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銅仁市碧江區六龍山鄉林業環保站的工作人員楊秀勇,2019年7月23日,我被選派到碧江區六龍山鄉牛場村任支部書記。
接到通知時,我內心極為忐忑,僅僅工作4個月且是外鄉人的我恐難勝任該工作,但轉念一想,組織給我鍛鍊的機會,我應當牢牢把握。
做牛場村支部書記的一年多時間,我體會到脫貧攻堅的辛酸與無悔、付出與擔當,同時融入了群眾的生活,也得到群眾的熱情相待。
楊秀勇(左)到村民家中走訪
2019年8月1日,是我任牛場村支部書記第一次進村走訪,初到張紹漢家時,望著兩位老人步履蹣跚,卻仍在做農活,兩位年邁的失獨老人雖有國家政策扶持,卻依舊自力更生。
在與村民張紹漢交流時,方言成為我們交流的障礙,這一刻我意識到,要做好基層工作,首先要學會是地方方言。臨走前,我將電話號碼留給老人,並囑咐老人,有需要,就打電話。
為更好的開展工作,我開始學習貴州方言,但基層工作還是困難重重,一次宣講會上,貧困戶黃紹兵提出「我什麼政策都沒有享受,你作為支部書記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當即,在群眾會上,我細數黃紹兵享受貼息貸款、教育資助、危房改造、連戶路等政策,黃紹兵啞口無言,但我知道他對我這個看起來有些稚嫩的支部書記還是不服氣。
楊秀勇(右)查看村內產業發展
在之後的走訪過程中我了解到貧困戶黃紹兵的貼息貸款到期無力償還,且養牛資金鍊斷裂,我主動聯繫農業農村局為其提供草種、疫苗並協助他續貸貸款,還為他爭取了10000元的養殖補貼。
自此,黃紹兵改變了對我的看法,從無法勝任支部書記到「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幹部」。聽到黃紹兵這樣評價,我很開心群眾開始認可我的工作了。
任支部書記半年來,為扭轉村寨管理現實瓶頸,改善黨員、群眾參與感差,我根據黨員個人工作特長制定「八崗八員」黨員志願活動制度。
我們組織黨員先鋒隊,翻山越嶺找水源、懸崖絕壁架管道為群眾解決飲水困難,支委同志帶頭為特困供養人員送過冬棉衣、慰問困難家庭學生,以群眾的熱點、難點、揪心事、煩心事為切入點,調處化解矛盾糾紛,打通黨員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拉近了幹群關係。
楊秀勇(左)走訪慰問村民
此外,在產業發展方面,在六龍山鄉黨委政府的協助下,我們引進梵和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依託「土地流轉+務工+分紅」模式種植50畝單白菊,帶動群眾就業400餘人次,自從村裡有了單白菊產業,群眾每年務工增收至少20000元。貧困戶路祖松每年務工收入就有30000餘元,加上分紅的1000元以及作為護林員每月還有800元收入,路祖松一家每年人均收入可達20000元。
我見證了村裡一點一滴的變化,如今,牛場村的小康路越走越寬,鄉親們越過越好。
【人物小傳】
楊秀勇,男,1994年3月出生,2017年畢業於貴州民族大學環境科學專業,本科學歷,畢業後在三穗縣參加志願服務工作,2019年2月在碧江區六龍山鄉林業環保站工作,2019年7月被選派委為碧江區六龍山鄉牛場村支部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煜妤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