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生前修建了自己的祠堂,後來始皇廟反覆修建,到底在折騰啥

2020-12-16 大哥二哥說歷史

隨著歷史劇《大秦賦》的走紅,秦始皇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並不斷引起熱議。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是一位名聲好壞參半的皇帝。贊者稱他為千百年來的偉大一統6國大業,而批評者則稱他為無德、專制、平庸的暴君。從秦朝到清朝,關於他是否應該被納入民族祭祀和祠堂建設中,一直存在著很多爭議。然而,官方和民間寺廟已經建立來祭拜他。此外,秦始皇生前還為自己修建了祠堂和睡廟。無論是秦始皇,還是後來的皇帝、官員和人民,修建或破壞寺廟祭拜秦始皇,有什麼心態?

一、祭拜秦始皇的廟

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獻給秦始皇的寺廟,實際上是他為自己建造的「濟寺」。司馬遷對此有詳細記載,秦朝27年(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在渭南造了興公,命興公作極廟,與田忌一樣」。只有16個字,它解釋了最初的名字,建設地點和命名的原因。在秦二代元年(公元前209年),它被譽為秦的「祠堂」。根據「漢承秦制」的理論,我們可以推斷出,在秦一朝和秦二朝期間,季寺必定會有大型的祭祀活動。祭拜者的服飾、器具、祭祀、音樂、舞蹈等也必須有相應的禮儀規範。

除了「寺廟,秦始皇還下令在今天陝西省臨潼驪山的秦始皇陵附近建造一個「睡寺」。作為死後靈魂日常生活的場所,有各種日常生活用具和衣服。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寺廟」遺址位於秦朝王儀宮、鹹陽宮、張臺宮的南北軸線上,與阿房宮的東西軸線上。它大致位於今天的西安市未央區圖門街。由於西漢的都城是長安,秦的建築和基礎遺址,包括「極廟」,都遭到了大規模的破壞。

寢廟位於秦始皇陵的北面和市中心的西北部。它南北長約750米,東西寬約250米,佔地面積約187500平方米。平面為方形,主要用於墓主靈魂的日常飲食和生活。它南北長約65米,東西寬約55米,佔地面積約3575平方米。在寢廟以北75米處,有四個建築遺址從東到西排列,這可能是文獻中記載的墓主安息靈魂的「汴殿」。根據漢代的禮制,即使在秦始皇死後,守衛陵墓的宮廷人員也應按鼓聲將枕頭擺放在臥房大廳,並準備好水和器皿以供清洗。每天提供四次食物和飲料,每年舉行四次大規模祭祀。

紹興大禹陵

在秦朝,除了極廟和寢廟外,會稽人還有祭拜秦始皇的習俗。他們用木頭雕刻了叫做秦始皇的人,並把他們放在大禹寺。直到東漢末年,這一習俗仍然盛行。王郎被任命為會稽太守後,「認為無德之王不應受敬拜,就把它除掉了。」然而,據《會稽記》記載,王郎命令人們將秦始皇的木刻像投到江中。結果,後來雕像沒有順流而下,而是逆流而上。儘管王朗的禁令,村民們還是重建了秦始皇的寺廟。

二、漢以後官民修建的秦始皇祠廟

秦朝死後,項羽燒毀了鹹陽,極廟和寢廟在大火中被毀。漢高帝十二年(前197年),頒布詔書,分20戶,免徵賦稅和勞役,專門負責皇帝陵墓的保護和祭祀工作。在驪山秦始皇陵墓的北面,有一座「秦始皇廟」,奇蹟般的有:「不禁食,就會有風暴;如果你想往上走,你就會迷路。甚至有誇張的歷史記載:如果你不虔誠地禁食,就會死去。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世界分裂,戰爭頻繁,第一位皇帝是暴虐和不道德的。直到隋朝滅亡,史書中才有官方和民間修建秦始皇廟的記載。

公元657年(唐高宗二年),國家長期太平,各種古代禮儀相繼恢復。在討論是否要重建聖殿的第一位皇帝,禮部尚書批評漢朝的皇帝,批評漢高帝禮節和公義不合禮義,「第一個皇帝沒有辦法」,不應該建造殿宇為犧牲。直到748年,唐玄宗頒布法令,在鹹陽建造「石皇廟」。每年春秋兩季,縣裡和縣裡的官員們都在此祭奠秦朝的第一個皇帝,李思和王建一起被祭奠。

公元966年,宋太祖頒布詔書,保護歷代陵墓,包括秦始皇的陵墓。他還於976年頒布詔書,在朝應縣惠德鄉(今臨潼秦嶺街無錫村)修建「石黃寺」以供祭祀。隨著官方對秦始皇評價的改變,人們也開始私自修建「秦始皇廟」。如大餘寺建在山的西側江縣(今江縣城關鎮)的汽車箱城內。這座寺廟也是獻給秦始皇的。

