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見證了村裡一點一滴的變化丨銅仁市碧江區...

2020-12-24 天眼新聞

我是銅仁市碧江區六龍山鄉林業環保站的工作人員楊秀勇,2019年7月23日,我被選派到碧江區六龍山鄉牛場村任支部書記。

接到通知時,我內心極為忐忑,僅僅工作4個月且是外鄉人的我恐難勝任該工作,但轉念一想,組織給我鍛鍊的機會,我應當牢牢把握。

做牛場村支部書記的一年多時間,我體會到脫貧攻堅的辛酸與無悔、付出與擔當,同時融入了群眾的生活,也得到群眾的熱情相待。

楊秀勇(左)到村民家中走訪

2019年8月1日,是我任牛場村支部書記第一次進村走訪,初到張紹漢家時,望著兩位老人步履蹣跚,卻仍在做農活,兩位年邁的失獨老人雖有國家政策扶持,卻依舊自力更生。

在與村民張紹漢交流時,方言成為我們交流的障礙,這一刻我意識到,要做好基層工作,首先要學會是地方方言。臨走前,我將電話號碼留給老人,並囑咐老人,有需要,就打電話。

為更好的開展工作,我開始學習貴州方言,但基層工作還是困難重重,一次宣講會上,貧困戶黃紹兵提出「我什麼政策都沒有享受,你作為支部書記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當即,在群眾會上,我細數黃紹兵享受貼息貸款、教育資助、危房改造、連戶路等政策,黃紹兵啞口無言,但我知道他對我這個看起來有些稚嫩的支部書記還是不服氣。

楊秀勇(右)查看村內產業發展

在之後的走訪過程中我了解到貧困戶黃紹兵的貼息貸款到期無力償還,且養牛資金鍊斷裂,我主動聯繫農業農村局為其提供草種、疫苗並協助他續貸貸款,還為他爭取了10000元的養殖補貼。

自此,黃紹兵改變了對我的看法,從無法勝任支部書記到「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幹部」。聽到黃紹兵這樣評價,我很開心群眾開始認可我的工作了。

任支部書記半年來,為扭轉村寨管理現實瓶頸,改善黨員、群眾參與感差,我根據黨員個人工作特長制定「八崗八員」黨員志願活動制度。

我們組織黨員先鋒隊,翻山越嶺找水源、懸崖絕壁架管道為群眾解決飲水困難,支委同志帶頭為特困供養人員送過冬棉衣、慰問困難家庭學生,以群眾的熱點、難點、揪心事、煩心事為切入點,調處化解矛盾糾紛,打通黨員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拉近了幹群關係。

楊秀勇(左)走訪慰問村民

此外,在產業發展方面,在六龍山鄉黨委政府的協助下,我們引進梵和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依託「土地流轉+務工+分紅」模式種植50畝單白菊,帶動群眾就業400餘人次,自從村裡有了單白菊產業,群眾每年務工增收至少20000元。貧困戶路祖松每年務工收入就有30000餘元,加上分紅的1000元以及作為護林員每月還有800元收入,路祖松一家每年人均收入可達20000元。

