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爭議巨大,晦澀難懂,屢遭禁毀,卻終成傳世名著

2020-11-25 堃哥我是文化人

說《尤利西斯》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應該是不會有太多人反對。不過,真正讀過這部著作的人可能並不多,想要讀卻最終望而卻步的人卻不少。而且,與《尤利西斯》如今在文壇的地位天差地別的是,它在誕生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受到了非常大的爭議,甚至被多個國家禁毀。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部爭議巨大,晦澀難懂,屢遭禁毀,卻終成傳世名著的作品。

先來認識一下《尤利西斯》的作者

詹姆斯·喬伊斯(1882-1941),愛爾蘭人,1882年2月2日出生於都柏林郊區拉斯加爾,1941年1月13日在瑞士蘇黎世離世。喬伊斯生長於一個天主教家庭,在16個兄弟姐妹中居長,父親是稅吏。

他少年時期就讀於天主教會辦的學校,受過嚴格的古典文化教育。1898年,他進入都柏林大學學習現代語言課程。期間,他的一篇評論易卜生戲劇的文章刊登在歐洲一家頗具聲望的文學雜誌上,令他的導師對其刮目相看。大學畢業後,他又結識了愛爾蘭文學復興運動中心人物威廉·巴特勒·葉芝、喬治·莫爾等,但他們的關係並不融洽,喬伊斯後來甚至成為文學復興運動的激烈反對者。

詹姆斯·喬伊斯

1902年,喬伊斯赴法國求學,但不久後即因為母親病危而返回愛爾蘭。在此期間,他愛上了農村姑娘娜拉,雖然娜拉從未接受過教育,但她的活潑幽默吸引了喬伊斯。1904年,兩人私奔,前往巴黎,27年後才正式結婚。他們在歐洲輾轉於法國、瑞士、義大利之間,生活艱辛。

喬伊斯的文學生涯也十分坎坷。他的第一部作品《都柏林人》是一部以傳統文體寫成的短篇小說集,該書1905年交稿。但因為出版社擔心書中個別字眼和人名會引起糾紛乃至訴訟,換了幾家出版社,甚至兩次毀掉已排好的版,這本書才在1914年問世。

喬伊斯一家於1915年遷居蘇黎世。這期間,他開始長篇小說《尤利西斯》的創作,這部小說後來在世界文壇掀起軒然大波,歷盡曲折,於1922年出版。接著,喬伊斯用17年餘生完成了最後一部作品《為芬尼根守靈》,也有譯作《芬尼根的守靈夜》。小說故事隱晦複雜,其中混用古今多種語言,夢幻般的語言中充滿雙關和暗示,看上去象一個精神失常者的囈語。該書的資助者對此頗為失望,喬伊斯心灰意冷之下甚至曾幾度輟筆。

詹姆斯·喬伊斯

喬伊斯晚年雖然有人資助,經濟狀況有所改善,但苦於眼疾惡化,加上愛女精神失常對他的刺激,於1941年病逝。這個時候,歐美的文學評論界已經幾乎沒有人再否認他在文學界的重要地位了。而到了今天,喬伊斯研究在歐美大學已成為專設課程,有關他的研究論著和評論亦層出不窮。

《尤利西斯》究竟寫了些什麼?

《尤利西斯》一書中涉及哲學、歷史、政治、心理學等,觸及到都柏林生活的各個側面,但其故事情節卻十分簡單,總共只描寫了1904年6月16日早晨八點到次日凌晨兩點這18個小時之內,三個人物在都柏林的活動。

史蒂芬在母親去世後一直沉浸在悲哀和懊悔之中,他因沒有聽從母親的臨終遺言而抱恨終生,又因在精神上與宗教、家庭和國家決裂而感到無所依託。布魯姆是猶太裔愛爾蘭人,他以給報紙承攬廣告業務為生。最後一個人物是布魯姆的妻子莫莉。

這天,布魯姆在都柏林四處奔忙,卻一無所獲。幼子的夭折,在他的心理上留下了不可彌合的創傷。他性機能減退招致妻子不滿,而莫莉在家招蜂引蝶,更讓他羞愧難當。他雖為都柏林人,給人的感覺卻始終是個漂泊流浪的異鄉客。他為人誠懇好客,卻常受人嘲弄奚落;他相當通達世故,但不免流於庸俗猥瑣。在道德衰敗,家庭分裂,傳統觀念淪喪的現代世界裡,布魯姆和史蒂芬在一家醫院相遇。