元、明、清時期,朝廷以秦始皇「殘暴、不道德」為由,禁止修建祭祀寺廟。在宋代建造的官廟和私人祠堂也倒塌了。雖然有一些重建了,最後還是改名了,祭祀的人也不再是秦始皇了。儘管乾隆皇帝為了表示對古代帝王的尊敬而頒布法令,將朝廷崇的皇帝數量「擴大」到188位,但秦始皇並未被列入其中。

受此影響,這一時期只有少數人建造了私人的「秦始皇廟」。如今,浙江省所謂的「快集老鄉」包括鳳鳴山下清水塘、紹興市上虞區惠豐鎮、諸暨縣濟陽街、黃屯山、寧波市波州區張水鎮米巖村、雲州鄉大雷橫街鎮等 。

三、歷代修毀始皇廟的心態變化

也許現代人認為,秦始皇生前為自己修建廟宇和陵墓並不是禁忌。事實上,在他死前修建寺廟和陵墓是一種古老的儀式。僅從秦漢時期開始,祠堂大多是在人死後修建的。然而,陵墓,其龐大的工程和巨大的成本,不能在皇帝死後匆忙建造。因此,古代帝王自登基以來就開始設計和建造陵墓。從這個意義上說,秦始皇修建寺廟和陵墓屬於以下的古代儀式。秦始皇二世把秦始皇陵作為秦朝的「祠堂」,這顯然是他兒子對父親的崇敬的體現。

秦二世

從清朝到清朝,皇帝廟被破壞的原因和清朝的政治思想得到了反映。雖然漢人不遺餘力地打擊秦始皇的暴政,但官民對秦始皇的崇拜並沒有停止。漢高帝專門設置了家庭來保護和祭拜秦始皇的陵墓和寺廟。

魏晉南北朝時期,世界分裂,戰亂,人們沒有時間生活。自然,他們沒有時間去關注許多神的祭祀。在這樣的背景下,秦始皇的陵墓廟也遭到破壞,祭祀活動也停止了。這是可以理解的。

摘要唐朝初期,秦始皇因暴政和不道德而沒有祭祀。在地方層面上,一些人自發地破壞了秦始皇的寺廟。唐玄宗時期,隨著「開元盛世」的出現和唐代「萬國來」局面的形成,統治者和人民都變得更加寬容。曾經被排除在外的秦始皇陵廟的建造和祭祀,也被納入了民族和民間祭祀體系。

在建國初期戰爭頻發的宋朝初期,統治者們仍然保持著寬容的態度,將秦始皇陵廟納入了民族祭祀制度。即便如此,一些地方官員還是毀壞了這座私人的「石黃寺」,或者將其改作他用。

雖然元、清兩朝都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但由於宋明兩代理學倡導的倫理原則對國家和社會的影響,秦始皇也被排除在官祀和民間祭祀制度之外。之所以會不時有人自發地、非法地祭祀秦始皇,首先是傳統祭祀習俗的強烈影響,特別是在今天的山東和浙江,因為秦始皇的旅遊留下了很多遺蹟;第二個原因是,普通老百姓害怕附著在秦始皇陵上的物品經常表現出「超自然的東西」。例如,木製雕像Kuaiji廟宇中末尾的東漢上升對當前和前面的一棵松樹殿裡「切斷和重生」在一個特定的地方,使愚蠢的男性和女性的恐慌,然後他們建造廟宇和崇拜無視禁令。

秦始皇一生的功過是可以用歷史來評價的。後人還通過在國家祭祀儀式中或在祭祀儀式之外,建造或毀壞祠堂來表達對秦始皇的崇敬或仇恨。總的來說,從漢朝到清朝,尊敬秦始皇的官員們主要關注他在統一國家、開拓疆土和建制方面所取得的偉大成就;那些譴責秦始皇的人主要集中在他的暴政和不道德上。這也為後來的皇帝和官員提供了正面或負面的警告。民間對秦始皇的崇拜主要是由於秦始皇生前的影響、傳統祭祀習俗的遺存以及與官方活動脫節的超自然迷信觀念造成的。這也是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分離的具體體現。

