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蒙牛伊利能源爭奪戰 盯上中國聖牧?

2020-12-21 鋼企網

關於蒙牛伊利能源爭奪戰 盯上中國聖牧?

來源:時代財經 2020-08-05 10:17:18

乳業巨頭們對奶源的爭奪正愈演愈烈。

繼蒙牛(02319.HK)以3.9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56億元)認購中國聖牧(1432.HK)約11.97億股的股權,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後,8月2日,伊利(600887.SH)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貿控股有限公司將2.03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83億元)認購中地乳業(01492.HK)定量增發股票。

上述兩家企業均為上遊原奶供應商。中國聖牧被稱為「中國最大的有機奶乳品公司」,截至2019年底,共有22座牧場,奶牛存欄10.6萬頭,日產有機奶731噸;中地乳業則是總部設在北京的一家奶牛養殖企業,截至2019年年底,中地乳業奶牛存欄共計6.54萬頭,年原奶銷量37.37萬噸。

隨著國內乳業市場集中度提升,伊利、蒙牛兩大巨頭已經瓜分掉8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在此情況下,為何還要投資和併購原奶上遊企業?

8月3日,圍繞著此次併購事宜以及未來規劃等問題,時代財經分別了聯繫伊利和蒙牛相關人員,伊利方面告訴時代財經一切消息以公司公告為準,蒙牛則表示目前並無相關信息對外披露。

兩大巨頭都盯上中國聖牧

事實上,關於中國聖牧的控股權,蒙牛與伊利兩大巨頭曾有不少交集。

早在2016年10月,伊利就曾宣布斥資46億元(人民幣,下同)收購中國聖牧37%的股權。如果交易完成,伊利股份將成為中國聖牧的最大股東。

彼時,伊利聲稱,收購中國聖牧後,有機奶、中高端酸奶、奶粉、液態奶等產品將得到全面加強,有助於擴大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伊利強化上遊奶源供應。此外,通過控股中國聖牧,伊利將獲得香港上市平臺。

但時間來到2017年4月,伊利再發公告稱,由於股份買賣協議中的先決條件未能全部達成,停止了對中國聖牧收購。

此後,蒙牛盯上了中國聖牧這塊「肥肉」。2018年12月,蒙牛以3.03億元收購了中國聖牧旗下的內蒙古聖牧高科奶業有限公司的51%股權,獲得了中國聖牧下遊乳品業務及資產。今年初,蒙牛再次收購了聖牧高科剩餘49%股權。

與中國聖牧失之交臂後,伊利並沒有灰心喪氣。2019年7月,伊利旗下優然牧業以22.78億元現金購買新三板乳企賽科星58.36%的股權,成為後者第一大股東。同年,伊利又收購紐西蘭第二大乳業合作社威士蘭,每年可獲得其4%的原奶供應量。

值得注意的是,蒙牛和伊利併購標的近年來業績並不理想。

中國聖牧於2014年在香港上市,2017年業績首次出現負增長,當年淨虧損近10億元,2018年淨虧損翻番,超過22億元。2019年,中國聖牧勉強扭虧為盈,錄得淨利潤2774萬元。

中地乳業雖然在2018年和2019年業績保持增長,但淨利潤偏低,分別為0.63億元和1.02億元。

得奶源者得天下?

事實上,2014年以來,國內奶牛養殖業經歷下行。據中國奶業協會統計,2014年至2019年,國內原奶價格持續多次反彈後觸底,這讓國內超過50%牧場陷入虧損,不少奶牛存欄量低的中小牧場退出市場,上遊供給減少。但隨著消費需求增加,2019年市場一直處於缺奶狀態。

根據國家奶牛技術產業體系數據,我國主力奶牛品種荷斯坦奶牛存欄量由2014年的857萬頭下降到2019年470萬頭。目前國內三家最大的奶源廠商,現代牧業、輝山乳業和聖牧高科,單日原奶總產量不足10000噸,而僅蒙牛一家,每天就需24000噸原奶。

