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娘子軍朵朵金花綻放在扶貧一線丨沿河自治縣黑水...

2020-12-24 天眼新聞

2020年,有8名女幹部組成的我扶貧娘子軍,8朵金花主動請纓,出徵在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黑水鎮麻竹溪村。

我扶貧娘子軍由崔燕紅任指揮長、杜典仙任副指揮長,其他金花為戰士。我娘子軍個個雄姿英發,英姿灑爽,不分白天黑夜抓黨建,扶智志,充分發揮黨員與先進分子帶動、引領作用,進組入戶發動群眾。

我們活躍在麻竹溪村的每個角落,竭力搞人居環境整治,拆除破舊危房18棟,鏟掉爛牛棚、破豬圈12間,硬化通組路9條、入戶路11家和房前屋後145戶,修建堡坎6處,種植辣椒57畝等;組織吃「連心飯」183人次、小組會31次、院壩會23次、群眾會44場;扶貧政策宣傳220回……

今年年初,趙興組貧困戶田世釵爛牛欄拆除時,我娘子軍戰士黃麗莉、劉秀琴等,蓬頭垢面,衣衫漆黑漆黑的,被前來支援的老百姓心疼地暱稱為「煤炭姑娘」。

在新群村苗床基地,為了及時搬運辣椒苗,我娘子軍指揮長崔燕紅「撲通」一聲,落入了水池,起來後不顧全身溼透,而繼續搬運那難忘一幕,至今還時時浮現在腦海中。

5月中旬,村民張新強幾次三番阻攔、破壞茅坡坨辣椒種植,我軍指揮長崔燕紅、副指揮長杜典仙聯袂出擊,悉心做工作,甚至依法打擊,將其製得服服帖帖的。

還有6月份的全村抗洪搶險,7月份茶園一級地質災害點的村民搬遷安置,都特別牽動人心。其中,我軍巾幗們群儒舌戰,一起動員田祝華老人搬遷,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點滴花絮,至今還記憶猶新。

12月7日,冒雨拆除鄧全組貧困戶張貴家老破舊危房時,我娘子軍楊春、田柳和藺桂敏等戰士,自始至終鉚著勁忙前忙後,那熱火朝天的勁頭,以女性的溫情和剛毅感染著到場的人們,讓銅仁市氣象局領導幹部、返鄉支援脫貧攻堅人員都禁不住頻頻豎起大拇指誇讚!

……

我娘子軍朵朵金花拋棄小家建大家,一路篳路藍縷,人人盡情揮灑著汗水,開展走心駐村扶貧,把我軍各娘子的高光都一一綻放在麻竹溪村扶貧攻堅一線,妝扮著這裡的山山水水,讓麻竹溪村萬紫千紅,成為沿河的好江南。

我扶貧娘子軍中年紀大的50多歲,小的30多歲,都早已過豆蔻年華,但一年來的槍林彈雨的淬礪、洗禮,而又似乎重回韶華花季。我軍娘子們在麻竹溪村這段崢嶸歲月,其所作所為,雖是點點滴滴平凡小事,但滴水穿石,積跬步至千裡,小事累積起來也可以成就驚天偉業,而必將宣威沙漠,馳譽丹青!其精神將燭照明天鄉村振興之康莊大道!