相關焦點

  • 秦始皇活著就給自己建祠堂,後世也反覆修毀始皇廟,到底在折騰啥
    隨著歷史大劇《大秦賦》的熱播,秦始皇的劇照又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並不斷引起人們的關注。秦始皇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毀譽參半的皇帝。讚美他的人叫他千古一帝,有雄心壯志;詆毀他的人叫他無德暴君,殘暴軟弱。從秦至清,關於他是否被列入國家祀典,建造祠廟等問題,一直有爭議。但歷代官府、民間都相繼建造祠廟供奉他。此外,秦始皇生前還建造了自己的祠廟、寢廟。
  • 《大秦賦》:秦始皇活著給自己建的祠堂,後被修毀,折騰啥?
    自秦代到清代,在是否將他列入國家祀典、修建祠廟等問題上,一直爭議不休。不過,歷代官方、民間都陸續修建祠廟來祭拜他。另外,秦始皇生前還為自己建祠廟、寢廟。無論是秦始皇,還是後世帝王官民,修建或墮毀祭拜秦始皇的祠廟,是出於什麼心態呢?
  • 歷史故事,始皇帝參加的閉幕式
    上回說到秦始皇用短短的十年時間就完成了大一統。並且土地不再進行分封,而是開始規劃郡縣。平定六國之初有36個郡,後來隨著不斷開疆擴土變為46個。大一統之後秦王嬴政並沒有閒下來,對內他自稱為始皇帝希望讓自己的後代可以世世代代傳承下去。為了突出大一統,把各國不同的文化開始逐漸統一,比如文字,度量衡,田制,律法等等。
  • 雲南玉溪常氏宗祠,皇帝親自下旨修建:是為紀念開平王常遇春
    中國是一個多名族國家,每個名族也有很多支系,一個支系下來有很多宗族,每一個宗族都有自己的祠堂,經常通俗叫法叫家廟,然而宗族就會對這個支系進行修廟建祠堂,編寫族譜,譜寫這個家族光輝的歷史與世代傳承文化,記錄這支族系的文明,宗祠是用來供奉祖先,供後人瞻仰,學習前輩的英雄事跡,激勵後人奮發圖強
  • 秦始皇陵內到底有多少水銀?看看山頂的石榴樹,你就知道了
    騏驥一越,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有志者,事竟成,但凡成大事的人都有遠大的志向,最終在自己的堅持努力和一步步籌謀之下獲得成功。說到成功,古今華夏不得不提統一中國的始皇帝——秦始皇嬴政。
  • 來份秦始皇的年表,就知道始皇帝多麼的年少有為了
    公元前259年,1歲,嬴政出生在趙國的都城邯鄲; 公元前247年,13歲,秦莊襄王病故,嬴政繼承王位; 公元前246年,14歲,嬴政開始修建自己的皇陵,即如今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陵;同時修建鄭國渠;
  • 秦始皇陵的內部結構究竟是什麼樣子?經推斷,上大下小,更像個鬥
    秦王贏政為了死後能讓自己的靈魂繼續享受生前的無上尊嚴和榮華富貴,即位不久,就令人設計修建陵墓。 這座陵墓的修建大體經歷了兩個階段:從贏政即位到統一六國(前246---前221年)為第一階段,修陵人大多來自秦國本土,主要是關中地區的秦人;從統一六國、稱始皇帝到秦始皇三十七年
  • 杜家修建祠堂,裡面藏書10萬冊,杜月笙有這樣一個目的
    祠堂是一個宗族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杜月笙發跡以後,決定在浦東的高橋修建一座杜家祠堂。這座祠堂佔地十多畝,是由創新建築廠廠主謝秉衡承建,杜門親信弟子沈志南負責打樣完成的。這座祠堂布局簡潔明快,設有前廳、會議室、休息室、轎馬廳、接待室、帳房間、醫院和藏書室等。是一座五開間,三進深的仿明清廟宇式的建築。(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始皇帝嬴政登基之後,在位十一年,做了哪些事情,為何被人說殘暴
    我們今天就來看看秦始皇即位之後的十一年都做了什麼,從修建長城到追去長生,始皇帝喪失了自己的目標。首先是對於始皇帝的雄才大略,我們是不能夠否認的,秦始皇的心理變化大概有兩個階段。早年的始皇帝做的幾件時期,我們一一來看一下,首先就是派遣蒙恬北上攻打匈奴,修建長城。匈奴自春秋戰國時期就一直都是中原各國如燕國、趙國、秦國的心頭病,因此始皇帝即位之後也是派遣蒙恬率軍三十萬北上和匈奴作戰,緩解了北方的危機。之後便是展開了規模浩大的長城修建。
  • 秦始皇修建的高速公路,兩千多年為何仍不長草?
    因此,應徵已成為我國的第一個君主,稱其為「秦始皇」。秦始皇統一世界後,取消了對子圈圈制的廢除,並更換了縣制;同時,這本書是用相同的文字寫的,汽車在同一條軌道上。向北襲擊匈奴,向南徵服百越,建造長城;建立與長江和珠江水系溝通的靈渠。在秦始皇的《大興土木工程》中,除了傳說中的阿芳宮和屹立的中國長城外,還有一個龐大的工程項目,那就是秦朝高速公路秦至道的建設。
  • 「千古一帝」始皇帝的霸氣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先後於秦始皇十七年滅韓、十八年滅趙、二十二年滅魏、二十四年滅楚、二十五年滅燕、二十六年滅齊。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
  • 追求長生不死,還未完全打開的皇陵,始皇帝生死之謎
