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食到北鬥發射,為什麼網友都愛在直播間裡許願?

2020-12-15 中信出版集團

最近幾天,大家的社交話題貌似都被天文學霸佔了。

比如,今天(6月23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直播間裡,除了收穫到全國人民對祖國祝賀之外,還有不少真誠的許願:「希望我能成功上岸」、「祝弟弟中考成功」……

圖片來源:微博@人民日報

兩天之前(6月21日),大家的焦點則是21世紀以來最大的日環食——「金環日食」。

這次日食,太陽直徑的99.7%都被月亮完全遮掩,從觀賞性上來說,甚至比日全食更難得一見。

據說,這次日食最精彩的時刻只在分秒之間,要是能看到這枚完整的金環,那你可真是個幸運兒!

But,阿信身邊的小夥伴們卻說,這次的日食加上水逆,運勢會衰出新境界,是時候看看佔星師的微博找點補救措施了……

So……作為一個有著4000年天文史的文明古國,今天就先來聊聊,為什麼人們總會情不自禁地藉助天象許願、佔卜呢

佔星學與天文學,一對難解難分的「雙生子」

其實,關於佔卜、許願、運勢測算這些話題,還蠻容易引起代際衝突的。

畢竟,對於媽媽奶奶那兩輩人來說,大概只有從生辰八字裡才能解讀出人生的奧義。

但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宇宙探索時代的新時代青年來說,真正的運勢,必須得到「宇宙科學」的加持,才具有信服力。

對,我們一邊鄙視八字算命是偽科學,卻一邊投入星座運勢的懷抱。

表面上,當代年輕人的運勢觀十分符合現代科技潮流,但背後,也只不過是一套流傳了數千年之久的西方星佔學把戲。

其實今天我們談論的星座、水逆等等這些,用專業行話來說,屬於「生辰星佔學」或者「天宮圖星佔學」。

它的核心是根據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由星佔學家推算出此刻太陽、月亮和五大行星在黃道12宮中的位置,再由這些星象繪製出的一幅「算命天宮圖」。

憑藉這張圖,星佔學家就可以預言這個人一生的禍福和命運,包括身體是不是健康,人生是不是順利等等。

這種做法,最遠可以追溯到劃分出了黃道十二宮的古巴比倫文明,傳到古希臘後,古希臘人使之發展得更精確、更精緻,並且基本定形並流傳至今。

克羅狄斯·託勒密,希臘數學家,天文學

一些著名的天文學家,如託勒密,同時也是著名的星佔學家。

託勒密留下了經典的星佔學著作《四卷書》,在整個中世紀,這被認為是星佔學的聖經,就像他的《至大論》是天文學的聖經一樣。

還有,被作為著名天文學家、物理學家的克卜勒,背地裡還是那個時代在全歐洲都相當有名的星佔學家。

有一陣子克卜勒非常貧困,他不得不靠星佔學謀生,他編星佔曆書賣錢來維持生活,因為這種曆書發行量很大。

克卜勒曾經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為一場戰爭佔卜,雖然結果對皇帝有利,但還是會勸諫皇帝,打仗不能光信這種有的沒的,很良心了

到了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直至17世紀,星佔學家在西方社會則扮演著更加重要的多重角色。

他們一方面是醫生,給人看病。

因為古代西方的醫學理論和星佔學密切結合在一起。比如服用藥物,那時的醫學理論相信,要看天體運行到什麼位置上,服藥才會有效。

在喬叟著名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裡,有一個醫生,他整天講星佔學,要看好了時辰才能對病人下藥

另一方面,星佔學家還扮演著今天的心理諮詢醫生的角色。

當時老百姓和達官貴人,如果生活中遇到了困難,比方說求職、戀愛、家中財物失竊,等等,都會去找星佔學家。

之後,隨著現代天文學的興起,星佔學的市場才逐漸減小。但是它從來也沒有完全退出。西方今天仍然有很多星佔學活動,連某些美國總統也信星佔學(如裡根總統)。

今天,星佔學早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於東西方年輕人世界中的潮流文化元素

中國古代,佔星是一種國家行為

星佔學並不僅僅是西方專利,其實通過天象進行佔卜,中國的歷史更為久遠、理論基礎也更為深厚。

只不過與西方注重於個人零售業務不同,中國的星佔學往往都是承接的國家大單。

江曉原教授在其《中國星佔學類型分析》一書中將中國古代的這種星佔學形象地稱作「軍國星佔學」。

天文學在國家政治中的作用,早就已經貫穿於整個中國古代史。正是通過歷史記載中與上天的頻繁「對話」,中國古人豐富的思想才得以呈現。

法國天體物理學讓-馬克·博奈-比多在《4000年中國天文史》中就認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天空就是中華文明思想的源頭

