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們露出笑容,我覺得一切都有意義|開陽縣米坪...

2020-12-10 天眼新聞

我叫黃國璽。2018年3月,我派駐開陽縣米坪鄉伍寨村,成為一名駐村幹部。

2018年4月,我有幸與村裡貧困家庭李應祥一家結識。

記得初次到老李家走訪時,了解到他自小體弱多病,患有小兒麻痺症和肺部慢性疾病,與妻子結婚多年無兒無女。

因為做不了重體力活,他一輩子都沒有出過伍寨村。因為收入不高,再加上治療慢性疾病,他家成了村裡的貧困戶。

談及自己的事,他也是十分懊惱,不是自己不想去努力,而是自己年過半百,身體條件上已經無能為力了。

黃國璽幫助困難群眾 於是我連同駐村工作組和村支兩委多次召開會議,收集類似老李家的村戶。

大家集思廣益,對他們進行精準幫扶。有孩子的家庭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過上了新的生活,對孤寡老人我們採取國家民政兜底幫扶,對老李一家則通過大力發展養殖產業。

我們先是聯繫種牛,讓老李去慢慢養殖。養成以後幫他買賣,再擴大養殖規模。

現在兩年的時間過去了,老李家從一頭牛,發展到了四頭牛,通過養殖慢慢地改變自己的貧困狀況。老李還加入了公益性崗位,成為了一名護林員,每月都有了固定的收入。

「謝謝駐村工作隊的幫助,讓我脫貧致富奔小康!」每次見到老李,他總是不停道謝。

黃國璽幫助困難群眾通過這些年的幫扶工作,我也明白了:精準幫扶要注重激發貧困戶的脫貧內生動力,只有那樣才能更好地提升脫貧質量,確保不返貧。行之有效的政策幫扶,才會給貧困戶的收益帶來改善。現在,每當看到村民們露出幸福的笑容,我覺得一切都有意義。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馮晨陽