    一時間,觀看《秦始皇》電視劇的觀眾,閒來無事也會跟著哼兩句歌詞。作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也被搬了出來,他傳奇的一生也成了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談資。其中議論最多的便是秦始皇求仙訪道,以達到長生不死的事。那麼始皇帝到底現在還活著嗎?
  • 秦始皇修建的首條「高速」,千年來從不長草,如今還被開發成景區
    秦始皇修建的首條「高速」,千年來從不長草,如今還被開發成景區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隨著社會的發展,交通也越來越便利,尤其是高速公路更是遍布全國,這次心心要說的是我國首條「高速公路」,這條「高速」是由秦始皇修建,千年來,這條道路從不長草,而且如今還被開發成旅遊景區。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現在的高速公路基本上都是平整、寬闊的公路,可以讓汽車高速行駛,縮短兩地的時間。
  • 始皇陵的神秘守陵人蒙氏一族,曾將項羽驅趕出去,如今徹底消失
    在清朝時期,修建皇陵後,常常會安排專門的人前去守陵,這些人並不是任意的人,而是宗室親貴才有權力,這本就是一個苦差事,因此需要精銳去協助看守。秦始皇作為我國的「千古一帝」,他為我國歷史做出巨大的貢獻,更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他死後更是為自己修建了豪華的秦始皇陵,並且還安排了專門的守陵人進行看守,因此得以保存完好,如今秦始皇陵被後人發現,但是國家始終嚴令禁止挖掘,被國家安全的保護了起來,作為始皇陵的守陵人也逐漸消失了蹤影。
  • 杜月笙修建祠堂,為何有人送來一篇頌詞,他聽完落淚了
    杜月笙斥巨資修建的杜家祠堂,規模宏大,氣派異常。落成典禮當天,中外賀客,三教九流,絡繹不絕。如此眾多來客,身份地位不一,文化層次異同,為使典禮當天各項禮儀順利進行,事前,杜月笙的「智囊們」經過詳細商討,以及周密部署,擬定了各項典禮議程,由典禮主持機構特設的「文書處」專職負責。
  • 歷史上的秦始皇真的是暴虐成性嗎?穿越歷史長河看真實的始皇
    各國變法爭霸,軍國主義盛行,秦國的商鞅變法,趙國的胡服騎射,但秦無疑是最成功的,尚武的民風,憑藉地緣優勢和外交意外,歷代秦王的奠基,終於秦始皇時代建成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秦始皇主政時期,採用五德終始說,秦尚水德,改黃河為德水,因水配以北、冬、黑、六,所以秦尚黑,將十月作為一年德開始,數字6為基數。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修建萬裡長城,意欲何為?僅僅為了抵禦匈奴?
    但在當年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為什麼要去修建萬裡長城呢?雖然當時匈奴不斷的入侵,倘若是為了單純的抵禦匈奴,又為何會動用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到底是意欲何為?抵禦匈奴,保衛邊境匈奴在當時的實力並不是特別的強大,憑藉著秦國在當時所訓練出來的軍隊,去抵禦匈奴的入侵,完全是不在話下。
  •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少水銀?專家:看山上石榴樹多高,你就全明白了
    ,在位期間,秦始皇就修建許多令人驚嘆的宏偉建築。 素有「天下第一宮」的阿房宮,秦始皇35年開始修建從南到北長達700多公裡的秦直道,秦直道比聞名西方的羅馬大道還要早200多年,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條高速公路,但最為神秘的還是秦始皇陵。
  • 有人說他殘暴不仁,有人說他英雄無雙,秦始皇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導語:有人說他殘暴不仁,有人說他英雄無雙,秦始皇到底是什麼樣的人?隨著時光的流逝,世界上早已經物轉星移,在戰國時期,那分崩離析的廣大疆域,那傲然於世的七大戰國,也早已經變成了硝煙彌散,那群雄逐鹿的時代 ,終於是結束了。
  • 秦始皇名號為什麼叫祖龍
    甘肅天水伏羲廟大門上的「祖龍」匾額,秦始皇生前,給自己起了一個奇怪的稱號叫「祖龍」。漢語中,「祖」指已經死了的人,活著的時候是不能稱「祖」的。《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六年,今年祖龍死!」是年,果然秦始皇死了。古代對名字,是非常避諱的,生前「祖龍」自稱,很不合情理。今天有學者認為,秦始皇一向別出心栽,下面的臣子見怪不怪,中國以龍為天子,它是始皇帝,自然是龍的祖宗了,所以稱為「祖龍」,很正常。其實是千年誤解。司馬遷記載下來的「祖龍」應該是一個音譯與意譯的結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