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的開創者和奠基人——努爾哈赤!

2020-12-24 壹刀令

引言

努爾哈赤是後金的開國之主,同時也是開創滿清王朝的第一人。1559年努爾哈赤出生於一個貴族世家,他的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都曾任明朝廷建州的左衛官員。按常理來說,努爾哈赤身為官二代世家,擁有一個很不錯的成長環境不說,至少在衣食飽暖上不用他日夜操勞,加之身為家裡的長子,更是讓他首先得到了父母的「溺愛」。但他後來的人生軌跡,卻並沒有按照常理來。在努爾哈赤十歲時,生母——喜塔拉氏突然病逝,這對於一個剛滿十歲的孩子來說,簡直難以想像、如同晴天霹靂一般,母親的去世,讓年紀尚小的小努從此失去了母親的關愛!

太祖努爾哈赤

接之而來的是繼母的刻薄寡恩; 祖、父被明廷「無故誤殺」; 外祖父及其親屬全部被抓,等等一系列的悲慘遭遇,接二連三的災難發生在這個少年身上。但中國也有句老話,叫做:「泰極否來,否極泰來」,也正是因為其家庭變故的原因,讓努爾哈赤養成了獨立的性格;父、祖的蒙難,刺激著他急需擺脫常人的平庸生活,在未來的道路上,註定他會踏上一條勇者之路!

一、少年坎坷卻忍辱立志,多次殺伐徵戰在戰爭中不斷成長自己

努爾哈赤在少年時期,也有過一段快樂的成長時光。只不過這段時光與他一生相比較的話,確實太過於短暫了。在小努母親尚在人世時,他可以得到父母的寵愛; 可以在父母的呵護下快樂的成長。在他六、七歲時,就已經跟隨父親學會了拉弓騎馬,再稍大一點兒,就能跨馬彎弓、馳騁山林了。但很不幸的是,母親過早的離開了小努,讓他和他的弟妹們感到很是悲傷、痛苦、還有悽慘。

油畫

在「舊痛未了」時「新病卻又來了」,努爾哈赤的繼母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她的做法是目中無人、刻薄寡恩、大聲呵斥等等,毫無一位母親的職責與仁愛。在繼母的搗鼓下,努爾哈赤的父親也逐漸由原來的「榮寵一身」到「冷若冰霜」,態度上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繼母和父親的「刻薄」,逐漸讓努爾哈赤失去了家庭的溫暖。

汗十歲時喪母,繼母妒之,父惑於繼母言,遂分居,年已十九矣,家產所予獨薄。——《滿洲實錄》

少年的不幸遭遇,讓努爾哈赤體會到了人世間的「冷暖辛酸」。在他15歲時,繼母對他的虐待更是有加無減、變本加厲,實在是忍受不了這種折磨,努爾哈赤帶著自己的弟妹前去投奔了外祖父王杲。

王杲是建州女真部落的首領,但他雖身為女真少數民族,但卻是身受漢族文化薰陶的一位將領。在努爾哈赤投奔的第二年,王杲因反對明朝在其領地推行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因此而起兵反明。但由於其個人勢單力薄、力不從心,被前來追繳的遼東總兵李成梁一舉拿下,包括努爾哈赤及其弟妹們也一併被抓。

外祖父王杲無疑成了明兵刀下的「短命鬼」,但努爾哈赤卻僥倖的撿回了自己一條性命。當其外祖父被殺之後,努爾哈赤痛哭流涕、極其悲傷的跪到在李成梁面前,請求他快點也將自己殺了,以便和外祖父早日團聚,盡生前未盡之孝!李成梁對當前這個孩子大感吃驚,被努爾哈赤這一孝心所折服,便赦免了他們兄弟幾個,把他們留在身邊做起了書童,來服侍自己。

努爾哈赤……抱成梁馬足,請死。成梁留之,不殺,留帳下。——《姚宮詹文集》太祖既長,身長八尺,智力過人,隸成梁標下。每戰必先登,屢立功,成梁厚待之。——《山中聞見錄》

待在仇人身邊的每一天日子裡,努爾哈赤雖也隨李成梁勇猛作戰,屢立戰功,但卻從未忘記外祖父被殺時的悽慘情景,更不會忘記李是自己不共戴天的仇人。只是畏懼於還沒有除掉李的實力,只得暫居他人屋簷之下,不過心中早已埋下了「報仇雪恨」的種子!

