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殷商時期,女性遠沒有後世受到的束縛多,那時的女子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打扮自己,有勇氣的還可以徵戰沙場。
比如商王武丁寵愛的婦好,曾有傑出成就,立下赫赫戰功,史稱「武丁中興」。
在宋代,梁紅玉「親執桴鼓」,一個美麗的女人的鼓聲,激發了宋軍殺敵的勇氣。
中國儒家重視出身,但幾千年來,沒有人想過梁紅玉是否是妓女。來到鎮江長江的人,耳邊就會響起那激勵中華民族抗擊外辱的鼓聲、吶喊聲!
那麼,古代日常生活中女將軍的盔甲、武器和服裝是怎樣的呢?這方面的記錄卻很少,但在演義中,江湖女子一般穿紅色的衣服。
據傳,唐朝的一個女子穿著紅拂,她就是李靖,穿著華麗,手裡拿著一把大紅佛,故稱「紅佛女」。
還有,鬥篷服裝的雛形就已經出現在古代,在漢唐時期,用鶴的羽毛和其他鳥的羽毛混合製成的鬥篷被稱為鶴氅,道家也有穿著時能在風中飄動的衣服,她們有超越塵土和世俗的姿態。
那時候女子的服裝也很時尚,她們喜歡穿鶴氅。這些衣服一般為兩邊都有大袖子和開衩的直領上衣,不設計延邊,中間用帶子繫著。
唐朝馬戴也寫道:「退公披鶴氅,高步隔鵷行。相見朱門內,麾幢拂曙霜。」這首詩被很多士大夫所喜愛。
明代唐寅探梅圖中還有:「梅花爛漫小軒前,鶴氅來看雪齊天。」鬥篷式服裝在明清時期非常流行,並且經常在非下雪天使用,可見其用途之廣。
在冬季外出時,男女官庶和平民都穿著優雅的鬥篷,但又不能穿鬥篷行禮,否則將被視為不敬。
到了清朝中葉,上層階級婦女的鬥篷變得越來越高貴,鬥篷已經有多種材料,如寧綢、蜀錦、細羊毛鬥篷、紅嗶嘰緞銀鼠、羊皮、花鬥篷等。
那些英雄們穿著紅色的鬥篷,騎著奔騰的駿馬,一騎紅塵從天邊飛來,但這是影視作品中的藝術形象。
在真實的歷史中,將軍們在寒冷的天氣裡行軍時偶爾會穿鬥篷,但是他們不會穿著鬥篷去打仗。首先,這很昂貴;第二,打起仗來不方便。
只是到了如今,革命者認為紅色象徵著烈士的鮮血,能夠激勵人們勇往直前,團結一致,因此,領袖一般都披上了紅色的飄揚鬥篷。
我們看到的那些畫中女將軍揮舞的紅色鬥篷,其實也包含著藝術的誇張手法,這些適應時代的創作風格色彩豐富,生動莊重,突出了女將軍的革命英雄主義。
她們披著隨風飄動的紅色鬥篷,或者騎著飛馳的駿馬。有時候爬上屋簷沿著牆走,個個貌美如花,這是一個時代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