舞臺劇:尤利西斯

史蒂芬窮極無聊,喝得酩酊大醉,布魯姆為他解圍,悉心照料。在燈影閃爍中兩人相對而立,布魯姆在恍惚中覺得史蒂芬是他夭折的兒子,而史蒂芬覺得布魯姆是他精神上的父親。就這樣,史蒂芬找到了「父親」,而布魯姆找到了「兒子」。布魯姆深夜帶史蒂芬回家,他的妻子莫莉剛剛送走情人。當莫莉聽說史蒂芬以後要加入他們的生活時,這位歌唱演員朦朦朧朧地感到一種母性的滿足,還有隱隱的對一個青年男子的衝動。

喬伊斯通過對這三個人意識流的剖析,向讀者展現了他們的全部精神生活和個人經歷,力圖反映整整一個時代所面臨的問題和危機。作者好像用了一臺高倍顯微鏡,將漫長的時間和巨大的空間濃縮到十八個小時和方圓幾十裡的範圍之內。

《尤利西斯》最初的爭議

1918年,《尤利西斯》一書尚未完全脫稿時,喬伊斯因在英國找不到願意無刪節出版該書的出版人,只能在美國雜誌《小評論》上連載。當時已經有人勸喬伊斯停止連載,以免在全書出版前已成禁書。果然,美國報業當局於1919年1月查禁並焚毀該書個別章節。不久,美國「防止罪惡協會」對《小評論》提出控告。1921年2月,法院對該雜誌課以罰款,並禁止其繼續刊載《尤利西斯》。

因此,原來對這本書有興趣的出版商紛紛卻步。喬伊斯遷居巴黎後,結識了那裡的美國流亡者西爾維婭·畢奇,並說服她同意由她的書店「莎士比亞」出版該書。1922年2月2日,在喬伊斯40歲生日那天,兩本剛剛印好的《尤利西斯》送到他手中。值得一提的是,《尤利西斯》不得不在法國由不懂英語的工人排版印刷,而這種做法又給這部本來就晦澀難懂的小說增添了節外生枝的問題。

《尤利西斯》全書出版後,在英美文學評論界引起了很大反響。不少評論家認為傳統小說的固有形式被該書徹底改變了,喬伊斯的新奇手法和卓越技巧使當時其它作品顯得過時。但同時,也有不少人對該書的大膽直露風格感到無法接受。龐德、艾略特、海明威等人對此書大加讚賞,而伍爾芙、勞倫斯等人對之嗤之以鼻。

當時刊登在美國雜誌上的一幅漫畫可以看到這本書的火爆:一位美國少女猶豫地在問一名巴黎店員:「您有《尤利西斯》這本書嗎?」而事實上英美遊客的確擠滿了西爾維婭·畢奇的莎士比亞書店,並用盡方法混過海關,將書帶出法國。與此同時,大批寄往英美的《尤利西斯》被海關或郵局查獲並焚毀。

舞臺劇:尤利西斯

此後,不斷有紐約書商因非法出版或銷售該書而被判刑。1926年美國人盧斯非法在其雜誌上翻印《尤利西斯》部分偏重色情描寫的章節。喬伊斯為此徵集了167個世界名人的籤名以示抗議,迫使其停止非法翻印。

隨著《尤利西斯》德文、法文、日文譯本的相繼發行,更多的美國出版商表示願意出版該書,美國當局禁書標準也開始變化。1932年,由蘭登書屋出面聘請當時出版訴訟方面的權威莫裡斯·厄恩斯特為律師,再次為《尤利西斯》辯護。同年10月,法院裁定《尤利西斯》一書中某些章節「雖不堪入目,但旨在披露人性,並無刻意於色情之嫌」。由此正式允許該書在美國發行。1936年,英國亦對該書開禁。

