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本是和平象徵,卻在抗戰時淪為日軍幫兇,打仗時一旦遇到必殺!

2020-12-22 逗貨歷史會

它本是和平象徵,卻在抗戰時淪為日軍幫兇,打仗時一旦遇到必殺!

1950 年 11 月的華沙召開了一場世界和平大會,當時著名畫家畢卡索在現場畫了一幅銜著橄欖枝的飛鴿畫像。智利的著名詩人聶魯達覺得這幅畫意境非凡,並給它取名" 和平鴿 ",從那之後,鴿子被正式當作和平的象徵。

鴿子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動物,在世界各地都有人飼養,其中最常見的就是信鴿。據說鴿子和人類相處已經有上千的歷史,考古學家發現的最早一幅鴿子圖像,是來自於公元前30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伊拉克)。

其實在很早之前,古埃及人就學會了如何通過鴿子傳遞一些重要的消息。直到公元12世紀,他們的很多信息傳遞都是靠著信鴿完成的,這種傳遞信息的方式在當時看來還是非常先進的。其實在中國的古代也一直有著用信鴿傳遞消息的情況,只不過用的不多而已。反觀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大力發展軍事事業,幫鴿子當作傳遞消息的重要途徑,開始進行大規模的飼養。為此準備建立軍鴿舍,專本用來訓練這些飼養的鴿子。和傳統的鴿子相比,這些經過訓練之後的軍鴿,無論是外形還是飛行速度都要比普通的鴿強的多。他們將這些原本代表著和平的動物,變成他們犯下滔天罪行的「幫兇」。

據說日軍在南京犯下慘絕人寰的惡行後,還在這裡建立了當時最大的最大的軍鴿養殖基地,專門用來訓練這些軍鴿,等到這些鴿子訓練好後再送到各個軍隊中去。我軍開始和日軍戰鬥時,就因為不知道這些事情吃過不少的虧,而這些都是用鮮血換來的教訓。

