,軍長便是被譽為「中國巴頓將軍」的鐘偉,後來被授予了開國少將,那麼除了軍長被授予了將銜,這三個軍的副軍長又被授予了什麼軍銜?他們分別是誰呢?
我們先來看38軍,副軍長叫作曹裡懷,湖南資興人,湘南起義之後他跟隨部隊上了井岡山,在土地革命時期他先後擔任紅三軍軍部參謀,紅三軍七師參謀長以及紅五軍團參謀長,抗戰爆發後,他留守八路軍後方,任八路軍後方總留守處參謀處處長、留守兵團參謀長協助司令員保衛陝甘寧邊區。
抗戰勝利後,他前往東北,被任命為東北民主聯軍長春軍分區司令員,在首次進攻長春的戰鬥中,他任東北縱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他被調往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擔任副司令員,後來又擔任過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的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成立後,他擔任38軍副軍長,參與了平津戰役和遼瀋戰役,在1949年5月,他升任為第47軍軍長,奉命率部配合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
抗美援朝時期,他率領47軍赴朝作戰,回國後被任命為中南軍區空軍司令員,1955年大授銜時被授予開國中將。
接著是47軍副軍長方強,湖南平江人,是一位百歲將軍,他14歲時就參加了革命,曾擔任中革軍委警衛團政治委員,該團還獲得了「紅軍模範團」的稱號,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被派往129師385旅擔任政治部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擔任過東北野戰軍第十縱隊30師和141師的師長,第四野戰軍成立後,他被任命為東北野戰軍第13兵團第47軍副軍長,沒多久便被派往第15兵團第44軍擔任軍長,率部參與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他又相繼擔任過廣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中南軍區海軍司令員,在1955年大授銜時被授予開國中將。
最後一個軍第49軍副軍長叫作熊伯濤,湖北武漢人,1931年參加了寧都起義,隨後參加了紅軍,土地革命時期曾先後擔任紅三軍第八師參謀長,紅一軍團第三十一師參謀長等職務,抗戰爆發後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營參謀長,之後被派往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擔任參謀處處長 。
解放戰爭時期,被任命為第十二縱隊副司令員,1948年11月第十二縱隊被改編為49軍後任副軍長,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擔任公安部隊副參謀長,北京衛戍區副司令員,1955年大授銜時被授予開國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