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首戰告捷,火了一年的新消費品牌,又再次成為關注亮點。
據天貓數據顯示,11月1日當天,1800多個新品牌成交額超越去年雙11全天,94個新品牌增長超過1000%,357個新品牌成為行業top1。
這其中佔據行業top1位置的不僅有像完美日記、花西子、元氣森林、三頓半等這樣大火的品牌,還有許多很小眾的品牌,值得我們關注。
根據天貓雙11數據,時有趣以美妝個護、飲品咖啡、代餐速食、家用3C、服飾、母嬰、寵物及健身類等不同消費場景和功能,進行劃分,可以看到此次新消費品牌中:
美妝個護類如完美日記、花西子、至本、Rever、AMIRO;
飲品咖啡:三頓半、永璞、元氣森林;
代餐速食:王飽飽、空刻、肖三婆、fift8、開小灶、自嗨鍋、薄荷健康;
家用3C產品:添可、59秒、shark、幾光、火雞、ihoco、anycubic、懶角落、GOTO;
服飾如Ubras、Beaster、奶糖派、漢尚華蓮;
母嬰類有:寶寶饞了、蒂愛、bebebus、布魯可、碧芭寶貝;
以及寵物類品牌寵物:pidan;健身keep、菠蘿君等。
如果說這些新消費品牌的雙11首戰,迎來了規模化的集中爆發,但透過此,我們不能忽視的是這些品牌是如何成長起來的?相較以前,大眾耳熟能詳的品牌似乎都在經歷大浪淘沙的過程,從渠道為王時代發家而起的渠道品牌,有依靠平臺成長起來的淘系品牌,再到流量品牌、網紅品牌,而當下也在經歷從網紅品牌到新消費品牌的蛻變和爆發。
時有趣認為,之所以成為新消費品牌基本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是從傳統媒介渠道轉變為社交營銷渠道,品牌以抖音、小紅書、微信、微博、B站為主要營銷平臺,同時以全網銷售,覆蓋淘寶、天貓、京東及微店,甚至還有電商直播;
其次是消費人群設定主要以90後、95後、00後為主,品牌會根據新年輕消費群體興趣愛好,匹配不同類型的營銷玩法;
最後是新消費品牌都具備強場景化和個性化,可以說這類品牌在誕生起就瞄準了某一細分垂直市場,有著較強的消費者洞察能力,無論是產品還是品牌很容易獲得忠誠擁護者和消費者。
新消費品牌的崛起背後其實是消費需求的變化,可以看到,新消費者的消費痛點愈發小眾垂直,從潮流新穎、審美設計感、生活方式塑造、品牌價值觀、品牌認同等等,這些都是新興消費群體所追求的「物有所值」。
那麼在此情況下,這些新消費品牌是如何獲得消費者青睞的,時有趣對這些品牌進行了盤點,值得關注與了解。
談到新消費品牌,首先想到就是完美日記、花西子,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關注像至本、Rever、AMIRO。
至本是一家比較小眾的國貨品牌,相對於完美日記和花西子而言,沒有那麼被人熟知,而本次上榜的是美容護膚旅行裝,但是至本主打的產品理念是科學護膚,這也剛好契合了當下消費者在護膚領域對成分的追求,相信科學護膚。
AMIRO的主打產品是智能LED美妝鏡,切入的是美妝場景。2019年5月,與「故宮文化」聯合推出悅目化妝鏡禮盒。今年2月份,入駐李佳琦直播間,10分鐘售罄AMIRO高清日光鏡MINI系列,另外在小紅書、抖音、微博等,都可以看到各類明星、博主等美妝時的必備單品。
在小紅書、抖音上,可以看到數百篇、數百隻視頻關於Rever浴泡球的分享,也可以說是一個網紅品牌。很多消費者應該都想像不到一個浴泡球,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從顏值上來看,它五顏六色有不同的色球,放到浴缸裡會自動加特效——放出一道彩虹。為了讓這一過程更好看,很多人甚至會調整擺放角度和水溫,最後拍成視頻在社交平臺上分享。這款產品從設計顏值到趣味性、新奇化和可分享性都很符合當下新消費者的購物訴求,所以也很火。