整理 蔡達斌

見習編輯 段嵐茜

編輯 駱航念

編審 田旻佳 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軍魂不改 初心不變丨沿河自治縣石柱村攻堅隊隊長...
    我叫杜政雄,2017年從部隊轉業到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國土資源局中界鎮國土資源所,當年被派駐到石柱村成為一名包村幹部。2019年起,我開始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攻堅隊隊長。2020年3月,我開始擔任村脫貧攻堅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夫妻檔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大茶坪村脫貧...
    我叫田誼,是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大茶坪村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我的妻子叫王敏,原在沿河自治縣中寨鎮金山村駐村。今年上半年,為了能同時兼顧工作和家庭,我向組織提交了申請,把她也調到了大茶坪村。 作為指揮長,對於我來說,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宣傳好政策,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為村裡的發展積極出謀劃策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內容。今年2月份我來到村裡,看見這裡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許多村民還沒有實現小康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在山旮旯裡拼出致富路丨沿河自治縣中界鎮高峰村...
    我叫羅文武,今年45歲,現任沿河自治縣中界鎮高峰村村支書。我初中畢業後就外出打工,從一開始進廠打工,到後來承包工地,我憑著自己的努力逐漸過上了更好的生活,可當時我的家鄉卻還是很貧窮。2004年,我回到家鄉,本來是想要帶著村裡的青壯年一起外出打工致富,可一想到我們走了,家裡就只剩老人和孩子,本就貧困的村子會變得更加「瘦弱」。所以,我決定留在村裡,我暗下決心,在村裡也一定要幹出一番事業。
  • 扶貧「娘子軍」 一線綻芳華
    「很多物件在網上查不到,快幫我想想。」「 照片要找專業的人拍照設計,再做個二維碼……」在仙女湖區觀巢鎮觀巢村的扶貧工作室, 該村黨總支部書記陳菊菊和扶貧專幹邱紅正在給鄉村老物件「貼標籤」, 扶貧工作隊隊員毛小燕、民事代辦員臧天影紛紛加入「群聊」。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一支由陳菊菊這樣的女幹部組成的扶貧娘子軍奮力鏖戰在農村基層一線,成為我市脫貧攻堅戰中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把村裡的每一點小事都當大事辦丨沿河自治縣思渠...
    我叫田維進,41歲,是沿河自治縣風景名勝管理局派駐思渠鎮華元村第一書記。2016年至今,我一直在思渠鎮華元村駐村。剛開始,我得知華元村沒有辦公場所、人居環境較差、沒有穩定的產業項目、村支兩委幹部不足等,於是我首先把工作重點放在陣地建設上。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責任與擔當丨松桃苗族自治縣牛郎鎮...
    我是松桃苗族自治縣牛郎鎮扶貧工作站站長。為了將扶貧工作做到更好、更完善,更符合鎮情實際,我利用整整兩個月時間,走遍全鎮15個村(社區),獨自將脫貧戶逐一走訪完畢,逐戶了解其家庭基本情況,形成一本全面的民情日誌臺帳,了解我們脫貧成效及鞏固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我愛清河村的「親人」們丨沿河自治縣中寨鎮清河...
    我叫文智宏,今年31歲,是沿河自治縣中寨鎮清河村的一名駐村幹部。清河村從駐村的第一天開始,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來不得絲毫馬虎。連續幾天,我都早早來到會議室,參加當日「一日一學」活動,由於沒有相關駐村工作經驗和理論知識,只好加倍補上。貧困戶田仁安的女兒田海鳳患有紅斑狼瘡病,生活比較困難。在走訪當天晚上,我就將田仁安的家庭情況詳細向村指揮部匯報,建議將田海鳳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按照低保有關程序,田海鳳順利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一線 用心扶貧丨威寧自治縣玉龍鎮新發社區駐...
    我叫陸婷,2017年12月,根據組織的安排,我被選派到玉龍鎮新發社區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新發社區,是玉龍鎮貧困人口最多的社區。地理位置偏遠,自然條件惡劣,信息閉塞等綜合貧困因素交錯,群眾思想觀念落後。  扶貧先扶志,我駐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群眾開展思想教育。
  • 「我的扶貧故事」再出徵,歸來仍是從前那個「少年」|沿河自治縣...
    我叫周勇,今年51歲,是沿河自治縣委宣傳部派駐黃土鎮勇敢村的指揮長。這是我人生的第二次出徵扶貧戰場,16年前,2004年我作為全縣黨建扶貧工作隊員,奔赴思渠鎮開展黨建扶貧一年,那時候正值青春年少,激情澎湃、鬥志昂揚、意氣風發,與貧困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場景至今仍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 「我的扶貧故事」「黑牛」的確「牛」|沿河自治縣曉景鄉高寨村駐村...