我見證了村裡一點一滴的變化,如今,牛場村的小康路越走越寬,鄉親們越過越好。

【人物小傳】

楊秀勇,男,1994年3月出生,2017年畢業於貴州民族大學環境科學專業,本科學歷,畢業後在三穗縣參加志願服務工作,2019年2月在碧江區六龍山鄉林業環保站工作,2019年7月被選派委為碧江區六龍山鄉牛場村支部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煜妤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看到村裡的變化 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丨劍河縣...
    張書發幫助農戶做好日常人居環境衛生剛到村時,七組的村民中除去5戶易地扶貧搬遷到時縣城安置外,剩餘的20戶只有2戶有剛建好的衛生廁所、3戶有簡易廁所,其他村民都沒有自用廁所。我到村開展工作後,正好政府實施衛生廁所改造工程扶貧項目,但因是由村民先建好後政府再進行補助,群眾顧慮很大,工作剛開始推進很不順利。「這會不會是騙我們的哦?」「萬一我們花錢建了沒得錢怎麼辦?」「你把我們舊廁所拆了我們去哪裡上廁所嘛?」
  • 「我的扶貧故事」兩洋村裡的「駐村人」丨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
    我叫趙仕平,是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從單位到村裡,工作的對象變成了最基層的老百姓,我努力克服語言不通的障礙,一邊不斷給自己充電,努力學習脫貧攻堅及國家惠農政策的相關知識,一邊走家串戶熟悉並掌握全村的基本情況。  「兩洋村轄2個自然寨7個村民小組共101戶,42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8戶,193人。
  • 「我的扶貧故事」戰貧路上,需要我們做的還有很多|銅仁市德江縣桶...
    三年時間,我所駐的貴州省銅仁市桶井鄉沿江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每走上一條條潔淨的公路,看到村民那一張張綻放的笑臉,聽到群眾那一句句暖心的問候,心裡很喜悅。沿江四組村民楊勝明常常會指著他院裡的大黃狗開我的玩笑,我也很高興,看得出他對我們很認可,內心是幸福的。戰貧,得聚好民心起初,村民常常和我講:「同志,說出來,不怕你們笑話。前些年,村裡男青年很難娶到媳婦,外村姑娘看到我們村連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都不願意嫁到這裡來。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村委當家,村裡的群眾當親人丨畢節市百裡杜鵑...
    我叫陳文春,曾擔任過畢節市百裡杜鵑管理區普底鄉迎豐村第一書記。2018年3月調整至百納鄉鴨院村任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 剛到鴨院村時,村民們質疑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怎能搞好村裡的發展工作?」甚至還有「我們村怕是要完咯」的嘆息聲。
  • 「我的扶貧故事」我慶幸見證和參與了這場「戰役」丨鎮遠縣都坪鎮...
    我叫洪靜濤,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都坪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基層幹部,也是土生土長的都坪人。2017年大學剛畢業,我就加入了這個「大家庭」。按黨委政府要求,我被安排在扶貧開發工作站,那一刻,我的內心百感交集,腦海中頓時浮現了各種貧困家庭的場景,也是從那一刻開始我的工作便是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打交道」。我剛開始接觸的是辦公室工作,系統錄入、收發村裡報表等等。因為熟悉電腦,所以很快上手,但是對扶貧工作一點也不了解,於是我就邊學邊做,在領導及同事的幫助下漸漸熟悉和掌握了扶貧知識和相關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娘子軍朵朵金花綻放在扶貧一線丨沿河自治縣黑水...
    2020年,有8名女幹部組成的我扶貧娘子軍,8朵金花主動請纓,出徵在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黑水鎮麻竹溪村。我扶貧娘子軍由崔燕紅任指揮長、杜典仙任副指揮長,其他金花為戰士。我們活躍在麻竹溪村的每個角落,竭力搞人居環境整治,拆除破舊危房18棟,鏟掉爛牛棚、破豬圈12間,硬化通組路9條、入戶路11家和房前屋後145戶,修建堡坎6處,種植辣椒57畝等;組織吃「連心飯」183人次、小組會31次、院壩會23次、群眾會44場;扶貧政策宣傳220回……今年年初,趙興組貧困戶田世釵爛牛欄拆除時,我娘子軍戰士黃麗莉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夫妻檔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大茶坪村脫貧...
    我叫田誼,是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大茶坪村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我的妻子叫王敏,原在沿河自治縣中寨鎮金山村駐村。今年上半年,為了能同時兼顧工作和家庭,我向組織提交了申請,把她也調到了大茶坪村。 作為指揮長,對於我來說,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宣傳好政策,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為村裡的發展積極出謀劃策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內容。今年2月份我來到村裡,看見這裡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許多村民還沒有實現小康生活。
  • 精準扶貧帶來可喜變化(我看中國兩會)
    前段時間,我前往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近距離感受中國精準扶貧帶來的可喜變化。一座座巍峨大橋,一條條康莊大道,是我前往十八洞村時沿途看到的場景。經過矮寨大橋,十八洞村漸近,苗鼓聲陣陣,苗族姑娘載歌載舞。
  • 「我的脫貧故事」龍大得:幸福生活是拼出來的