努爾哈赤

終於在1577年,努爾哈赤有了合乎情理的理由,讓他得以離開李成梁。18歲的努爾哈赤以父親捎信讓他回家成親為藉口,趁機回到了自己闊別已久、朝思暮想的家鄉。但此時的建州各部落內部卻是爭權奪利、大大小小的戰爭此起彼伏,很是不得安寧。其中建州圖倫城的城主——尼堪外蘭,極力想討好明廷,想通過李成梁之手,藉機來做大自己,成為建州女真之主。便和李成梁內外勾結,作為明廷攻打建州的「引路人」,以此賣命求榮。在尼堪外蘭的引導下,李成梁所率的軍隊人馬,順利的攻破了建州女真部,並在混戰中殺死了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

祖、父被殺,讓努爾哈赤對尼堪外蘭恨之入骨,此等侮辱怎可不報!1586年,努爾哈赤率兵攻佔了圖倫城,走投無路的尼堪外蘭被士兵一刀砍死。這對於努爾哈赤來說,可是解了心頭大恨,在聽聞尼堪外蘭被殺之後,努爾哈赤仰天長嘆、眼淚縱橫,終於報了父、祖被殺之仇。少年曲折多難的經歷,讓努爾哈赤學會了忍辱負重,養成了獨立的性格。在之後統一女真各部和對明朝廷的交戰中,逐漸把這個少年培養成了武藝高超、精通兵法的一位軍事將領。這為他後來統一女真、建國稱汗奠定了堅實基礎!

建國稱汗施展自己的偉大抱負,屢敗明軍虎視中原

努爾哈赤的大半生是在戰爭中度過的。可以說,他是一位「騎在馬背上四處徵戰的將軍」。1616年,57歲的努爾哈赤即位稱汗,定都於赫圖阿拉城,建國號為「大金」,年號「天命」。這是滿清王朝最初的原型,到順治帝福臨時,真正入主中原,使滿清成了一統天下的大清王國。

努爾哈赤施展的抱負,都體現在哪些方面了?對於國家,他又都做了哪些貢獻了?

一、創建並完善八旗制度,大大提高了軍隊戰鬥力

《清史稿》記載: 有清以武功定大下。太祖高皇帝崛起東方,初定旗兵制,八旗子弟人盡為兵,不啻舉國皆兵焉。清初,太祖以遺甲十三副起,歸附日眾,設四旗,曰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復增四旗,曰鑲黃、鑲白、鑲紅、鑲藍,統滿洲、蒙古、漢軍之眾,八旗之制自此始。

清初的八旗兵可不像後來晚清政府時期,那樣的腐敗軟弱、不堪一擊,被洋人到處攆著追打。努爾哈赤所創立的八旗,在當年與明兵的交戰廝殺中,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八旗制的起源可以追尋到女真部落原始的「族」和「寨」,「族」的意思就是指: 按血緣關係由親族本姓組成的一個群體;「寨」就是按地緣關係而組成的社會群體。這兩個群體都是女真部落為了狩獵,彼此互相配合而產生的一種社會組織形式。

八旗組織形式

到努爾哈赤統治時期,原來的組織已經不能再適應當前的形式。努爾哈赤意識到必須要對此進行改革,以適應目前國家的統治。在1584年,努爾哈赤根據自己多年的作戰經驗,將原有的基層組織「牛錄」由原來的10人擴編到300人,使其變為具有軍隊性質的戰鬥團體。努爾哈赤對牛錄的這一改編,其實就是八旗制的雛形。後來隨著戰爭的需要和旗主身份的演變,八旗制也在不斷的進行完善。不得不承認,努爾哈赤創立的八旗制是滿清在軍事上的一大突破。他所率領的八旗勁旅,在清初反對外來侵略、保衛國家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八旗制下的八旗兵在拱衛國家、開疆拓土上,書寫了滿清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創建滿文,豐富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文字是知識語言傳播的重要媒介,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屬於自己的文字(文化)作為支撐,那它是不完整的。努爾哈赤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才下定決心創造出屬於女真人自己的語言符號。因為在此之前,女真部落大多都沿用的是金代所創立的女真字,這種字體書寫複雜,不易識辯。對於努爾哈赤發布的政令,只能先將女真語翻譯為蒙古語,用蒙古文來書寫,這樣才能上傳下達,很是麻煩。雖說努爾哈赤在語言天賦上並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但身為一國之領導者,慧眼識才是努爾哈赤的一大優點。當女真語已經不能再適應當前的國家形式時,他命令手下懂「文字功夫」的文臣創建了一種新的字體——「滿文」,這種文字是用蒙古字母拼寫成的女真語,是一種無圈點的「滿文」。

