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梅可賢,是開陽縣稅務局的工作人員。今年3月,我被選派到開陽縣花梨鎮新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組組長。
新山村海拔最低處630米,最高處123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128毫米。來到新山村,我首先開展走訪調研工作,了解村裡和村民的基本情況。走訪中,我製作了駐村第一書記幫扶便民聯繫卡,讓村民有事能及時聯繫到我。
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今年5月的一天早上六點,我被手機鈴聲吵醒。電話接通後,傳來了村民急促的聲音:「梅書記,我是乾井村民組的盧興華。我昨天晚上被鄰居家的狗咬傷了,今天打狂犬疫苗還來得及嗎?」
「只要在24小時內都可以打,你趕緊去醫院,到了給我說一聲。要是有什麼困難,你隨時打電話給我。」我連忙說。
這僅僅是我接到村民眾多諮詢電話中的一個。自從聯繫卡發放出去後,遇到莊稼受蟲災、堡坎垮塌等大大小小的事情,村民都打電話找我,我的手機號碼成了村民的「求助熱線」。
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我走訪了全村34個村民組、近1000戶村民。我了解到,新山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1戶96人,已於2019年底全部脫貧。如何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鞏固脫貧成效,幫助村民致富增收,成為下一階段幫扶工作的重點。
新山村共有耕地14220畝、林地8527畝。全村唯一的集體經濟是蛋雞養殖基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蛋雞養殖基地的雞蛋銷售遇到困難。為幫助村民將雞蛋銷售出去,我聯繫了開陽縣稅務局食堂和當地幾家企事業單位的食堂,得到大家的支持,並同意食堂的雞蛋供應由新山村蛋雞養殖場提供,村民知道後樂開了花。
在駐村幫扶期間,我還幫助村民解決了很多實際困難。
新山村金竹坪組的龔明豔就讀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學院,自幼父母離異,跟著父親生活。今年6月,龔明豔的父親生病去世,讓這個家庭遭遇「晴天霹靂」。
龔明豔還有兩年畢業,但這期間的學費怎麼辦?生活費從哪裡來?這些問題讓我寢食難安。
為此,我多方奔走,聯繫到了一家房地產公司的負責人,希望他能夠出資幫助龔明豔完成學業。最終,龔明豔每年能得到5500元學費、每月1500元生活費,直至其大學畢業。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只要村民遇到困難,我都盡力去解決。
今後,在扶貧路上,我將繼續用心用情做好每一件事情,當好群眾的貼心人。
楊夢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張晨 整理編輯:趙子灩
編審:吳亞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