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任何一個城市的角落,都隱藏著生活氣息濃鬱的村子,而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總是能發現這周圍的美好事物。比起大型的旅遊景點,這些小村莊將更有生活氣息,讓我們感覺非常親切。這裡的居民過著簡單古樸的生活,這裡沒有城市裡的燈紅酒綠,沒有夜市的喧囂,有的只是寂靜的生活,人們永遠笑對生活的態度。
安徽是我國的旅遊大省,說起安徽的小村莊,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宏村。宏村遠近聞名,古色古香的建築讓多少遊客為之著迷。其實除了宏村外,還有一個小村莊也非常的美。它雖看起普通,名聲也不大,但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這裡的建築是如假包換的徽派建築,很有特色。第一次來這裡就愛上了這裡,它就是安徽的朱旺村。
朱旺村位於旌德縣東北部的蔡家橋鎮,作為涇、旌、太三縣的必經之地,蔡家橋鎮融合了多地的文化和歷史底蘊。這裡比較方便的一點就是動車直接可以到達旌德縣。朱旺村現在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但它景色一點的也不輸其他的旅遊景點。初春的這裡天有些陰沉,但是春風吹在臉上還是挺舒適的。
蔡家橋是一座百年的古橋,沿著河流而上,邊走邊和早朋友聊天,穿過蔡家橋很快便來到了朱旺村。這個村給我的第一印象的是古樸,乾淨。朱旺村的建築是典型的古徽州傳統村落,有著濃厚的古徽州風韻。村子自然而然有一股濃鬱的讀書氣,安靜祥和。據說朱旺村現在居住的居民大多數是朱熹的後人。
村子整體的建築都是白牆青瓦,看起很素,很漂亮。這裡有40座左右保存比較完好的明清古建築。村裡的村民為了能將明清古建築保存完整,他們都自己動手蓋了新房,沒有住在以前的古建築中,因此,這些古建築現在仍然保存完整。村裡的人並不多,基本上只有一些老人拿著小板凳坐在村門口相互聊著家常,互相寒暄。老人說,村裡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現在留在村子裡都是他們這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和孩子。
朱旺橋多,源於兩條小河。在村裡還有一條朱溪河貫穿整個村子,河水由北向南,村裡的生活用水基本都來源於這條朱溪河。河水很乾淨,清澈見底,我們能清晰地看到水中的魚兒在裡面嬉戲打鬧。據說這條河是當年朱旺村的先人工開鑿的一條河流。還有一條是大溪河,大溪河是繞朱旺村而過。
橋橫大溪河的一座叫新橋,朱溪河上有十三座石橋,河中有九口井,「九井十三橋」成了朱旺村一幀獨到的風景。關於「九井十三橋」的解說很多,有的說是朱旺村會出九個皇帝,掌管十三個朝代 。也有的說這是豬(朱)身上的骨頭,是穴位。真正是什麼沒人知道。
沿河的九口井有三口為私家獨用的井水,其餘的為村民公共飲水,井雖然健在河畔或河中,但井水四季清亮,冬暖夏涼。我們經常說的成語:「井水不犯河水」就出自朱旺村。這裡井水和河水都是繞開而行,互相不相容。
順這河流繼續前進,兩邊是朱旺村的水街,水街在朱旺村可是非常有名,因為這條街上的鳧山書院、邵訓堂、垂裕堂等古建築基本都是建於清朝中後期,有著獨特的徽州特色的歷史氣息。據說鳧山書院當年的藏書多達3萬冊,放在現在就是一個圖書館,這足以看出這裡文化底蘊的深厚。
在古代是有很多當鋪的,朱旺村現在留有一個明清時期的當鋪。這個「菜子號」當鋪,建於清朝道光十三年,當時取名菜子號,意思是菜籽雖小,但卻遍灑福蔭。在清朝末年的時候,這裡可是旌德縣最大的當鋪之一,而且它的分店開遍了揚州、宣州、涇縣、郎溪等地,在皖東南一帶聲名遠揚,可以說是朱氏徽商的典範。
朱旺村的居民生活的都非常簡單,沒有山珍海味,綾羅綢緞,有的只是粗茶淡飯,粗布麻衣。但是他們卻擁有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笑容。無論生活有多少磨難,他們總是笑對人生,這樣的笑容感染著來這裡的每一位遊客。如果你厭倦城市的煩惱,不如來這裡放鬆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