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漢中之戰後,劉備進位漢中王,他稱王的法理依據是什麼呢?

2020-12-15 孤寡老人講歷史

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在佔據荊州、益州、漢中等地之後進位漢中王,他是先稱王,然後才上書漢獻帝求獲認可,這也是當時的軍閥們慣用的伎倆,先把生米煮成熟飯,再和名義上的朝廷備案。

劉備稱王就意味著自立一國,當然需要有合法的法理依據來證明這個王是代表正義的,還需要把稱王的原因和理由布告天下。這些相關的法理依據(自吹的)在群臣勸諫劉備稱王的上書中,以及劉備稱王后給漢獻帝的上書中都有明白地表示。

在以馬超為首的群臣上書中,先把曹操放在漢賊的位置:「董卓首難,蕩覆京畿,曹操階禍,竊執天衡。皇后太子,鴆殺見害,剝亂天下,殘毀民物。久令陛下蒙塵憂厄,幽處虛邑。人神無主,遏絕王命,厭昧皇極,欲盜神器」

然後把劉備的正面形象展現出來:「左將軍領司隸校尉豫、荊、益三 州牧宜城亭侯備,受朝爵秩,念在輸力,以殉國難。睹其機兆,赫然憤發,與車騎將軍董承同謀誅操,將安國家,克寧舊都。會承機事不密,令操遊魂得遂長惡,殘泯海內」

最後以漢初異姓王聯合勳貴剷除諸呂之亂為例,表示只有稱王才能號召天下人消滅曹操:「漢興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諸呂之難,而成太宗之基。臣等以備肺腑枝葉,宗子藩翰,心存國家, 念在弭亂。自操破於漢中,海內英雄望風蟻附,而爵號不顯,九錫未加,非所以鎮衛社稷,光昭萬世也」

前後疊加,有理有據,看起來長篇大論,實際上的主要意思就是漢賊曹操稱王了,皇叔劉備要和他對著幹,身份要對等。

稱王之後,劉備自己寫給漢獻帝備案的上書中也再次強調稱王的意義:「高祖龍興,尊王子弟,大啟九國,卒斬諸呂,以安大宗。今操惡直醜正,實繁有徒,包藏禍心, 篡盜已顯。既宗室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依假權宜,上臣大司馬漢中王」。

主要意思是講自己稱王是為了保皇,還是拿剷除諸呂之亂為例,還特別強調了,現在到底還是大漢朝,異性的曹操都稱王了,劉氏宗親也必須要出來一個王跟曹操死磕,這個王非劉備莫屬。

古人做什麼事大多講究名正言順,特別是稱王立國這種大事,劉備稱王要找法理依據比曹操好找得多,因為他到底是姓劉,從起家以來就一直都打著漢室宗親的招牌。

當初西漢建國後,漢高祖劉邦剷除異姓王,並殺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此後的兩漢將近四百年都嚴格遵守這條誓言,連王莽篡漢之前都沒有稱過王。

現在出來一個曹操敢異姓稱王,打破了四百年延續下來的規則,堂堂漢室宗親還能落後於曹操?所以劉備稱王的法理依據是充足的。

至於為什麼曹操在建安二十一年被漢獻帝封王,而劉備要到三年後才稱王?當時還沒拿下漢中,劉備也還沒有真正的在戰場上擊敗過曹操,怕天下人不服而已,到建安二十四年,漢中之戰大敗曹操的劉備才有底氣稱王。