圍繞《尤利西斯》一書的爭論,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側重點的變化。該書在一開始發表時,人們首先感到無法容忍的是其中有關性的坦率陳述。在喬伊斯看來,性是人物塑造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方面,這其中既包括兩性關係,又包括性心理活動,而有些心理活動原本就不「純潔」。《尤利西斯》一書雖然沒有像純粹的色情作品那樣,大肆渲染,津津樂道,但某些章節,特別是最後一章莫莉內心獨白中,涉及她與以往情人關係的文字,震撼了當時的輿論界,激起一片指責聲。以後,隨著各國對該書相繼開禁以及社會各界對其藝術價值的認可,把《尤利西斯》當做色情書籍的觀點逐漸消失。

《尤利西斯》更多的爭議

早期對《尤利西斯》爭論的另一焦點是喬伊斯用來反映生活現實的前所未有的直白方式。這本書被許多人指責為粗俗鄙陋之作,主要因為喬伊斯執意要表現「全面的人」,而「全面的人」涵蓋了傳統西方文學中認為不雅、齷齪而迴避的某些方面。同時期的作家奧爾丁早在小說全部出版之前就斷言喬伊斯「用其出色的才能使我們對人類感到厭惡」。伍爾芙則認為該書是「從街頭流浪漢身上的膿瘡中刮下來的東西」。

某版中譯本封面:混亂的畫面

30年代以後,人們的注意力逐漸轉向《尤利西斯》的藝術形式並嘗試理解它。但很快發現它是一部晦澀難懂的作品,甚至一位英國的郵電檢查員曾誤以為它是一種密碼。當時著名女作家曼斯菲爾德則認為它「晦澀難懂到了可怕的程度」。直到1942年,還有評論家說它能「和梵文一起束之高閣,因為要讀懂它實在太費力氣」。

小說的結構獨特怪異,是造成理解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喬伊斯向友人提供的寫作大綱顯露了他在小說結構方面的苦心孤詣。他不僅確定了每章的題目、時間、地點,還規劃了各不相同的「器官、學科、顏色、象徵、技巧」等項目。除各章自成體系之外,還在全書中將不同系統交織而形成一個更複雜的整體。然而,就客觀效果而言,很少有讀者能不經指點就全部體會到這些體系。喬伊斯自己也承認「系統化」可能過了頭。

文體變化多端,同樣加大了閱讀難度。喬伊斯不僅錘鍊字句,還進一步在每章節中使用與其它章節迥異的文體,來烘託主題的演變。詩人艾略特雖讚揚喬伊斯是偉大的英語大師,卻也覺得《尤利西斯》文體變化太多,成了「文體的反面」。當然,也有不少評論家對此嘆為觀止,認為這是該書「登峰造極」的一個方面。

此外,喬伊斯自稱此書是「百科全書式的」,因為書中引用了大量典故,來源五花八門,並且充滿暗示。雖然已經有學者經過深入研究和考證,對很多原來隱晦的地方做出了詮釋,但仍有一些地方眾說紛壇,莫衷一是。另外,還有說法認為書中一些謎團是喬伊斯有意設置的,來戲弄後世學者。甚至於對全書的主題到底是什麼,都還有爭論。

雖然迄今為止,能真正讀懂《尤利西斯》的人還是不多,但二戰之後,該書已成為西方文學界最為注意的著作之一。各國文學評論界普遍認為該書不僅代表意識流文學高峰,而且是非英雄文學的代表作。布魯姆的出現標誌著20世紀文學中非英雄的「現代人」的誕生,反映了現代小說有關人的觀念變化。

尤利西斯中譯本

喬伊斯的祖國愛爾蘭,當初查禁《尤利西斯》時最為堅決,也是最後一個開禁的國家,如今卻將每年的6月16日定為「布魯姆日」,並在當天舉行各種紀念活動。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學者運用計算機技術,根據喬伊斯的原始手稿和他親自改過的校樣,對《尤利西斯》進行了徹底校勘,糾正了由於其複雜的出版歷史而在各種版本中留下的大量誤校、遺漏,以及喬伊斯故意寫錯而被編輯「改正」的錯誤,總共達到了5000處之多,並於1984年「布魯姆日」在英美同時發行了新版的《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爭議巨大,晦澀難懂,屢遭禁毀,卻終成傳世名著。今天的話題就是這樣了,請關注堃哥,看更多有趣文章,謝謝!