8月3日,乳業分析師宋亮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企業加大對上遊產業鏈掌控,有利於穩固奶源供應。同時,各大乳企相繼加大低溫奶市場布局,也對奶源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日,乳業專家王丁棉告訴時代財經,考慮低溫巴氏奶、低溫酸奶等對運輸半徑有極高要求,企業也有意在靠近銷售市場的區域布局奶源。

另一方面,企業多番加碼上遊奶源,也離不開政策支持。2018年12月,農業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促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優質飼草業,提高奶牛生產效率,加強奶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再次強調要實施「奶業振興行動」,加強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同年8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奶業振興的實施意見》,表示力爭到2025年,內蒙古奶畜存欄達到350萬頭,奶類產量達到1000萬噸。

王丁棉則指出,大企業業績持續向好,現金流充足,也有併購投資的需求,但由於近來國際政治、貿易摩擦等因素,企業更傾向於在國內市場布局,奶源爭奪才也越來越激烈。

除了直接爭奪奶源外,大企業進行併購往往也有著擴大自身體量的考慮。

以蒙牛為例,其在2017年提出到2020年營收和市值雙雙達到千億元的目標。截至目前,蒙牛市值已突破千億,但2019年蒙牛全年營收約為790億元,距離千億目標仍有一定差距。而在去年,蒙牛旗下君樂寶的「單飛」又加大了難度。如果蒙牛能將聖牧並表,也能進一步增厚業績。

內外因素推動下,轟轟烈烈的「搶牛」大戰由蒙牛和伊利拉開大幕。

2016年,蒙牛大股東中糧認為前者自有奶源比例太低,要達到30%以上。蒙牛由此開始了新一輪牧場併購,相繼將現代牧業、中國聖牧等上遊企業收入麾下;伊利也先後完成了對賽科星和威士蘭的控股。

除蒙牛和伊利外,多家企業在奶源爭奪上動作頻頻。

2019年,新乳業入股現代牧業,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不僅拿到9.28%的股份,也獲得接近持股比例的供奶量;今年5月,新乳業又以17.11億元的價格收購了西北龍頭乳企寧夏夏進乳業;2019年12月,光明乳業參與競拍江蘇輝山乳業及江蘇輝山牧業,並以7.5億元價格中標。

眼下,隨著奶源爭奪持續推進,大型上市原奶企業大多已「名花有主」,只剩下西部牧業還在獨立運營。

「目前地方乳企奶源大多來自自有牧場和周邊小型牧場,市場上存欄量三千左右的小牧場非常多,大企業收購和投資標的還未觸及,地方乳企奶源供應暫時不會受到影響。」王丁棉表示。

抄底好時機?

多年來中國原奶行情低迷,上遊企業股價和市值處在低谷,也讓蒙牛和伊利們趕上了「抄底價」。

業績連年不佳讓中國聖牧淪為仙股。自2016年底股價達到高點之後,中國聖牧一路下滑,此次收購前已跌至不足0.3港元/股,蒙牛也得以拿到比較划算的價格——3.9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56億元)取得中國聖牧14.53%的股權,要知道2016年,伊利曾計劃用46億元收購中國聖牧37%的股份。三年時間,中國聖牧股價縮水近8成。

中地乳業上市以來股價也一直表現不佳,常年在1港元左右徘徊。

大企業在此刻向上遊原奶企業拋出橄欖枝,除了價格實惠,或與國內奶價回升,原奶銷售市場好轉有關。

根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產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截至去年年底,上述區域生鮮乳平均價格為3.84元/公斤,同比上漲7.3%,漲幅為近5年之最。

與此同時,多家原奶上市公司業績也紛紛報喜。

中國聖牧2019年年報顯示,實現年內溢利1.36億元,上年為虧損23.11億元,成功扭虧;今年7月,現代牧業也發布盈利預告,稱上半年淨利潤不低於1.9億元,同比增長超4成,並預計下半年將保持漲勢。除此之外,中地乳業、原生態牧業等業績也都呈增長之勢。

