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這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年份!這一年,一幕幕三國大戲緊鑼密鼓的上演,著實讓人目不暇接。持續了兩年的漢中之戰終於落下了帷幕,緊接著關羽揮師北上進攻襄樊,接下來又是水淹七軍,緊接著又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局面突然急轉直下,關羽敗走麥城,最終被俘……
毫無疑問,關羽正是這一年絕對的主角,悲情主角!不過他雖然身死,但是其個人的聲威卻得到了一個「威震華夏」的評價,使其地位遠高於同一期的趙雲、張飛、張遼等一流將領。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襄樊之戰是如何成就關羽的!
一、戰略上,這是有可能鼎定乾坤的一戰
在襄樊之戰前,劉備和曹操才剛剛在漢中直接硬槓了一把,曹操固然是完敗,但是劉備方面卻未能全勝,漢中的人口絕大多數被魏國擄走,劉備贏了戰爭卻得了一片空地。此時此刻,曹魏遭遇重創,但是劉備集團在益州方面亦沒有能力進一步北伐。
另一方面,東面的孫權正在進攻合肥。是的,這一年的開頭,孫權與曹操並未聯合,甚至是在合肥還爆發了戰爭。此時,曹操不得不令張遼鎮守東線抵抗孫權,甚至是派不出援軍去支援。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此時的曹魏西線被打殘了,東線被孫權拖住了,現在三國局面正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之中。但是這種平衡如果持續下去,對曹魏是最有力的!因為他人口最多、國力最強,所以「回血」自然也是最快的。
而關羽正是在這個時候,蜀漢唯一可能動用的機動力量!他也恰恰在此時看準了這個打破平衡的時機,一旦他能夠在中線突破,那麼勢必將推到使曹魏崩盤的第一個「多米諾骨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襄樊之戰爆發了!
二、戰術上,這是極有可能成功的一場戰役
很多黑關羽的觀點,主要集中在關羽以弱擊強,以荊州不足一半的區域獨自面對魏吳兩國的夾擊,是自取敗亡!實際上這種觀點有事後諸葛亮之嫌,當時關羽的主要對手僅僅只是曹魏一家!
如前文所述,就在這同一年,孫權還在合肥和曹操幹了一仗!實際上孫權與曹操的聯合,是隨著襄樊之戰的發展而變化的,當關羽已經有可能佔據荊州以北全境的情況,才使得孫權不敢坐視成敗,而下定決心偷襲荊州的!
在開戰之前,曹魏方面還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宛城的侯音、衛開發動叛亂,這就使得曹仁不得不從荊州一線調兵平叛,此外隨著戰事的進展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都已經投降關羽,另外在宛城、許昌周邊活動的孫狼盜匪集團也開始積極動作,準備接應關羽北上……這麼看起來,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機簡直好到了極點!
而兵力方面,關羽進攻荊州調集了水陸兵馬三萬餘,後來又從荊州抽調了一萬人,共計約四萬大軍;而曹魏方面有于禁的三萬大軍,曹仁的數千樊城守軍,另外有徐晃的一萬新軍增援,另外孫權與曹操和解之後,從東線趕來增援的張遼不算在內,曹魏人也不超過五萬人,且一個「水淹七軍」就幹掉了于禁的三萬精銳,剩下的新軍居多戰鬥力多半不如蜀軍。
所以,這一仗關羽是很有可能獲勝的!
三、這一戰聚焦了整個華夏的目光
原本按照曹操的思路,正面扛住關羽的進攻問題應該不大。但是不曾想關羽前期卻打瘋了,上來一個水淹七軍直接把于禁的三萬精銳給幹了!三萬,而且是精銳,這是曹魏救援荊襄的主力,直接完蛋了!這就造成了曹操措手不及,當時關羽的先頭部隊最遠已經打到了潁川郟縣附近,距離魏國的國都許昌也只有四十裡的路程。這也就是為什麼曹操要考慮遷都了,實在是敵人已經快要打到自己眼皮底下了!
曹操都要遷都了,整個北方自然是被徹底震動了!而在這同時,南方的孫權也坐不住了,因為他看到了關羽如果獲勝將佔有荊州北部全境,尤其是襄樊之地全部落入蜀漢手中,一方面阻擋了自己北進的步伐,另一方面若是蜀漢順江而下向自己發動進攻,這就使得自己將會陷入非常不利的境地。
好,孫權和曹操現在都坐不住了。那麼接下來,我們看一看此時關羽面臨的敵人又是何等華麗的陣容!
曹操與孫權聯合之後,立刻調集東線部隊馳援荊襄。首先是徐晃率一萬新兵趕到,挫敗了關羽的正面攻勢,此後還有從合肥一線趕來的張遼,還有在樊城正面硬槓關羽的曹仁,再算上前面幹掉的于禁和龐德……曹魏方面的「五子良將」有四個都在襄樊戰場!
孫權方面呢?呂蒙打江陵,陸遜打公安(南郡),朱然、潘璋截斷關羽後路,其中參戰的還有韓當、蔣欽、周泰、丁奉等名將,筆者寫到這裡都不禁要感嘆,東吳為了荊州算是拼了,這已經是吳國當時最豪華的陣容了!
好了,當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的時候,關羽是真的不得不敗了!但是他依然是雖敗猶榮、雖死無憾!
圖/來源於網絡
文/華夏問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