直到後來意識到這些軍鴿的重要性後,專門成立了一支滅鴿隊。他們朱啊喲的人物就是負責消滅空中的鴿子,反之我軍的行動被日軍其他地區的部隊察覺。戰場上打伏擊的時候,最怕的就是敵人的增援部隊來得比自己預想的快,這樣很容易導致一場好好的殲滅戰變成一場突圍戰。所以掌握好戰場上的信息是相當重要的,這也是為何不能放跑一隻軍鴿的重要原因。因為一旦逃走一隻軍鴿,後面跟來的可能就是成千上萬的日軍。因此造成了戰場上打仗時,一旦遇到這些軍鴿必殺之,之後要做的才是進攻前面陣地的敵人。雖說經常有野生的鴿子被當作軍鴿打下來,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為了大家的安全只能選擇犧牲這些無辜的鴿子了。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我們真的「器不如人」嗎?日軍不服:國軍有世界級先進武器
    蔣說:"槍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訓練不如人,機器不如人,工廠不如人,拿什麼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頂多三天就亡國了。"因為蔣這樣說,何應欽、汪精衛說得更厲害了,何應欽說:"日本有多少煙囪,日本人有多少工廠,我們如何能比,不抵抗還可支持幾天。"
  • 中國打仗很厲害的省竟然是這裡,為中國抗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實際上,抗日戰爭時期,我國一直將四川視為抗戰的最後防線。四川省作為抗戰的大後方,一旦被日軍佔領,無疑會給抗戰帶來沉重打擊。不僅國民政府要搬遷,日軍還打通了通往西北的道路。屆時日軍將直抵新疆,霸佔新疆豐富的石油資源,後果可想而知。反之,只要四川堅持下去,國家就不會滅亡,日軍也不可能達到目的。
  • 日本和尚成侵華戰爭幫兇!當間諜、修工事,淪為日軍陰謀犧牲品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侵華戰爭前後,日本僧侶在其中確實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也違背了釋迦牟尼佛祖的根本教義,成為了日本瘋狂侵略的戰爭幫兇! 戰後,日達上人一直在日本各地遊化巡禮,宣說重建和平日本、採納非武裝和平憲法和不殺生精神,並直接參與以上事務具體實施的奠基性工作。此後,日達上人開始遊歷各國,多次到訪中國,並曾經接受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可以說,日達上人是一名真正的將佛法貫徹到自己的和平主義思想中的得道高僧。
  • 抗戰時,一日本兵用機槍橫掃日偽軍,日軍:懸賞1萬元,活捉戰友
    秋山良照是成長於日本山梨縣的日本人,在其18歲時日本發起了侵略戰爭,戰爭是需要兵力的,日本在全國各地也進行了徵兵,並且宣稱日本的行為是「正義」的,鼓勵每一個日本民眾參與到這場戰事,為日本天皇效命。年少的秋山良照信以為真,熱血澎湃的進了日本軍隊,1938年,秋山良照跟隨日軍到了中國,戰場是殘酷的,槍林彈雨之中一不小心就命喪黃泉了。
  • 二戰時日軍頓頓有肉吃,那麼肉從哪裡來的?真相令人不寒而慄
    縱觀古往今來大大小小的各種戰爭,軍糧供應都是打仗前必須要到位的關鍵因素。在二戰中也是如此,當年德國之所以快速攻陷大半個歐洲,和他們早期充足的備戰不無關係。而夥食便屬於備戰的很大一塊,吃飽了飯才有力氣打仗,所以二戰早期德軍才能在歐洲所向披靡。其實,這個道理放在日軍身上同樣成立。
  • 香港紀念抗戰展覽開幕 梁振英憶中學校舍淪為日軍馬廄
    他強調,總結國家過去百多年的歷史,知道落後和挨打的關係,知道和平並非是必然的,知道國家力量的重要,更應該知道香港和國家、香港市民和全國人民有著共同的命運。梁振英還回憶述母校遭日軍破壞的片段,稱父母輩仍不能忘記苦難。
  • 抗戰時期,中國大刀完勝日軍刺刀?老兵一聽直搖頭:胡說八道
    打仗是你死我活的,敵人的反撲,可能就是自己的滅亡!老兵的一席話,使我忽然明白了。在此我向老兵致敬!對他們肅然起敬!薑是老的辣,這點真不假!好多人說什麼抗戰老兵的話不可信,但一個經歷過真實經歷人的話都不可信,某些人靠想像的話就可信嗎?
  • 背著包明明影響戰鬥,為何二戰期間,日軍生死格鬥時都不放下背包
    近年來,電視屏幕上,抗戰劇可謂鋪天蓋地。常看抗戰劇的人往往都會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劇中的日本兵無論行軍打仗都會背著一個行軍背包。這不免讓人疑惑,這樣的背包有何作用?為什麼日本兵作戰時也不將它放下?
  • 抗日戰場上,為啥發現這種動物,不殺日本鬼子也要先停火消滅它?
    鴿子在現在的奧運會等很多場合中都可以見其身影,被作為一種和平的象徵來進行祈願,然而就是這樣一種象徵自由與和平的飛鳥,抗日戰爭時期卻作為日軍的幫兇給抗日士兵造成了巨大傷害,以至於在後來雙方軍隊交手時都要安排專人來射殺這些鴿子,那這是為什麼呢?
  • 抗戰時日軍俘虜罕見照:圖2被俘日軍一臉不服氣,圖5的女護士表情麻木
    抗戰時,日軍武器好,設備精良,但仍擺脫不了被我軍活捉的命運。圖1就是我八路軍士兵醫生正在給1日本俘虜進行治傷的畫面。從這圖可看出來,咱們對敵人也十分照顧,尤其那名軍醫在給對方治療的時候態度十分認真負責,這些都可體現我軍寬容對待俘虜的政策。
  • 抗戰時期,我軍缺衣少食,為什麼卻很少有人穿繳獲的日軍軍服?
