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村民們的貼心人|都勻市自然資源局派駐河源村...

2020-12-24 天眼新聞

我是黃新亞,2016年4月,接都勻市委組織部的通知,讓我到墨衝鎮河源村任第一書記,我當時一頭霧水,不知道怎麼回事,為此,我去單位找領導匯報思想,想知道為什麼派我去?

剛進門,領導就笑著對我說:「知道你一定會來找局領導的,我一直等你來」。這句話讓我有些意外,通過和領導的溝通,我如夢初醒,領導對我說「參與脫貧攻堅工作,這絕對是人生一次難得的經驗,而且這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必須派一個有農村工作經驗的,工作能力強的,頭腦靈活懂政策,講政治的黨員同志下去,你是經過組織再三考慮才定的。」這番話讓我知道了組織的考量,也讓我覺得我的工作是有意義的。   

黃新亞(二排右)與孩子們合影沒有了顧慮,我毅然打起背包,走馬上任了。剛來到村裡我就嘀咕了,河源村村委會所在地的樓房就一層半,條件實在太差了,比起我原來的工作環境差多了。但我轉念一想,我就是來改變這一切的,就安心地安頓下來了。  上任後,我原本認為扶貧嘛,就是走走過場,不就是到處化緣,將各種物質送到村裡,發給貧困戶就完事了。其實不然,通過學習各項扶貧政策,我越來越覺得我當初膚淺,也越來越理解了我工作的重要意義。  通過調研,我了解河源村的貧困原因是基礎設施差,村民文化普遍偏低而且還缺乏必要的務工技能,缺少創業的資金,最關鍵的是「等靠要」的思想嚴重。   

基礎設施建設現場基礎設施差,我找到都勻市交通局給予解;技能欠缺,我找人社部門解決;創業資金欠缺,我找金融部門解決;可這思想問題就自己想辦法解決了。為此,我先從認認真真學習扶貧政策開始,只有先武裝自己,豐富自己的業務知識,才能把貧困群眾的思想打通。  我開始了串東家,走西家,針對性地走訪,與貧困群眾聊天,促膝長談,宣講國家的扶貧政策,推薦各種就業崗位,現在已經有很多群眾外出務工,實現勤勞致富。  我還積極發展產業扶貧,分別搞了生豬養殖,小龍蝦養殖,肉牛養殖等合作社,帶動群眾致富,逐步的將輸血式扶貧變為造血式扶貧。  回望5年的扶貧工作,我與駐村的其他同志一道,在2019年年底實現了全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實現了多方政策全落實,多個部門相配合,多種產業相結合的良好發展局面。群眾們笑了,我也笑了,大家都戲稱我是河源人,我很高興他們這樣叫我,因為我是他們的貼心人。其實我更高興的是我在這項有意義的工作中,思想和靈魂得到洗禮,認識得到了提高,從浮在表面,到沉下心來認真工作,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也許只有我自己能夠體會,只要國家需要,我將繼續努力,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顧彥君 整理