滿文

努爾哈赤主張創建的滿文,是他在滿洲文化上的一大突出貢獻,因為滿文不僅簡化了女真字體的筆畫,讓人們能夠更好的傳遞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加強了女真族人民內部的思想文化交流,為後來努爾哈赤的子孫們入主中原,加速女真族社會封建化的進程,起到了致關重要的作用,使其這個少數民族能夠不斷的「借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三、多次打敗明軍,成功的捍衛了自己權力

身為一個騎在馬背上的民族,努爾哈赤從小就習得了一身騎馬射箭的好本領,這在他多年與明兵的交戰中,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努爾哈赤從跟隨李成梁作戰之起,就表現出了他勇猛善戰、精於總結的本領。在把主要矛盾對準明朝後,努爾哈赤作為「統帥」的身份,更是把他在軍事上的天賦,充分的體現了出來。古勒山戰役、薩爾滸戰役、沈遼戰役、廣寧戰役、覺華島戰役等等,都是他的精彩之筆,他在多次作戰之中,集中兵力、以少勝多,成就了許多經典的戰役,這些都是最好的證明!

滿清後來能夠成功的入主中原,與努爾哈赤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分不開的,正是因為它驍勇善戰,多次捍衛了自己的權力,才有了後來滿清一步步的成長壯大!

人非聖賢

即使努爾哈赤是很有作為的一位統帥,他對自己的國家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人無完人,努爾哈赤應當也不例外,他也有自己的人格缺陷。這種缺陷表現在:一方面,努爾哈赤對其漢人推行嚴格的民族壓迫政策,把民族分為「三六九等」,歧視漢人人格,強令漢民剃髮,實行嚴格的等級制度,因此造成了人為的矛盾。 另一方面,努爾哈赤在徵戰的過程中,不顧地方老百姓的安危,放任於自己的手下去掠奪他人財產,甚至有的士兵為了財產,不惜屠城,他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默許可。戰爭所破壞之地,給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破壞,給無辜的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這是努爾哈赤應負的責任!

總結

努爾哈赤年少時,生母的去世讓他再也沒有了母愛的關懷,接之而來的是繼母的刻薄寡恩和殘忍虐待,這讓他歡樂的童年戛然而止。家庭的變故和遭遇,讓他不得不提前成熟,身為家裡的長子,他要身負起哥哥的職責與擔當。在祖、父相繼被明兵殺害之後,撫養弟妹的重擔,也落到了這個只有10幾歲的孩子身上。在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時; 還要肩負起「老大」應盡的職責,撫養弟妹。可以說努爾哈赤的少年時期,是在一波又一波的困難中度過的,少年坎坷的遭遇,給他的心靈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創傷。

努爾哈赤

但也正是因為這些所有的不幸,讓努爾哈赤成為了「幸運」。其家庭的變故,讓努爾哈赤養成了獨立的性格;父、祖的蒙難,刺激著他要擺脫常人平庸的生活,他能把悲傷化為動力,這正是他非同尋常的一面。多年的徵戰,這其中的辛酸和苦難,一個個過不去的坎兒,正是靠著他堅持不懈的毅力,深知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讓他一直不懈的努力著、奮鬥著,他能取得的歷史功績和他本人勇於進取、艱苦奮鬥的執著是分不開的。

《清太祖實錄》記載:「太祖武藝超群,英勇蓋世,深謀遠略,用兵如神」「興國開疆,以創王基」。《清史稿》記載:「太祖天錫智勇,神武絕倫」。

儘管在對外徵戰中,努爾哈赤也犯下過許多的錯誤,但這些局限,也有很大的時代背景因素,這是努爾哈赤很難避免的。努爾哈赤的一生,總的來說是「功」大於「過」的,他是一位很有軍事天賦的統帥,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改革家!

