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宋德浩,是黔東南自治州三穗縣雪洞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工作人員。2019年,我受組織委派,前往雪洞鎮巖門村擔任駐村網格員。
對於這個新身份,我內心十分忐忑,無數遍自問自己,能否做好?在這一年的工作中,我現在能給一個肯定的回答:我能!我所負責的是巖門村的水平組和下坪組,一共有39戶137人。 為了能夠儘快了解村民村情,我足足花了28天的時間來了解每戶人家的人口數量、家庭情況、收入來源、身體狀況、家有幾頭牲畜等,然後一一記錄在本子上。
剛開始,熱情飽滿的我碰了「一鼻子灰」,好幾次敲門入戶,有的村民用不耐煩、沒空理的語氣跟我說話。但是我沒有放棄,然後思考該以何種最快的方式獲得村民的接納。
扶貧工作就是為民服務,想要被認同還得從老百姓身上出發。
我開始靜下心來,主動融入他們的生活,去田間地頭聊家常、解民事,慢慢熟悉後,我開始給他們講解當前我們國家有哪些惠民政策,以及如何從中獲取相應的幫助。
駐村這段時間,我與村幹部主動帶頭義務植樹、開展「農村環境清潔風暴」,幫助網格內村民完成危房改造、飲水安全、季節性缺水等各種問題。 與此同時,我還為村上54歲的楊林揚解決就業問題。因智力缺陷,獨自一個人生活的他,只能依靠打零工維持生計。為此,我主動向村兩委遞交公益性崗位申報材料。現在,他在家門口有了一份穩定工作,基本生活不愁。
這段工作經歷,我從「外來戶」變成了村民眼中的「百事通」。接下來,我會在這片土地上繼續奮戰。我相信,人生價值不在於終點,而是在這段旅程中能夠有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功成必定有我。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蔣鴻琪
編輯劉娟利
見習編輯潘曉飛
編審田旻佳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