本文由「堃哥我是文化人」原創。

相關焦點

  • 《尤利西斯》發表後,世界文學迎來輝煌時刻,那是屬於他們的時代
    《尤利西斯》是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的一部意識流小說,該作品發表後屢遭封禁,但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文學時代。它的晦澀難懂卻是出了名的,很少有人能看懂,不是因為它有都枯燥難懂的語言,或者是深奧的道理,而是其放蕩不羈的「大尺度」。
  • 尤利西斯「三部曲」:你是否真正讀懂了《尤利西斯》?
    書中對於多種語言、文字、典故的運用,讓這部本就晦澀難懂的意識流作品,更是難以通讀和理解,其實,對此喬伊斯也曾坦言道:「我在這本書裡設置了很多迷津,它將迫使幾個世紀的學者們來爭論我的原意,這就是確保不朽的唯一途徑。」這看似是一句調侃的話語,然而想要設置下這些迷津又談何容易?這種極其大膽的創新精神需要的不僅僅是一種敢於去挑戰傳統的勇氣,更是需要常人難以想像的知識儲備。
  • 《尤利西斯》:喬伊斯,讀懂了這本書,你真的不是一般人
    《尤利西斯》:喬伊斯,讀懂了這本書,你真的不是一般人有三本書,被西方文學界公認,最難讀,最容易半途而廢,這就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還有這一本,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很多讀者聽說了它的大名,興衝衝的翻看,結果幾頁下去
  • 奇書《尤利西斯》爆紅
    《尤利西斯》雖然位居20世紀百大英語小說之首,但它的深奧難懂也是出了名的,連心理學家榮格 都用了3年才讀懂。《尤利西斯》全書一共18個章節,講述了1904年6月16日早上8點至次日凌晨2點發生的故事。每個章 節講述一天中一個小時之內發生的故事,每個章節都具有獨特敘事風格,每一章都和《奧德修紀》的一 個章節相對應。
  • 《尤利西斯》據說世界上只有不到35個人讀懂了這本書
    《尤利西斯》是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22年。其作為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被譽為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之首,並被奉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關於作者:詹姆斯·喬伊斯,愛爾蘭作家、詩人。
  • 讀《尤利西斯》
    ∞《福建文學》雜誌 2020年第8期 讀《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據稱是「所有有趣的小說中最難懂的一部,同時也是難懂的小說中最有趣味的一部」。
  • 高考滿分作文熱議不斷:晦澀難懂與樸實無華,哪一個才是好文章?
    其閱卷組組長陳建新給出的理由是:文字的老到與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想必很多網友已經看過原作文,這裡就不拿出來了,只是向大家說明一下,到底什麼才是好文章?第一位閱卷老師的評分只有39分,本人認為該位老師的評分標準較為合理,作文不是顯擺的地方,而是表達思想,闡明觀點的地方。
  • 《尤利西斯》引發的戰爭
    ——亨利·米勒評詹姆斯·喬伊斯要說《尤利西斯》是文學名著,如今不會有幾個人反對了。這本書看的人不多,看不懂的人,也不敢說它的壞話。世界各國的圖書館引進它,權威報刊的文學名著盤點不會遺漏它,它像一塊寶石,看到的人都被它的光彩吸引,但在最初,《尤利西斯》不但賣得不多,還給出版社惹來了麻煩。
  • 《尤利西斯》——意識流開山之作
    大家好,這幾天因為忙著寫論文斷更了兩天,今天要恢復我的推書之行,前段時間在讀書軟體上看到了一本看名字就很吸引我的書,於是我果斷點開了那本書,書名叫《尤利西斯》,作者是詹姆斯.喬伊斯,看了前面序言部分,才發現這本書很不簡單,這本書能夠惠及後人真的經歷了很多,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本書的寫作背景
  • 據說全世界只有36人讀懂《尤利西斯》,為啥人們又去瘋狂的崇拜它
    ——《尤利西斯》《尤利西斯》作者:詹姆斯·喬伊斯 , 1882-1941 作家、詩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尤利西斯》共十八章,三個部分,英文原著700多頁。它的晦澀難懂,更多來自於它大量的引經據典。如此篇幅,只寫了1個人在1904年6月16日這一天遇到和發生的故事。至於為什麼是6月16日呢?因為這一天是喬伊斯與一見鍾情的妻子諾拉初次約會的日子。