如今,三頓半、永璞和元氣森林已經成為出圈品牌,有較強的大眾認知度。首先三個品牌都是切入了不同的消費場景,三頓半咖啡以小杯子設計很受歡迎,具備便利性而且顏值高,切中了高頻次、不同場景有喝咖啡需求的消費者,讓咖啡變得日常化和便捷性。
永璞是成立於2014年的品牌,同樣致力於便攜精品速溶咖啡產品,產品線包括掛耳、冷萃咖啡液和凍幹咖啡粉。相比精品便攜速溶咖啡的其他品牌,永璞擅IP聯名,從內容、文創、到影視、品牌等都有涉及。
元気森林於2016年在北京成立,主打健康的飲品品牌。推出了蘇打氣泡水系列,主打0糖、0脂、0卡,開始迅速在氣泡水市場成為「爆款」。如今元気森林已經推出了0糖乳茶、果汁氣泡水等產品線,不僅線下佔據了商超、便利店的C位,線上重要社交平臺微博、抖音、小紅書也統統都其被佔領。
王飽飽在2018年5月上線,2019年下半年開始,王飽飽就已經開始成為天貓衝調麥片品類第一,和眾多新消費品牌一樣,其產品包裝符合年輕人的顏值偏好,產品口感味道也受到不少好評,年復購率約30-40%,除了線上的各種內容傳播外,已經開始入駐線下盒馬、永輝等渠道。
空刻是一個速食消費品品牌,主打「15分鐘還原一份原汁原味的西式料理」。空刻在2019年雙11期間斬獲了速食意面品類的TOP1,曾入駐李佳琦直播間,一晚賣出13萬份。這款「燭光意面」速食系列,從一方面解決了愛吃西式料理消費者的籌備製作困擾,同時也滿足了大家對西式美食的需求。
自嗨鍋可以看做是升級版的「方便麵」,滿足的是野餐、獨食等方便食品場景,也可以看做是外賣食品的消費升級,可以看到,其在抖音等平臺投放力度很大,一直以來也積極通過網紅帶貨等方式促銷。
ffit8有輕體代餐蛋白棒,輕體代餐蛋白瓶,主打無蔗糖低卡的輕體代餐,用減肥的剛需打動消費者,用零食的食用方法和口感來形成持續消費,符合當下既想減肥又想吃零食的年輕人,以健康「零食」的邏輯獲得消費者青睞。今年4月,ffit8登錄羅永浩直播間售出4.5萬盒,銷售額達到337萬。
在新消費品牌中,可以看到這些家用電器品牌多以消毒清潔等為主,「宅經濟」也激發了「愛乾淨」的家庭需求,場景細分到餐具消毒機、吸塵器、蒸汽拖把等,需求及消費的升級帶來巨大供給缺口,打開了洗地機這一細分領域的市場。
Ubras是今年較火的內衣品牌,其主打無鋼圈,擺脫束縛,產品比如「無痕背心式軟杯內衣」、「文胸式背心」。一方面藉助女性意識的崛起,迎合了當下消費趨勢,同時,鮮明的品牌態度也為其帶來了忠實的擁護者。該品牌今年也入駐了薇婭、劉濤等頭部主播的直播間,獲得不錯的銷售成績。
同Ubras不一樣的是,奶糖派是聚焦大胸文胸,解決大胸女孩」無內衣穿之苦。差異化的品牌定位,讓奶糖派在一眾內衣品牌中迅速脫穎而出,雙11第一波開售前1小時,奶糖派就突破400萬。
BEASTER創立於2014年,是一個國貨品牌。品牌鬼臉logo代表了人類和野獸的狀態,體現品牌 "cool and fun"的設計理想,希望穿上品牌服裝的人能擁有更加怪趣自由的生活方式。另外,BEASTER關注當下青年亞文化,認為 "好奇叛逆是Z時代青年骨子裡的DNA,趣味搞怪是他們心中野獸的個性主張。這和當下年輕人追求潮流、敢於大膽表達自我,探索未知、好奇、追求自由等特性十分契合,在品牌價值認同上,容易產生共鳴。
近年來,漢服文化興起,漢尚華蓮作為較早起來的漢服品牌,也成為年輕人喜愛的品牌之一。
「寶寶饞了」是天貓母嬰親子的一個新銳品牌,主攻寶寶零食新品類,如寶寶主食、調味品和寶寶零食等各類營養搭配不同的熱銷輔食,2018年年底入駐天貓。品牌今年2月開始迎來爆發式增長,半年業績增長3025%。雙11首日,更是僅用兩分鐘就超越去年雙11全程銷售額,40分鐘超越去年全年銷售額。
bebebus是主打夠精緻,敢玩美,其旗下的安全座椅、嬰兒碗具等因顏值和設計感,獲得年輕媽媽們的喜愛。
