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慶平:扶貧讓我做了此生最有意義的兩件事

2020-12-10 貴陽網

我叫高慶平,是貴陽高新區稅務局職工,今年5月份剛退休,曾是稅務局在習水縣和納雍縣對口幫扶村的扶貧隊隊長。

幫扶過程中,讓我感覺最有意義且此生難忘的有兩件事:一是在習水縣大坡鎮的裕民村,幫助癱瘓在床16年的女孩袁小霞重新「站」了起來,找到了營生。二是在納雍縣化作鄉的大營村,讓6個村民組328戶人家1000多人,用上了方便衛生的自來水。

2016年4月份,高新區對口幫扶遵義市習水縣,我所在的部門對口幫扶習水縣大坡鎮的田壩村、小羅村、裕民村。

在走訪裕民村時,我見到了袁小霞。這個笑容明媚的女孩只有23歲,7歲那年,她不小心摔了一跤,導致下半身失去知覺,後來的16年裡,便一直臥床不起。

為了幫助袁小霞,我把她的情況用視頻記錄了下來,並通過朋友圈、報紙、電臺、電視臺等渠道,向社會發出呼籲。隨後,我提前和多家醫院做了對接,希望專家們能夠對袁小霞的病情進行會診。

隨著駐築報紙、電視臺的宣傳報導,社會各界紛紛對袁小霞伸出援手。在多方努力下,累計為袁小霞募集愛心捐助373363.5元。

經過4多月的治療,2017年3月8日上午,袁小霞的截肢手術順利完成,恢復良好,可以正式出院。袁小霞出院後,我給她買了個輪椅,把她推了出來,她十多年沒有看見過太陽了。

後來,我們區裡幫助她在當地修了一幢兩樓的房子,開了一間便民小店。2017年7月4日,小店開業當天,營業額就達1000多元。

2017年,袁小霞一家實現脫貧出列。

2018年,高新區轉戰結對幫扶納雍縣。納雍縣化作鄉大營村山多地少,土地貧瘠且自然災害頻繁。村裡1000多人還有大小牲畜,吃的都是自家屋簷和地窖裡儲藏的「望天水」。水成了大營村最大的民生,也成了制約這裡脫貧致富的最大障礙。

後來,我們好不容易在鄰村找到了水源,並協調好了引水事宜。但引水管又成了新的難題,這麼多水管,到哪裡買,錢從哪來?正當我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園區企業貴州瑞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答應給我們提供管材支持,局裡則率先給了我們資金支持,區裡的幹部員工們得知後也跟著捐錢……

