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據說世界上只有不到35個人讀懂了這本書

2021-01-07 我們窮只此一身青春

《尤利西斯》是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22年。其作為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被譽為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之首,並被奉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

關於作者:

詹姆斯·喬伊斯,愛爾蘭作家、詩人。1882年2月2日出生於都柏林,1941年1月13日卒於瑞士蘇黎世。

主要作品是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1914)描寫下層市民的日常生活,顯示社會環境對人的理想和希望的毀滅。

自傳體小說《青年藝術家的自畫像》(1916)以大量內心獨白描述人物心理及其周圍世界。

代表作長篇小說《尤利西斯》(1922)表現現代社會中人的孤獨與悲觀。

後期作品長篇小說《芬尼根的守靈夜》(1939)借用夢境表達對人類的存在和命運的終極思考,語言極為晦澀難懂。

他一生顛沛流離,輾轉於的裡雅斯特、羅馬、巴黎等地,多以教授英語和為報刊撰稿餬口,又飽受眼疾折磨,到晚年幾乎完全失明。其作品結構複雜,用語奇特,極富獨創性。

小說《尤利西斯》以時間為順序,描述了主人公,苦悶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廣告推銷員利奧波德·布盧姆於1904年6月16日一晝夜之內在都柏林的種種日常經歷。喬伊斯將布盧姆在都柏林街頭的一日遊蕩比作奧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同時刻畫了他不忠誠的妻子摩莉以及史蒂芬尋找精神上的父親的心理。小說大量運用細節描寫和意識流手法構建了一個交錯凌亂的時空,語言上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

史蒂芬已經有了一個生理上的父親西蒙·迪達勒斯,但是史蒂芬只把他當成肉體上的父親,他認為自己有能力變得成熟,也可以成為一名父親,然而,由於父親西蒙·迪達勒斯的批評和缺乏理解並沒有成功。因此史蒂芬所尋找的父親只能是一個象徵性的父親,這個父親可以允許史蒂芬自己也成為一名父親。布盧姆尋找兒子從很大程度上講則是因為他需要一個後代來鞏固自己的身份和延續香火。由此可見,史蒂芬和布盧姆兩人都希望通過尋求為父之道來鞏固他們各自的身份。

喬伊斯通過描述一天內發生的單一事件向人們展示了一幅人類社會的縮影,通過對一個人一天日常生活和精神變化的細緻刻畫揭示了人類社會的悲與喜,英雄與懦夫的共存以及宏偉與沉悶的同現。

對這部小說較為貼切的評價是這樣說的,「所有有趣味的小說中最難懂的一部,同時也是難懂的小說中最有趣味的一部。」

心理分析大師容格讀完《尤利西斯》後,曾給喬伊斯寫信:「我花了三年時間才讀通它。我很感激你寫了這部書,我從中獲益不少。但我大概永遠不會說我喜歡它,因為它太磨損神經,而且太晦暗了,我不知你寫作時心情是否暢快。我不得不向世界宣告,我對它感到膩煩。讀的時候,我多麼抱怨,多麼咒詛,又多麼敬佩你啊!全書最後那沒有標點的四十頁真是心理學的精華。我想只有魔鬼的祖母才會把一個女人(摩莉)的心理捉摸得那麼透。」