中國古人講「天文」,觀天識象,實則是在佔星。自遙遠的夏朝起,人們有了最早的宇宙觀,他們將天與地直接對應起來,並認為君王就是聯繫天地的中間人。

1988 年,考古人員在河南濮陽附近的一座墓中發現了與中國古代方位有關的最早的天文圖。

圖:《4000年中國天文史》

東漢,劉向結合「天人感應」學說,提出了「日者天之象,君父夫兄之類,中國之應也」,也就是說太陽代表君王,而一旦發生了日食,太陽被黑暗掩蓋,就預示著君王乃至國家即將處於危機之中。

例如,《乙巳佔》中就寫到:

「日蝕,則失德之國亡。日蝕,則王者修德。修德之禮,重於責躬。是故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

開元七年(719)五月日食出現後,唐玄宗就「素服以候變,徹樂、減膳,命中書門下察繫囚,賑饑乏,勸農功」。

這裡「素服、徹樂、減膳」,即帝王「責躬」的修德活動。

《張果老見明皇圖》

君王們必須解讀天象,才能明白上天的旨意,這一特性使中國的天文學成為官方首要科學。

科學家,包括天文學家和佔星家,為君王的決策提供依據,如同現在的外交和軍事顧問。

不過,這種特權有時卻並不令人羨慕。對此,公元前7世紀的《尚書》政典篇中記載: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

馬王堆出土的《彗星圖》

另外,根據江曉原教授的研究,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是,中國古代佔星的吉兇對比,大概是一比九

這是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是道德化、人格化的。古人認為,上天是扮演著嚴父的角色,嚴父很少表揚孩子,只會指出不足,這其實是傳統人倫在政治層面的一種映射。

所以,從一個中國人的角度來說,有事沒事最好不要求助於天象,一般都不會有好結果的,何必給自己添堵呢?

中國古代天文學究竟有多輝煌?

對於古代中國來說,雖然是一種近乎迷信的觀念支撐起了中國天文學的發展,但這也不能掩蓋住中國天文學的光芒。

在近代之前的4000年時間裡,中國人一直是世界上最為勤勉、最為精確的天文觀測者。

北京古觀象臺,建於1442 年的明朝初期

歷朝歷代的皇家天文臺都有專職人員負責,他們日夜不停地進行天象觀測活動,為後世留下極為豐富的天象記錄,這使得中國古代對很多天象的記載在世界各文明中是最豐富的,也是持續時間最久的

這些珍貴的史料不但為我們了解天文發展的歷史提供了大量資料,有些對現代天文學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是全人類最為珍貴的科學遺產之一

例如,中國古代對日食的記載達到了一千次以上。中國已知最早的日全食記錄被刻於商朝的甲骨之上,但由於其中的紀日信息不完整,我們無法準確地判斷這次日食發生的具體日期。

記錄有日食的甲骨文

從周朝開始,中國的日食記錄變得更加完善,不僅有日全食,還有大部分的日偏食。一般來說,發生日偏食時,太陽的亮度不會發生明顯的減弱。

在《春秋》一書中,至少有37次日食被記錄了下來,這使其成為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日食典。

如今我們可以計算,在《春秋》涵蓋的歷史時期內,有近250年,曲阜可以觀測到的日食有95次,其中只有44次是食分大到足以遮擋太陽直徑的一半以上(即食分大於0.5)。

在這些日食中,有近60%都被記載進文獻中,公元前575年之後,這個比例上升至80%,這也說明了觀測的有效性和文獻的可靠性。

漢朝之後的幾個世紀以來,日食記載的詳盡程度在不斷地提高。這些內容對研究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很有價值

人們通常用一天作為時間計量的基準,然而長期的天文觀測表明,地球的自轉不是勻速的,這就使得在天文學中不得不採用曆書時和原子時系統,以區別依據地球自轉而確立的世界時。

通過中國古代日食和月食發生時間的記錄,現代天體物理學家可以證實地球自轉是長期減慢的。

雖然如今的一天比一個世紀之前只多了大約0.001~0.002 秒,但別小看這個微不足道的數值,它經過日積月累會變得相當可觀。

倘若回到公元1000年,這個時間的累積量就有30分鐘以上,如果是公元前700年,累積量更是高達數個小時。

如果我們研究一下現代科學的發展,我們就會發現,很多基礎性的研究發現實際上都曾經存在於中國。

中國的天文學經歷過「榮辱興衰」。自明末耶穌會傳教士帶來歐洲科學革命的新知識後,中國傳統天文學就如同整個國家的命運一樣,在一段時期內逐漸衰落,並大幅落後於西方。

如今,中國人正在迎頭趕上。得益於FAST望遠鏡等一系列的天文學進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看得最遠的國家」之一。