    11月13日,銅仁市碧江區滑石鄉老麻塘村在秋日的暖陽下,顯得格外美麗寧靜。村民龍大得趁著難得的晴好天氣,正忙著將自家種植的「白水大米」搬運上車,準備拉往加工廠。「我家種植的50畝水稻今年喜獲豐收,差不多有8萬多元的收入。」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圓了大學夢,我從貧困戶變成扶貧幹部丨獨山...
    我叫吳澤爽,是獨山縣基長鎮水巖村村民,我曾是貧困戶子女,現在是一名扶貧幹部。  因家中上學的孩子多,2015年,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駐村幹部的幫扶下,我們一家先後享受了教育資助、產業分紅等扶貧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道路,也是我的「蛻變之路」 丨天柱縣坌處鎮...
    記得才接到扶貧工作時候一臉茫然,雖然2012年就參加了工作,但是從4年的計生工作轉過來還是有些措手不及,家裡一歲多的女兒由父母帶,最長時間半年都只能通過視頻見面,年邁的老母親戲稱她是我的「妹妹」。  坌處鎮巖盤村曾是該鎮的深度貧困村,2016年貧困發生率40%以上。
  • 「我的扶貧故事」公納村的變化讓我感到欣慰丨從江縣下江鎮公納村...
    回首在公納村駐村的480多天,我百感交集。雖然有苦有淚,有愛有恨,但可以肯定地說,這段時光一定是我這一生中最受教益、最值得回味的日子。2019年9月4日,我正式進駐公納村開展扶貧工作。因為考入下江鎮之前,我在實習期間有過駐村工作經驗,畢業後有過做市場銷售的經歷,自信的我壓根沒想到駐村扶貧工作會如此艱難。語言不通是我做脫貧工作最大的難題。所以每一次入戶宣傳動員時,我都邀上村幹當「翻譯官」,請他們兩邊翻譯。就這樣邊幹邊學,每天走村串寨,跟群眾做思想工作,了解群眾的想法及存在的困難。
  • 「我的扶貧故事」一段扶貧路 一生火把情丨納雍縣姑開鄉火把村扶貧...
    一段扶貧路,一生火把情……我叫楊勇,是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姑開鄉火把村的扶貧特崗和村支部書記。2016年春天,我懷揣著夢想,來到火把村,開始了我的扶貧之路。到了村裡,沒有水,沒有食堂,辦公室騰出一塊就是宿舍。但這並沒有影響我的工作激情,稍加安定我就投入戰鬥。 翻山越嶺,這是我對火把村火把箐組的印象。該村民組只有唯一一條橫臥在懸崖上的山路,從村委會往返就將近三個小時,而且坡陡路滑,出行很不安全。孩子到大寨上學,起早貪黑,要隨身配備手電筒。
  • 「我的扶貧故事」九零後的「小夏書記」丨興義市捧乍鎮鐵廠村駐村...
    「小夏,組織部要選派一批優秀的黨員同志到市內各鄉鎮的非貧困村去當任第一書記,協助村裡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部裡考慮再三,覺得你比較合適,你願意去嗎?」  「我沒有基層工作經驗,我害怕我處理不好群眾問題。」  「好的,那我願意去磨礪一下自己。」  這是2019年7月,組織給我分配駐村工作任務時的對話,至今我仍記得十分清晰。說實話,我當時的心情是恐懼的,聽說基層扶貧很苦很累,我不知道前方等待我的是什麼。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他鄉當故鄉 他鄉待我如閨女丨劍河縣觀麼鎮...
    為此,我暗下決心,要把這裡當故鄉一樣來熱愛和付出。我把村莊圖作為電腦桌面,貼在辦公室和床頭,並一戶戶走訪,生怕漏掉一戶一人。我分類建立了村情民意臺帳,和村「兩委」一起找鎮政府、找幫扶單位,一層層上報,一件件落實。在這條扶貧路上,有著很多的故事,在此拾一以作分享。2016年,萬文海戶通過村裡開展貧困戶「再回頭」,被納進貧困戶,我成為了他家的結對幫扶人。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扶貧「三部曲」丨甕安縣猴場鎮青池村網格員...
    我叫付星毓,2019年5月,來到猴場鎮青池村,開始了我的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一路走來的扶貧工作,感慨萬千,總結起來就是扶貧中的「三部曲」。當我走到他家院壩時,他拄著拐杖正在屋簷下坐著,我上前微笑著和他打招呼。我本以為這會是一次愉快而輕鬆的談話,沒想到他的臉一下就拉下來了,說道:「你們這些網格員做的事情一點也不公平,村裡某某家有壯勞力,兒子又在當兵,好手好腳,還被評上貧困戶,我看你們是瞎了眼睛,被豬油蒙了心。」他說得毫不客氣,我卻連他說的是誰都不了解,一時間,我手足無措、無言以對。
  • 「我的扶貧故事」黃奇鈺的上甲「奇遇」
    人如其名,黃奇鈺不僅在統計調查崗位上如鈺石般綻放光芒,在扶貧道路上更是展現出「奇」女子的風採。2020年3月,黃奇鈺主動請纓來到尋烏縣文峰鄉上甲村駐村扶貧,到村後從一個統計業務骨幹迅速轉變為一名優秀的駐村扶貧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向昌永:一本扶貧日誌,見證5年山鄉巨變
    在脫貧攻堅一線,許多幹部都會寫下扶貧日誌,裡面記錄著他們在扶貧一線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  近日,記者就讀到了一本厚厚的扶貧日誌,是桐梓縣中等職業學校幫扶幹部向昌永所寫。打開那本厚厚的扶貧日誌,向昌永5年脫貧攻堅工作的畫面就浮現在眼前……向昌永(右)記者特整理了三則扶貧日誌,帶大家一起看看一位基層幹部的幫扶歲月。   選入脫貧攻堅突擊隊2016年10月12日,天剛亮,我與鄒春橋就從桐梓開車奔赴黃蓮鄉政府,參加上螺蟹村大堡組的易地移民搬遷工作。
  • 銅仁盤信至清水塘旅遊公路-碧江區段改擴建啟動
    銅仁盤信至清水塘旅遊公路-碧江段改擴建啟動,銅仁市碧江區交通運輸局日前啟動了銅仁市盤信至清水塘(碧江段)旅遊扶貧公路改擴建工程的總承包招標。該段旅遊公路的改擴建已由銅仁市碧江區發展和改革局以碧發改投資【2020】93號文件批准。建設資金來自購稅補助資金及業主自籌。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脫貧致富的「引路人」丨興義市雄武鄉高峰...
    2019年7月,我還在進行「一卡通」督查工作,在接到組織派駐扶貧任務的第一時間,我及時完成工作交接,按時到達雄武鄉高峰村脫貧攻堅一線,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轉眼間,我已經在高峰村工作了一年半,依稀記得第一次去村裡的時候,因為高峰村和其他幾個村相距較遠且地處偏僻,在與鄉政府簡短進行工作交接後,我和其他幾位同事便來到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