相關焦點

  • 清朝分明只有十二個皇帝,為什麼會叫「大清十三王朝」呢?
    所謂「大清十三王朝」其實是電視劇裡的概念,記得早年間有一部港產電視劇,片名就叫「大清十三王朝」。好像還有一個叫什麼「滿清十三王朝」的,因為時代久遠,本人已經記不清二者是不是同一部電視劇了……電視劇所指「十二位皇帝、十三朝」,主要是因為清太宗皇太極使用過天聰和崇德兩個年號,因而被算作了「兩朝」,但這種分法本身實際上就是存在很大問題的……準確說,清王朝其實只有十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皇帝,因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皇帝尊號是他兒子清太宗皇太極稱帝之後追尊的。
  • 清朝的開國皇帝是努爾哈赤還是皇太極
    一般說起清朝開國皇帝,很多人下意識認為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其實努爾哈赤只是建立的後金割據政權,真正的清朝開國皇帝是皇太極。
  • 大清王朝十二帝排名,每個皇帝各有千秋,為何他能排名第一?
    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開創了封建王朝制度,而這樣的制度也一直延續到了清朝,大清是距離我們現在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它的滅亡也代表了在我國盛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破滅,大清也給人們留下了不少的傳奇故事,而清朝的統治者們也成為了後世的關注對象。
  • 同為清朝皇帝,努爾哈赤和溥儀有什麼不同
    從努爾哈赤到溥儀,到底有這那些不同呢?一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生於一個比較不錯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小小的部落酋長,雖說部落不大,但是好歹是一個小小的官員,也是有著一定的地位,用現在的話來講,那也是官宦之家。
  • 努爾哈赤生前為何處死長子?大清極力掩蓋,300年後終於知道真相
    這個殺了親生兒子的大清王朝開國元勳努爾哈赤,早些時候曾與他有過一段婚約,他曾與他的妻子哈哈納扎青有過兩子一女,其中長子為褚英,生於明朝萬曆八年。至萬曆二十六年,年僅18歲的褚英便投入戰場,「命安楚拉庫路,取屯寨二十處,以歸」,因戰功被封為貝勒。從那時起,褚英就跟隨父親徵戰四方,屢立戰功。
  • 為何皇太極改大金為大清?真實滿清國號的由來超級狗血
    天聰十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極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大清」,正式和明朝決裂。那麼困擾史學家的一個問題來了,這個大清的國號到底有什麼含義呢?對於這個問題,有著各種不同的版本。下面我們就逐一來看一下。根據中國根深蒂固,從秦朝時候開始創立的「五德終始學說」來闡述,任何一個王朝都是五行中的一個,它也一定會被自己「相剋」的那個王朝所取代。所謂的五德終始學說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將一個國家分為五個王朝,即木德王朝、火德王朝、土德王朝、金德王朝、水德王朝。
  • 他的子孫世代襲爵為「鐵帽子王」是因為他和努爾哈赤是親兄弟
    那麼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鐵帽子王的祖宗舒爾哈齊,這個鐵帽子王,太厲害了,為啥呢,因為他是大清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的親弟弟。一同與努爾哈赤開國建國大業的。當然與眾不同了。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1626年),清太祖,出生於建州(今遼寧新賓)。
  • 清朝四大貝勒,有人成為大清奠基人,有的則成為了殉道人!
    清初四大貝勒,指的是清王朝的奠基人努爾哈赤在建立後金之時設立的四大貝勒,分別指的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和四貝勒皇太極。與之對應的還有自小貝勒!這樣就構成了繼承努爾哈赤事業的八個人!他和其他貝勒率兵作戰,先消滅明軍主力杜松部,「大明兵死者漫山遍野,血流成渠」。 接著,進攻明左側路後營遊擊龔念遂、李希泌所領車營騎步兵一萬。明軍繞營鑿壕,層層布列槍炮,「豎戰車」,「屢發槍炮」,努爾哈赤、皇太極領兵不滿一千人,一部分下馬步戰,另一部分騎兵由皇太極率領突入。猛烈衝殺的結果,以少勝多,擊潰了槍炮裝備齊全的一萬明兵,斬殺明將龔念遂。