編輯 徐然

編審 楊儀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退伍不褪色,平凡中顯真情|都勻市婦幼保健院派駐...
    我叫金澤軍,2011年12月至今在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婦幼保健院工作,並由都勻市婦幼保健院派駐到聯盟村擔任駐村幹部。軍人出身的我,一貫奉行的是「工作需要就是命令,服從安排就是宗旨」,在接到駐村扶貧的工作安排後,義無反顧地背上行囊隨其他駐村幹部一道踏上了脫貧攻堅的徵程。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初心,攻克扶貧路上的無數「難題」|都勻市平...
    我是張建軍,2020年8月,我來到都勻市平浪鎮共和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走進作戰室,看到牆上條目清晰地寫著一系列駐村隊長要履行的「一宣六幫」等脫貧攻堅幫扶責任時,那一刻,我倍感自身責任重大。  擔任駐村隊長第一天,我組織駐村幹部、包村幹部、村幹部召開了見面會,了解到共和村駐村幹部共有25名,分別來自都勻市交通局、都勻市住建局和平浪鎮人民鎮府。有6名鎮級包村幹部擔任網格員,村支兩委共7名。我意識到,在脫貧攻堅戰鬥過程中,要將來自不同工作部門的駐村幹部、鎮級包村幹部和村幹部擰成一股合力,得在人員管理方面下一番功夫。
  • 「我的脫貧故事」陽光散滿我的新生活|都勻市歸蘭水族鄉富裕村村民...
    我叫李興科,是都勻市歸蘭水族鄉富裕村的村民。今年7月,我收到我家孫子李發祥寄來的3000塊錢時,我雙眼變得模糊,長滿老繭的雙手開始顫抖起來,情不自禁地念到:「我家男兒終於能撐起家了。」李發祥工作現場是啊!
  • 「我的扶貧故事」做老百姓的貼心人丨大方縣理化鄉果木村駐村幹部...
    為了了解村裡的基本情況,不做「無頭蒼蠅」,一到村裡,我就先與村幹部們一起了解了村裡現存的具體問題,從民族宗教、貧困戶分布、產業布置等方面分析了全村工作的短板。理清思路後,我就開始走家串戶了解村民的基本情況。同事總說我是起得最早的。
  • 「我的扶貧故事」把貧困戶當親人,把貧困戶的事當家事|都勻市交通...
    我是都勻市交通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工作人員楊曼,2017年,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後,我所結對幫扶的貧困戶是居住在平浪鎮石龍鄉共和村上壩組的羅祖芝和耿明登兩戶。羅祖芝是一名五保戶孤寡老人,通過幾年地走訪並向老人噓寒問暖,積極幫助老人解決生活困難,我與她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2017年6月,老人因心臟衰竭在黔南州中醫院搶救,我很擔心,從不間斷地去看望並照顧她,與老人主管醫生保存聯繫,時刻了解老人的病情。因當時還未完善扶貧醫療保障報銷制度,為幫助老人解決墊付住院費的難題,我努力在多家單位協調相關手續。
  • 「我的扶貧故事」梅可賢:村民有困難,我盡力解決
    我叫梅可賢,是開陽縣稅務局的工作人員。今年3月,我被選派到開陽縣花梨鎮新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組組長。新山村海拔最低處630米,最高處123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128毫米。來到新山村,我首先開展走訪調研工作,了解村裡和村民的基本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我們就是群眾的家人|都勻市勻東鎮河東村駐村幹部...
    我是楊清翠,都勻市勻東鎮河東村駐村幹部。  陡峭狹長的泥巴路、破舊不堪的老木房、昏暗斑駁的光線、衣衫襤褸的穿著、又黑又髒的面容、空巢在家的老人,這是在脫貧攻堅前,我初到河東村走訪時,在三組(新寨)看到的直擊心靈、讓無數人忍不住心酸的一幕。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們露出笑容,我覺得一切都有意義|開陽縣米坪...
    我叫黃國璽。2018年3月,我派駐開陽縣米坪鄉伍寨村,成為一名駐村幹部。2018年4月,我有幸與村裡貧困家庭李應祥一家結識。黃國璽幫助困難群眾 於是我連同駐村工作組和村支兩委多次召開會議,收集類似老李家的村戶。大家集思廣益,對他們進行精準幫扶。有孩子的家庭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過上了新的生活,對孤寡老人我們採取國家民政兜底幫扶,對老李一家則通過大力發展養殖產業。
  • 「我的扶貧故事」知責於心,履責於行|都勻市勻東鎮王司村駐村工作...
    我叫陳開菊,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勻東鎮王司村的駐村工作隊隊員。2019年8月,我毅然告別家中一歲多的幼兒及年老的婆婆,積極投身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王司村是生我養我十幾年的地方,但這次我帶著的,不再只有念家情,還有作為一個駐村隊員、網格員、民生專員的責任。
  • ...的扶貧故事」做合格黨員 當扶貧先鋒|省公安廳交警總隊一級警長...
    我叫冉東生,2018年3月被派駐到都勻市歸蘭水族鄉翁奇村擔任第一書記。兩年多來,我積極踐行「做合格黨員、當幹事先鋒」的要求,做好駐村幫扶工作。我到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進行精細調研,摸準村情,確立扶貧工作思路。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解民憂 做好群眾貼心人丨獨山縣基長鎮...