人稱《尤利西斯》為「天書」,其晦澀可想而知。當年喬伊斯寫它時,就以努力讓大家看不懂為己任,1994年的中譯本裡僅注釋就有5991條。

難讀懂是真的,文學神作也是真的。多數人觀看途中都會選擇棄看,但還是推薦各位讀者去看一看,體驗一下。讀不懂沒關係,把這本書推薦給你朋友,或者關係不好的人。

相關焦點

  • 全世界只有35人讀懂的小說——《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更是被譽為「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之首」,也被許多文學評論家被奉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以及「本世紀人類在文學創作上的一宗奇蹟」。這足以見得《尤利西斯》備受矚目和推崇。但是,在《尤利西斯》取得這些許多光鮮的稱號的同時,它也被無數人稱為「最難讀的小說之一」。據說,在全世界數以萬計的讀者中,只有35個人真正讀懂了這本書。
  • 據說全世界只有36人讀懂《尤利西斯》,為啥人們又去瘋狂的崇拜它
    今天推薦這本書,小編的內心是忐忑的。畢竟,這是人類文學史上的頭號奇書 ——聽過的人成千上萬,但讀過的人百裡挑一。讀過的人也不少,但讀懂的人——據說世界上不超過36個!就是它!——《尤利西斯》《尤利西斯》作者:詹姆斯·喬伊斯 , 1882-1941 作家、詩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尤利西斯》共十八章,三個部分,英文原著700多頁。
  • 《尤利西斯》:喬伊斯,讀懂了這本書,你真的不是一般人
    《尤利西斯》:喬伊斯,讀懂了這本書,你真的不是一般人有三本書,被西方文學界公認,最難讀,最容易半途而廢,這就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還有這一本,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很多讀者聽說了它的大名,興衝衝的翻看,結果幾頁下去
  • 尤利西斯「三部曲」:你是否真正讀懂了《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一直被認為是意識流作品中最難讀懂的作品之一,而它的作者詹姆斯·喬伊斯也著實是個太「調皮」的人,他僅僅用三個人的18個小時,就設置下了重重的迷障,讓後世之人,費盡心思去破譯、去理解,作為意識流文學的開山鼻祖,喬伊斯確實給我們留下了不下的難題。
  • 尤利西斯的深度和價值
    尤利西斯,開頭我看了幾遍,從我知道有這麼一本書,看了前面,就被他那乾淨的語言所吸引,然而在前面來說,我終究進入不了作者,寫的是南還是北的遊戲之中。尤利西斯。在世界文學來說。是能排上名次的。我發現我能讀懂了她。我懷著無比的心情,也暗自告訴自己。今年無論如何,我要讀懂她,走進她的世界,與作者當時寫這樣一本書是什麼心情。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無論是從故事本身來說,還是從社會價值,都值得一讀。我發現我常時間不讀書,心情開始浮躁了起來。變得心胸狹窄。讀了後,我依然在回味文中的故事。還有那文中的主人翁。
  • 《尤利西斯》引發的戰爭
    長篇小說《尤利西斯》是這位偉大作家的代表作,被後世讀者奉為文學經典,但在其出版之初,卻遭遇了一系列牴觸和批判。「他是當今無生命文學的高級教師。他用一種象形文字寫作,連他的崇拜者和高徒都破譯不出來。他將自己埋在埃及方尖塔下,塔上的字沒人能讀懂。」
  • 奇書《尤利西斯》爆紅
    《尤利西斯》雖然位居20世紀百大英語小說之首,但它的深奧難懂也是出了名的,連心理學家榮格 都用了3年才讀懂。《尤利西斯》全書一共18個章節,講述了1904年6月16日早上8點至次日凌晨2點發生的故事。每個章 節講述一天中一個小時之內發生的故事,每個章節都具有獨特敘事風格,每一章都和《奧德修紀》的一 個章節相對應。
  • 《尤利西斯》:爭議巨大,晦澀難懂,屢遭禁毀,卻終成傳世名著
    但因為出版社擔心書中個別字眼和人名會引起糾紛乃至訴訟,換了幾家出版社,甚至兩次毀掉已排好的版,這本書才在1914年問世。喬伊斯一家於1915年遷居蘇黎世。這期間,他開始長篇小說《尤利西斯》的創作,這部小說後來在世界文壇掀起軒然大波,歷盡曲折,於1922年出版。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愛爾蘭:《尤利西斯》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普倫基特少校是「那身著卡其軍裝的尤利西斯」,而他的妻子則和珀涅羅珀一樣成年累月地縫製一床巨大的衾被。她在被子上繡以鳥類圖案,「讓那盲眼的鳥兒唱起歌來」(這裡沃爾科特一語雙關暗指荷馬這位盲眼的吟遊詩人)。沃爾科特本人也走入詩歌,成了其中的一個人物。就像他所發現的那樣,結局是一個令人哀傷的反轉,茉德的被子最後沒有蓋在她公公的靈柩上,而是蓋在了她本人的靈柩上。