開工!從貴陽拉水管去大營村那天,車一到村口,村民們就激動了。整個大營村全村村民都自發趕來搬水管,一直到夜裡11點,沒有一個人願意離開。

在施工隊的指導下,村民們自發積極地投工投勞,我和扶貧小分隊也參與其中。大家齊心協力把水管接進了大營村,接到每個村民家門口。短短1個半月時間,大營村安全飲水工程於2019年9月25日竣工。自此,這裡6個村民組328戶村民家庭全部安上了便利、放心的自來水,大營村望天吃水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楊蕾 整理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星光》曝周迅扶貧特輯:參與並努力去做了就是有意義
    特輯中,周迅不僅回憶了自己探訪懸崖村孩子們的點點滴滴,表達了自己對扶貧的關注和對大涼山孩子們的關愛。2018年9月份,周迅曾與電影頻道星光扶貧團隊一起去到大涼山裡的彝族村落,調研當地教育扶貧與文化扶貧的現狀,深入當地校園,了解師生需求,探訪彝族住戶,挖掘文化產業發展可能。當時正值教師節,周迅還與大涼山的支教老師們進行了交流,傾聽每一位支教老師們的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孩子明白了我工作的意義丨冊亨縣高洛街道坪秧村...
    我叫李興雲,是冊亨縣實驗小學一名普通教師,也是冊亨縣高洛街道坪秧村的幫扶幹部。2018年,根據上級的工作安排,我來到坪秧村當了包保幹部,包了3戶貧困戶。當時,我的母親身體不好,孩子又還小,家裡充斥著無休止的抱怨聲。  「你已經有好久沒有送我去上學了。」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知心人」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知心人」 2021-01-11 12: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重複的事情用心做|貴定縣昌...
    村民趙光亞戶老房子於是,我積極向領導匯報該戶符合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隨後,趙光亞向鎮易地扶貧搬遷辦公室遞交了申請書,搭上了易地扶貧搬遷的末班車。  作為一個扶貧幹部,在駐村期間,我需要做的是走訪了解網格內農戶家庭生活生產情況,認真傾聽每一位農戶合理訴求,耐心解答他們的困惑,盡我所能的幫助他們解決一些難題。  「貧困戶和低保只是能解決部分沒有生存能力的人。」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我更加堅毅丨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
    自走進扶貧工作站的那一刻起,我便默默起誓,用自己小小的身軀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4年的攜手奮進與不離不棄見證了我與金堡人民的不解情緣。在溪頭駐村的500多個日子裡,村幹帶著我一組一組地召開群眾會議,一戶一戶地做思想工作,一遍一遍地講解政策,一路上都是驚喜。溪頭村的路燈亮了,進寨路硬化了,上千畝的中藥材基地建成了,搬遷戶入住移民房了……這樣的奮鬥歷程只有經歷了才會倍感欣慰。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有我的青春閃耀過丨清鎮市麥格鄉新廠村...
    新廠村原名店子上,位於麥格鄉政府西北面14公裡,全村有5個村民組,191戶100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1戶24人,現已全部實現脫貧。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全面脫貧奔小康,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的夢想。脫貧,一個都不能少!減貧,一個都不落下!這是我們駐村扶貧幹部的擔當與使命,同時也是我們對新廠貧困戶的莊嚴承諾。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們露出笑容,我覺得一切都有意義|開陽縣米坪...
    我叫黃國璽。2018年3月,我派駐開陽縣米坪鄉伍寨村,成為一名駐村幹部。2018年4月,我有幸與村裡貧困家庭李應祥一家結識。因為做不了重體力活,他一輩子都沒有出過伍寨村。因為收入不高,再加上治療慢性疾病,他家成了村裡的貧困戶。談及自己的事,他也是十分懊惱,不是自己不想去努力,而是自己年過半百,身體條件上已經無能為力了。
  • 最美中職班主任提名獎|歐小東:想一生做好兩件事的「貪心網紅」
    聽完學生的評價後,歐小東老師笑著總結自己:「其實我這個人哪,有一點『貪心』!有句名言說,一生做好一件事。而我,一生想做好兩件事,其一是做好老師的本分,教書育人;其二是編寫出本專業最核心的3門基礎課程的教材與配套教輔,惠及所有本專業的學生。」(月考後歐小東給學生講解錯題。)
  • 愛上你,是我此生最深的執念
    作者:醉紅塵愛上你,是我此生最深的執念。常常也在想,若能一生都有你相依相伴,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此生,就這樣瘋狂地愛上了一個你,如飛蛾撲火一般義無反顧。雖然說不出你究竟是哪裡好,但是你給我的感覺就是:誰也替代不了。
  • 「我的扶貧故事」做一朵醫療扶貧路上的鏗鏘玫瑰|冊亨縣百口鄉衛生...