  • 如果清朝十二帝在地府相聚,努爾哈赤會誇讚誰?又會斥責誰?
    他們是歷史長河滔滔之中的美麗浪花,讓人們敬佩和羨慕,同時也留下了太多的歷史評價讓我們討論。 在這些英雄之中,就有清代的那些帝王們。他們處在封建王朝的末期,各自都表現出了自己的能力,也表現出了自己的失誤和不堪。
  • 什麼是大清庫頁島?
    建州女真的首領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兵,逐漸徵服了東北地區的漁獵部落。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塔拉稱汗,建立後金。在後金建國後第二年,努爾哈赤就將庫頁島納入了後金的版圖。在寒冷的東北,種植棉花是不現實的,因此水貂毛皮也成為非常實用的商品流通為了管理島上的居民,努爾哈赤還在庫頁島原先的聚落形態基礎上,實行姓長制度,即將庫頁島上的聚落分為「哈拉」和「噶珊」。哈拉的長官漢語稱作「姓長」,噶珊的長官漢語稱作「鄉長」。
  • 努爾哈赤真正的死因是什麼?其實死因非常尷尬,史書都不願記載
    1626年農曆八月十一下午一點左右,太子河段璦雞堡,68歲的努爾哈赤虛弱地對37歲的大妃阿巴亥說:「我一生徵戰無數,以十三副甲冑起兵,一統女真各部,和中原只差一道山海關。雖說努爾哈赤死前安排多爾袞兄弟三人掌三旗,可他們三兄弟除了阿濟格外都未成年,如何鬥得過四大貝勒?只是她不知道,那一天來得這麼快。八月十二日,也就是努爾哈赤去世的第二天,八大貝勒推舉皇太極為新汗。為了控制阿巴亥那三個兒子的三旗,同時為了牽制大貝勒代善,皇太極率八貝勒趁亂進到阿巴亥的居所,對其說:「父汗和大妃夫妻情深,現在父汗病逝,大妃不如也隨他去吧!」
  • 大清帝國、莫臥兒帝國、奧斯曼帝國、羅曼諾夫王朝與蒙古的淵源
    1912年,中國的大清帝國畫上句號。1917年,俄羅斯的羅曼諾夫王朝終結。1922年,盤踞歐亞非的奧斯曼帝國解體。追根溯源,這幾個先後消失的帝國,都與蒙古帝國有著深刻的淵源。我們中國人一提到蒙古帝國,就習慣於將等同於元朝,其實,這是非常片面的。14世紀的蒙古帝國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帝國。
  • 努爾哈赤的長子怎麼死的?長子的死因,在300年後人們才得知真相
    公元1644年吳三桂引滿清入關,隨後順治帝祭拜天地的時候宣布:清定鼎中原,至此明王朝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清朝並且存在了267年之久。而清朝真正的奠基人是他們的太祖努爾哈赤,就連他的孩子們戰績也非常出色。
  • 努爾哈赤無心南徵?他與李成梁是什麼關係?為什麼能得到庇佑
    畢竟他認為努爾哈赤的壯大,也不影響大局,葉赫女真和海西女真都是非常龐大的女真部落,只要他們和建州女真互相制衡,不要團結在一起,一切都好辦,趁機撈點錢也是無傷大雅的。正是因為李成梁的這種想法,使得努爾哈赤的野心逐漸膨脹。
  • 努爾哈赤是怎麼死的?
    據當時朝鮮使者記錄,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被紅衣大炮所傷,未愈直至去世,但這條可信度過於單一,有待考證。那努爾哈赤到底怎麼死的?集合各種資料,靠譜的說法有以下兩條:1,努爾哈赤是在寧遠之戰受「紅衣大炮的炮傷」,再加上兵敗後精神上受到傷害,在肉體和精神雙重傷害下,最終鬱鬱而終去世。
  • 努爾哈赤,是如何以十三副盔甲起兵,建立能徵善戰八旗勁旅的
    努爾哈赤(1559一1626),清王朝的奠基人,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多智習兵」,一生身不離鞍鞽,手不離弓矢,身經百戰,先後統一了建州女真各部,於萬曆四十四年(1616)建立的後金,隨後展開了與明王朝的生死搏鬥,取得了薩爾滸之戰大捷。天命十一年(1626)領兵攻打明朝關外重鎮寧遠城,不克,鬱忿而死,終年六十八歲。
  • 三國志11:逐鹿天地中大清戰力水平如何?猛將賢臣鑄就1星地位!
    在三國志11逐鹿天地這個mod中,新增了9個血色衣冠中沒有的勢力,其中不乏上古時代的夏商周三朝,不過相對來說戰鬥力遠不如元朝和清朝這兩個大一統王朝。而清朝在遊戲中我們也會發現戰鬥力同樣是很強的,裡面不僅人才數量眾多,而且也不乏一些超強戰將和內政賢臣,對此,以下就是針對三國志11逐鹿天地這個mod中大清勢力裡的一些核心武將所給出的介紹,大家也可以就此對大清的整體實力作一個大概的了解。
  • 滿清滅亡後,如果清朝十二帝相聚在一起,努爾哈赤首先會抽誰?
    在這兩百多年間,清朝經歷了入關前和入關後共十二個皇帝的統治,後世統稱為「清朝十二帝」。若問誰人最有資格評價清朝興衰,莫過於清太祖努爾哈赤。如果給清朝十二帝一個復活的機會相聚,那麼,當努爾哈赤知道了滿清的滅亡後,不妨來猜猜,努爾哈赤首先會抽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