海南文昌發射基地,「胖五」點火瞬間

2020年5月「胖5」升空 「天宮」開建;6月,來自嫦娥四號任務團隊的3位中國航天科學家,榮獲了2020年度國際宇航聯合會的最高獎項——世界航天獎。

不出意外,7月,中國人將首次實施火星探測任務,10月前後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首次月球採樣返回。

在探索未來的路上,我們正在走入宇宙深處。

參考資料:

[1]星佔文化之前世今生,江曉原

[2]江曉原:「為什麼相信星座?」是一個偽問題

[3]《4000年中國天文史》[法] 讓-馬克·博奈-比多 著 中信出版集團

國民天文科普教科書,向中國天文學致敬之作。法國天體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最新潛心力作!

中科院自然研究所研究員、天文學博士後傾力翻譯:

相關焦點

  • 北鬥三號收官之星發射直播回放入口
    6月23日上午9時43分許,北鬥三號收官之星點火升空!  這是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三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隨著該衛星在北鬥三號全球組網「大棋局」的落子定盤,北鬥三號30顆組網衛星已全部到位,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 北鬥發射直播搶鏡的小夥,挨處分了嗎?哈哈哈哈哈哈
    22日北鬥發射全程直播任務成功後一個片段在網絡上火了指揮長冷靜宣布成功精神小夥兒激動搶鏡這一幕讓很多網友直呼猝不及防看一遍笑一遍������也有人替小夥子擔心 對於意外「搶鏡」的事劉若林說這次任務經歷了一波三折終獲成功當時心裡想的是一定要拍下大家鼓掌的鏡頭記錄下這個美好的瞬間就突然蹦了起來對於全網都在傳的視頻
  • 北鬥發射直播時小夥意外「搶鏡」,領導點讚:是故事不是事故
    北鬥發射直播時小夥意外「搶鏡」,領導點讚:是故事不是事故 2020-06-27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6月21日金環日食直播時間直播平臺及入口
    >  城市觀看時間:往下拉或者【點擊查看】  直播入口:北京時間app  為什麼用「千年等一回」來形容此次「金環日食」?  天文專家提醒大家:日食期間,千萬不要用肉眼直視太陽,也不要用相機直接拍太陽。如果您想欣賞到最清晰、最完整、最真實的「金環日食」。
  • 2020年的第一個超級月亮出現,網友在抖音直播解鎖「雲許願」的新技能
    北京時間3月10日凌晨,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個「超級月亮」,面對困難模式開啟的2020年,很多網友表示自然不會錯過這次許願的機會,紛紛蹲守到凌晨。但是因為一些地區的天氣原因,不少人無緣在當地看到這次「超級月亮」,實在有些遺憾。
  • 中國天氣攜手微博呈現「太空天眼追日食」大型直播
    中國天氣網訊 6月21日,中國天氣「太空天眼追日食」大型直播活動完美收官!中國天氣聯合國、省、市三級氣象部門推出14路直播信號,以不同視角、多窗口全景式呈現日環食過程,同時藉助微博平臺的天然傳播優勢,直播活動火爆全網——直播觀看人次近億,原創話題9.2億閱讀量制霸熱搜,並吸引超10萬人次網友參與互動活動。
  • 洛天依許願《龍之谷2》,今晚黑騎士閃現空降直播間
    同時,洛天依發博許願「想要一雙白色大翅膀」,那麼今晚黑騎士即將空降《製作人閃現就位》直播間,是否能夠實現洛天依以及諸位玩家的願望呢?因此也邀請到《龍之谷2》的老朋友洛天依再次來到阿爾特裡亞大陸,作為「星願冒險家」的她還幫大家許下「白色大翅膀」的願望,希望天依和各位冒險家這次都能「漂亮地」回谷。同時,多位龍之谷老朋友見到天依回谷許願,也紛紛寫下自己對於龍之谷2的願望和期待。
  • 20年,逐夢北鬥「星路」 記北鬥衛星發射一線的火箭工程師們
    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隨著最後一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精準入軌,長三甲系列金牌火箭以100%的成功率,為北鬥發射任務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從發射第1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起,金牌火箭背後這支發射隊伍已陪北鬥走過了20年。
  • 今天日環食直播在哪看 6月21日日環食視頻全程直播間平臺入口
    看不到的網友也不要傷心,可以在網上看日環食直播,那麼這一天日環食直播在哪看呢?下面小編分享6月21日日環食視頻全程直播間平臺入口(在文末)。此次「日環食」也被叫做「金環日食」、「金邊日食」,非常少見,下次在我國觀測要等到 2030 年。屆時太陽 99% 的面積都將被遮住,只剩下一圈細細的金邊。  21日金環日食在哪看?  根據天文預測, 6 月 21 日,日環食將在非洲最早開始出現,並先後在阿拉伯半島、巴基斯坦、印度等國出現之後,進入我國。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每一顆北鬥衛星的發射出徵都...
    作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在論壇中提到,「都說55顆北鬥衛星是從四川發射升空的,實際上是59顆星,這其中還包括了4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他說,每一顆北鬥衛星的發射出徵都離不開我們四川省的大力支持。攝影 王晉朝四川是北鬥追星夢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是我國五大衛星導航產業發展聚集區之一。