    「不折不扣落實醫療扶貧政策,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我們百口鄉醫務工作者將政策措施落實到最後一公裡的行動體現。我叫孫永水,是冊亨縣百口鄉衛生院一名醫務工作者。2019年5月,正值全縣脫貧摘帽工作最緊張的時刻,因工作需要,我從丫他鎮衛生院到百口鄉衛生院工作,見證了白衣天使們在脫貧戰役面前,無畏困難,不懼艱險,主動作為,犧牲自我打贏這場攻堅戰,以實際行動詮釋「健康所系,性命相託」的醫學生誓言。
  • 最有意義的一次經歷
    玻璃畫曾記得有一篇文章《牆上的咖啡》,講的是美國洛杉磯市有一個咖啡店,進來喝咖啡的客人在點咖啡時,有的人點上兩杯,但只喝一杯,服務員端來一杯濃香的咖啡給客人後,剩下的另一杯寫在紙上貼在了牆上,老闆也是更加熱情,閒聊後得知他是退伍不久的軍人,豪爽耿直,他告訴我他開這個店有一個愛心餐,來這吃飯的客人只要出五元就能獻一份愛心,這份愛心就是店裡免費做好送給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環衛工人,殘疾人士,以及沒有錢吃飯的人,並且把你的愛心貼在愛心牆上。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在我心,我在扶貧路上一路前行|從江縣谷坪鄉...
    從適齡兒童早早放棄學業,到青壯年好逸貪杯,再到貧困戶對現狀的「自我滿足」,來到谷坪鄉後,我重新審視了扶貧工作的難度。幫助群眾拆除舊房從第一次去走訪被「碰壁」,到後來把田間地埂和鄉間路旁都變成走訪現場,我實現了第一個轉變——要和村民做朋友,而且要做能說心裡話、能擺家長裡短的朋友。
  • 從前有座靈劍山王舞對王陸做的兩件事對王陸非常重要
    簡介:謝謝您在你繁忙的日程中,拿出寶貴時間讀「楊冪太美了,網友評論:「從前有座靈劍山王舞對王陸做的這兩件事,對王陸來說是很重要的!」。自從《從前有座靈劍山》推出以來,王舞給人的印象就是滿口胡,坑蒙拐騙和吃喝玩樂的人。
  • 「我的扶貧故事」羅靖斐:「95後」的我要把青春綻放在扶貧路上
    在參加工作的第一個星期,黨委政府選派我到後壩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從懵懂的學子到扶貧幹部,三年扶貧路讓我褪去學生氣,融入村寨成為了後壩的一份子,難忘的扶貧經歷,已在我人生歷程中烙印下特別美好的印記,感恩這段經歷讓我的青春更有意義,扣好了我在工作歷程中這特別的「第一顆紐扣」。 在深學真訪上下功夫,找方法打開群眾心扉。
  • 【我的扶貧故事】靳濤:扶貧讓我歷練了人生
    與扶貧結緣,那是2018年,我作為幫扶隊員之一,紮根小壩西衝村。在扶貧的道路上,我親眼目睹了鄉親生活的變化,感受到同事們對扶貧工作的執著,對扶貧對象的真情付出,感受到了扶貧工程帶來的種種變化。  2018年3月,我從金海湖新區應急管理局到小壩鎮西衝村任第一書記,第一印象就是感覺西衝村地偏人窮,全村7個村民組,365戶1696人,其中貧困人口62戶283人。
  • 《此生未完成》:聽于娟為你講述,生命盡頭下「活著的意義」
    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于娟《此生未完成》《此生未完成》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抗癌日記,它的創作者叫于娟,這本書是她在癌症晚期確診後,忍住病痛用文字記錄下的生命日記。
  • 遇見你,是此生最美好的回憶
    多少時光一去不復返,有一種愛,是你在我的心裡,在我的回憶裡。有一種無奈,叫不能再聯繫你;有一種苦澀,只有自己懂得。遇見你,是此生最美好的回憶,如果有一天,你想起從前,願你的臉上還有微笑。常常想,如果沒有遇見你,我現在會怎樣?有些緣分是註定的,有的人註定會遇見。
  • 「我的扶貧故事」我一直在路上丨鳳岡縣何壩鎮凌雲村監委會主任王...
    我叫王其珍,今年49歲,中共黨員,2019年1月在廣大村民的支持與鼓勵下,我有幸被推選為凌雲村的村監委會主任。解群眾之憂,排群眾之難。為不辜負廣大群眾的支持與信任,到崗以來,我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論學習、聯繫群眾、遵紀守法等各方面都發揮著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紮實的工作作風,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好評。之前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沒有接觸過扶貧工作,不知道扶貧的意義和目的,到崗後,在領導和同事的協助下,我漸漸認識到為什麼要精準扶貧,怎樣精準扶貧。
  • 我願為你放下全部,此生有我來渡
    我願為你放下全部,此生有我來渡 2020-10-15 16:17
  • 史蒂芬.金:人人都能寫作,必做兩件事
    圖片來自網絡以前一直有的疑問,在書中也一一找到了答案。有了感應就要寫出來,不一定哪天就會成為作品的主題,就像做訓練一樣,時間久了,習慣養成了,你會自然而然地去做運動,不會需要人督促,更不需要強迫自己。寫作也一樣,每天利用固定的時間,關起門來寫作,漸漸地就會思潮翻滾。當然,這一切離不開多讀、多看、多聽。作者把寫作完全當作享受,他的思想在享受過後更加完美。他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出名而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