以及以玩具布魯可積木為主的積木品牌,其旗下有動畫IP《百變布魯可》 等,專為2-6歲兒童打造的3D動畫。
pidan是一家寵物用品集合店,線上線下都有售賣各類寵物零食、寵物用品等,可以看到在本次雙11中也獲得了細分領域top1,寵物經濟消費力不能小覷。
除此之外還有像健身類的各類品牌如keep、菠蘿君等。這些品牌都在針對細分領域推出新品,換言之,深度洞察挖掘消費者的新需求。那麼,從這些新消費品牌的崛起中,時有趣發現了一些品牌在品牌發展和社交營銷的一些共同點,值得品牌參考借鑑:
1.擁有差異化的品牌定位,尤其是消費場景,產品更加垂直細分。
不少品牌會搶先搶佔新興品類的品牌認知,新消費品牌都是通過垂直的產品定位,先進入傳統的垂類產品市場進行升級改良,打通特定的小眾人群,再通過小眾人群影響力不斷輻射大眾群體,或者是深度洞察挖掘新消費需求,打造全新的消費場景,激發消費者需求。
2.品牌理念和初衷較為前衛,態度鮮明,符合年輕消費者的消費觀和價值觀。
無論是彰顯自我、健康生活、個性化、新奇或者無鋼圈、精緻生活等等,都可以看出品牌不僅在賣產品,而是賣一種生活方式。總之,通過塑造一個新的理念,引起消費者共鳴,獲得精神和價值觀層面的認同,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3.對產品、品牌有較高的審美感,注重產品設計、高顏值,且具備社交功能。
可以看到,這些新消費品牌的產品都更具顏值、可拍性、可分享性,如ffit8、Rever、空刻等,不僅可以彰顯消費者的品位,也提升了生活質感,這也是獲得社交熱度和年輕人喜愛的重要原因。
4.善於運用社交化營銷方式,多平臺曝光、種草,小紅書、抖音、微博、微信等等。
之所以能打造出這些頗具代表性的爆款產品,與它們在營銷上的持續投放不無關係。這些新晉國產美妝品牌,大多主要通過紅人、知名美妝博主的高頻推薦,給品牌和產品增加熱度。從投放平臺來看,它們均將小紅書、抖音和B站等新媒體平臺作為主要營銷陣地,其中,尤以小紅書和抖音最具代表性,有大量的品牌種草筆記和視頻。
5.重視直播電商,入駐網紅主播直播間等。
今年是直播爆發的元年,在前期,不少新消費品牌也都會通過和網紅主播如薇婭、李佳琦、羅永浩等合作的形式,在直播間推廣出新品牌,獲得即時曝光效果,同時也為品牌帶來新消費者。未來,直播可能會誕生越來越多新消費品牌,這給了很多新品牌機會。
6.主打一款熱門爆品。
在品牌早期通常會通過單品爆品來擊穿人群認知,以一款熱門爆品成為與消費者初次溝通的門票,幫助品牌迅速獲得消費者關注,以此累積熱度,並持續包裝產品,通過跨界聯名、IP等合作,提升爆品熱度。
7.品牌掌握不同社交平臺的玩法,與消費者進行差異化溝通。
品牌可以依靠內容傳播,在小紅書、抖音等新興平臺實現大面積的用戶討論,在這些品牌的最初成長路徑中,較少看到會大面積鋪蓋硬廣的方式進行傳播。除了常見的KOL共創、KOC造話題等投放策略外,私域流量營銷模型的搭建也成為高頻消費品的營銷重點,新消費品牌適應在不同社交平臺的溝通語境,從而也具備較強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
8.重視文化整合能力,比如說品牌初心、品牌理念、品牌哲學等。
如今成長起來的新消費品牌,在品牌、產品之間做到了一個相對平衡,從商業到品牌再到產品之間的故事打造是連貫的,並且隨著系列的營銷動作,會給人一種引人入勝的感覺,這背後其實是品牌擁有較強的整合能力,也是當下很多品牌缺失的。
簡單來說,仍有大多數品牌的產品還不能承載宏大的品牌理念,而新消費品牌從細分領域、垂直場景切入,從品牌到產品,具有更強的整合能力,品牌初心到理念、價值觀都能很好的向消費者表達出來,從而消費者接受度也更高。
本文部分素材和導圖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