那麼,在自身經營逐步好轉的情況下,上遊企業為何還要接受外部投資?未來與併購方的合作規劃如何?時代財經多次致電中國聖牧和中地乳業,並發去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不過,在企業發布的公告中,中國聖牧和中地乳業均表現出「借力」意圖。

中國聖牧此前曾表示,聖牧液態奶業務併入蒙牛,藉助後者成熟的銷售渠道和專業的銷售人才,做大做強聖牧有機液態奶品牌。

中地乳業也聲稱,伊利投資可以改善公司資產負債比率及補充流動資金,降低財務風險,同時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加強與產業鏈下遊企業的協同合作。

宋亮對時代財經表示,上遊企業業績逐步向好,部分源於巨頭入股後對其業務的支持,比如中國聖牧減虧在於財務性調整,因為蒙牛一直以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從中國聖牧收購原奶。

王丁棉也持相同看法,他認為上遊原奶企業業績好轉與巨頭託底有關,「大企業收購原奶的價格大多會高於市場價。與此同時,乳業上遊投入巨大,大企業的入資不僅能幫助上遊企業消化奶源,也讓它們多年來的投入解套,共同承擔風險。」(王言)

相關焦點

  • 乳業:奶源爭奪戰四起 伊利蒙牛新乳業競購加速
    這是中國產業生命力的真實寫照,見證了中國經濟在大考之下,每一次細微的驚人一躍。1、新乳業斥資17億併購夏進乳業5月5日,新乳業宣布擬以17.11億元收購寧夏夏進乳業的母公司寰美乳業100%。完成收購後,達能有望完成線下實體經銷、國內電商銷售、跨境電商等全渠道布局,有助於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提升其在行業的競爭力。4、蒙牛認購中國聖牧12億股成最大股東7月28日,中國聖牧對外宣布,同意向蒙牛全資附屬公司Start Great Holdings Limited發行認股權證,股權交割結束後,蒙牛將成為其單一大股東。
  • 乳業大變局:蒙牛發力 伊利的「老大」還能當多久?
    如今的伊利股份(600887.SH)不論是在市值還是在體量上都遠超其他乳企。但隨著乳業加速發展,處於頭把交椅的伊利股份面對的威脅也越來越多,最大的威脅自然來自乳業雙寡頭的蒙牛乳業(02319.HK)。 從上遊奶源來看,伊利股份目前除自有牧場之外,還控股優然牧業和中地乳業。而蒙牛乳業的上遊奶源布局要更早。
  • 繼蒙牛、伊利之後 飛鶴又有大動作!擬入主原生態牧業
    原標題:繼蒙牛、伊利之後,飛鶴又有大動作!飛鶴此次收購原生態牧業,是蒙牛、伊利打響2020年奶源爭奪戰後,又一次頭部乳企的強勢入局,不僅順應了布局上遊奶源、保證自身鮮奶安全穩定供應的行業趨勢,也有益於乳業整體
  • 【從300個瞬間看2020】乳業:奶源爭奪戰四起 伊利蒙牛新乳業競購加速
    這是中國產業生命力的真實寫照,見證了中國經濟在大考之下,每一次細微的驚人一躍。完成收購後,達能有望完成線下實體經銷、國內電商銷售、跨境電商等全渠道布局,有助於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提升其在行業的競爭力。4、蒙牛認購中國聖牧12億股成最大股東7月28日,中國聖牧對外宣布,同意向蒙牛全資附屬公司Start Great Holdings Limited發行認股權證,股權交割結束後,蒙牛將成為其單一大股東。
  • 「從300個瞬間看2020」乳業:奶源爭奪戰四起 伊利蒙牛新乳業競購加速