編輯 章虹

編審 閔捷 廖波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臉上的笑容就是我的幸福丨開陽縣高寨鄉谷豐...
    我是貴陽市交通委員會派駐開陽縣高寨鄉谷豐村的第一書記齊少熠。至今,我參加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同步小康駐村工作已經兩年。2018年11月,受組織派遣,我接替本單位羅鑫同志的駐村工作,到貴陽市開陽縣高寨鄉谷豐村任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梅可賢:村民有困難,我盡力解決
    我叫梅可賢,是開陽縣稅務局的工作人員。今年3月,我被選派到開陽縣花梨鎮新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組組長。新山村海拔最低處630米,最高處123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128毫米。來到新山村,我首先開展走訪調研工作,了解村裡和村民的基本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窮根不除,絕不離開︱開陽縣安坪村第一書記談志平
    我叫談志平,是開陽縣教育局選派駐安坪村的第一書記,今年是我駐村的第四個年頭。在這四年期間,我先後在開陽縣馮三鎮金龍村、四坪村、安坪村擔任第一書記。2019年3月,我來到安坪村。經過大量的走訪調研,我覺得第一要務是建強基層黨組織,堅持「黨建+」理念。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障。於是協調申請到陣地建設專項資金,改善辦公環境,抓好陣地文化建設。同時,通過「三會一課」即理論學習會、專題培訓等方式,深入開展學習。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村民們的貼心人|都勻市自然資源局派駐河源村...
    這番話讓我知道了組織的考量,也讓我覺得我的工作是有意義的。   黃新亞(二排右)與孩子們合影沒有了顧慮,我毅然打起背包,走馬上任了。剛來到村裡我就嘀咕了,河源村村委會所在地的樓房就一層半,條件實在太差了,比起我原來的工作環境差多了。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的笑容 是我扶貧路上的幸福收穫丨三穗縣款場...
    正在辦公的王銘從村醫到村幹,我的身份發生了變化。正所謂隔行如隔山,我的工作不再局限於患者,更多的是如何帶領村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剛來的我這才發現,扶貧這條路上的攔路虎、硬骨頭出奇的多,有的村民想發展卻有心無力,而有的村民安於現狀習慣了現有的生活,甚至還有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思想,能「躺著」絕不「坐著」,能「坐著」絕不「站著」……貧困群眾脫貧信心不足、脫貧意願不強、脫貧內生動力嚴重不足等「精神貧困」成為了脫貧摘帽最大的阻力。那一刻,我頓時感到責任重大。
  • 「我的扶貧故事」孩子明白了我工作的意義丨冊亨縣高洛街道坪秧村...
    我叫李興雲,是冊亨縣實驗小學一名普通教師,也是冊亨縣高洛街道坪秧村的幫扶幹部。2018年,根據上級的工作安排,我來到坪秧村當了包保幹部,包了3戶貧困戶。當時,我的母親身體不好,孩子又還小,家裡充斥著無休止的抱怨聲。  「你已經有好久沒有送我去上學了。」
  • 「我的扶貧故事」不畏辛苦 無悔青春丨觀山湖區委編辦工作人員唐旭
    初到蘿蔔村,對扶貧工作一竅不通的我急得覺都睡不安穩,生怕工作開展不好辜負組織的信任。好在身邊的領導、同事一直給我加油打氣,安慰我說「扶貧工作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急不得,只要用心總會幹好」。溫暖的話語讓我放下顧慮,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從「爭當貧困戶」轉變為「我已脫貧」|貴定縣...
    這其中,有擺耳村委到半坡、過路山、小青山等小組14.6公裡的通組路;村委到小寨、南香山、泥河等組16公裡的通組路;村委到大寨6公裡多的通組路。曾祥虎到村民家中走訪至此,擺耳村12個村民小組15個自然村寨家家都通了1.2米以上的連戶路。
  • 「我的扶貧故事」我成了村民眼中的「百事通」丨三穗縣雪洞鎮巖門...
    我叫宋德浩,是黔東南自治州三穗縣雪洞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工作人員。2019年,我受組織委派,前往雪洞鎮巖門村擔任駐村網格員。對於這個新身份,我內心十分忐忑,無數遍自問自己,能否做好?在這一年的工作中,我現在能給一個肯定的回答:我能!我所負責的是巖門村的水平組和下坪組,一共有39戶137人。 為了能夠儘快了解村民村情,我足足花了28天的時間來了解每戶人家的人口數量、家庭情況、收入來源、身體狀況、家有幾頭牲畜等,然後一一記錄在本子上。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我是一名扶貧幹部而自豪丨天柱縣鳳城街道雷...
    我曾經身患癌症,感謝上天給了我一次重生的機會,我趟在病床上對自己許下了這樣的承諾。我叫楊麗娜,是天柱縣鳳城街道派駐雷寨村的一名普通的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當我病好回到單位後,我聽說縣裡要選派同步小康駐村幹部下村開展幫扶,就主動請纓要求下到基層一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我身體的原因,剛開始領導不同意我駐村,後來在我軟磨硬泡下,領導終於同意了我的想法。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我的脫貧故事】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村民陳遠政:養殖成就夢想...
    ,是禾豐鄉王車村王車一組的村民。 我家有5口人,2個女兒1個兒子,女兒們都已經大學畢業了,兒子也在貴陽上著班,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現在我每天要做的事就是照管好圈裡那8頭豬和8頭牛,其他的都不用我操心。這種生活要是放在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
  • 「我的脫貧故事」傳遞力量,讓更多村民能一起致富丨開陽縣馮三鎮...
    我是開陽縣馮三鎮新華村舊寨組的村民袁中貴,只讀到小學二年級,為了賺錢養家,只能幹苦力活:幫人和水泥修房子、開加工坊做粉面、養花、養雞、挖煤,直至不幸患病。2012年,我左腿使不上勁,只能回家治病,花光了積蓄也不見好。後來,我癱瘓在床,家裡還欠了三萬多元的外債。
  • 「我的扶貧故事」做村民的「小百科全書」|羅甸縣沫陽鎮大井村駐村...
    這些問題紛繁複雜,涉及方方面面,有不懂手機轉帳的父母想為外出讀書的孩子轉發生活費的,有為自己家雞鴨等家禽生病找不到解決辦法的,有為想外出務工找不到合適的工廠而苦惱的......每次我都是絞盡腦汁,盡我所能去幫村民解決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看到問題被解決後村民露出臉上滿意的笑容,我就覺得很幸福,很踏實,心裡樂開了花。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在我心,我在扶貧路上一路前行|從江縣谷坪鄉...
    扶貧先扶志,讓村民思想「富起來」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要正真「拔窮根」,第一步就是要打通思想上的貧窮,這是我來到留架村的第一個感悟。因為在實際扶貧走訪工作中,曾經的很多工作思路和自我認為,都被現實打回原形。
  • 「我的扶貧故事」黎蘭:這是人生中一份寶貴的經歷
    我叫黎蘭,開陽縣米坪鄉大坪村的駐村幹部。2018年3月,我懷著雄心壯志,帶著簡單的行李,加入到貴陽市開陽縣米坪鄉大坪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伍中。駐村以來,我每年聯繫幫扶單位,深入開陽縣米坪鄉大坪村開展春節前建檔立卡貧困戶「送溫暖」走訪慰問活動,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送去糧、油及慰問金。並與他們談心,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對貧困家庭的關懷和溫暖。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夫妻檔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大茶坪村脫貧...
    大茶坪村屬於一類貧困村,有5個自然寨,7個村民組,346戶134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8戶465人。該村雖然於2018年已脫貧出列,但在基礎設施建設、住房保障、隊伍建設、軟體資料、人居環境和群眾滿意度方面仍存在一些較為突出問題,是一根難啃的硬骨頭。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駐村工作令我終生難忘丨黎平縣德化鄉培基村...
    我叫伍銘禮,是黔東南州黎平縣德化鄉政府扶貧工作站的工作人員。2017年11月,剛剛大學畢業的我考入德化鄉參加工作,同月我被委派到德化鄉最偏遠的培基村任扶貧駐村幹部,負責培基村的脫貧攻堅相關工作。伍銘禮在村上開院壩會,宣傳政策,了解農戶各項發展意願培基村共有4個自然寨,9個村民小組,共311戶1137人,村民居住分散,2014年貧困發生率為62.4%。為了解村情,在駐村工作開始後,我便開始對全村農戶摸底走訪,了解村民的發展意願,建立家庭基本信息情況檔案。
  • 「我的扶貧故事」紮根基層 無悔前行|錦屏縣河口鄉文鬥村駐村幹部...
    但文物豐富的文鬥村,卻是一個是深度貧困村,以前,文鬥村留傳著這樣一句話:「一碗米一個臺階」,這句話的意思是文鬥村山高路遠,物資昂貴。田浩呈為村民打掃衛生2016年,我來到文鬥村參加扶貧工作,有幸成為一名光榮的駐村幹部,見證了文鬥苗寨翻天覆地的變化。
  • 「我的扶貧故事」為先天性心臟病兒童點燃生命之光丨開陽縣高寨鄉...
    我叫熊曉青,是貴陽市民政局一名工作人員,2018年3月,我響應號召,成為派駐開陽縣高寨鄉谷豐村的一名駐村幹部。工作中的熊曉青(右)2018年底,我和村幹部來到高寨鄉谷豐村雄寨組村民羅啟會家,只見他家裡牆壁四面漏風,漏風的地方用不同的材料裱糊起來,有油布,有硬紙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