相關焦點

  • 劉備為何進位漢中王而不是漢王?有三大原因
    三國時的漢中其實也叫東川,原本和西川一起都是屬於益州的,在東漢末劉焉統治益州的時候,東川和西川是一起的,當時駐守東川的是張魯,劉焉之子劉璋統治時和張魯鬧翻,於是張魯割據東川(漢中)自立。張魯自立給了劉備機會,劉璋怕受到張魯和曹操的夾擊於是邀請劉備入川防備張魯,卻被劉備把西川也奪了去。
  • 劉備在漢中之戰擊敗曹操,趙雲是關鍵,曹劉二人軍事孰強孰弱?
    漢中之戰可以說是劉備戰鬥生涯中最輝煌的一次,也是曹操人生中的最後一戰,是曹操為數不多失敗而放棄的戰例。 大戰的結局是,劉備收入漢中,不久便進位漢中王;曹操率軍離開,並且遷走了漢中百姓,留下張郃等大家在祁山關口低於劉備。
  • 劉備漢中稱王后,蜀漢集團的二把手是誰?法正、關羽還是諸葛亮?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漢中正面擊敗曹操,取得漢中大捷,同年,劉備稱漢中王!劉備稱王了,當然是要對手下大肆封賞了,於是任命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可以看到,法正被封為了尚書令,關羽被封為了前兩軍,但是在後方為劉備提供糧草兵員支持的諸葛亮,卻並未得到任何封賞,難道說諸葛亮被打壓了嗎?
  • 三國時候魏武王曹操漢中之戰最大的損失是什麼,大家知道嗎
    漢中之戰,劉備取得了勝利,緊接著就稱王了。看起來,曹操不僅丟掉了大片的土地,還成全了一個強大的對手,似乎這損失無法衡量的。不過,劉備接過的是一個空虛的漢中,既不能當做進攻中原的穩固基地,還因為養軍增加了沉重的負擔。再加上曹操把漢中當成「雞肋」,似乎曹操所失並不是很大。那麼,曹操在漢中之戰中真正的損失是什麼呢?
  • 漢中之戰後,劉備有了統一天下的實力,可關羽使他的努力付諸東流
    #我們看三國的歷史,總是為劉備的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然後與曹操爭奪漢中,使得曹操首次在劉備手下嘗到了敗績。在劉備實力最強大的時候,他擁有益州、漢中、上庸三郡和荊州一部分,兵力達到十萬人以上。那麼,劉備擁有這個實力,是否有恢復漢室的希望呢?我們看,這個實力是有希望的。雖然當時的曹操擁有的地盤、人口和兵力都超過了劉備,可是雙方的形勢是不同的。劉備在多年之後,厚積薄發,事業走上了正軌。
  • 漢中之戰,黃忠斬殺夏侯淵立下大功,劉備為何不高興?
    但他卻在定軍山被黃忠斬首,而且劉備並沒有因為他的死而激動,相反還不高興。很多人以為劉備想要留夏侯淵的性命做人質,其實另有原因。黃忠力斬夏侯淵事情發生在公元219年,這一年已經是劉備發動漢中之戰的第二年,曹操因為有強大的補給,各種軍需物資一直源源不斷運送到前線,再加上曹軍佔據漢中有利地形,大將夏侯淵、張郃兩人把劉備大軍死死抵禦在陽平關外。
  • 漢中之戰夏侯淵戰死,蜀軍取得了勝利,為何劉備還不敢自立為王?
    漢中之戰,是三國時期最為膠著的一場戰爭。即便後來斬殺夏侯淵,曹魏徹底退出了漢中,劉備依然心有餘悸,不敢自立為王,這是為什麼呢? 按照劉備的說法是什麼呢?「劉備雖然漢之宗室,乃臣子也;若為此事,是反漢矣」,這就說明劉備雖然在這場戰爭中取得了大勝利,扼守住了蜀漢的重要咽喉。
  • 三國戰爭篇22:漢中之戰
    今天我們來講講漢中之戰。215年,曹操拿下漢中之後,劉備和曹操對拼了一場,曹操撤兵,劉備慘勝。但這並不算完,因為曹操只要佔據著漢中,就可以隨時威脅益州的安全,所以劉備一定要將漢中拿下,要不然他睡覺都不安穩。217年,劉備經過一年多的修養,在法正的建議下,開始攻打漢中(之前我說三年,那是算錯了,漢巴之戰是發生在215年的冬天,因為是在張魯投降之後發生的,而張魯是11月才投降的。
  • 漢中之戰後,蜀漢的疆域達到最大,但在孫權偷襲後,其疆域縮小
    但是在袁紹那裡劉備也覺得沒有什麼發展前景,於是又跑到劉表那裡,所以你看他的足跡基本上已經踏遍了半個中國,從公孫瓚那裡一路南下,估計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他最後的目的地竟然是在更南部的四川。劉備在劉表那裡,劉備終於找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貴人諸葛亮,對方向他提出了"隆中對策"的後話。
  • 漢中之戰,曹操佔盡了優勢,為何卻是劉備贏了
    眾所周知,在三國的歷史當中,有著無數的英雄人物。可以說是群雄割據,狼煙四起。而就在這樣的一個亂世當中,最後走出來了曹魏,西蜀,東吳三個勝利者。劉備雄踞荊州益州,孫權佔據江東,曹操控制北方地區,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而早年劉備在佔據了益州地區之後,曾經進攻漢中。