  • 射手座日食|如釋重負,迎接全新的開始
    本次發生於射手座23°07』的日食,相當於一次效力加強版的新月,它預示著很多重要事件的起點。受日食影響,大家所作出的決定,或許下的願望,會影響到你未來幾個月,甚至幾年的人生。而值得一提的是,過去的兩年多裡的日月食全部發生在巨蟹-摩羯,這一與安全感、根基、制度相關的軸線上,接下來的兩年多時間裡,日食&月食,將全部發生在雙子-射手軸線上,與思辨、探索、傳播、成長相關的主題將變得無比重要。
  • 北鬥衛星發射成功率百分之百,靠的是什麼?
    由於三種軌道都是中高軌道,而當時在中國只有西昌發射場具備發射中高軌衛星的能力,因此,西昌與北鬥結下了不解之緣。 如何才能將59顆北鬥衛星成功發射到預定軌道?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面對的最大難題就是時間緊、任務多。
  • 北鬥三號工程完美收官:發射推遲的這些天,發生了什麼?
    關心航天發射任務的人士一定注意到,此次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原計劃於6月16日上午發射,當天清晨6點多新華社對外發布了發射任務推遲的消息。一周後的23日,發射得以成功實施。那麼,此次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收官任務因何在原計劃的發射窗口到來前被緊急叫停?航天人又做了哪些努力保證了6月23日發射的順利進行?
  • 最亮「星」:中國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成功
    來源:海外網前不久,從火神山雷神山測繪到無人機防疫消毒,再到珠峰測高,中國北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6月23日9時4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至此中國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 愛星 吉星 萌星 北鬥三號衛星家族新特點
    「吉星」運行在約3.6萬千米的地球靜止軌道上,是北鬥家族中不喜動的「大個子」。同「吉星」軌道高度相同的還有「愛星」,英文縮寫IGSO衛星,數量也是3顆,但「愛星」愛跳舞,星下點軌跡總劃著浪漫的「8」字步。性格迥異的3種衛星也承擔著不同的任務。
  • 「古法」觀測日食火了
    用古代天文觀測儀器仰儀觀測日食□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叢博文許俊文攝影孫貝直播用古代天文觀測方法,觀測夏至日影、日食,是怎樣的感受?當夏至「牽手」日食,當「最長白天」邂逅「金邊日食」,今年的6月21日很特別。在特別的日子裡,大河報為讀者帶來了一場特別的「古法測日影、觀日食」的直播。直播由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豫視頻、河之洲聯合鄭州市文物局、登封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告成鎮人民政府在登封觀星臺呈現。
  • 石豪:北鬥收官星臨場推遲發射,這個決定背後是中國航天人幾代的堅守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石豪】 2020年6月16日晨,新華社發布消息,原定於當日上午10時11分至10時50分窗口發射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因技術原因推遲發射。 北鬥工程的收官星發射吸引了全國媒體的目光,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臨場做出推遲發射的決定,決策者究竟要承擔怎樣的壓力?
  • 抖音直播解鎖航天記憶,帶網友探秘酒泉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組建於1958年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如今已成為國內唯一載人航天綜合性發射場,這裡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數十個航天事業標誌性的「第一」,神舟飛船從這裡把包括楊利偉在內的11名航天員送上了太空。通過直播鏡頭,網友以第一視角「走進」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先吸引網友們的是曾經功績卓越的「東方紅一號"發射塔架。
  • 北鬥衛星能拍到汽車車牌?你可能對北鬥的力量一無所知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一個視頻,說的是我國的北鬥衛星特別厲害,厲害到什麼程度呢,它居然可以清楚地拍到地面上一輛汽車的車牌號碼。視頻還配上了諸如「厲害了我的國」、「震撼!太空能看見車牌」這樣的字眼,成功博得了不明真相圍觀群眾的關注和點讚。事實真的如此嗎?
  • 我國成功發射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9日電(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3月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四顆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