    這是中國產業生命力的真實寫照,見證了中國經濟在大考之下,每一次細微的驚人一躍。1、新乳業斥資17億併購夏進乳業5月5日,新乳業宣布擬以17.11億元收購寧夏夏進乳業的母公司寰美乳業100%。4、蒙牛認購中國聖牧12億股成最大股東7月28日,中國聖牧對外宣布,同意向蒙牛全資附屬公司Start Great Holdings Limited發行認股權證,股權交割結束後,蒙牛將成為其單一大股東。
  • 奶價進入上漲周期,伊利蒙牛再次搶購奶源,大型牧場幾乎搶佔一空
    《中國乳業》雜誌牧場調研也顯示,與2月、3月相比,奶價正在上漲,國內東南、華北的個別區域,已經出現搶奶現象。搶奶現在不僅出現在牧場。伴隨奶價回升,現代牧業、中國聖牧等大型牧業公司發布盈利預期。而這些原奶供應商,也成為大型乳企的爭奪對象。7月28日,蒙牛以3.95億港元增持中國聖牧,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 伊利蒙牛接連出手!2020年頭部乳企為何加速奶源地投資建設?
    據了解,伊利今年在奶源地建設上投入非常大,除中地外,伊利旗下悠然牧業與土左旗政府籤約萬頭奶牛養殖示範牧場項目,將建設起三座現代化奶牛養殖示範牧場;伊利旗下賽科星,擬在土默特左旗塔布賽鄉城留村建設一座存欄3500頭後備牛牧場;同時伊利還與邢臺市政府、內丘縣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內丘縣投資建設奶牛養殖及乳製品深加工項目,打造世界級高端牛奶加工基地;另外伊利還將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建立起
  • 蒙牛「可牛了」,伊利你慌不慌?
    2019年,伊利、蒙牛在常溫液態奶的市佔率分別為 37.8%、27.2%,其中伊利在常溫液態奶的市佔率較 2018 年上漲1.3%,快於蒙牛的 0.8%。 另一邊,伊利和蒙牛在低溫酸奶市佔率分別為 20.1%、23.5%,其中蒙牛低溫酸奶市佔率較 2018年上漲0.6%,伊利則下降0.6%。 受冷鏈不完善影響,目前我國低溫奶發展緩慢、常溫奶高速增長。
  • 伊利蒙牛打頭陣 乳業板塊掀漲停潮
    1月5日,海通證券(600837)調研顯示,伊利、蒙牛的基礎白奶產品元旦後漲價3-5%,收入佔比15%左右。1月5日,國盛證券研報也顯示,蒙牛於12月底開始對旗下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約4-5%。對此,伊利董秘辦回復個人投資者表示,公司基礎白奶有不到5%的提價,主要因原奶成本上漲的壓力,具體經營計劃將在年報中披露。
  • 蒙牛欲與伊利爭一哥,與可口可樂合作低溫奶,最大受益者或是中糧
    港股蒙牛乳業漲超3%,最新總市值近1200億港元;中國飛鶴漲5.3%,澳優漲3%。消息面上,市場監管總局官網日前通報,可口可樂公司與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新設合營企業案在4月29日審結。據悉,新的合資公司將在國內生產並銷售低溫奶產品,且是一個全新的品牌。
  • 蒙牛收購中國聖牧成為第一大股東後,竟可享受這麼多特殊權利!
    蒙牛成為中國聖牧單一最大股東,中國聖牧7月27日接到蒙牛方面的上述通知,7月28日收到約3.95億港元的認購款。根據認購協議,中國聖牧須運用該款項償還拖欠蒙牛集團的委託貸款。
  • 伊利&蒙牛漲超7%、光明乳業等漲停,中國乳業發展趨勢分析
    其中,伊利股份和蒙牛乳業兩大巨頭漲幅均超過7%,而光明乳業、三元股份、天潤乳業、新乳業等個股均漲停。事實上,上遊原奶價格自2018年秋季開始進入上漲通道,2019年平均漲幅+5.4%,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影響漲幅階段收縮,下半年重回上漲通道,年底同比漲幅擴大至+9.1%。不考慮疫情影響,本輪上漲已持續2年時間。