  • 小學生讀懂《哈利波特》英文原版!靈魂拷問:怎樣才算讀懂一本書
    有小夥伴說六七歲就能讀懂了,有高中生說高中了還讀不懂,有的說讀懂《哈利波特》英文版一點都不難,有的說除了咒語外其他一概看不懂,還有的說:這群孩子太嘚瑟,小小年級居然敢說自己讀懂了……我還看到,三四百條的激烈討論背後,是上萬人的閱讀,也有三四百人悄悄地收藏學習。只有一小波的焦點落在「讀懂」的判斷上。
  • 《尤利西斯》——意識流開山之作
    大家好,這幾天因為忙著寫論文斷更了兩天,今天要恢復我的推書之行,前段時間在讀書軟體上看到了一本看名字就很吸引我的書,於是我果斷點開了那本書,書名叫《尤利西斯》,作者是詹姆斯.喬伊斯,看了前面序言部分,才發現這本書很不簡單,這本書能夠惠及後人真的經歷了很多,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本書的寫作背景
  • 到此一遊|穿上復古服裝,走進《尤利西斯》的故事
    1882年,喬伊斯出生在愛爾蘭的都柏林,並在這裡生活了22年,這座城市的許多角落都留下他的足跡。《尤利西斯》中的部分情節1:1還原了當時都柏林街頭巷尾的樣貌。如今,人們探訪喬伊斯故居,最常去的是喬伊斯中心,這座18世紀的三層小樓裡面有喬伊斯睡過的床、用過的菸灰缸,牆上的鏡框裡則擺著其他十多處喬伊斯故居的照片。
  • 尤利西斯的奇妙世界~存在主義的問題可以得到解答嗎?
    說到《尤利西斯》這本書,首先想到了榮格對它的評價,榮格文集裡有一段話,是榮格的叔父和他的對話:叔父一天在街上攔住我,問道:「你知道在地獄裡魔鬼是怎樣折磨靈魂的嗎?」我說不知道。他回答說:「他讓它們期待著。」
  • 《尤利西斯》發表後,世界文學迎來輝煌時刻,那是屬於他們的時代
    《尤利西斯》是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的一部意識流小說,該作品發表後屢遭封禁,但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文學時代。它的晦澀難懂卻是出了名的,很少有人能看懂,不是因為它有都枯燥難懂的語言,或者是深奧的道理,而是其放蕩不羈的「大尺度」。
  • 貓奴必備:只一本書讀懂貓咪
    看她每天糾結在養與不養之間徘徊不定,便向她推薦了這本《新手養貓:從行為解讀到溫暖相伴》,希望她在看過這本書後可以更加明確自己是否可以承擔起養貓的大任。《新手養貓:從行為解讀到溫暖相伴》的作者貓醫生的小黑板(本名徐斌)是名職業獸醫師,從事動物臨床診療12年。微博@貓醫生的小黑板,暱稱「貓醫生」。
  • 讀不完的「天書」《尤利西斯》
    有兩部大部頭作品——愛爾蘭著名作家詹姆斯·喬伊斯所著的《尤利西斯》。這套書的購買時間大約在1996年,當時朋友說,上海人現在正在排隊購買一本書,叫《尤利西斯》,她想買一套,為我要不要,她可以託朋友從上海寄來。  這本書單冊定價58元,兩冊116,當時我的工資剛剛400塊。可是愛書如命,當即決定要一套。  半月後收到此書,裝幀設計十分漂亮,著名作家蕭乾、文潔若翻譯,作者是個穿紅衣的老頭,也招人喜歡。
  • 這6本堪稱「天書」的意識流小說,你能讀懂嗎?
    有些書我們都知道這是經典,非讀不可,但基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我們沒法讀完它,甚至連拿起它的勇氣都沒有。而這其中,那些沒有什麼故事情節、以人物意識流動過程來構建篇章布局的「意識流小說」佔了絕大多數。可儘管如此,它的優點還是遠遠超過閱讀難度上的缺陷。因為相比於同時代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和後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喧譁與騷動》,沒有哪本書能像這本煌煌巨著一樣,用七卷之多的文字展示出紛繁美麗的法國社會形態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內心。
  • 喬伊斯、《尤利西斯》與西方言論審查
    此書1748年出版後,受到廣泛追捧,不僅擁躉如雲,民間還出現了許多「手抄本」,因主人公形象實在深入人心,書商乾脆將這本書易名為《芬妮·希爾》。克利蘭本想靠《芬妮·希爾》賺個盆滿缽滿,沒想到卻再次陷入牢獄之災。1749年,英國教會痛斥這本書「傷風敗俗、誘人犯罪」,要求政府迅速查禁。國務大臣洛德·紐卡斯特爾隨即下令,逮捕了克利蘭本人和相關書商。
  • 他將《尤利西斯》首次引進國內,為林青霞與季羨林牽線會見
    「如今列入西方經典的《尤利西斯》,最初進入中國市場卻頗費了一番周折。」李景端談到,在藝術手法上,詹姆斯·喬伊斯所著《尤利西斯》被稱為現代意識流小說的巔峰之作,但因書中涉及一些兩性關係描寫,關於它的爭論一直持續,這部小說於1922年首先在法國出版,而在英美兩國長期被視作禁書。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還沒有一個中文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