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長沙市120急救中心開展急救知識科普進校園活動。56名湖南大學碩博研究生走進120急救培訓中心,通過VR體驗、仿真練習等方式,對課堂學習的急救知識與技能進行練習與鞏固。
據湖南大學校醫院院長彭欣輝介紹,將急救知識列入學校選修課,對於增強大學生安全意識、提高大學生自救與互救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前不久校運會上,校醫通過現場心肺復甦及AED除顫,成功挽救老師生命的事情,在學校引起了熱烈反響,大家學習急救知識的熱情高漲。
碩士研究生張峰潤講述了他在本次培訓中的收穫。此前他對急救認識並不深刻,通過這次現場培訓,他對急救有了更深的體會,對急救知識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他認為,120急救中心的老師們在急救知識的科普上奔走、呼籲、力行,是醫者關愛生命最生動的詮釋。
9月份以來,長沙市120急救中心走進湖南大學,開展「開學第一課」活動,組織100名學校校醫和軍訓教官、60名碩博研究生及4600餘名2020年新入學學生,進行了為期3天的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
在此基礎上,市120急救中心在湖大校園新建急救小屋,配備仿真模型及AED除顫儀,定期安排培訓導師上門培訓。並且,在受訓的教職員工及研究生中挑選優秀人員組建大學急救協會,在急救培訓中心設立急救選修課分課堂,指導大學生開展心肺復甦與AED操作使用技能競賽……多措並舉,提升校園急救知識普及率。
長沙市120急救中心主任曾候霖表示,選擇急救知識科普進校園,是響應國家《基本醫療與健康促進法》和《湖南省現場救護條例》頒布實施的重要舉措。一個城市的急救知識普及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它的健康文明水平。現場救護不僅是醫務工作者的專利,更應該是廣大社會群體必備的基本生活技能。當代大學生有朝氣、有擔當,代表國家與城市的未來,在大學生中培養一批急救志願服務者,把這批種子播撒到社會中去,將會產生良好的示範效應。
據悉,市120急救中心將受訓後的教師及大學急救協會會員納入急救志願隊管理隊伍,訂製了急救志願者APP,計劃下一步接入120急救指揮調度平臺,通過平臺就近指揮急救志願者在急危重症發生的第一現場實施救護,填補專業急救人員趕赴現場前的空白檔,打造一條由現場救護、專業急救、院內搶救三環接力的應急生命鏈,對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搶救成功率、挽救生命、改善患者預後都具有重要意義。
瀟湘晨報記者梅玫 通訊員沈青松 彭甜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