  • 虎將魏延為何能夠坐鎮漢中?張飛馬超均不及他,劉備早已看破玄機
    最終以曹操的勢力撤出漢中地區而告終,劉備集團用了巨大的代價拿到了漢中,接著劉封孟達順漢水東下,拿下了東三郡,威脅襄陽,可隨時配合荊州的關羽北伐。劉備至此晉位漢中王,季漢政權進入全盛時期。我們看,史書中提到了漢中之戰中蜀漢一方有功的大將,分別是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黃權,劉封,孟達,似乎有意隱藏和淡化了魏延的功勞。
  • 曹操雄才大略,兵力遠超劉備,為何漢中之戰時他卻被劉備打的大敗?
    劉備一生顛沛流離,被曹操追得到處跑,到了晚年,他竟然逆風翻盤了,戰荊州奪益州,最後甚至在漢中之戰中堂堂正正地擊敗了曹操,令天下震驚!實話說,劉備此戰確實是打得漂亮,他也是第一次在這種大規模戰場上擊敗曹操這個宿敵。那麼曹操雄才大略,兵強馬壯,國力更是遠超劉備,為何會在漢中之戰中打不過劉備呢?
  • 曹操雄才大略,兵力遠超劉備,為何漢中之戰時他卻打不過劉備?
    劉備一生顛沛流離,被曹操追得到處跑,到了晚年,他竟然逆風翻盤了,戰荊州奪益州,最後甚至在漢中之戰中堂堂正正地擊敗了曹操,令天下震驚!實話說,劉備此戰確實是打得漂亮,他也是第一次在這種大規模戰場上擊敗曹操這個宿敵。那麼曹操雄才大略,兵強馬壯,國力更是遠超劉備,為何會在漢中之戰中打不過劉備呢?實際上這得從漢中之戰的三個階段來看!
  • 漢中之戰夏侯淵戰死,那劉備都損失了誰?說出來別不信
    漢中之戰,可以說是三國時期較為慘烈的一場戰鬥了。這場戰爭主要發生在以曹操和劉備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這場戰役是三國時期所有戰爭中持續時間最長的了。稱之為三國時期的絞肉機也毫不為過。漢中之戰夏侯淵戰死,那劉備都損失了誰?說出來別不信。
  • 地緣詳解定軍山之戰,曹操為何撤出漢中
    中央之國的形成<三國歷史篇> [第69回]作者:溫駿軒長篇連載,每周更新第69回 漢中之戰(下)夏侯淵戰死,坐鎮長安的曹操決定親徵漢中。現在問題來了,就算徐晃此時在武都境內,他又是怎麼去奇襲馬鳴閣道的。如果是從武都順嘉陵江河谷而下,他破襲的應該是關城,而不是有白水關屏護的馬鳴閣道。再回頭想想,下辨之戰結束時,蜀漢這邊發生了什麼,就能明白徐晃是怎麼做到這點的了。張飛、馬超南撤時,最大的變數是陰平氐人歸降了曹操,不僅殺了蜀將吳蘭傳首於曹操,還連帶把蜀漢的廣漢屬國,變成了曹魏的陰平郡。
  • 漢中之戰,黃忠斬了夏侯淵,劉備還不高興?
    按道理來說,黃忠有這麼大的功勞,應該得到很好的嘉獎才是,誰知劉備卻欣喜地說夏侯淵只是個莽夫,一點都不重要。黃忠聽後當然不高興,為什麼劉備還這麼說呢?實際上仔細想一想,不是劉備太矯情,而是魏軍中,張郃的確比夏侯淵重要。劉備這麼說應該有三個原因,一、夏侯淵雖是漢中曹魏的最高統帥,但才能確實不及張郃。
  • 讓劉備愧疚的黃權 能否在《九州劫》中再次定計漢中?
    然而即便是在這些人中,能夠當得起劉備另眼相看的人卻寥寥無幾,但是有這麼一個人在戰爭中投降於魏國,可劉備還是說"是我對不起他,他沒有對不起我",而這個人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黃權,接下來就讓月半叔同大家一起看看劉備緣何說出此話呢?
  • 為何劉備在關羽死後才敢稱帝?其實這和曹操給關羽的封賞有關!
    公元192年,劉備"進位漢中王",所謂進位,其實就是自封!而且劉備自封的這個漢中王很有意思,與兩漢開國皇帝淵源頗深!為何這麼說?首先劉邦就是被項羽封在了漢中,才得了"漢王"之稱,大漢國號也是由此而來。而劉秀呢?也是被封了漢中王,最後才得了天下!
  • 三國特種部隊最強傳說——曹魏虎豹騎,漢中攻防戰後為何銷聲匿跡
    說到三國時代特種部隊,那是百百種,什麼無常飛軍,青州兵,丹陽兵等等。虎豹騎這個名字,看過火鳳燎原漫畫的朋友,一定不陌生。虎豹精神,永不言敗!一批黑衣騎兵隊颯爽登場,直取呂布的手下陷陣營高順而來。中路無敵,所向披靡,說有多帥氣就有多帥氣。
  • 漢中之戰夏侯淵戰死,劉備損失了多少武將?專家:太丟人!
    漢中之戰,是劉備在奪取益州之後主動發起的一場戰爭。漢中是益州的門戶,對於益州來說相當重要,漢中在曹操手中,就像插進劉備心臟的一顆釘子,必須儘快地拔掉。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發動了漢中之戰,精兵強將盡出,最終黃忠在定軍山斬殺對方主將夏侯淵,劉備取得了漢中之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