    我叫陸雄恩,是獨山縣稅務局的一名工會幹部。2019年6月,應組織召喚,成為基長鎮秀峰村脫貧攻堅駐村尖刀排的一員,擔任打屯組網格員。從駐村的第一天起,我就想著,如何發揮好自己工會幹部善於聯繫群眾,組織群眾的優勢,做好群眾的貼心人。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臉上的笑容就是我的幸福丨開陽縣高寨鄉谷豐...
    我是貴陽市交通委員會派駐開陽縣高寨鄉谷豐村的第一書記齊少熠。至今,我參加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同步小康駐村工作已經兩年。2018年11月,受組織派遣,我接替本單位羅鑫同志的駐村工作,到貴陽市開陽縣高寨鄉谷豐村任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四年流下的兩滴淚 換來群眾奔小康丨都勻市平浪鎮...
    我叫王治付,是貴州黔南都勻市紀委市監委派駐平浪鎮沙拉河村的駐村幹部。王治付在幫忙修建引水管道回憶我的四年扶貧生涯時,我留下了兩滴淚。第一滴淚是辛酸淚,辛酸的是四年的扶貧生涯,我最牽掛、最可憐的不是愛人,不是母親,而是我剛滿8歲的兒子,四年來他是如何自己上下學?如何自己整吃?如何自己一個人在家住?我真的難以深想……第二滴淚是幸福的淚,四年的駐村生涯,1年第一書記、3年駐村工作隊員,見證了平浪鎮沙拉河村翻天覆地的變化,見證了沙拉河老百姓走向小康的拼搏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劉光龍:做群眾的「貼心人」||...
    做群眾的「貼心人」 貞豐縣小屯鎮納秧村第一書記 劉光龍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翻開我34萬餘字的扶貧日誌,納秧村裡大大小小的事像放老電影一樣,在我腦海裡一一閃現。 2017年7月我33歲生日那天,黨組織「送」了我一個特殊的生日「禮物」——派遣我到貞豐縣小屯鎮納秧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那年,也正值納秧村脫貧摘帽出列的關鍵時期。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他鄉當故鄉 他鄉待我如閨女丨劍河縣觀麼鎮...
    為此,我暗下決心,要把這裡當故鄉一樣來熱愛和付出。我把村莊圖作為電腦桌面,貼在辦公室和床頭,並一戶戶走訪,生怕漏掉一戶一人。我分類建立了村情民意臺帳,和村「兩委」一起找鎮政府、找幫扶單位,一層層上報,一件件落實。在這條扶貧路上,有著很多的故事,在此拾一以作分享。2016年,萬文海戶通過村裡開展貧困戶「再回頭」,被納進貧困戶,我成為了他家的結對幫扶人。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我是一名扶貧幹部而自豪丨天柱縣鳳城街道雷...
    我曾經身患癌症,感謝上天給了我一次重生的機會,我趟在病床上對自己許下了這樣的承諾。我叫楊麗娜,是天柱縣鳳城街道派駐雷寨村的一名普通的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當我病好回到單位後,我聽說縣裡要選派同步小康駐村幹部下村開展幫扶,就主動請纓要求下到基層一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我身體的原因,剛開始領導不同意我駐村,後來在我軟磨硬泡下,領導終於同意了我的想法。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吳美華:幫扶幫出新氣象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吳美華:幫扶幫出新氣象 2020-11-26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在我心,我在扶貧路上一路前行|從江縣谷坪鄉...
    2019年11月被派駐到黔東南州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回首逝去這一年,歲月匆匆,扶貧路上我和隊友、村民歷盡艱辛,收穫了我一生最為寶貴的財富——愛與感動。那時開始,我再也不在他們面前「高談闊論」,而是用心去親近他們,以實事實績去贏取他們的心。漸漸地我與留架村越來越多的村民從熟悉的路人變成了知心朋友,在交流中,我把自己人生經歷和對生活的看法分享給了他們,從思想層面改變他們固有的認識,慢慢的促使他們將目光放到外面的世界,將目標放到長遠的未來,扶貧之路上,我沿著正確的方向踏出了第一步。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叫我「陳大錘」|長順縣鼓揚鎮交麻村脫貧攻堅...
    我叫陳慶祥,是貴州省黔南州長順縣政府辦的一名普通幹部,交麻村脫貧攻堅隊隊員。2019年,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經組織選派,我到鼓揚鎮交麻村開展扶貧工作,主要負責白巖組的網格工作。收集民情民意、精準掌握群眾困難所在是扶貧工作精準開展的關鍵。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們的態度變好了丨鳳岡縣新建鎮官田村駐村...
    我叫梁言琴,生在官田,長在官田。2018年10月,懷著忐忑心情,我開始了駐村扶貧之路,幸運的是,駐村地點恰好是我生長的官田村,至少就地域上而言,我無比熟悉,幹起工作來想必會很順利。但當我以村委會工作人員身份踏進他們家門時,「爺爺」「奶奶」們的態度卻變了,因為與他們相識的緣故,村民們將苦水翻倍與我傾訴,有說自家房子該修的,有說糧食直補款沒拿到的......一時間,壓力瞬湧上來,然而我卻保持了個好心態,他們起碼會跟我反映,那就是沒把我當外人,一件件事情經過細節記錄下來後,我開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