    抗戰時期,我軍缺衣少食,為什麼卻很少有人穿繳獲的日軍軍服?抗日戰爭時期,我國軍民無不投入到這場全民抗戰之中。為了趕走侵略者,我國軍民團結一致,同日寇展開為期八年的較量。第一,軍服是一個軍隊的象徵,不能亂穿。軍服象徵著一個國家,是一個軍隊的標誌性東西。之所以這樣說的意思,也就是說,日軍的軍服屬於日本,而我中國的軍服只屬於中國。如果隨便穿日本軍服的話,對於我軍的軍容有著很大的影響,更不利於行軍打仗。
  • 抗戰之初,此人升遷速度為何這麼快?會打仗且有貴人相助
    他是軍中的「旋風司令」,抗戰之初,他的升遷速度較快,兩年時間不到,他從團長,升任副旅長,再到旅長,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不光會打仗,而且還有貴人相助。他就是一代名將韓先楚。 韓先楚,1913年2月出生在湖北省黃安(紅安)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當過放牛娃,學過篾匠,在武漢做過短工。
  • 抗戰時,八路軍經常繳獲很多日軍皮靴,但為何他們很少穿
    八路軍在敵後戰場同日寇展開激烈較量,並繳獲日軍大量物資,如日軍的皮靴。當時八路軍繳獲日軍大量皮靴,為何不見他們穿過呢?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個紀律問題。雖然說,繳獲日軍的物資相當不容易,但是八路軍有自己的紀律,一般在繳獲之後都要將這些東西如實記錄,並且交給上峰,由上面統一分配。
  • 抗戰時,遊擊隊裝備落後,日軍為什麼會表示:最怕在戰場上見到他們
    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的裝備是不如日軍的。既然裝備不如日軍,那麼就在戰術上面想辦法,所以在那時候我國創立了遊擊戰。說到遊擊戰,很多人都會想到一部電視劇——小兵張嘎。在這部電視劇當中,可以說以遊擊隊為主角進行了演繹。遊擊隊並不是正規的武裝組織,它大多是由農民自發組成。在抗日戰爭時期,遊擊隊不斷對日寇進行騷擾,立下了不少功勞。
  • 被日軍厚葬的抗日少年,被抓時說了6個字,在場的日軍都為之動容
    ——鬱達夫在紀念魯迅大會上的講話前言"七七事變"時,宛平城轟然倒塌,日本計劃全面入侵。這一時期,日軍對中華大地展開殘忍屠殺,中華人民奮起抗爭,奔赴戰場保衛祖國。並號召各地受過中等教育的青年參軍衛國,大喊「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從此開始了抗戰的時代潮流。▲日軍入侵中國照片國難當頭,全國人民齊心協力保家衛國,同日寇戰鬥到底。就連當時十幾歲的少年,也希望能拿起武器,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日軍傷亡最小的部隊,一邊打仗一邊賺錢,投降時還幾乎滿員
    導語:日軍傷亡最小的部隊,一邊打仗一邊賺錢,投降時還幾乎滿員眾所周知,侵華戰爭期間,日軍士兵毫無人性可言,他們的行為十分極端,視生命如草芥,頻繁對無辜者出手,導致幾百萬人喪生。大阪師團是個由小商販組成的部隊,他們打仗的能力不行,但賺錢的能力倒是很出色,畢竟大阪是個商業城市是和國際接軌的,商販們都見多識廣。早期日軍徵兵的時候,商販們是不想參軍的,但又抵擋不住國家暴力機構的強迫,無奈只能放棄生意,投入到前線去作戰。然而奇葩的是,成員們似乎都沒有很高的戰鬥欲望,反而喜歡做一些跟打仗背道而馳的事情,比如說偷偷賺錢。
  • 抗戰時日軍中的軍曹,到底是多大的官?指揮多少士兵?
    在觀看與抗戰題材相關的影視劇時,常常聽到日軍部隊編制中「軍曹」這個稱呼,軍曹一般都是用在日軍小頭目的身上。在日軍軍官等級中,有將、佐、尉,顯然軍曹的等級在以上三種軍銜之下,但是軍曹又能指揮一定數量的士兵,那麼它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官」呢?
  • 抗戰時,我軍的民二四重機槍和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哪個更好?
    民二四重機槍是抗戰時中國軍隊的主力重機槍,是德國馬克沁重機槍的中國仿製品,帶有純正的德國血統,有濃厚的西方味道。在抗戰中,民二四重機槍戰果纍纍,為中國軍隊立下赫赫戰功。九二式重機槍是二戰時期侵華日軍的主力重機槍,在中國戰場上被廣泛使用。只要鬼子大隊以上級別的作戰單位,就少不了九二式重機槍。
  • 侵華日軍佔南京時曾建神社 戰後展出日本降書全文
    其實,隔年6月,在南京五臺山的「日本神社」裡還舉辦過「戰利品陳列展」,這也是抗戰勝利後南京首次戰利品陳列展,而在「神社」周圍還擺放了從日軍那裡繳獲的槍炮等戰利品,讓市民感受抗戰勝利的榮光。  抗戰勝利後南京首次「戰利品陳列展」  老照片  這是一張黑白老照片,畫面的中心是一座有著黑片瓦、丹柱、飛簷等造型的日本廟宇式平房,在它的旁邊空地上有兩架用布蓋起來的高射炮,周圍還圍著鐵絲;而旁邊的地面上則擺放著炮彈等武器,右下角豎著的一塊牌子,似乎在介紹著這些武器的來歷。
  • 抗戰時中國有好幾億人口,為何軍隊卻只有幾百萬
    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抗戰時中國有好幾億人口,為何軍隊只有幾百萬,還沒有7000多萬人口的日本多?第一,中國雖然人口數量多,但幾乎全是樸實的農民。他們既沒有受過文化教育,也沒有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所以合格的高素質兵員數量遠沒有日本多。此外,由於當時中國民族意識剛剛開始形成,很多人對抗戰的熱情並不高,很多人也不願意參軍打仗,更喜歡老老實實種田,所以出現了抓壯丁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