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卻要用一生來治癒。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那麼幸運,能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他們可能遇到的創傷有很多,家暴、校園欺凌、父母離異……
處理得稍加不妥當,就會讓一個小孩的童年生活從七彩斑斕變得黯淡無光,對生活失去希望。
據最新統計,我國的離婚率持續上升,今年已經高達43.83%。
01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篇小學生滿分作文,以《孤獨》為題,談一談自己的認知。
其他同學的作文基本上相似,不是和小夥伴鬧彆扭了,就是養的寵物走丟了,也許這才是小孩子應該想到的孤獨。
但其中有一篇作文,全篇不著一字,並沒有出現「孤獨」二字,卻寫盡了委屈和失落,也讓批改老師淚流滿面。文章的大致內容如下圖所示:
從中可知,從三年前爸媽離婚開始,這個孩子的人生就出現了巨大改變,爸爸重組家庭,並生下了一個小弟弟。
原本他以為爸爸還是原來的爸爸,可事實證明不是了。
去年過年爸爸說一家要去海南過年,他當時高興得做夢都在笑,結果那天他才知道原來一家人並不包括他。
簡簡單單的一百多個字,從喜悅到失望寫得真情實感,這時的滿分顯得格外刺眼。
好在老師還是很暖的,在下面批註到:只要你願意,每年都可以來老師家過年!
相信在老師的溫暖關懷下,這名學生一定可以儘快走出陰霾。
02父母離異,意味著家庭破碎
同樣引人淚目的,還有這段文字。
爺爺的話真是太好哭了,如果世界上最後疼他的人都離開了,那麼生活的意義也就找不到了。
小時候父母一直都是孩子的避風港,而父母分開意味著孩子安全感的缺失。
離婚處理不當的話,很可能導致孩子性格變得孤僻、敏感,甚至對婚姻產生恐懼,不敢接受來自異性的感情;與父母雙方中的一方見面時間減少,慢慢的親子關係也會變淡。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就不能離婚,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就別再湊合,這對孩子的傷害更大,他們比你對家庭氣氛的變化更敏感。
曾經有個話題引起了熱烈討論:是離婚對孩子的傷害大,還是貌合神離對孩子的傷害大?
心理治療師林穎給出了回答:「家庭對孩子的意義並不在於是否真的完整,而是爸爸媽媽各自的功能是否完整良好,這其中包括共同愛孩子的能力,維護雙方在孩子心中的權威,以及爸爸媽媽對彼此尊重的態度。」
03如果要離婚,怎麼做才能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還是要先解除大家的誤解,很多人認為父母離異一定會給孩子帶來沉重的打擊,也有人認為離婚後孩子給媽媽帶是更好的選擇,因為女生照顧孩子更有耐心……
但孩子是小不是傻,建議離婚前明明白白地和孩子講清楚,照顧到他的情緒,能減少傷害。
其中最糟糕的做法,就是夫妻二人都帶著情緒和傷痛分開,並把這種不好的情緒帶到孩子身上,這樣更會加深孩子內心的不平衡焦慮感,具體做法參考以下:
1、讓孩子有知情權和決定權
很多時候孩子的傷心,來自於這件重大的事情為什麼沒和自己溝通一下,什麼都不知道就像沒人在乎自己一樣。
離婚也要讓孩子有知情權和決定權,想跟隨誰生活他自己會做選擇。
2、保證孩子和父母雙方有足夠的相處時間
生活中總有這樣的情況:父母離異後,爸爸或媽媽不讓對方看孩子。
這樣的做法只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留下難以癒合的傷口,對他來講,父母任何一方的陪伴都是什麼也替代不了的。
平時孩子如果和媽媽待的時間比較長,周末就可以和爸爸一起住,讓他感受雙方的疼愛,反之亦然。
3、不要讓孩子突然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
父母離婚後,孩子本來就有很多情緒,如果這時突然讓他換一個城市、換一所學校,孩子連和小夥伴、老師傾訴的機會都被剝奪了。
情緒無法宣洩,容易造成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