  • 把晦澀難懂的古詩詞講成段子,64歲一不小心成網紅,這才是國學!
    把晦澀難懂的古詩詞講成段子,64歲一不小心成網紅戴建業外表看上去精神、清朗,似乎和尋常老頭沒什麼區別。但是戴教授講課詼諧幽默,在華中師範大學,想去蹭一堂戴教授的課,都要提前排隊許久。理解象形文字的偉大「橫平豎直」的中國漢字,是經典的象形文字,比起字母堆砌而成的英語,漢字本身就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深入骨髓的浪漫情懷。教孩子讀漢字、寫漢字,認識《三字經》、《千字文》,理解其中意,才能真正讀懂國學。2.
  • 中國有四大奇書和四大名著,但是七大名著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們很難說為什麼四大名著成為最後被推崇到我們當今社會,就算不是必讀也是必須知道的原因。但是我想可能從他們誕生的年代起,從他們的通俗性和流傳性,無算是官方還是民間基礎,都無法再列舉出其他可以與之比美的。所以四大名著更像是自然的形成,而不是刻意人為。它們是一次經歷歲月曆練,終成經典,是經得起歷史的檢驗的。
  • 本田翼評三大人氣漫畫 鬼滅咒術好讀海賊王晦澀難懂
    本田翼評三大人氣漫畫 鬼滅咒術好讀海賊王晦澀難懂 時間:2020-11-24 11:19:02
  • 日本女星吐槽《海賊王》晦澀難懂,結果被網友回擊:只是你沒腦子
    然而就當粉絲詢問起本田翼對當下三大漫畫看法的時候,她居然不假思索的給出了如下這番回復---「《鬼滅》和《咒術回戰》是比較淺顯易懂和好讀的,但我對《海賊王》一直沒好感,一直搞不清它的劇情發展也記不住裡面的人物,它實在太晦澀難懂了」
  • 對中國小說發展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是這樣一部長久被禁毀的小說!
    如此夜夜交戰,終被父親的侍女——飛紅撞破春局。父親的侍女就是父親的女人,還不知道你倆都幹了一些什麼?嬌娘只得賄賂她了。給錢了,嘴就閉了。申純還是很實誠的,不只是玩玩就完事,後來就派媒人來提親。墳上常有鴛鴦成對,上下飛翔。這是名著《搜神記·韓憑夫婦》中著名的結尾,也是名著《孔雀東南飛》中著名的結尾。此為「承上」!——這部小說是《嬌紅記》,是中國現存的宋以後中篇文言文小說中最早的一部小說!嬌,是指嬌娘;紅,是指飛紅。
  • 程朱理學晦澀難懂,該如何讓百姓理解接受?朱熹:添加現實基礎
    但問題是程朱理學作為一種相對抽象的哲學理論體系,晦澀難懂,就連受教育水平普遍較高的現代人理解起來都極為費勁。那麼封建時期那些受教育水平極為低下,甚至存在大量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民間普通百姓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 物理學四大神獸,有一個已經被消滅,最早出現的那個晦澀難懂
    最早出現的「神獸」是芝諾的烏龜,它所對應的理論是微積分,這個幫助人們解決了大量測算問題的理論,十分晦澀難懂,卻在學術界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公元前500年左右,芝諾就提出了烏龜運動不可分性的理論,並且有關無窮小的概念也需要加入進來,不是簡單的追及問題,人們到今天都沒有得到這個問題的準確答案。
  • 建國後,六大名著為什麼刪減為四大名著?刪掉的兩本人盡皆知
    除此之外,還流傳著不少名家著作,提到名著,相信大家腦海裡第一反應肯定是《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這耳熟能詳的四大名著。的確,這四大名著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影視圈也多次翻拍或者改編,讓它們以更直觀的形象呈現在我們眼前,使我們能更加簡潔明了的去了解和認識它們。
  • 他將《尤利西斯》首次引進國內,為林青霞與季羨林牽線會見
    42歲入行,創立了影響萬千文學青年的《譯林》雜誌;幾乎白手起家,搭建起如今文藝出版社翹楚譯林出版社;一個不懂文學與翻譯的「門外漢」,卻與一批翻譯大家結為摯友;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國內首度引進《追憶似水年華》《尤利西斯》等多部西方小說,逆境中啃下公認硬骨頭……資深出版人李景端的每段經歷,幾乎都能用上一個轉折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