    我叫任柏風,是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曉景鄉曉景完小的教師。2020年2月,我被選派到曉景鄉高寨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有幸成為了村脫貧攻堅指揮部的一員。記得還是在讀高中的時候,因我黑而瘦的緣故,同學們給我起了「黑牛」這個外號,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凡認識我的人都叫我「黑牛」。作為土生土長的本村人,進村入戶中,「黑牛公」「黑牛叔」這樣的稱呼不絕於耳。就是這熟悉而親切的稱呼,讓我更堅定了做好駐村幫扶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 「決勝2020」我是村裡幸福的庫管員丨沿河自治縣官舟鎮馬腦村村民...
    每天清晨,當妻兒還在熟睡中時,我便離開舒適乾淨的搬遷房,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放著音樂,騎著我心愛的摩託車奔向菌包廠的庫房。我叫向東,初中學歷,今年33歲,是沿河自治縣官舟鎮馬腦村村民,同時還是馬腦村智能農場的一名庫管員。
  • 「我的扶貧故事」「現在的你眼裡只有貧困戶喲!」丨沿河自治縣客田...
    我叫龍樹剛,今年34歲,是銅仁市人社局派駐沿河自治縣客田鎮客田社區的駐村幹部。  2020年2月9日,我從銅仁到客田社區報到整整花了8小時,全程是彎道陡峭、溝溝峁峁的景象,這是我30多年來第一次到這麼偏遠的山區。
  • ...我的扶貧「秘訣」|沿河自治縣教育局派駐黃土鎮簡家村駐村幹部...
    我叫楊海燕,是沿河自治縣教育局派駐黃土鎮簡家村駐村幹部。2016年7月以來,我先後在黃土鎮平原村、雪花村和簡家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四年多的扶貧之路,我歷經了許多酸甜苦辣,也總結出了扶貧工作的「秘訣」,那就是用心用情用力幫扶。
  • 「我的扶貧故事」從「門外漢」變成「百事通」|沿河自治縣沙子街道...
    我叫陳前廣,是南方電網貴州銅仁供電局計劃建設部副總經理。今年1月底,我在印江自治縣新寨鎮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時接到組織通知,需前往沿河自治縣沙子街道十二盤社區駐村,來不及和家人告別,我便前去開展工作。一直從事供電工作的我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儼然就是一個「門外漢」。為了迅速轉變角色投入工作,我一邊參與疫情防控,一邊向駐村幹部「取經」。  十二盤社區位於沙子街道東部,由於山高路陡、土地貧瘠、水資源匱乏,2014年該村貧困發生率達33%。
  • 「我的扶貧故事」「敖」戰鋸齒山 熱血灑紅色丨沿河自治縣中寨鎮...
    走訪中,了解到村裡沙子坡組未通路,我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實施生產公路建設3.2公裡,修通了石內壩至槐樹壩兩個自然寨300多米的公路、槐樹壩生產路、四十八堡產業路。在完善基礎設施後,我根據氣候和地理情況,謀劃定位「一園一區」產業。
  • 「我的扶貧故事」新婚次日,我就去扶貧|三都水族自治縣都江鎮擺鳥...
    我叫周朝龍,是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都江鎮擺鳥村駐村工作隊員。  我與擺鳥村的「感情」溯源到2016年的10月。當時剛剛完成新婚,本打算休婚假,突然接到通知,領到了扶貧網格包保任務,只能按下婚假「暫停鍵」,踏上了擺鳥村脫貧攻堅走訪道路。
  • 「我的扶貧故事」脫下戎裝 再披「戰袍」丨關嶺自治縣花江鎮木工村...
    我叫雷兵,2017年11月,我從部隊轉業安置到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剛脫下軍裝,便立即轉戰脫貧攻堅戰場,擔任關嶺自治縣花江鎮木工村第一書記。為了摸清村情民意,從駐村第一天開始,我就把走訪調研作為首要任務,堅持深入13個村民組,走訪農戶特別是貧困戶,走遍了木工村的田間地頭,在遍訪、回訪中與群眾拉家常、交朋友,聽群眾說真話、實話,甚至是氣話、惱話,收集意見建議,對木工村基本情況、經濟發展現狀、群眾期盼和精準扶貧等有了深刻的認識。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點亮扶貧路丨威寧自治縣黑土河鎮中壩村駐村...
    2018年3月,我被組織選派到威寧自治縣黑土河鎮中壩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中壩村轄4個村民組,全村401戶196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78戶910人,貧困程度深。駐村後,我首先抓實基層黨組織建設,帶領村黨組織開展「主題黨日+」系列活動,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身作則,加強學習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深刻領悟全會精髓,並把會議精髓用以指導村黨支部推動各項工作。基礎設施是發展的根基。經過一段時間的走訪,我摸清了村裡的「路況」,發現中壩村除了一組是水泥路外,其餘全是土路。
  • 「我的扶貧故事」「撿」回來的生命|沿河自治縣駐村幹部楊箭
    我叫楊箭,是沿河自治縣人大辦公室派駐中界鎮聯山村的駐村幹部。這是我第二次到聯山村開展駐村工作了,第一次是2016年到2018年,第二次是2019年8月至今。研判會上,我便自告奮勇,「根據道路狀況實際,找一輛噸位較小的貨車拉運,我可以負責駕車運送,雖然風險很大,但我相信一定能完成這個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就應該綻放在需要你的土地上|赤水市旺隆鎮...
    2019年10月14日,剛入職赤水市統計局兩個星期,我就接到通知要到旺隆鎮勝豐村工作。從此,我的人生軌跡裡出現了勝豐村。而陌生的扶貧工作與環境讓我對未來有無盡的遐想。說起勝豐村,總讓我有說不完的話。剛來到這裡的時候,有過質疑,有過不解,也有過自豪,而不服輸的我堅定要幹好這份扶貧工作。赤水市旺隆鎮勝豐村駐村第一書記何團工作在田間地頭。當勝豐村急需修建產業路時,我在來扶貧的路上。