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高慶平,是貴陽高新區稅務局職工,今年5月份剛退休,曾是稅務局在習水縣和納雍縣對口幫扶村的扶貧隊隊長。
幫扶過程中,讓我感覺最有意義且此生難忘的有兩件事:一是在習水縣大坡鎮的裕民村,幫助癱瘓在床16年的女孩袁小霞重新「站」了起來,找到了營生。二是在納雍縣化作鄉的大營村,讓6個村民組328戶人家1000多人,用上了方便衛生的自來水。
2016年4月份,高新區對口幫扶遵義市習水縣,我所在的部門對口幫扶習水縣大坡鎮的田壩村、小羅村、裕民村。
在走訪裕民村時,我見到了袁小霞。這個笑容明媚的女孩只有23歲,7歲那年,她不小心摔了一跤,導致下半身失去知覺,後來的16年裡,便一直臥床不起。
為了幫助袁小霞,我把她的情況用視頻記錄了下來,並通過朋友圈、報紙、電臺、電視臺等渠道,向社會發出呼籲。隨後,我提前和多家醫院做了對接,希望專家們能夠對袁小霞的病情進行會診。
隨著駐築報紙、電視臺的宣傳報導,社會各界紛紛對袁小霞伸出援手。在多方努力下,累計為袁小霞募集愛心捐助373363.5元。
經過4多月的治療,2017年3月8日上午,袁小霞的截肢手術順利完成,恢復良好,可以正式出院。袁小霞出院後,我給她買了個輪椅,把她推了出來,她十多年沒有看見過太陽了。
後來,我們區裡幫助她在當地修了一幢兩樓的房子,開了一間便民小店。2017年7月4日,小店開業當天,營業額就達1000多元。
2017年,袁小霞一家實現脫貧出列。
2018年,高新區轉戰結對幫扶納雍縣。納雍縣化作鄉大營村山多地少,土地貧瘠且自然災害頻繁。村裡1000多人還有大小牲畜,吃的都是自家屋簷和地窖裡儲藏的「望天水」。水成了大營村最大的民生,也成了制約這裡脫貧致富的最大障礙。
後來,我們好不容易在鄰村找到了水源,並協調好了引水事宜。但引水管又成了新的難題,這麼多水管,到哪裡買,錢從哪來?正當我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園區企業貴州瑞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答應給我們提供管材支持,局裡則率先給了我們資金支持,區裡的幹部員工們得知後也跟著捐錢……
開工!從貴陽拉水管去大營村那天,車一到村口,村民們就激動了。整個大營村全村村民都自發趕來搬水管,一直到夜裡11點,沒有一個人願意離開。
在施工隊的指導下,村民們自發積極地投工投勞,我和扶貧小分隊也參與其中。大家齊心協力把水管接進了大營村,接到每個村民家門口。短短1個半月時間,大營村安全飲水工程於2019年9月25日竣工。自此,這裡6個村民組328戶村民家庭全部安上了便利、放心的自來水,大營村望天吃水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楊蕾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