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與北靜王水溶的初見,就在賈家寧府秦氏出殯之時。在此一回,原著特意點出了北靜王水溶的年齡,北靜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才貌雙全,那賈寶玉素日就曾聽父兄親友人等說閒話時,贊水溶是個賢王。列位著眼,這北靜王年未弱冠,古時弱冠之年是指20歲,可見這水溶還不到20。然而,生在宮門之中,水溶雖年紀輕輕卻是心思縝密,說話滴水不漏,且頗有些年少輕狂!水溶現身時,排場極大,坐大轎,鳴鑼張傘而來,至棚前落轎。手下兩傍擁侍,人眾不得往還。這就為鶺鴒香珠的出現,埋下伏筆。
北靜王水溶現身為寧府秦氏送殯,使得賈珍、賈政闔家男丁受寵若驚,皆當道匍匐。過禮後,水溶又提出見賈寶玉,並且送上了見面禮,水溶又將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來,遞與賈寶玉道,今兒初會,倉促竟無敬賀之物···賈寶玉連忙接了,回身奉與賈政,一齊謝過。列位別看只是一串念珠香串,細品此物的來歷,頓覺心內一驚!這串念珠是什麼來歷?水溶說的非常清楚,此即前日聖上親賜鶺鴒香念珠一串,權為賀敬之禮。這一句話雖然簡短,確實關乎賈府被抄家的重中之重!
由北靜王這話可以得知,這串鶺鴒香珠,是宮中之主所賜。正所謂君臣有別,君所賜貴重之物,按正常,應該恭恭敬敬的尊奉在王府,方才不算失了規矩本分,亦是為臣之道。然而,水溶卻沒有,他卻大刺刺隨手戴在了身上。戴著就戴著吧,他竟然轉手就贈給了賈寶玉!列位只要細看這「鶺鴒」二字的深意,就知曉此物是短短不可送人的!鶺鴒,本意說的是一種鳥類,古籍記載這種鳥有一個令人淚目之處,那就是非常團結和睦。
鶺鴒群鳥中,若有一隻飛遠,其餘便會鳴啼不住,呼喚飛鳥歸巢。故而,古人以這鶺鴒代指兄弟!正所謂鶺鴒在原,兄弟急難。北靜王水溶得皇兄御賜這串鶺鴒香珠,其實正是人家向他示好,以兄弟情分拉攏水溶。此一舉,暗示北靜王水溶確實很有勢力能量,才會得到這般籠絡,於公於私於情於理,他都應當把這串鶺鴒香珠奉在王府。很顯然,水溶不以為然,抑或是不吃這一套,他竟然轉頭就把這極富深意的鶺鴒香珠,賞賜給了四王八公之列的外戚賈家!這就有點大不敬的意味了。
是北靜王水溶不知道這鶺鴒香珠的深意嗎?連林黛玉一個閨閣之女都知道,他一個自幼生在宮門之中的人,絕對沒有不知道的可能。故而,水溶把這鶺鴒香珠賞賜給賈寶玉,正是有心為之,且居心叵測!說白了,北靜王水溶跟賈府子弟再好,兩處也不可能稱兄道弟,畢竟身份懸殊明擺著。這就意味著,他是故意拉賈府下水。列位試想,如此兄弟互贈之物,竟然落到賈府手裡,若宮中之主知道了,會作何感想?一則肯定會怨懟北靜王水溶不敬,枉負了他一片兄弟好意。二者必然還會遷怒賈府。
可嘆賈政、賈赦、賈政幾位老兄弟,混跡仕途數十年,卻看不出北靜王的手段,輕而易舉就著了道。老少兩輩子人,竟然還沒有林黛明白,林黛玉一見這鶺鴒香珠,立刻想到書裡的典故,明白這是男子之間稱兄道弟互贈之物,絕不是她一個閨閣之女能戴的,故而直接扔在地上。若是賈政等人能窺破這鶺鴒香珠的玄機,婉拒不收,不知會是何種下場?不過,賈政也很為難,他絕沒有敢推脫的膽量,賈府橫亙北靜王水溶與宮中的角力,也是無可奈何。最終遭禍被抄家,早已是覆水難收很難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