  • 蒙牛與伊利的那些秘密
    可能你想不到,伊利比蒙牛的建設要早很多。那個時候蒙牛的老總牛根生先生還是伊利的副總裁,後來由於和當時的董事長在戰略上有分歧,產生了矛盾。於是牛根生便辭職,在1999年8月份創建了現在的蒙牛。當時的伊利是乳製品行業的老大,而蒙牛是從零開始,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 伊利VS蒙牛
    從產品角度看,當前主流的液態乳產品當中伊利和蒙牛均存在較為直接的競爭關係。伴隨著中國乳業品類的不斷創新,乳製品從最初的較為單一的乳飲料、基礎白奶和低溫酸奶產品開始,陸續出現了高端乳飲料、高端白奶、常溫酸奶、兒童奶和乳酸菌飲料等產品,而且這些產品的渠道結構較為類似。
  • 蒙牛市值為什麼比不過伊利
    撰文|杜謠謠 編輯|杜周蒙牛和伊利這兩大中國乳業巨頭的爭戰還在繼續。不過,就現狀來說,蒙牛還是居後。蒙牛乳業(2319.HK)在6月陸續發行了8億美元的企業債以及1億美元的可轉債。本次8億美元債券的發行更創下了蒙牛美元債券發行歷史上規模最大、綜合成本最低、超額認購倍數最多的記錄,成為了近期亞洲債券市場上的最佳交易之一。
  • 伊利進前五,蒙牛...
    伊利、蒙牛等16家乳企登上《2020中國食品飲料百強榜》8月24日,FBIF 發布《2020 中國食品飲料百強榜》,本次共有伊利、蒙牛、光明乳業、君樂寶乳業集團、飛鶴乳業、健合(H&H)國際、三元食品、澳優乳業、現代牧業、新希望乳業、完達山、味全食品、銀橋乳業和貝因美等乳品企業入選百強榜,伊利以894.47億元的業績位居榜首。
  • 「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來源:億歐網「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這個新品牌定會成為中國乳業市場一位新晉的大玩家。此次和蒙牛合作,也是看中了蒙牛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奶源基礎。於蒙牛而言,合作則有著更深的意圖——不僅能藉助可口可樂的品牌和資金開拓海外市場,更是與伊利角逐多年後的一次重要破局機會。蒙牛的如意算盤伊利和蒙牛之間的角逐,幾乎貫穿中國乳業的整個發展歷程。
  • 30億吃下妙可藍多,蒙牛能彌補與伊利的百億差距嗎?|深度
    趕巧,死對頭伊利也到了2020年營收破千億的關鍵時期,兩者逾百億元的營收差距,更成為扎在蒙牛心上的一根刺。此番收購妙可藍多,被視為伊利蒙牛雙雙布局奶酪業務下,蒙牛搶先一步的典型,它會為未來帶來多大想像力,蒙牛有可能就此反超伊利嗎?百億差距現如今蒙牛和伊利最大的差距在哪裡?
  • 懂行觀察|「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此次和蒙牛合作,也是看中了蒙牛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奶源基礎。 於蒙牛而言,合作則有著更深的意圖——不僅能藉助可口可樂的品牌和資金開拓海外市場,更是與伊利角逐多年後的一次重要破局機會。 蒙牛的如意算盤 伊利和蒙牛之間的角逐,幾乎貫穿中國乳業的整個發展歷程。
  • 2020年的千億目標賽道上,蒙牛和伊利誰能成為贏家?
    4月29日,伊利發布2019年年報。年報顯示,伊利實現營業總收入902.23億元,同比增長13.41%,營收連續超百億級增長。蒙牛是在1個月前發布的2019年年報,其營業總收入為790億元,同比增長14.6%,再次在增速上領先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